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脫貧攻堅,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昭襄王攻趙,趙襄子築城於甘水之北(今北關貴江溝),因城系趙襄子所築,故名“襄垣”。
建置沿革
襄垣具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考證,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
在禹時代,襄垣屬冀州之域;到虞舜時,為并州之地。
春秋時歸屬黎國;戰國初,趙、韓、魏三家分晉,襄垣始屬韓國,後歸趙國,因而歷史上有“古韓”之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襄垣縣曾分設襄垣縣和襄西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至1957年轄區曾多次調整。
1958年9月,襄垣縣與沁縣合併為襄沁縣,後沁源縣又併入,稱沁縣,原襄垣稱沁東。
1959年9月,又恢復襄垣縣建制,隸屬晉東南行署。
1985年5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歸長治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襄垣恢復鄉鎮建制,轄有六鎮十四鄉。六鎮即:城關、王橋、夏店、侯堡、虎亭、西營。十四鄉即:善福、北底、八里莊、原莊、九莊、南邯、榆林、上馬、東嶺、史北、王村、龍王堂、下良、強計。
2001年1月撤併鄉鎮時,縮編為8鎮3鄉,即將八里莊併入城關鎮,更名為古韓鎮;原莊鄉併入王橋鎮;南邯鄉、九莊鄉併入夏店鎮;東嶺鄉併入虎亭鎮、王村鄉、史北鄉、龍王堂鄉合併,編為王村鎮;下良鄉、強計鄉合併,編為下良鎮;榆林鄉併入上馬鄉。侯堡鎮、西營鎮、善福鄉、北底鄉原建制不動。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襄垣縣下轄8個鎮、3個鄉、2個功能區。襄垣縣人民政府駐古韓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140423100000 | 古韓鎮 |
140423101000 | 王橋鎮 |
140423102000 | 侯堡鎮 |
140423103000 | 夏店鎮 |
140423104000 | 虒亭鎮 |
140423105000 | 西營鎮 |
140423106000 | 王村鎮 |
140423107000 | 下良鎮 |
140423200000 | 善福鄉 |
140423201000 | 北底鄉 |
140423202000 | 上馬鄉 |
140423400000 | 富陽工業園區 |
140423402000 |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襄垣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黨盆地之北,東以仙堂山、黃岩山與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縣相連;南以五陽山、麓台山、磨盤山、五贊山分別與潞城、長治郊區、屯留接壤;北和武鄉為鄰。介於東徑112°42′—113°14′,北緯36°23′—36°44′之間,東西長48千米,南北寬40千米,總面積為11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襄垣縣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山嶺重疊,溝壑交錯,地質複雜,屬半山丘陵地區,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屬內陸黃土高原的一部分。按地貌劃分:丘陵占57.5%,山區占31.9%,平川占10.6%。襄垣縣盆地為境內最大盆地,南北長10千米,東西寬8千米。魏灰山(下良鎮井背村)海拔1725米,為境內最高山峰;合河口(北底鄉石墮村)海拔800米,為境內最低點。縣城平均海拔875米。
氣候特徵
襄垣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8°- 9℃,四季分明。七、八、九月氣溫最高,平均達23.4℃,極端最高氣溫為38.1℃。十二月、一月、二月氣溫最低,平均為-8.1℃,極端最低氣溫為-29.1℃。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大部分集中於七、八、九三個月。全年無霜期一般為166天左右,最短118天,最長可達195天。
水系水文
襄垣屬海河流域,地處濁漳河上游。濁漳河的三大幹流——西源、南源、北源,分別從境內的賀家垴、南溝、吳北入境。西源、南源在古韓鎮甘村匯合,至北底鄉合河口與北源匯合,注入黎城。境內還有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數百條小溪,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河流總長度為90.5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襄垣縣共有水庫14座,其中後灣水庫為全縣最大,是山西六大水庫之一,總庫容量9890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為7.8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襄垣縣植物資源喬木類主要有:楊、柳、榆、槐、楸、椿、黃芽樹、皂莢樹和松樹。
灌木類主要有:沙棘類(醋柳)、荊條、瑪瑙等。
藥草類主要有:黨參、桔梗、馬斗鈴、知母、何首烏、女貞子、透骨草、甘草、黃苓、柴胡等一百餘種。
動物資源
襄垣縣動物資源獸類主要有:豹、狼、豺、狐、黃鼠狼、山貓、野豬、岩松鼠、花鼠等。
鳥類主要有:啄木鳥、野鴨、撈魚鸛、貓頭鷹、石雞、山斑鳩、喜鵲、麻雀、小燕等。
蟲類主要有:蛇、蠍、蜈蚣、壁虎、蜂、蠅、蜻蜓、蝴蝶、蚊子等。
魚類主要有:草魚、鯉魚、鰱魚、蝦、蟹、鱉、蛤蚌、水螅等。其中豹和啄木鳥為珍稀動物。
礦藏資源
襄垣縣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銅、錫、硫磺、石膏、雲母、石英砂、石灰石、鋁土礦、白雲石、大理石、磁土等三十餘種。其中煤、鐵礦極為豐富。全縣煤田南起閻村,北至南岩,長45千米,寬10千米,總計450平方千米,煤田屬沁水煤田,已探明地質總儲量75.8億噸。煤質以中灰、低硫、高發熱量、高熔灰份的貧煤為主。鐵礦主要分布在王橋、北底、下良、善福、西營等鄉鎮,總儲量約3300萬噸,氧化鈣品位55%以上,是水泥、電石及其它建築材料的優質原料。石膏石總儲量為150萬噸,分布在縣境東南部,是全省優質石膏礦點之一。鋁土礦、大理石、白雲石、石英砂的礦產資源儲量均在100萬噸以上。
