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概況
境內
交通便利,沂崔路、郭王路、龍泉路、龍張路四條主幹線縱橫交匯,其中沂崔路、龍張路二條二級柏油路分別與省道兗石路、沂博路相接,是沂水縣最早實現“村村通”的鄉鎮。北距青萊高速張家坡出口24公里,南距臨沂飛機場134公里,東距青島港222公里、日照港170公里,沂水火車站50公里,西距京滬高速蒙陰出口66公里。
建制沿革
泉莊鎮的前身是郭莊區,鄉政府住址從西郭莊經數次遷移,最後遷到泉莊後才改叫泉莊鄉的,後來撤鄉建鎮,沿用至今。
1940年,我國抗日戰爭進行到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對敵鬥爭的形勢異常殘酷。為適應對敵鬥爭這一新形勢的需要,魯中革命根據地的領導決定改變原有縣制,將縣域劃成多個小縣,縮小區劃,以便於我黨政軍的生存和更好的開展對敵鬥爭。沂水縣十個區和臨沂縣北部、吉縣西部及西北部,先後劃為沂中、沂東、富沂邊、沂源、沂南、沂臨邊聯、沂北等七個縣。1942年秋,中共沂中縣委決定將四區劃為夏蔚區、荊山區、王莊區、金星區和郭莊區。新成立的郭莊區是從四區分出來的,也有原三區的一部分。稱郭莊區是因為郭莊是這一帶較大些的村莊,區政府機關並不駐郭莊,而是四處打游擊,與敵頑周旋。郭莊區後來一段時間又稱為十五區。建國初期,郭莊區政府一直駐在郭莊東的一座店裡,1953年區政府從郭莊的廟 上遷移到泉莊,但在泉莊村只建了車站、糧站等基礎設施,泉莊區政府無處安家,又住進了尹家峪村北的一座廟裡,並在廟前建了供銷社和醫院。這時因區政府駐地不在郭莊而是泉莊,於是從此改為泉莊區。
後來還是因為占地的問題,1971年泉莊公社又從尹家峪廟上,遷到尹家峪的南山上,1983年,公社才從尹家峪南山遷到無法耕種的"澇坡",即現在鎮黨委政府所駐地。
《沂水縣地名志》(1988年版)載: (泉莊) "1943年前,區境為沂水縣第三、四區轄地。1943年建立沂中縣稱郭莊區。1953年9月為沂水縣第十五區。1955年10月改稱郭莊區。1958年3月撤區建鄉,改稱郭莊鄉。同年9月,成立泉莊人民公社。1963年3月又改稱郭莊區,1971年4月復稱泉莊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開,經省人民政府(1984 J魯政函169號)檔案批准改稱泉莊區。" 1985年9月,改稱泉莊鄉,2010年12月泉莊撤鄉建鎮。
今天泉莊鎮已經發展成為沂水西北部的一個重鎮,是著名的林果之鄉、生態之鄉和觀光旅遊休閒的好去處。雖然泉莊作為一個行政區名出現較晚,但是,這一代的歷史卻非常悠久,因歷史悠久而創造、積累了燦爛的文明,形成了豐厚的文化積澱。遠古時期、春秋時期、漢代、宋代、明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每一個山國,每一個地名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有著眾多栩栩如生的歷史傳說。可以說,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泉莊鎮這一區域曾是方圓數百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果把歷史比如成一條不斷流淌的河,那么,泉莊這一帶就是歷史之河的上游,沂水(行政概念)則是下游,這和自然的沂河流淌情形是完全一樣的。
歷史文化
泉莊鎮處於“沂源猿人”化石出土地與沂水南窪洞舊石器遺址之間。當地高山林立,洞穴四通八達,沂河支流眾多,山果資源豐富,很適合人類居住生活,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活動,鎮北與沂源交界處“龍骨洞”村,就有多處古人類生活痕跡。
--春秋時期多國文化在此交流融匯。據《沂水縣誌》記載:“西周,沂水地屬魯國,春秋,沂水地為郡莒魯之爭後入齊。”泉莊鎮地處魯國之東北、齊國之南、莒國之西北、紀國之西南,諸國交界,多國文化融合。據清康熙十一年《沂水縣誌》記載:“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相傳紀侯去國居此。”。道光七年《沂水縣誌》記載“紀王崮,相傳為紀子大夫其國居此,故名”。當地人流傳了許多與紀王有關的傳說,其一,傳說春秋時期齊國伐紀,紀國的國君紀王失國後,遷居此崮。其二,傳說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被秦生擒國被滅。42歲的姬召逃到當時叫做西大崮的紀王崮,盤踞26年,修建金鑾殿,但最終因與敵人力量懸殊而鬱鬱而終,當地人也稱為“姬王崮”。