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坪縣

鎮坪縣

鎮坪,位於陝西省東南部(陝西的最南端),大巴山北麓。地處東經109° 11′~109° 38′,北緯31° 42′~32° 13′。東與湖北省竹谿縣接壤,南與重慶市巫溪縣城口縣毗鄰,西北與本省平利縣連界。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一腳踏三省”之稱,雞心嶺為陝、渝、鄂交界點,也是中國版圖的“自然國心”,故享有“國心之縣”的美譽。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鎮坪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坪縣
  • 外文名稱:Zhenping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陝西 安康
  • 下轄地區:城關鎮、曾家鎮、等7個鎮
  • 政府駐地:城關鎮
  • 電話區號:0915
  • 郵政區碼:725600
  • 地理位置:安康市東南,大巴山北側腹地
  • 面積:1503平方公里
  • 人口:5.94萬(2016年戶籍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鎮坪話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飛渡峽黃安壩景區
  • 機場安康五里舖機場安康富強機場
  • 火車站安康站安康東站
  • 車牌代碼:陝G
  • 地區生產總值:19.19億元(2017年)
  • 常住人口:5.16萬(2017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民間舞蹈,民間器樂曲,民間曲藝音樂,民間工藝美術,風景名勝,化龍山自然保護區,紅岩寨,天生橋,飛渡峽·黃安壩景區,

建制沿革

公元前11世紀,今鎮坪地區為庸人擁有。周武王滅商,建庸國,鎮坪為庸國轄地
鎮坪縣鎮坪縣
魯文公十七年(前610),楚莊王聯合秦巴滅庸,庸地屬楚。
秦惠文王后十三年(前312),秦奪楚漢中郡設西城縣。今鎮坪地區為西城縣轄地。
秦昭王三年(前304),秦還漢中郡上庸與楚,今鎮坪地區重歸楚轄地。
楚頃襄王十九年(前280),楚秦交戰,楚向秦獻出漢水以北及上庸,今鎮坪地區遂屬秦。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西城縣為漢中郡治。
西漢,沿襲秦制,設漢中郡長利縣,轄今鎮坪地區。
東漢光武六年(30),廢長利縣,先後併入錫縣、西城縣。建安二十年(215),漢中郡改名漢寧郡,分錫縣屬上庸。到三國曹魏黃初二年(221)改西城郡為魏興郡,隸荊州。魏景初元年(237)錫縣又屬魏興郡。
晉太康元年(280),置上廉縣,屬荊州上庸郡,轄今平利、鎮坪地區。
南北朝時,南朝宋分上廉,增設吉陽;不久撤上廉縣,轄地併入吉陽,名吉陽縣。南朝齊又劃吉陽為吉陽、上廉兩縣,鎮坪仍屬上廉,先屬魏興郡,後屬上庸郡。樑上庸縣屬魏興郡。西魏廢帝元年(552),改上廉縣為吉安縣,屬安康郡,轄今鎮坪縣地區。三年(554)設金州。北周武成二年(562),撤西城,轄地併入吉安縣,轄今安康、嵐皋、平利、鎮坪,屬於金州。
隋復置西城縣,開皇十八年(598)改稱吉安,仍屬金州。大業三年(607)撤金州設西城郡,吉安縣改稱金州,轄今安康、嵐皋、平利、鎮坪,隸西城郡。大業十三年郡縣俱廢。
武德元年(618)劃金州縣東南設平利縣,縣駐地上廉故城,轄鎮坪,屬山南東道金州。大曆六年(771)廢,併入西城縣,長慶二年(822)復置。
五代十國沿唐制,金州平利縣屬前蜀、後蜀。
鎮坪縣鎮坪縣
熙寧六年(1073),廢平利縣設鎮轄今鎮坪,屬西城縣。宋元祐初復設平利縣;北宋屬京西南路金州,南宋屬利州東路金州。
元至元年間,廢平利縣設巡檢司,隸陝西行中書省興元路金州。
洪武三年(1370),復置平利縣轄今鎮坪,屬四川布政使夔州府大寧州;五年(1372)改屬漢中府金州。正德八年(1513),以其地“毗連三省邊境,處處相通,最為險隘”,“五方雜居,易藪奸”,割平利東南境設鎮坪巡檢司以鎮守。山谷平地,當地習慣叫坪,因名鎮坪。不久廢。萬曆十一年(1583),金州改名興安州。平利屬興安州。廿三年(1595),興安州直隸陝西布政司。
清初,鎮坪屬陝西布政使司興安州平利縣,乾隆元年(1736)設興漢道,轄興安州。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興安州為府。劃平利縣廣化里東南,即秋山以南置鎮坪巡檢司。嘉慶五年(1800)改興漢道為陝南兵備道。道光四年(1824)升巡檢司為鎮坪撫民分縣,設縣丞。授予審理訴訟,征解錢糧暨公文直達三司、兩道等特權。
民國2年(1913),縣人呈請升縣,與平利分疆治理。陝西都督張鳳翽批覆:設立縣治,事關重大,仰候體察情況,斟酌辦理。民國5年,再次請願升縣。民國8年,鎮坪推舉地方人士羅世安、楊少卿駐省,向軍政兩署請願立縣;平利組織旅省同鄉極力反對,平利地方人士同時組織聲援。直至民國9年始獲批准。當時,省署擬以秋山為界,至金貓關以內之洪曾、八仙、百坪、百牙等四鄉劃歸鎮坪。督軍公署委龐宗吉、省長公署委嵐皋縣知事劉仁駿為勘查劃界委員。龐呈復縣應升,界亦應劃。劉徇平利人情,稱縣應升,界不應劃;省長劉鎮華遂據劉復定案。屬陝西省漢中道。民國22年裁漢中道,設陝西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嗣後改為安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0年1月成立鎮坪縣人民政府,隸屬陝西省安康分區專員公署。1958年12月撤鎮坪縣制,併入平利縣,設鎮坪協作區。1963年4月恢復鎮坪縣制,屬陝西省安康地區行政公署。

