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

沂水縣

沂水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是臨沂市北部次中心,生態型山水城市。位於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居沂河沭河上游。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交界,南與沂南毗連,北與安丘臨朐接壤。總面積2434.8平方公里,在全省縣級行政區劃面積中列第二位。總人口115.96萬人。轄2個街道、15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沂蒙風情旅遊景區,359個農村社區。縣政府駐沂城街道

沂水歷史悠久,秦代即在此置縣,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定名為沂水縣。近代沂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嫂”的故鄉、沂蒙精神發祥地之一。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55:45:44.45,服務業比重提高1.9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6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0元,分別增長8.5%和9%。

2014年6月12日,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成為山東省首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同年7月,臨沂沂水被確認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沂水縣
  • 外文名稱:Yishui County
  • 別名:沂中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
  • 下轄地區:沂城街道、夏蔚鎮、許家湖鎮、馬站鎮。
  • 政府駐地:沂城街道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區碼:276400
  • 地理位置:魯中南
  • 面積:2434.8平方公里
  • 人口:115.96萬人(2016年) 
  • 方言膠遼官話-青萊片-沂水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彩虹谷地下畫廊地下大峽谷天上王城
  • 機場臨沂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濰坊機場日照機場
  • 火車站沂水站
  • 車牌代碼:魯Q7,魯QP
  • 行政代碼:371323
  • 民族:漢、回、蒙古等25個民族
  • 地區生產總值:400.39億(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土壤,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交通,地方文化,旅遊資源,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沂水縣地圖沂水縣地圖
沂水縣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從本縣出土文物看,范家旺的南窪洞出土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製品和鹿角錘,表明早在二、三十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野坊的乾洞頂、西水旺村等地發現的細石器地點十餘處,說明了我縣古代歷史的延續。到新石器時期,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遺址在沂城街道辦事處、許家湖、楊莊、富官莊、馬站、沙溝等鄉鎮發現了二十餘處。證明我們的祖先由山嶺而平原、沿沂、沭河兩岸聚族而居,漁獵而食,開始了定居生活,從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沂”載入史冊,最早見於《禹貢》和《周禮》。
夏朝,沂水縣北境、東境入青州,其南境入徐州
商朝,沂水地屬人方
西周,沂水地屬魯國
春秋,沂水地為。莒魯之爭後入齊。
戰國,沂水地為蓋。
秦朝,沂水地屬琅琊郡莒縣
西漢,沂水東境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東莞縣;西境為兗州刺史部泰山郡蓋邑;南境為城陽國陽都東安
東漢,廢城陽國,沂水地屬徐州刺史部琅琊國。東漢末年,東莞、蓋縣升為郡。
三國,沂水地北境屬魏國徐州刺史部東莞郡東莞、東安縣;南境屬琅琊國陽都。