人口
截止2017年末,襄垣縣總人口27.916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14.4957萬人,女性人口13.4208萬人,性別比(女=100)108.0,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千米;城鎮人口13.8608萬人,鄉村人口14.055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達到49.7%,比上年提高1.6%。根據衛計部門統計,2017年,襄垣縣已婚育齡婦女5萬人,出生人口2133人(其中:男孩1086人,女孩1047人),人口出生率7.3‰;死亡1151人,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982人,自增率3.4‰;符合政策生育率99.4%。出生性別比103.7,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免費服務率100%。
經濟
綜述
2017年,襄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3.5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37億元,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125.81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51.34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5:64.2:31.3調整為3.5:68.5:28。人均生產總值65881元,增長8.4%。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襄垣縣在建項目175個,本年新開工項目136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億元,比上年增長7.4%。分產業看,一產投資17.1億元,增長29.5%;二產投資35.7億元,下降16.6%;三產投資23.3億元,下降56.9%。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商品房銷售面積13.9萬平方米,銷售額2.8億元。本年新增固定資產61.9億元。
財稅收支
2017年,襄垣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分部門看,國稅部門完成4.6億元,增長106.2%;地稅部門完成4.9億元,增長19.5%;財政部門完成4.5億元,下降26.8%。
2017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農林水支出2.3億元,教育支出2.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億元,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1.2億元,節能環保支出0.3億元。
人民生活
2017年,襄垣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35元,比上年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0元,比上年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7年,襄垣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23167.1萬元,增長13.2%。其中,農業產值91055.2萬元,增長16.6%;林業產值3281.9萬元,下降7.2%;牧業產值19372.4萬元,增長8.1%;漁業產值457.5萬元,增長7.0%;服務業產值9000萬元,增長1.1%。
種植業
2017年,襄垣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1578.2公頃,比上年減少256.8公頃,下降0.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941.9公頃,比上年下降1.5%;糧食總產量177119.3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61公頃,比上年下降0.5%;產量555.8噸,增長8.9%;單產230.1公斤/畝,增長9.5%。秋糧播種面積27780.9公頃,比上年下降1.5%;秋糧總產量176563.5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5175公頃,下降0.9%;產量167941.8噸,增長0.4%;單產444.7公斤/畝,增長1.3%。蔬菜總播種面積1899公頃(含複種),比上年增長2.6%;蔬菜產量118398.6噸,比上年增長7.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84.7公頃,比上年增長3.9%;油料產量1141.9噸,比上年增長350.3%。
畜牧業
2017年末,全縣大牲畜存欄4258頭,其中牛存欄3633頭;羊存欄52314頭;生豬存欄34020頭;家禽存欄69.6萬隻。全年大牲畜出欄2530頭,其中牛出欄2311頭;羊出欄45748頭;生豬出欄52730頭;家禽出欄112.4萬隻。全年肉類總產量7062.1噸。其中豬肉產量4106噸,牛肉產量349噸,羊肉產量792噸。全年禽蛋產量4545噸。
生產條件
2017年,襄垣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5萬千瓦。全縣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0598.4噸,比上年下降1.7%。農用塑膠薄膜290.6噸,比上年增長8.1%。農藥使用量83.8噸,比上年下降0.8%。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襄垣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同)完成工業總產值342.6億元,比上年增長34.8%。其中,重工業總產值341.6億元,增長34.9%;輕工業總產值1億元,增長11.6%。工業銷售產值完成323.9億元,增長33.8%。工業產品銷售率94.5%。