行政區劃

城關鎮
面積134.97平方公里,13個村:文彩村、小河村、新華村、聯盟村、菜村、白坪村、竹節溪村、茶店村、坪寶村、新莊村、七坪村、友誼村、青坪村。
原洪石鎮併入,面積177.03平方公里,11個村:金坪村、魚坪村、花橋村、花坪村、文溪村、宏偉村、琉璃村、陽河村、星明村、光華村、向陽村。
面積206.45平方公里,7個村:國慶村、白珠村、竹葉村、前進村、水晶坪村、先鋒村、紅星村。
面積149.98平方公里,8個村:乾州河村、舊城村、新坪村、得勝村、東風村、民主村、金嶺村、三坪村。
曙坪鎮
原小曙河鎮併入,面積275.09平方公里,7個村:戰鬥村、和平村、安坪村、馬鎮村、中壩、雙坪村、大樹村、興隆村、聯合村、桃源村、陽安村。
華坪鎮
面積149.55平方公里,4個村:尖山坪村、團結村、三壩村、渝龍村。
上竹鎮
面積109.78平方公里,6個村:松坪村、中心村、大壩村、湘坪村、廟壩村、發龍村。

地理環境

位置

鎮坪縣位於陝西省安康地區東南,大巴山北側腹地。東經109°11′~109°38′,北緯31°42′~32°13′。東有大界梁,界連湖北省竹谿縣;大巴山脈主脊杉樹坪、大火山、雞心嶺橫亘縣境南部,形成川陝屏障;山左重慶市城口、巫溪縣;西部高聳化龍山,以山為界,山左平利縣八仙區;境北中央山、秋山,山右平利縣秋坪區相交。
縣境南北長57公里,東西寬43公里。總面積1503.26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距安康地區行署駐地安康市公路里程218公里;途經平利縣城126公里。距省會西安市公路里程578公里;由安康市轉由陽安鐵路至西安市全程1011公里。南至巫溪縣城公路里程96公里;至奉節縣234公里,抵達長江。至重慶萬州公路里程468公里。經漢白公路至竹谿縣城160公里;經雙鄂公路至竹谿縣城92公里;經小關公路越竹溪豐溪至竹谿縣城155公里。

地貌

鎮坪縣內山岡連綿,峰嶺疊嶂,大巴山主脊橫亘縣境南部,南江河縱貫南北,將鎮坪縣切割為東西兩半,形成“兩山夾一谷”的地貌。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30餘座,最高峰化龍山,海拔2917.2米。最低點洪石鄉陽溪口,海拔500米,縣城所在地海拔930米,鎮坪縣平均海拔1615米。