晉朝前期,沿用魏國舊制。元康七年(297年)又分東莞置東安郡。自永嘉以後(東晉),十六國紛爭割據,沂地歸屬多變。自鹹和二年(327年)至義熙五年(409年),沂水地先後為北方少數民族的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五國所屬。南燕慕容德改東莞縣為團城
南北朝時,沂地南北互爭,歸屬時南時北,先後隸屬於東徐州南青州、東安郡、莒州
隋朝,開皇初,廢東安郡,置東安縣(治團城)。開皇十六年(596年)改名沂水縣,別置東安縣於古蓋縣。隋末,廢東安縣並於沂水縣,縣屬琅琊郡。沂水縣名沿用至今。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沂地屬莒州,貞觀八年(634年),廢莒州,縣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今臨沂)。五代十國時期,沂水地先後隸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屬沂州。
北宋,沂水縣屬京東東路沂州琅琊郡。
金太宗天會四年(1126年)滅北宋。淮河以北被金占領,縣屬山東東路莒州。
元朝,1234年元滅金,此時歸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沂水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
明朝,明初因之。洪武九年(1376年),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朝,清初因之。雍正八年(1730年)改屬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沂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沂水縣屬岱南道。四年(1915年),改屬濟寧道。十四年(1925年),改屬琅琊道。1928年裁道,直屬山東。二十五年(1936年2月),設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沂水縣屬之。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本占據沂水城,沂水淪陷。三十年(1941年2月),屬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魯中區沂蒙專署。三十二年(1943年8月),沂中、沂東縣屬山東省行政委員會(省戰工會改稱)魯中區行政聯合辦事處沂蒙專署。三十三年(1944年1月),沂北、莒沂邊縣屬沂山專署。三十三年(1945年7月),沂中縣屬魯中行政公署沂蒙專署;同年8月13日,屬山東省政府(省行政委員會改稱)魯中行政公署第二專署。三十七年(1948年7月17日),屬山東省政府魯中南行政區公署第二專署。
1949年7月,屬山東省人民政府魯中南行政區沂蒙專區,8月恢復沂水縣名稱。同時,沂北與莒沂二縣合併為莒沂縣,屬沂蒙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沂水、莒沂縣仍屬山東省人民政府魯中南行政區沂蒙專區。
1950年5月11日,屬山東省人民政府沂水專區
1953年8月,沂水專區撤銷,併入臨沂專區莒沂縣撤銷,9個區歸沂水縣,沂水縣屬臨沂專區。
1967年,縣改屬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臨沂地區
1994年4月21日,臨沂地區撤銷,建立臨沂市(地級),縣仍屬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4年9月7日,撤銷黃山鋪鄉、許家湖鄉,設立黃山鋪鎮許家湖鎮
1995年12月29日,撤銷高莊鄉,設立高莊鎮
1997年12月26日,撤銷武家窪鄉,設立武家窪鎮。
1998年12月23日,撤銷王莊鄉,設立王莊鎮。
2000年沂水縣轄15個鎮16個鄉。
2000年12月29日,沂水縣由15個鎮、16個鄉調整為13個鎮、6個鄉。
2010年11月25日,撤銷龍家圈鄉,設立龍家圈鎮;撤銷富官莊鄉,設立富官莊鎮;撤銷道托鄉,設立道托鎮;撤銷泉莊鄉,設立泉莊鎮;撤銷院東頭鄉,設立院東頭鎮。
2011年8月,許家湖鎮和姚店子鎮進行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合併為許家湖鎮。
2012年9月19日,撤銷沂水鎮設立沂城街道辦事處。
2012年10月,沂水縣有1554個自然村,1040個村民委員會,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7年8月,撤銷龍家圈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龍家圈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沂水縣轄2個街道、15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有1554個自然村,1040個村民委員會,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沂水縣位於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交界,南與沂南毗連,北與安丘臨朐接壤,居沂沭河上游,總面積2434.8平方公里。