歷史的傳說終於得到了印證,2012年4月16日,山東省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沂水縣境內紀王崮的崮頂發現了春秋時期國君級別的一個墓葬。共發掘出土青銅鼎、編鐘、玉戈、玉琮等器物近300件,殘存車馬4輛,其中2件青銅器上有較長銘文,具有重要的歷史、科研文化和藝術價值,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中央電視台分別在新聞頻道、外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連續5天直播挖掘實況,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響。據考古專家論斷,該墓葬有著鮮明的特點:一是墓葬年代久遠。據考古人員從南北邊箱出土的禮器和樂器等器物的特徵判斷,墓葬的時代為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二是墓葬規格較高。墓室的南邊箱出土了35件青銅器,其中有青銅鼎7件,根據《周禮》所載墓葬中七鼎的配置顯示,墓主人級別較高,屬諸侯級人物。三是墓葬形制特別。該墓葬鑿在海拔577.2米的山崮之上,是一種全新的埋葬類型,其槨室與車馬坑共置於墓室之內也極為罕見,墓葬的發現,具有鑿空補白的意義,是國內近年來東周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春秋古墓的發掘,被中國社科院列為2012年度中國考古六大發現。據文物專家推斷,紀王崮上還有數量眾多的古墓,正待一一解開神秘面善。
--北宋時期出了個權傾朝野的郭槐。泉莊鎮東郭莊村是宋代太監總管郭槐的家鄉,東郭莊村原叫郭家莊,宋真宗時,郭槐因導演《狸貓換太子》醜劇,導致郭家滿門抄斬,此後郭家人銷聲匿跡。明代末期,劉、李姓定居,仍沿用郭莊之名。後分為東郭莊、西郭莊兩村。當地老百姓認為該村“西有冒火山,東有鳳凰頂,南有硯台石,北有龍書案”,能出大內太監總管這樣的人物並不稀奇,至今仍流傳包拯、郭槐及表兄劉文進的許多故事,抄家的官兵途經對荊峪村時,劉文進的父親用八印大鍋煮水餃招待官兵的故事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從而導致劉家受株連。老百姓的故事無從考證,我們能見到的現存遺蹟有千年銀杏樹、千層山、撬斷崗子、皇操豎坡、屯兵峪等。
--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紅色根據地。里莊村的張肅甫,1923年經王盡美、鄧恩銘介紹加入共青團,成為沂水縣最早的團員。土地革命時期加入共產黨的張紹武(張莊村)、耿迪福(張耿村)、孫學武(沙地村)是沂水早期革命者。抗日戰爭中泉莊村村都有黨支部,僅馬頭崖村就有1938年入黨的20餘名老黨員,馬頭崖革命烈士張鋂和沙地村孫學期的事跡廣為傳頌。馬頭崖村劉洪秀保存的黨旗是全省保存時間最長的黨旗,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1943年2月26日,在泉莊境內發生了慘烈的歪頭崮戰役,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二團一營侵華日軍遭遇,81名勇士全部壯烈犧牲,崮北張耿村建有烈士陵園。1939年3月八路軍山東縱隊直屬後方
醫院在
尹家峪誕生,60多名醫護人員在駐紮該村期間救治傷員300餘人,1954年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8
醫院,1979年調防泰安市,成為濟南軍區最有影響的中心
醫院之一。當地流傳的沂蒙老區人民奮勇支前、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口口相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泉莊人民。
名勝
豐富的歷史傳統建築,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紀王崮城堡式建築群展示了2600年前的國家。紀王崮上現存的紀王殿、後宮、祭壇、古城牆、古村落、胭粉泉、旗桿窩、點將台、系纜環、飲馬槽、東西兵營等遺蹟,紀王崮有六個城門:南門朝陽門、北門塔子門、西門坷拉門、東門凳子門、西北門走馬門和東南門雁愁門。現存朝陽門下古城牆、西兵營,據專家考證為春秋時期所建,2007年天上王城景區開發時,全部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恢復,歷史建築總面積達到1.3萬平方米。考古專家關於“紀王崮崮頂存在中國最早的城堡式國家”的論斷,使其早於歐洲中世紀城堡1000多年。