氣候

鎮坪縣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區,垂直差異大。高山區和低山區的季度轉換相差70天以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2.1℃,年平均無霜期250天,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顯著特點。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56毫米,但降雨量和降水日數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豐冬欠春秋多。冬春多北風,夏秋多南風。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澇、旱、大風和冰雹,地方性和季節性表現明顯。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鎮坪縣總面積225.33萬畝(折合1503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98.41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88.1%;其中耕地面積21.184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9.4%;園地2345畝,占國土面積0.1%牧草地2.722萬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73830畝(基本農田人均1.5畝),臨時性耕地8.1465萬畝(屬退耕還林地)。在常用耕地面積中,旱地面積6.726萬畝,占常用耕地面積的91.1%;水田面積6570畝,占常用耕地面積的8.9%;農作物種植面積20.91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3.338萬畝,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63.8%;藥材種植面積(草本藥材)3.912萬畝,占農作物面積的18.7%。鎮坪縣有草山草坡面積43.1萬畝(草地面積34.5865萬畝),可利用面積38.04萬畝。
鎮坪縣鎮坪縣

水資源

鎮坪縣境內河溪較多,水資源豐富。主河南江河是漢江一級支流,屬堵河上游,發源於渝、陝交界的界梁子,匯毛壩河、大曙河、小曙河、竹溪河、浪河、洪石河等,由南向北,縱貫鎮坪縣,流徑長107.4公里,行洪面積677.8平方公里。從洪陽江家埡子注入湖北堵河,屬長江水系。共有長度在1公里/流域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溝河2742條,主要支流有大曙河、竹溪河、浪河、洪石河,密度為1.82條/平方公里,其中集水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的共70條,積雨面積852平方公里。徑流量10.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76萬立方米,為陝西省平均的11.2倍,水能理論蘊藏量25.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3.2萬千瓦。河道比降大,利於水電梯級開發。地下水總量9753.23萬立方米/年,人均1705立方米,可開採量1517.8萬立方米/年,人均265立方米,占估算量15.56%。水質據化驗分析表明鎮坪縣河流水質均屬軟質水,PH值在8.24~8.36之間。含碘量偏低,耗氧量在1.7以下,砷、汞含量極低,符合人畜飲水及農田灌溉用水標準。

礦產資源

鎮坪縣礦產資源種類多。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和變質作用,使鎮坪具備了良好的成礦物質基礎,孕育了豐富的金屬、非金屬、能源等礦產。已發現的礦種有34種:金屬礦主要有赤、褐、磁鐵礦金紅石、釩、銅、鉛、鉬、銀、鉭、鉛鋅、鈾稀土等,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水泥灰岩、電石灰岩、石棉、磷、重晶石、黏土頁岩、矽石、綠松石、瓦板岩、冰洲石等,能源礦產主要是優質的無煙煤、石炭煤等。經地質部門勘察,金紅石儲量居西北之最。僅在洪石鄉的鈦礦(金紅石)儲量約63萬金屬噸以上,平均品位在4.19%以上,瓦板石主要分布在曙坪、牛頭店、曾家、上竹、洪石5鎮,儲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上,石煤主要分布在鐘寶、上竹、曾家、牛頭店、小曙河5鎮,發熱量大多在3500~7500千卡/千克,儲量在3350萬噸以上。

生物資源

鎮坪縣生物資源豐富,是一個天然綠色寶庫,以木材和藥材最為突出,木材蓄積量大,共有林地19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84%,活立木蓄積總量為882萬立方米。名貴稀有樹種多,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一級1種,二級11種,三級20種。其中珙桐被稱為250萬年前的活化石。有野生脊椎動物22目69科272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42中。二類有蘇門羚、豹等17種;三類有24種。天然草場面積43.1萬畝,牧草種類達79種,中藥材種類多,野生藥材遍布山野,共有各類中藥材480多種,其中草本地道藥材30餘種,藥材分布廣,素有“巴山藥鄉”的美譽,史載“無農不藥,無地不藥”,地道中藥材以葛根杜仲、黃連、玄參等為主。

人口

鎮坪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已在曾家鄉箭靶坪繁衍生息。時,沿南江河的牛頭店、古義渡、石砦河和大曙河的冉家坪一帶形成村落。南北朝時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也遷居古義渡一帶。明成化年間“開禁山林,荊襄流民闌入,戶口驟增”。清初,採取多種措施招徠流民。乾隆六年(1741),湘、鄂、贛等省人民紛紛遷入墾殖,江西藥農、藥商接踵沓至。道光四年(1824),陝撫盧坤奏稱:鎮坪男女大小人口59800多人。光緒十二年(1886)到十六年,連年大災,人民紛紛外流;十六年(1890)尚有人口46000多人。民國《鎮坪縣誌》記載:光緒三十四年(1908),人口增至10528戶,92300人,尚待考。
2016年末,全縣總人口為59418人,總戶數22339戶。其中,男性31462人,占總人口的53%;女性27956人,占總人口的47%。年末常住人口51502人,出生率為10.87‰,死亡率為8.67‰,人口自增率2.2‰,城鎮化率為38.6%。
2017年末,全縣總人口為59335人,總戶數22323戶。其中,男性31400人,占總人口的52.9%;女性27935人,占總人口的47.1%,性別比為112.4(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年末常住人口51599人,出生率為10.88‰,死亡率為7.7‰,人口自增率3.18‰,城鎮化率為40.6%。