地貌

沂水縣為低山丘陵區,西部、北部為低山區;東部、東北部為丘陵;中部、南部為平原。最高點為縣境北部的沂山南側的泰薄頂山,海拔916.1米。最低點為縣境東北部的朱雙村東,海拔101.1米。全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
沂水天上王城沂水天上王城

土壤

沂水縣土壤共有3個土類,11個亞類,17個土屬,67個土種。以棕壤土類為主。
棕壤(A)土類:面積1454677畝,占可利用面積的47.7%。其分布除王莊、王家莊子兩鄉無棕壤外,其餘29個鄉鎮均有分布,但大部分集中在沂河以東的花崗岩、片麻岩等酸性岩類風化物上,少數分布在砂岩、頁岩、正長岩等風化物上。棕壤土類在全縣有4個亞類,7個土屬,26個土種。
棕壤性土(Aa)亞類:面積1145842畝,占全縣棕壤土類面積78.77%,多分布在低山丘陵中上部,俗稱“嶺砂土”、“白砂地”、“馬牙砂土”等。其特徵是:土壤剖面發育不完全;土層薄;土體內粗砂、礫石多;養分含量低,保水性差;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貧乏。

氣候

沂水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度62.4%,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四季變化分明,春季乾燥,易發生春旱;夏季高溫高濕,雨量集中;秋季秋高氣爽,常有秋旱;冬季乾冷,雨雪稀少。
沂水縣四季氣候的特徵:早春,由於受蒙古較強高壓勢力的影響,氣候回升遲緩;晚春,由於暖空氣勢力的不斷增強,氣溫回升快,且多西南風,乾燥少雨,常出現旱災,影響春播。多年平均春季降水量為11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5%,為冬季降水量的3.8倍。夏季。雨熱同步,雨量集中。夏季經常出現的災害性天氣是旱、澇、大風和冰雹。秋季溫度陡降,降水顯著減少,秋高氣爽,利於秋收。晚秋也常有霜凍發生。冬季嚴寒少雨雪,以乾冷型天氣為主,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最冷為1月份,多年平均氣溫為-2.8℃。多年平均降水量29.0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3.8%。

水文

沂水縣有大小河溪622條。沂河為山東省第一大河,也是縣內過境最大河流。發源於沂源縣魯山南麓,在下河村東南入沂水縣境。向東南流,經泉莊、新民官莊鄉,流程14公里入跋山水庫。出庫後折向南流,流經柴山、武家窪、龍家圈、沂水、許家湖、袁家莊、姚店子7個鄉鎮的邊沿地區,流程35公里,在邵家宅村南入沂南縣境,再經臨沂、蒼山、郯城等縣市入江蘇省,在灌雲縣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74公里。在沂水縣境內河段長56公里,河床最寬處1200米,平均寬670米,流域面積1437.7平方公里。沭河為縣內第二條大河,發源於沂山南側泰薄頂,全長400餘公里,沂水縣境內流程51.3公里,流域面積747.6平方公里。浯河 濰河支流。發源於圈裡鄉太平山,浯河在沂水縣境內長23.1公里,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漫流河、林頭河和圈裡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文峰塔文峰塔
地表水
沂水縣降水量較為充沛,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年均產水量19.42億立方米。由於縣內地貌的差異,地表徑流量幅度變化較大,多年平均徑流深在300-500毫米之間(變差係數CV=0.53Cs=2CV)。多年平均徑流量7.35億立方米。客水入境徑流量為3.604億立方米。自1952年以來,縣內修建了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47座,塘壩1494座,尚有兩座攔河壩,蓄水總量7.23億立方米。此外,有大、小河流622條,汪塘水面4000餘畝。
地下水
沂水縣地下水資源總儲量5.12億立方米,總儲量模數0.0021億立方米/km2,靜儲量4.21億立方米,動儲量0.0079立方米,調節儲量0.924立方米,多年平均可開採量1.14億立方米,年開採量0.74億立方米,占可采量的64.9%。全縣地下水屬重碳酸鹽鈣型水,PH值在7.1-8.1之間,屬弱鹼性。個別在6.6-7.0之間,呈弱酸性。總硬度多數在8.5-15.9德國度之間,屬適度硬水,有少部分在4.2-8.4德國度之間,屬軟水,僅有回民街、製革廠一帶大於25.2德國度,屬極硬水。總礦化度除個別大於1克升外,其餘全縣大部地區,均小於0.5克升,屬淡水。可供人畜飲用及工農業用水。

礦產資源

沂水縣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32種,其中放射性礦產1種,金屬礦產6種;非金屬礦產25種,已開發利用20種。
金屬礦產
沂水縣黃金儲量約3000多公斤。主要分布在許家湖鄉南小堯、大堯、嚴家官莊、小河(北起許家湖鄉陳家莊子,南至四十里堡鎮薛家馬莊長約16公里的小河流域)及沂水鎮三山官莊、長家溝一帶。
非金屬礦產
沂水縣花崗岩、石灰岩、玄武岩、石英砂岩、鉀長石、鈉長石、石英、蛭石、瓷石石榴子石、螢石(氟石0、沸石、絹雲母石英片岩、黃砂、雲母、石棉、重晶石、水晶、頁岩、滑石、膨潤土、磚瓦粘土、磷礦和礦泉水等。