--深門峪村點將台依稀可見國代戰火硝煙。相傳當時盤踞在紀王崮上的紀王就正是通過與深門峪村相連的走馬門向山上運送糧草,並在此設立點將台,操練士兵。在深門峪村內還依然保留著當時紀王修築的防禦工事攔馬牆和用來操練士兵的點將台。走在深門峪村里,還依然能夠看到古村中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巷、古井、古塘、古樹星羅棋布。古村落中道路曲徑幽深,兩旁高牆聳立,古樸的青石板小徑四通八達,民居錯落有致。無不讓人讚嘆古村落特有的那份寧靜和它那深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紀王崮周邊古村落形成了當地獨特民居風格。紀王崮崮頂及周邊魏家窪、深門峪、崮崖、楊家窪村古村落,輻射半徑2公里,建築均為傳統風格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屋頂及牆體全部用石板、塊石壘砌而成,反映了北方山區民居石板屋頂乾碴牆的典型建築特色,2007年進行了保護性修復。
--星羅棋布的紀王石屋反映了當地生產與生活相結合的土著文化。當地紀王崮周邊村莊隨處可見一種全部採用石板砌成的石屋,當地居民稱為“紀王石屋”,這種房屋類似“金字塔”造型,通體不採用一根木樑,但非常堅固,石屋前也有院牆、偏房之類建築,造型小巧,下方上圓,能夠容納2-3人居住,應是處於人類穴居之後更加高級的住所,現泉莊鎮境內保存20-30處。
--眾多的聚落遺址印證了泉莊密集的村落。九山頂圍子古寨,建於塔井峪村東九山山頂,有圍牆、城堡、烽火台等遺蹟,為古代防禦工事。群子峪台子地聚落遺址,為商周時期古遺址,占地十餘畝,2013年因鐵路施工進行了部分發掘。里莊遺址位於里莊村北,為周代聚落遺址。崔家峪溝遺址,位於南坡村西,為周代聚落遺址。
--八路軍山東縱隊衛生部直屬後方
醫院的建立為當地紅色文化的一個縮影。於1939年3月在
沂水縣泉莊鎮
尹家峪村成立,當時全院60餘名工作人員,駐
尹家峪期間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共收治300名左右八路軍傷病員。2007年10月9日,作為博物館重新修整開放。展室內展出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在反“掃蕩”戰鬥中繳獲的日軍的毛毯,戰爭年代配備團、營級幹部使用的“馬褡子”、手提醫療箱、手術器械包及修建紀念館清理地基時發現的大刀和步槍子彈等。紀念館已被
沂水縣政府列為紅色教育基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正在施工建造中的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項目功能定位為“精品、全域、生態、 宜居”的國內知名田園綜合體、可帶動區域農村產業發展的龍頭平台和百年可傳世的特色精品項目。項目建設過程中,以有機農業為支撐,以融合發展為抓手,項目區內實現有機農業全覆蓋,開展農產品加工等,培育創意體驗、民宿度假、文創交流、崮頂觀光、運動休閒、康養度假、商貿物流、民俗體驗等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自然資源
水資源狀況
泉莊因境內泉水眾多而得名,擁有大小泉水1000餘處,水質清冽,山水相映。著名的有虎頭泉、馬蹄泉、響泉、塔井泉、救命泉等。境內馬連河全長25公里縱貫南北,由上百個大小山泉的泉水匯集而成,冬暖夏涼,水質清洌,四季水溫15度。自南向北流淌融入沂河。沿河建起的37道
攔水壩,總蓄水達15萬多方,可滿足各項事業的供水需求。近年來,該鄉立足山區實際,積極推行鄉、村、戶“三位一體”的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在水利條件差的缺水村,狠抓“保命水”,大搞人畜飲水工程;在水利條件一般的村,狠抓“保苗水”,大搞灌溉工程;在水利條件較好的村,狠抓“生財水”,積極探索水利改制措施。全鄉在三莊、
磨石溝、
羅漢崖、崮崖等村興修大型水利工程11處,蓄水池200多個,基本形成了健全的水利配套設施網路。
礦產資源
泉莊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英砂岩、頁岩、石灰岩、鈉長石等。近年來,該鄉通過修通道路使礦產資源能夠運的出,尋找市場使礦產資源能夠有人要,統一競標承包使礦產資源有人經營,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建起了6處石英砂廠,每年最少可增加集體收入20萬元,按目前開發速度最少可以開發50年。
