祝貢寺

祝貢寺

祝貢寺:藏語稱噶丹勒謝琅,意為具喜善言洲。寺址在毛毛山北麓的東大灘鄉西岔溝。天祝縣取名,天指天堂鄉的天堂寺,祝即祝貢寺。據《安多政教史》記載:明未,西藏噶舉派直貢系僧人桑布堅贊成為巨富,住在郭隆寺附近,並成為該地方的囊索(行政長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貢寺
  • 藏語:噶丹勒謝琅
  • 意為:具喜善言洲
  • 所在地毛毛山北麓的東大灘鄉西岔溝
祝貢寺介紹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發生蒙古和碩特部首領羅布藏丹津反清事件,清廷派兵鎮壓,桑而堅贊亦受牽連被殺害。其信徒布仁欽逃至下吉讓(毛毛山北麓),約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他在西岔口建參康(靜修處)一座,後在東大灘舊寺溝建寺,取名祝貢寺(因建寺僧人為噶舉派直貢系而得名),祝貢即直貢。祝貢寺現存的主要法器和經典有:在大經堂頂層,中間是宗喀巴師徒三位的塑像,靠右是護法殿,上下七個間堂內繪有勝道聚會、皈依聚會、五王身像;經典有《宗喀巴師徒全集》、四川德格版的大藏經《甘珠字》等。 位於天祝縣城東北,阿尼格寧山(漢語稱為毛毛山)北麓的大俄博,藏語稱“亞浪貢”。據《安多政教史》記載,該寺是居住在青海郭隆寺四周的西藏噶舉派直貢系僧人桑布堅贊,因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牽連被清朝大將年羹堯、岳鐘琪殺害後,其信徒桑布仁欽便逃到今天祝境內的毛毛山一帶隱藏,於清雍正五年(1727)修建了祝貢寺(由於建寺僧人為噶舉派止貢系,故取名祝貢寺,即止貢寺),時有僧80餘人,管轄四周五個部落。清同治五年(1866)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兩度毀於兵燹,後又重建,為格魯派寺院
解放初期該寺有活佛1人,為祝貢佛馬羅藏久美,時在塔爾寺學經,後還俗現任天祝縣藏醫院院長、甘肅省政協委員、天祝縣政協委員;僧徒49人;大經堂1座,昂欠1處。 1958年後陸續毀壞,1981年重新開放,現有僧人和寺院治理人員3人。
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建國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是世界珍稀畜種天祝白氂牛的唯一產地,也是甘肅省唯一的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試驗區。天祝,是取自治縣域內十五座藏傳佛教寺院中的天堂寺和祝貢寺首字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