生物資源

動物
沂水縣獸類常見的有野兔黃鼠狼、狐狸、狼、獾、刺蝟等。爬行類有蛇、蜥蜴壁虎、蠍、螃蟹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等。昆蟲類害蟲及其天敵赤眼蜂、腫腿蜂、寄生蠅、七星瓢蟲等以外,主要有蟬、螳螂、蝴蝶、蟋蟀、蜻蜓、蜜蜂等。鳥類有12目,19科,35種。常見的有麻雀、喜鵲、家燕、灰喜鵲、鷹、貓頭鷹、啄木鳥、斑鳩、杜鵑、布穀鳥、黃鸝鵪鶉、鵓鴿等。魚類有6目,11科,35種。自然繁殖的有鯉、鯽、鯰、鰷、馬口、鱖、沙里棒、麥穗及蝦、泥鰍、鱉等。人工放養的主要是青、草、鰱、鱅、鯉、團頭坊、羅非魚、虹鱒魚等。
植物
沂水縣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草本植物100多種,能構成植物群落的優勢植物有30多種,其分布較有規律。山地陽坡多長有黃背草蒲公英結縷草、萎陵菜、鬼針草、雞眼草、絲石竹等。山陰坡常見的有牡羊草、地榆、苔草、地柏等。在河灘、河淤土中多有荻草、加彭、灰菜、豬毛菜等。黃土地塊多見結縷草、茅草、狗尾草。荒坡、路邊則生有菅草、野古草、狗皮草等。
木本植物主要有刺槐、松、楊、柳、榆、楸、桐、枰柳、國槐、棉槐及桃、杏、梨、蘋果、山楂、柿、板栗、核桃、棗、香椿、花椒、葡萄。尚有野生灌木類的鳳梨、葛藤、荊條、白臘等。
水生植物主要是蘆葦、蒲、藕、蓮、浮萍等。
野生中藥材有500多種,主要有酸棗仁、桔梗、遠志、丹參、玄參、元參、金銀花、黃苓、柴胡、馬兜鈴等,其中藥用價值高的酸棗仁產量居全省各縣第二位。

人口民族

人口
1990年,沂水縣有300940戶,1107917人。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1985年為12.66‰,1990年為10.06‰,呈逐年下降趨勢。2012年,總人口113.2萬人。2016年,全縣總人口115.9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18‰。
民族
沂水縣主要系漢民族聚居區。自明代以後,有回族人移此定居。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幹部職工調動,大中專學生分配及婚姻等因素,有少數民族人口遷入。全縣共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景頗族仫佬族、阿昌族、怒族獨龍族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45%,回族占總人口的0.51%,其他23個民族占總人口的0.04%。

經濟

概述

2016年,沂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9億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9億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280億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長17.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2億元,年均增長16%;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8億元,年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億元,年均增長13%;完成進出口總額11.3億美元,年均增長21.5%;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60元和12300元。入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新獲全國文明縣城、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等省級以上榮譽23項。
沂水新沂河大橋沂水新沂河大橋
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11.8∶49.3∶38.9調整為9∶44∶47。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2A級以上景區達到27處,其中4A級6處,2016年接待遊客突破千萬人次。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山區水城魅力彰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3%,比2011年提高8.7個百分點。城市發展更加宜居。實施城建重點項目400餘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口40萬,城市發展由“東皋時代”邁向“濱河時代”。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45.1%;大氣污染防治向縱深推進,空氣品質持續好轉。

第一產業

沂水是山東省東部重要的糧、棉、油產區之一,盛產小麥、玉米、地瓜、蠶繭、烤菸、蘋果、山楂、板栗、核桃、柿子、桃、杏、雪棗、大櫻桃、花椒、生薑、中藥材等,是全國聞名的“雪棗之鄉”、“板栗之鄉”,是全國油料、果品百強縣及大花生、黃煙、生豬、果品等農副產品基地重點縣
2013年,完成規模化流轉土地3.56萬畝;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30家;培育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4處;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6萬畝;完成造林綠化5.7萬畝、彩化7650畝;發展烤菸5.95萬畝,收購菸葉16.9萬擔;生豬存欄74.3萬頭、出欄116.4萬頭;完成大中型沼氣工程43處;農機化作業綜合水平達到87%。