2017年,襄垣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行業116.2億元,增長12.2%;煉焦行業3.1億元,增長48.8%。
2017年,襄垣縣原煤產量3054.2萬噸,比上年下降5.7%,剔除潞礦後,縣屬827.9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洗精煤產量691.4萬噸,比上年增長18.4%;焦炭產量192.2萬噸,比上年下降15.1%;發電量21.1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9%。
2017年,襄垣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08.8億元,比上年增長36.5%。實現利稅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1.8%,其中實現利潤34.1億元,增長262.2%。
建築業
2017年,襄垣縣具有建築企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7家,實現總產值11082.8萬元,實現利潤5867.8萬元。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襄垣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億元,增長7.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3億元,增長7.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9.6億元,增長7.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3億元,增長7.6%。批發零售企業完成商品銷售額750.6億元,比上年增長6.5%。住宿業完成營業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餐飲業完成營業額13.9億元,增長13.7%。
郵電通信
2017年,襄垣縣郵電業務總量完成8395.2萬元。其中,郵政業務量2116.2萬元;電信業務總量6279萬元。年末網際網路用戶53804戶,行動電話用戶226907戶,固定電話用戶17621戶。
旅遊業
2017年,襄垣縣共接待遊客37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6%。旅遊綜合收入完成33.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襄垣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22.4億元,比年初增長5.4%。其中,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7.2億元,比年初增長4.1%。在各項存款中,單位存款餘額51.5億元,比年初增長3.0%;個人存款餘額165億元,比年初增長4.6%。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88.8億元,比年初增長9.5%。在各項貸款中,住戶貸款餘額13.4億元,比年初增長20.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75.4億元,比年初增長8.7%。
交通運輸
太焦線過境37公里,國道208線、省道榆長線和太長高速公路縱貫全縣南北及即將建設的霍黎高速穿境而過,全縣通車裡程達到1100多公里。正在建設的襄垣到長治城際快速路通車以後,車程僅30分鐘,與長治享有同城效應。形成了高速路、國道、省道為骨架,縣、鄉、村三級公路為網路的公路交通體系。
截止2017年底,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175.204千米。其中,國道2條75.247千米,省道2條66.751千米,縣道11條202.129千米。2017年,改造縣鄉公路5千米、農村旅遊公路15千米;投資300萬元,新安裝農村候車亭49個;投資2380萬元,完成了二期綠色腳踏車項目,新上腳踏車1000輛,新增站點50處,開通了微信掃碼、全國聯網功能。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襄垣縣共申報省級科技項目2項;申報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家;省農業技術集團承包獎3項;申報市級科技創新券企業3家;全縣共完成有效發明專利48件,發明專利申請量24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襄垣縣各類學校共120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2所、普通中學13所、國小4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63所。在校學生36555人,教職工2493人,在園幼兒8528人。
文化事業
2017年,襄垣縣電視台自主播出固定欄目7個,播出時間5680小時。縣圖書館館藏圖書達到85772冊。
體育事業
2017年,襄垣縣舉辦或承辦的各級各類重大體育健身活動17餘次,參加省、市級以上大型全民健身活動和比賽10餘次。組隊代表長治市參加了“2017年山西省柔力球比賽”,獲得單人第一、雙人第一、規定套路二等獎、自選套路第三名的佳績。體育健身場地總面積達到58.44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達到2.1平方米。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襄垣縣共有醫療衛生計生機構499個。其中:縣級副科以上醫療衛生計生單位7個;鄉鎮衛生院(計生指導站)11個、分院9個;村衛生所(室)392個;駐縣廠礦醫院2個、民營醫院3個、煤礦醫院1個、個體診所和醫務室27個。全縣共有衛生計生技術人員1604人,其中醫生554人;床位1401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襄垣縣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25147人,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8999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21971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4767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95785人,參加工傷保險46625人,參加失業保險17002人,參加生育保險28896人。