經濟

綜述

2017年,鎮坪縣實現生產總值19193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170萬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77019萬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80745萬元,增長8.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8:40.1:42.1。人均生產總值37232元。
全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7126萬元,占生產總值的55.8%。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9093萬元(含跨市固定資產投資158962萬元),比上年增長91.7%。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34887萬元(含跨縣投資),增長26.2%,農戶投資5244萬元,增長0.1%。全年地方固定資產投資232460萬元,增長24.9%,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5669萬元,增長16.0%;第二產業投資53770萬元,增長36.4%;第三產業投資143021萬元,增長23.3%。地方固定資產投資中5000萬元以上投資103969萬元,增長69.2%;5000萬元以下投資128491萬元,增長3.1%。

第一產業

鎮坪縣鎮坪縣
2017年,鎮坪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301萬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32515萬元,增長5.4%;林業產值7299萬元,增長22.6%;牧業產值21598萬元,增長0.9%;漁業產值1120萬元,下降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69萬元,增長3.0%。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4.12萬畝,比上年下降0.03%;糧食產量2.79萬噸,增長0.3%。油料種植面積1.69萬畝, 增長0.4%;油料產量1845噸,下降0.1%;蔬菜種植面積3.46萬畝,增長1.1%。
2017年豬牛羊出欄21.16萬頭,比上年下降0.9%。其中生豬出欄18.93萬頭,下降1.0%:牛出欄0.12萬頭,增長5.0%:羊出欄2.1萬隻,下降0.8%;家禽出欄49.48萬隻,增長1.1%。
食用菌產量1023噸,比上年增長1.9%。藥材種植面積6.65萬畝,增長1.4%。

第二產業

2017年,鎮坪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6918萬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5503萬元,增長22.9%,完成現價產值144630萬元,增長58.0%。2017年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個,比上年增加4個。
2017年全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0101萬元,比上年增長9.4%。
全縣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3個,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3482萬元,比上年增長112.0%;全年共簽訂契約33376萬元,增長163.6%;房屋施工面積12.81萬平方米,增長263.7%。
2017年全縣施工項目126個,新開工項目77個,當年新增固定資產159141萬元,比上年增長38.1%。

第三產業

2017年,鎮坪縣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109萬元,比上年增長6.0%。
全年完成郵政、通訊業務總量4819萬元,同比增長12.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97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422萬元,移動業務總量238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320萬元。本地固定電話年末用戶1213戶,行動電話年末用戶達到53790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3206戶。
全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91.7萬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總額38974.7萬元,增長22.5%。從銷售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299.8萬元,增長16.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891.9萬元,增長12.1%。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9678萬元,增長13.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685萬元,增長10.4%。
2017年底,全縣限額以上批發企業7個,零售企業16個,住宿企業6個,餐飲企業3個。
全年財政總收入13301萬元,比上年增長36.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00萬元,增長7.3%,其中稅收收入2427萬元,增長33.1%。全年財政總支出94084萬元,增長5.0%,其中一般預算支出90519萬元,增長2.3%。
201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52756萬元,比上年增長15.0%,各項貸款餘額125409萬元,增長48.6%。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553.08萬元,比上年增長42.6 %。其中財產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342.56萬元,增長21.3%;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210.52萬元,增長59.7%。

社會

科技

2017年,鎮坪縣完成專利申請30件,專利授權23件;完成科學技術交易額100萬元。

教育

2017年,鎮坪縣共有國小10所,111個班級,在校學生3611人,其中女生1657人,專任教師268名。國中3 所,30個班級,在校學生1404人,其中女生678人,專任教師128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9個班,在校學生380人,其中女生191人,專任教師25人。普通高中1所,24個班,在校生1209人,其中女生596人,專任教師92人。
鎮坪縣曾家國小鎮坪縣曾家國小
全縣有幼稚園11所,幼稚園共有68個班,在園幼兒1816人,其中女生899人,專任教師97人。
各類中國小共有教職工661人,全縣學校占地面積共19.03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8.17萬平方米。圖書藏量達32.34萬冊,全縣共有多媒體教室237間,計算機1704台。
鎮坪縣中學鎮坪縣中學