第二產業

沂水縣工業門類齊全,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服裝、機械、礦產建材、包裝印刷、製鞋六大主導行業及菸草、化工、電子、木材加工、工藝美術、製革、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食品、機械、布鞋工業被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命名為“中國食品城”、“中國油頂城”、“中國布鞋城”。
2013年,沂水縣引進項目50個,其中過80億元1個、過20億元3個、過10億元7個,契約利用縣外資金336.7億元,到位68億元。投資80億元的永豐輪胎項目從接洽到簽約落地僅用13天,從開工到建成投產僅用10個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65.7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3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019億元,實現利稅93.5億元,和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22.2%和22.8%;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企業分別達到310家和257家。

第三產業

2013年,沂水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35億元,和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18%,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2.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居全市前列;完成規模以上服務業投資90億元,增長29%,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的比重達到48.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億元,和2012年相比,增長13.7%;實現限額以上銷售額143.7億元,同比增長40.1%。
2013年,順利通過中國旅遊標準化試點縣驗收實施旅遊重點項目11個;新創2A級以上景區3個,累計達到17個;全年接待遊客72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1.9億元;全年實現物流業稅收7516.4萬元,和2012年相比,增長240.3%。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發展到241家,總量居市第二。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沂水縣已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45項,其中國家級14項,省級9項,市級22項,至今已立項24項並獲上級科技專項資金1705萬元(其中無資6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17.06%;完成專利申請265件、授權17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8件、授權18件,同比分別增長62%和260%;;獲批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創新型示範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單位1家、市級創新型企業3家;組織鑑定市級以上科技成果34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14項,評審縣級科技進步獎30項;新發展民辦科研機構4家。

教育

截止2013年,沂水縣共有公辦學校205處,其中國小166處、國中32處、普通高中3處、中等職業學校1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實驗幼稚園2處,教職工9876人,在校學生109049人。全縣共有省級規範化學校12所,市級規範化學校50所。齊魯名校長1人,省級教學能手3人,省特級教師15人。2012年12月,縣第一實驗幼稚園通過“山東省十佳幼稚園”驗收。鄉鎮中心幼稚園19所,其中10所通過省級認定。學前三年入園率73.3%,學前一年入園率98%,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國中學生畢業率99.6%。
職業教育:沂水縣職業教育學校
中學(高中):沂水一中沂水二中沂水四中

衛生

2012年,沂水縣縣城內有衛生機構13處,其中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有,沂水中心醫院(臨沂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沂水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沂水縣馬站人民醫院(沂水縣第二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

社會保障

2012年,沂水縣分別新擴5775人加入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758人加入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307人加入了失業保險,5584人加入了工傷保險,3282人加入了生育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60周歲以上待遇領取人員達到16.67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12億元。連續第8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最高支付限額和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待遇等都明顯提高。

交通

截止2012年,沂水縣境內共建設鐵路62.46公里、高速公路48.7公里、省道240公里、農村公路2308.08公里、農村公路橋樑570座,形成了縱橫交錯、乾支相接、外聯內暢、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
沂水縣境內有東紅、沂博、兗石、泰薛、沂邳、韓萊六條省道貫穿全境,可直通濟南、青島、臨沂飛機場;東臨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口岸,北靠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南依兗石鐵路、日東高速公路,西連京滬高速公路,東接同三高速公路。膠(州)新(沂)鐵路經過沂水並設立縣級站並與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交匯,青蘭、天汕高速公路在沂水境內交匯。沂河大道防洪工程已於2008年10月份竣工通車。長深高速2013年初建成通車,沂水南出口可直接駛入沂水汽車總站。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328.5公里,新建橋樑39座,其中跨沂河大橋6座。