旅遊資源
鎮內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51%以上,山水相映,崮泉奇觀,添加了奇特魅力,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旅遊資源主要以崮崖風光、民俗民情、歷史文化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
姬王崮。姬王崮位於鄉政府駐地西北4公里處,是目前沂蒙七十二崮中面積最大,且唯一有人居住的崮,被世人稱為“齊魯第一崮”。姬王崮地質地貌奇特,具有典型方山地貌特徵,自然風光秀麗、古樸,站在崮頂瞭望,周圍錐子崮、透明崮、靴子崮等26個崮形態各異,競險爭雄,沂蒙山崮的神韻和風采一覽無餘。姬王崮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傳說周王朝姬召逃避於此,至今仍流傳著眾多有關“姬王”和“姬王城”的傳說,並保存下了大量遺蹟和奇聞逸事、故事傳說,崮頂山村基本保持了沂蒙山區古老的風俗習慣。姬王崮旅遊資源以“第一崮(崮頂自然風光)、姬王城遺址、崮頂人家”為代表,特色十分突出,景區內崮崖、密林、峭壁、洞穴、古樹、名木、泉水、山村民居與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澱渾然一體,崮下有
葡萄園、
果林、
古樸村落、
溪流,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為開發崮崖觀光、姬王故城觀光、沂蒙人家休閒、山林度假、農業觀光旅遊產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濟發展
概況
2013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425萬元,同比增長56%。2014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208萬元,同比增長32%。
農業
全鎮林果總面積6.3萬畝,其中桃2.6萬畝,葡萄1.5萬畝,蘋果1.2萬畝,山楂、板栗、柿子等其他雜果1萬畝。泉莊葡萄被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果品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匯泉”牌商標,被評為“全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是遠近聞名的“林果之鄉”。
經濟建設
1.堅持招大引強,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進一步轉變招商理念,突出招大引強、招大引優,集全民之智,聚全鎮之力,全力以赴抓招商。組建專門班子對項目手續進行全程代辦,靠上辦、盯著辦、促著辦,集中精力抓服務,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投資商的認可,強力推進項目落地和建設推進。五年來,全鎮共引進過億元項目5個,過5000萬元項目8個,過3000萬元項目4個,實際到位資金9.8億元。引進並培植髮展起了一批對全鎮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支撐力和拉動力的骨幹企業。堅持不懈地招商引資為全鎮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泉莊鎮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積極破難解困,工業和民營經濟齊頭並進。大力培植骨幹企業,引導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推動企業提檔次、擴規模、上水平、增實力,使其儘快成為對全鎮經濟具有支撐作用的骨幹企業。五年來,全鎮累計完成技改投入4.8億元,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26個。新發展私營企業28家,新培植規模企業10家。工業經濟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