文化

2017年,鎮坪縣有文化館1個,閱覽室1個。有線廣播電視台1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83%,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9.16%,能接收中、省、市等83套電視節目。全縣有53個村通有線電視,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1762戶,入戶率52.65%。農村有線電視用戶數8587戶。
全縣有各類書店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為15.9千冊。建設標準化鄉鎮文化站7個,電子閱覽室7個,村文化活動室58個。

衛生

2017年,鎮坪縣共有醫院、衛生院11個,擁有病床位25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14人,其中:執業醫師96人。
全縣兒童計畫免疫率達99.93%,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

社會保障

2017年,鎮坪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為15160人,實現勞務收入1.98億元。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2375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口48268人。
城鎮已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092人,其中職工參保人數為6203人,居民參保人數為3889人。城鎮在職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為2891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470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366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8%。
2017年末,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4個,共有床位400張。農村五保對象991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戶298人。城市低保614人,人均保障標準505元/月;農村低保1285人,人均保障標準最高280元、最低130元/月。全年累計實施城鄉醫療救助6106人次,支出救助資金308.2萬元。

交通運輸

2017年,鎮坪縣客運量46.69萬人,旅客周轉量4399.5萬人公里;貨運量37.98萬噸,貨物周轉量2020.54萬噸公里。全年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同比增長11.3%。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3718輛,其中營運性車輛551輛。

歷史文化

民間舞蹈

亦稱船燈。竹篾扎架,彩紙彩繪點綴而成,也是民間工藝美術品,給觀眾以美的欣賞。“船心”坐船人,身著彩衣彩褲,以紅色為佳,扮作小姐;“太公”撐船人,身著勞動服系腰帶,頭戴草帽,腳穿草鞋,手執篙。船尾有太公婆扮作丑旦,兩側陪船丫環2~4人。隨船的行動舞蹈。
獅頭用篾扎架,糊紙著色,獅皮用布里麻絲紮成與獅頭聯結,夜間活動。扮演者頭、尾各一人,動作、步伐協調,形成整體。引獅郎手擎篾制紅繡球,進行逗、引、馴、導。獅舞主要用搓步和行進步,多以表演蹭癢、梳毛、舐尾、打滾、抖毛、爬臥、喘氣、逗球、戲耍等獅的生活習性和特徵,體現獅子的溫順、沉穩、可愛的形象。
民間大型舞蹈項目。龍體用篾扎架,糊白紙,繪龍鱗,內燃油捻,夜間活動。龍體分龍頭、龍身、龍尾,節數不一,多為單數。從頭至尾每節用竿撐起,用紅布連成整體。根據龍鱗著色可分青龍、金龍、白龍、赤龍等。表演者系身強力壯青年,一武生手執長竿頂著篾制的寶珠,引龍變換姿勢,舞龍人一人一節,仿龍蠕動特點,表演翻身、打滾、盤旋、纏柱、搶寶、波浪遊行等動作。

民間器樂曲

由於地處川楚秦之交界,民間器樂曲的格調、內容、形式多樣。縣文化館於1984年6月完成《鎮坪縣民間器樂曲集成》,匯集嗩吶鑼鼓曲和嗩吶曲41首、川鑼鼓2曲。
鎮坪縣鎮坪縣
鼓吹樂主要是嗩吶。嗩吶吹奏形式有二:一是同四川接壤的地區,用一隻或兩隻嗩吶吹奏,不用鑼鼓伴奏。其音調高亢、自由、悠長,曲調進度平穩,多用循環換氣法吹奏,旋律流暢,給人一種纏綿、細膩之感。《娘哭女》似人聲的曲調,情真意切,如訴如泣,扣人心弦。二是與湖北接界數鄉,常用嗩吶領奏,配以鑼鼓伴奏。曲牌結構短小規整,旋律流暢、平穩、情緒熱烈,跳躍活潑。還有連吹帶打的,如《南進宮》《大開門》《搖簍簍兒》等,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但紅白喜事所用曲牌各有一套程式,不能隨心所欲。一般在路途中曲牌自由,到主人家門則吹《南進宮》,進門變調《大開門》,後換節奏歡快的《搖簍簍兒》等,迎客、入席、上菜等均有吹奏曲牌,喜事畢吹奏《道謝》。