地方文化

為沂水縣內最普及的劇種之一。1923年,武家窪劇團就開始上演京劇。新中國成立前後,全縣有十幾個村配置了古裝戲衣。1970年,演唱京劇樣板戲時,全縣有京劇團100多個。本縣京劇傳統劇目有《玉堂春》、《紅娘》、《甘露寺》、《王寶川》、《鳳還巢》、《臨江驛》、《失空斬》、《打漁殺家》、《諸葛亮招親》、《定軍山》、《二進宮》、《反西梁》、《黃鶴樓》、《三岔口》、《快活林》、《華容道》、《二堂放子》等;現代京劇劇目有《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弦子戲
清末傳入沂水縣。最初是由張家諸塢村地主——四箱主請沂南縣岸堤村張祥貴傳授的。弦子戲的唱腔和音樂伴奏方面,有其獨特之處。在較大的一些曲牌唱腔里,有固定重複的大過門,貫穿於所有慢板、原板類唱腔之中,從而把不同的曲牌有機結合起來。常用的曲牌有《山坡羊》、《鎖南枝》、《桂主香》、《黃鶯》、《娃娃》、《駐雲飛》、《步步嬌》等。其伴奏樂器:文場有笛、管、笙、嗩吶、弦子及二胡、京胡、琵琶、月琴等;武場有鼓板、大鑼、大鈸、小鈸等。弦子戲常演劇目有《風雨媒》、《雙龍關》、《珍珠衫》、《安南國》、《小送山》、《雀山搬兵》、《鳳陽河》、《報盔頭》、《婚書》、《陰功報》等。
弦子戲弦子戲
又稱拉呼腔,遍及沂水縣,尤以姚店子、院東頭、黃山鋪三鄉鎮更流行。拉魂腔文場戲多,武打偏少,其唱法特點是在結尾時常以假聲作7度或8度上行大跳,伴奏以柳琴為主,間以笙、京胡、二胡等樂器相配,具有說唱音樂的特點。常演劇目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勸嫁》、《三賢》、《二賢》、《攔馬》、《喝面葉》、《下西歧》、《五台山》、《梁祝》等。
主要流行於縣境內東北的富官莊和朱雙一帶,其他鄉鎮也有少量演唱者。青龍溝村業餘劇團演唱水平最高,在全縣第一、二兩屆農民文藝會演中,分別演出新編茂腔戲《提款》和《山村新貌》,均獲演出獎。
呂劇呂劇
為沂水縣人民最喜愛的劇種之一。1956年,始有農村劇團排演呂劇。主要劇目有《小姑賢》、《王漢喜借年》、《王定寶借當》、《井台會》等。1970年,全縣舉辦了幾期文藝骨幹培訓班,傳授了《都願意》、《半邊天》、《半籃花生》、《三回船》、《追報者》、《三定樁》、《考女婿》、《全家喜》、《渡口》等9個小呂劇,此後,呂劇在全縣普及。
沂水縣流行南路琴書。主要傳統曲目有《大明英烈》、《呼延慶征南》、《小八義》、《包公案》、《隋唐傳》、《金鐲玉杯記》、《紅綾記》、《空棺記》、《雙合印》、《回龍傳》、《薛禮征南》、《秦英征西》、《陳三兩爬堂》、《楊文廣徵南》等。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為計畫生育、法制教育等編演了一些新曲目進行演唱,受到民眾歡迎。
又稱光光書,藝人稱為荷葉吊板,唱荷葉的。自清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最有名望的是高橋鎮木山村女藝人王京蘭,已有50多年的演唱歷史,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演唱技藝,再加上她嗓音洪亮,吐詞清楚,很受民眾歡迎。1982年,參加臨沂地區曲藝匯演,她演唱《楊金花奪印》,獲錦旗一面。
縣內50年代開始有人演唱,主要曲目有《三俠劍》、《小五義》、《響馬傳》等。
縣內流傳很廣,主要曲目有《綠牡丹》、《水滸》、《金鞭記》等。有證藝人18人,除在本縣演唱外,還到周圍縣市演唱。