3.做強特色產業,農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一是在林果生產上擴規模增效益。立足農民增收,依託林果業發展優勢,做大做強生態林果經濟。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林果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經濟,依託專業合作社,以發展一村一品為抓手,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化運營,2011年新發展經濟林果1765畝,在張莊村新建500畝的標準化果品示範園區1處,發展優質桃400畝,葡萄100畝,以西棋盤村為中心發展優質中藥材基地2處,沙地村發展油菜基地1處。目前,全鎮林果總面積達到6.3萬畝,其中葡萄面積1.5萬畝,桃2.6萬畝,蘋果8500畝,柿子3000畝,山楂1500畝,板栗1500畝,其他雜果4500畝。二是在旅遊業上和資源抓特色。泉莊旅遊由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顯現效益,2008年天上王城景區正式營業,今年遊客達30萬人次,門票收入2000萬元,旅遊總收入達3000萬元。依託天上王城景區,按照政府引導、民眾參入的原則,結合民風民俗和地域特色,充分發掘游路沿線林果資源潛在價值,“十一”國慶節期間新規劃了楊家窪、三莊、泉莊、磨石溝、崮崖等5處採摘園,僅林果一項,使果農增收15萬餘元。做到“引得來遊客,留得下腳步,帶得走歡樂”,深度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旅遊品牌,使全鎮兩大特色產業相互推動、相互促進。三是全力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積極用活上級政策,多措並舉推進建設用地復墾工作,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2007年以來實施復墾面積達619畝,復墾後淨增耕地520畝,利用補助資金1013萬元,涉及15個村莊22個片區,其中2011年實施的魏家窪整村搬遷項目,立項面積172.2畝,新建住房370間,成片安置農戶121戶。
社會文化
泉莊鎮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遠有“紀王復國”傳說,近有八路軍後方八十八醫院遺址,薰陶滋養了一輩輩的泉莊人。濃厚的文化氛圍,多彩的文化平台,融匯成了集歷史文化、旅遊觀光、商務會議、休閒娛樂、戶外度假、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生態鄉村旅遊小鎮。
2011年全鎮社會發展更加和諧。一是防患未然抓社會穩定。積極開展社會治安暨社會穩定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活動,對存在的安全穩定隱患,摸清根子,拿出方子,著力解決影響發展和穩定的突出問題。三年以來,全鎮沒有重特大刑事案件發生,無安全責任事故,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信訪保持平穩態勢,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二是統籌兼顧抓環境整治。二是統籌兼顧抓民眾生產生活環境改善。2009年以來新建住房782戶,改造危舊房560戶,農戶居住危房改造率達90%。啟動了了里莊社區建設工程,新建沿街樓4棟,居民樓4棟,建設了社區辦公樓,佃坪村新建居民樓2棟。投資500餘萬元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公路路域環境整治,成立了保潔公司,“五化”達標村莊達到1/3,泉莊環境面貌有了很大提升。投資400萬元完成了沙地至后里莊旅遊道路路基工程,爭取資金2200萬元實施了沂崔路大修工程,順利做好晉煤東運通道地上附著物清理、補償工作。2009年以來,總投資331.63萬元,對楊家窪村、張莊村兩條流域進行了集中整治。推進生態能源建設工程,大力實施“一池三改”,新建沼氣池620個;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7個;標準化農業示範區3個;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新綠化荒山5980畝,工程造林3800畝,鄉鎮自造林2180畝,全鎮荒山綠化率95%以上。2011年以來,全鎮累計投入1100餘萬元,共實施派出所辦公樓、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