社會福利
2017年,襄垣縣城鎮低保對象671人,總計發放低保資金366.5萬元,保障標準605元/月;農村低保對象4916人,總計發放低保資金1461.8萬元,保障標準3490元/年,實現應保盡保。
脫貧攻堅
2017年,襄垣縣級財政安排扶貧資金1681萬元,共減少貧困人口1215人,38戶貧困家庭實現危房改造,90個貧困戶飲水困難得到解決,23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教育扶貧資金;落實了貧困人口每人180元參保費,每人100元補充醫療保障,41種慢性病100%報銷等政策。
環境保護
截至2017年末,襄垣縣建成區綠地面積554.7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13.1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7.5%。據環保日報站監測,縣城建成區空氣品質II級及II級以上天數達到229天,全年達標率62.9%。
安全生產
2017年,襄垣縣共發生交通事故30起,死亡15人。其中,營運性事故10起,同比下降28.6%;死亡12人,同比下降14.3%。煤炭、危化、冶金工貿等其它行業領域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風景名勝
| 仙堂山風景區簡介仙堂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境內,距縣城23公里,距太長高速38公里,距長治飛機場60公里。古謂“仙堂舊隱”,今為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佛教文化、歷史文物、避暑修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2014年正式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仙堂山風景名勝區層巒疊嶂,群峰競秀,花草樹木達360多種,綠化覆蓋率達90%,空氣品質和地表水質量為國家一級標準,環境噪聲達到“0”標準。陽春百花爭妍,盛夏林蔭蔽日,深秋紅葉漫山,冬雪玉潔冰瑩,自然風光四季如畫,素有“休閒勝地”、“天然氧倉”之美譽。 |
| 硃砂洞是一天然岩洞,面積近300平米,據縣誌稱“舊傳有人煉丹砂於此,後仙去。”明代庠生賈待旌有詩云:“洞隱深山裡,秋高草木蒼,”“煙霞堪作侶,傾倒白雲鄉。”將舊時這縹緲仙境躍然紙上。從前,有一醫術很高的老道帶了道童雲遊四方。見仙堂山有采不盡的名貴藥材,便隱居此洞,潛心煉丹。天長日久,將此洞燒成硃砂一樣的顏色,故名“硃砂洞”。正面供奉的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在我國的傳統習慣中,他是冶煉業的始祖。舊時開辦煤礦、煉鐵等採掘冶煉業,都要供奉太上老君,充分體現了對始祖的崇拜和勞動人民對安全生產的企盼。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故許多煤礦都供奉他。 |
| 弈棋亭六角七踩重檐結構,攢天頂,建築面積72平方米。於2003年4月底在原舊址上重修落成。最早是古人為紀念花仙和藥王而興建的。傳說很多年以前的一個金秋時節,花仙和藥王赴罷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相約週遊天下名山大川。一日來到這裡,為仙堂山的秀美風光所陶醉,便在此設局對弈。一局棋下了三天三夜竟不分勝負。他們飢腸轆轆召來山神土地備餐,兩位仙家不客氣地飽餐一頓,臨行時,為感謝山神土地的熱忱款待,花仙從錦囊中抓了一把花籽向空中撒去,藥王也從藥袋裡抓了一把藥籽向空中撒去,從此,仙堂山百花盛開,百藥萌生。山里人說,仙堂山百草皆為藥。山腳下井背村裡有名的土醫生馬三孩曾以此草藥為湯頭,治好了許多疑難病症。 |
| 黑龍洞在洞口的右上方有一小型石刻,字跡工整,筆法規範,內容是“宋嘉佑三年九月初六日,王照、張仲容、弟仲賓、仲安同遊仙堂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遊人記載。宋駕佑三年為公元1058年,據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這與開發黑龍洞時出土的文物,即一金八銅九條鑄造小龍屬同一時代,也充分顯示了仙堂山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
| 劉龍碑亭興建於1995年,占地面積334平方米。院中栩栩如生的石虎,是依照劉龍騎虎跨澗到仙堂寺就讀留下的化石虎雕刻的,山外河灘上有化石虎和虎掌石。大家在此拍照沾點劉龍的福氣,就能功成名就,金榜題名。 |
著名人物
連楹
連楹(1354—1402年),字子聰,號棟宇,潞州襄垣(今山西襄垣縣)人,連楹以“專於職守,事君無二心,護法可斷頭,耿直忠烈”著入國史,同尚書暴昭以潞安“雙忠”載入方誌。
羊舌赤
羊舌赤,字伯華,春秋時晉國人,代父秩扁佐中軍尉。其食采於銅鞮(今襄垣虒亭),故又稱銅鞮伯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故事就發生在羊舌赤父子身上。孔子曾贊羊舌赤道:“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難乎哉!”
趙襄子
趙襄子即趙毋恤,戰國時期趙國的創始人,他出生於五霸稱雄的春秋末代,卒子諸侯兼併的戰國早期。
豫讓
豫讓春秋戰國時晉國襄垣人,為晉卿智瑤家臣。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張良
張良(?—前186年),字子房,漢初三傑之一。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法顯
法顯(334—420年),并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榮譽稱號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