旅遊資源

雪山彩虹谷
沂水雪山旅遊區(AAAA級)位於沂水縣城東3公里處。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200萬平方米。主要有“熱炕”、“涼炕”、龜馱橋、仙人橋、燈碗石、霹靂石、雄雞石、蛤蟆石、馬子石等眾多奇石景和各種形狀的奇松。風景區內建成了梅園、翠竹園。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5000餘畝。
沂水雪山彩虹谷沂水雪山彩虹谷
地下螢光湖
沂水地下螢光湖旅遊區(AAAA級)位於沂水縣城南部19公里的密山下,是一處著名的地下螢火蟲水洞神秘世界,也是集休閒、遊憩、娛樂、度假溶洞觀賞螢火蟲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項目。
地下大峽谷
沂水地下大峽谷沂水地下大峽谷
山東地下大峽谷(AAAA級)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龍崗山下,全長六千一百米,現已開發三千一百米的遊覽景線。該洞形成於二十萬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地下大峽谷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一百餘處景點。
天然地下畫廊
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畫廊”(AAAA級)位於“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是集地下長河溶洞、探險溶洞暗河漂流、“怡然居”沂蒙風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場、萬畝板栗山茶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為一體的大型遊樂場所。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沂水天然地下畫廊
地下長河溶洞遊覽區:3200米地下長河溶洞—天然地下畫廊,是中國鐘乳發育最豐富的溶洞,被譽為岩溶地質博物館。
東方瑞海度假村
沂水東方瑞海溫泉度假村沂水東方瑞海溫泉度假村
東方瑞海國際溫泉度假村(AAAA級)位於旅遊強縣-山東沂水,居於風景秀麗的沂河河畔,毗鄰山東地下大峽谷、沂水雪山彩虹谷、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沂水地下螢光湖等眾多4A級景區。度假村總投資3億元,占地260畝,分為溫泉酒店和溫泉別墅兩部分。
天上王城旅遊區
天上王城景區(AAAA級)是在2003開始規劃,2007年開始建設,一期工程結束投資超過6000萬元,二期工程2009年規劃建設。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蒙山腹地的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臨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陰兩市三縣交匯點,景區主體分布在紀王崮上。紀王崮海拔577.2米,頂部闊大,面積約4平方公里,南北長數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過的崮,因此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沂蒙山
沂蒙山根據地旅遊風景區(AAA級)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夏蔚鎮,距縣城以西30公里。旅遊區南北長約12.7公里,東西長約5.7公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由夏蔚、雙山、王莊、大戰地、雲頭峪五大景區構成。景區內東、西方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眾多: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及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百年天主教堂、聖母山聖母堂、沂蒙紅嫂園、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紀念館及根據地廣場等景點。
靈泉寺風景區
靈泉山國家森林公園(AAA級)位於山東省沂水縣龍家圈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規劃面積180公頃,緊鄰全省第三大水庫--沂蒙母親湖(跋山水庫)。景區有靈泉古寺、千年古銀杏樹、佛教塔林、宋代九龍碑、靈泉湖、雄師崖、觀音洞、韓湘洞、朝陽洞、五大夫松、飛來石、靈山隱士等景觀。
沂蒙山酒文化園
山東沂蒙山酒生態文化園(AAA級)位於沂水縣院東頭鎮,主要遊覽區有:品酒區等景點。其中,天然地下原酒洞藏區達3200平方米,為山東省最大的洞藏之一,建有山東省容量最大的木質、柳編酒海數十個。2010年10月被評為山東省旅遊示範點,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著名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山東沂水(今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讚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孟 母(?~公元前317) 孟子的母親。姓仉。戰國時沂水仉林村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伏湛(?~37),字惠公,西漢琅琊東武(今屬沂水縣)人。歷任太傅、太守、尚書、宰相、大司徒,封為陽都侯,不其縣侯。伏湛在軍事上反對長途用兵,主張先求內部安定,不宜舍近務遠。治理國家,主張禮樂教化為首要措施。
李逵,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滸傳中最魯莽的人物。沂州沂水縣百丈樹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個小牢頭。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
徐奕(?-219),三國魏東莞(今山東沂水)人。字季才。漢末避亂江東,孫策禮命之,奕不就,改名微服還本郡。曹操為司空,闢為掾屬,從征馬超。操還,以奕為丞相長史,鎮撫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轉雍州刺史,復還為東曹掾。出為魏郡太守。操征孫權,徙奕為留府長史。魏國初建,為尚書,主持官吏選拔,建安二十二年(217)遷尚書令。後轉中尉,在職數月,以病乞退,拜諫議大夫,卒。
徐廣(352-425),字野民,東莞(今山東沂水)人。生於晉穆帝永和八年,卒於宋文帝元嘉二年,年七十四歲。家世好學,至廣尤精。百家、數術,無不研覽。著有《答禮問》等。
竺法汰(320—387年),東莞(今山東沂水)人。東晉高僧,般若學派“六家七宗”的“本無異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徐之才(492-572),祖籍東莞(今沂水),南北朝時期一代名醫。出身世醫家庭,其先祖為徐熙,熙之子徐秋夫,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響,皆以醫著名。
劉溥霖(1888~1915.12.4)又名劉光,字季瞻,又字筱唐。山東沂水人。其父劉次哲是同盟會會員,1912年曾任山東省臨時議會議員。辛亥革命烈士,現安葬於濟南千佛山東麓的辛亥革命山東烈士陵園。