民間曲藝音樂

民間曲藝音樂多系彈撥坐唱。由三弦、二胡等絲弦樂器和盤、碟、碰鈴等打擊樂伴奏。曲藝音樂比民間小調更細膩委婉、柔媚文雅,曲牌多樣。其結構、唱詞較複雜,樂句間常插有過門和拖腔。一般用2/4、4/4節拍,中速演唱。如《十杯酒》《打牙牌》《憶我郎》《王美人得病》《十勸》《擔水調》等。

民間工藝美術

縣內民間工藝美術有剪紙、繪樣、刺繡、燈彩、編結、鑲拼、雕塑等類。
民間刺繡面廣人多,常見的多用套針、游針、挑花等手法,花面和設色講求對稱、協調。
民間燈彩包括製作花燈、彩蓮船、竹馬燈、龍燈以及祭祀品如靈屋子、童男童女等。民國初,鎮坪街一戶張姓以出售彩燈和祭祀品為生。
民間編結如用竹篾、麥草、藤條、棕葉、棕絲、糯穀草、麻、高粱稈等,編成各種花紋各類樣式的席、簍、籃、帽、椅、扇、玩具等,多為既實用又美觀的物品。

風景名勝

化龍山自然保護區

化龍山又名“小神農架”,是大巴山第二主峰,系嵐河與南江河的分水嶺,是浪河,洪石河、竹溪河及嵐河發源地,也是大巴山北坡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化龍山橫亘於渝陝之間,其延伸到湖北境內便是馳名海外的神農架。保護區劃定在渝、陝、鄂三省接壤地帶,地處安康市東南部鎮坪、平利兩縣交界處化龍山兩側林區。總面積28103公頃,其中鎮坪境內23802公頃,占85%,平利境內4301公頃,占15%。以生物區系的古老性,動植物種類的豐富性,森林植物的多樣性,瀕危物種的珍貴性,生態系統的原定性、典型性而著稱。
化龍山化龍山

紅岩寨

紅岩寨位於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洪石鄉。四面絕壁,上山要通過秘道,這個秘道是一個天然山洞,一處洞口在絕壁下,一處洞口在絕壁上,站在洞口防衛,真可謂一夫擋關,萬夫莫開。其險勢,可逼西嶽華山。傳說,唐代薛剛九打九焰山,就是在此處。
整個山寨由三座山峰構成,彼此獨立,而又相互依存,互成犄角。山峰之間的山澗,人稱“閻王碥”,在三峰之間通行,必須藉助繩索。三座山峰,中峰最為險峻,如同利劍,直插藍天。蒼松嵌入山頂和絕壁,景色十分秀麗,人稱寶塔峰,相傳唐代薛剛部將吳奇、馬贊在此落草時期,經常在上面下棋。站在寶塔峰上,一覽眾山小,各處美景盡收眼底。使人豪氣倍增,不禁仰天長嘯。
紅岩寨紅岩寨
山間古寨牆猶存。珍稀樹木,水杉密布,形狀奇特。連體樹、樹中樹更是舉不勝舉。置身其中,靜聽松濤陣陣,行觀水杉怪石,蟄聽鳥鳴山澗,清唱撩人山歌。人與自然,完全融合。山腳下,千畝竹林和茅草坡。翠綠的竹葉和漫天白色的茅草花隨風搖拽,展現出萬種風情。

天生橋

天生橋位於鎮坪縣南部小渝河的大山深處,是一座天人生成的石拱橋,橋長100米,寬4米,高約100米,呈半橢圓形,淨跨度60多米,站在對面山上目擊,一座橋飛駕於林海之中,橋兩端各連著山體。

飛渡峽·黃安壩景區

渡峽·黃安壩景區地處大巴山南麓,鑲嵌在陝西省鎮坪縣和重慶市城口縣毗連的原始森林夾角,距離鎮坪縣城42公里,距城口縣城70公里,綠色生態景區內300萬畝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峽谷溪流、飛峽瀑布在陝西鎮坪與重慶城口交界大巴山深處錯落有致排布。景區由飛渡峽山水自然遊覽區與黃安壩高山牧場度假區兩大各具旅遊形態景區組成。飛渡峽景區以山水自然示優,黃安壩高山牧場以草原康樂為要。景區最高海撥2600米,年均氣溫12.1攝氏度,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1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紅豆杉,銀杏和獨葉草等。曾被世界公認已滅絕的侏羅紀植物崖柏也在景區內發現。
飛渡峽·黃安壩景區飛渡峽·黃安壩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