秦德純(1893~1963)沂水鎮後埠東村人。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山東省主席兼青島市市長。南京解放後,秦德純復任國防部次長,後去台灣。1963年9月病故於台北。
夏雲階,別名夏雲傑,1903年生,山東省沂水縣人。1926年春流落湯原。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投身抗日隊伍。1932 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湯原中心縣委軍事委員、縣委書記,湯原抗日游擊總隊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軍長、北滿臨時省委委員等職。1936年11 月21日在湯原西北溝丁大幹屯遭敵伏擊,身負重傷於26日光榮犧牲。
李遙德(1920—1949)沂水縣諸葛鎮東埠前村人。革命烈士。
李覺,山東沂水縣人,中國大學畢業,曾任東北軍騎兵師排長。一九三七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晉西遊擊隊營教導員,魯西軍區團政治處主任,冀魯豫軍分區作戰處長,旅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處長,師長。參加了平漢,渡江等戰役。建國後歷任十八軍參謀長,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第二機械工業部局長,副部長,核工業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劉立封(1918.5.6~1996.2.26)山東沂水人。1938年7月入陝北公學學習。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6月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幹事,沂中縣獨立營副政委,魯中軍區旅政治部股長,參加了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反“掃蕩”和葛莊、臨沂等戰鬥。
張伯秋(1890~1984),名濤,以字行,沂水鎮陽西街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科。曾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教育廳、實業廳科長,鄒平實驗縣代理縣長,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常委兼高級審判處處長,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司法廳廳長。建國後,歷任山東省人民法院院長、省政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華(1909.11~2005.6),新中國開國少將、解放軍總參謀部軍務部原副部長(正兵團職待遇)。生於山東省沂水縣。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入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後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是全國五屆政協委員,第一屆河北省人大代表。
徐馳(1913—2012),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延安軍工局技術教育科科長、兵工廠廠長、煉鐵廠工程師;晉察冀軍區軍工部生產處處長;華北人民政府企業部工程處處長;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企業處處長;重工業部、冶金部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黨組成員;四川省渡口市委書記、攀枝花特區黨委書記、攀枝花工業基地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四川省委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冶金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國家經濟委員會顧問。
劉惠民,山東沂水人,曾任毛澤東的隨軍醫生,後在1956年中國建立高等中醫院校後,擔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任校長,為中國的中醫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奇,男,漢族,1957年9月出生,山東沂水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3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

榮譽稱號

中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
中國體育先進縣
中國食品工業強縣
國家火炬計畫功能性生物糖特色生產基地
中國優質餅乾加工示範基地
中國食品安全示範縣
中國食品城
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
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中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
中國婦女兒童綱要示範縣
中國菸葉生產、收購工作先進縣
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
中國科普示範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中國文明縣城
國家園林縣城
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縣
山東十二五期間24個重點發展中等城市之一
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果菜示範區
畜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
山東省金融創新工作試點縣
山東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山東省縣域旅遊十強
生態循環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範縣
烤菸生產先進縣
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千年古縣
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園林縣城
中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
中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
山東省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試點縣
中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山東省級生態縣
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
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縣
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