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

西平縣

西平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匯區,南望駐馬店市,東臨上蔡縣,西部與平頂山市舞鋼市毗鄰。南距武漢30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屬於駐馬店市。

全縣有人口86萬(2017年),面積1089.77平方公里。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2002年被河南省評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先進縣。2009年“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平縣
  • 外文名稱:Xiping County
  • 別名:柏城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河南
  • 下轄地區: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
  • 政府駐地:西平縣人民政府駐柏城街道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900
  • 地理位置:北緯33度10分 東經113度36分
  • 面積:1089.77平方公里
  • 人口:86萬(2017年)
  • 方言中原官話(蔡魯片)
  • 氣候條件: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棠溪源風景區、戰國冶鐵遺址
  • 機場新鄭機場
  • 火車站:西平站
  • 車牌代碼:豫Q
  • 城市地標:寶嚴寺塔
  • 行政代碼:41172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境域,氣候,水文,人口,交通,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廣播電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遊,歷史文化,名稱來歷,飲食,民間藝術,著名人物,榮譽,

歷史沿革

西平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形成部落。
嫘祖木雕嫘祖木雕
西周時,西平為柏皇氏後裔封地。
春秋時,古帝柏皇氏後裔的封地柏子國,故址在今柏亭及舞鋼市部分地區。周景王貴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柏國為楚國所並。《通志.氏族略》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時期屬韓國。
秦屬潁川郡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縣(今縣呂店鄉),屬汝南郡。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於定國為西平侯。新莽改西平為新亭。
東漢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建初七年(公元82年),置西平國。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仍為西平縣。
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在西平、上蔡之間置定穎縣,歷經魏、晉,至南朝劉宋廢。
三國屬魏豫州汝南郡。
東晉大興二年(公元319年)歸屬後趙,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屬前燕,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屬前秦,前秦亡後歸東晉。南北朝時,初屬南朝劉宋,後屬北魏,改置為襄城郡,郡治在今縣城西22.5公里師靈。北魏獻文帝天安年間(公元466~467年),分西平縣置武陽縣。北齊改置為文成郡,屬豫州汝南郡。北周因之。
隋屬汝南郡。開皇初廢文成郡,大業末縣廢。
唐屬河南道豫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西平縣,屬道州(今漯河市郾城區)。
西平縣西平縣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併入郾城縣,屬豫州。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分郾城縣復置西平縣,不久又廢。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再置西平縣,治所移今址,屬仙州(今葉縣)。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仙州廢,改屬豫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豫州為汝南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汝南郡為豫州。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屬蔡州,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屬殷州(今漯河市郾城區)。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殷州廢,仍屬蔡州。
五代時屬河南彰義軍蔡州。
宋屬京西北路蔡州汝南郡淮康軍。
金屬南京路蔡州防禦使。太和八年(1208年)升蔡州為鎮安軍。
元屬汴京路蔡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蔡州為汝寧府。
明屬河南布政司汝寧府。
清屬汝寧府,隸南汝光兵備道(光緒末年改為南汝光淅兵備道)。
中華民國初屬汝寧府,民國三年(1914年)8月府廢,改屬河南汝陽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河南省政府。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屬河南省行政第八區,直至西平解放。
1948年8月,中共西平縣委和縣民主縣政府成立。
1949年3月,屬確山專區。8月,確山專署遷駐信陽市,改稱信陽專區。1965年7月屬駐馬店專區,1970年屬駐馬店地區,2006年屬駐馬店市至今未變。

行政區劃

西平縣轄3個街道、8個鎮、8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師靈鎮五溝營鎮權寨鎮出山鎮盆堯鎮嫘祖鎮宋集鎮、二郎鎮、重渠鄉人和鄉譚店鄉蘆廟鄉楊莊鄉專探鄉蔡寨回族鄉焦莊鄉;老王坡農場。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地貌境域

西平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淺山丘陵區屬伏牛山余脈,面積96.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85%,有大小山峰10餘座,最高海拔553米;中部、南部有緩崗,面積6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5%;東部平原面積933.3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5.65%。

氣候

西平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時數2157.2小時,平均氣溫14.8℃,無霜期221天,降雨量852mm,春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平均風速2.3米/秒。

水文

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的洪、汝水系,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69條,其中洪河、柳堰河、淤泥河為本縣3條主要河流。

人口

根據第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67214人,其中:柏城鎮53892人、五溝營鎮 40137人、權寨鎮 34083人、師靈鎮 39195人、出山鎮 24477人、環城鄉 57816人、重渠鄉 39182人、盆堯鎮 62075人、人和鄉 40564人、宋集鄉 37640人、譚店鄉 47622人、呂店鄉 38521人、酒店鄉 15783人、蘆廟鄉 41534人、楊莊鄉 34554人、專探鄉 53627人、二郎鄉 49380人、蔡寨回族鄉 14384人、焦莊鄉 32494人、老王坡農場虛擬鄉 10254人。

交通

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南距武漢30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半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高速鐵路縱貫全境,省道高蘭公路橫穿東西,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新建了西酒公路、東西環公路等一批縣鄉公路,完成了“村村通”工程140公里,全縣80%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縣鄉公交、城鎮計程車業發展迅速,建成農村客運站11個,居民出行條件明顯改善。

經濟概況

西平縣2015年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928億元,增長18.9%;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5.3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8.5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39元,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53元,增長12.5%;各項存款餘額163億元,增長21.3%;各項貸款餘額64.3億元,增長23.1%。

第一產業

200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為12.13萬公頃,其中優質小麥面積4.67萬公頃。糧食總產量為670396噸,增長38.5%。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縣。種植結構調整取得新成就。瓜菜生產基地已經形成,發展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1萬公頃;西瓜種植面積達7000公頃;節水蓮藕和蓮魚共養示範區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133公頃;食用菌種植已形成規模和特色,年產值近1.4億元。
農業生態示範區採用標準化養殖和公司加農戶經營模式,年出欄無公害生豬5萬頭,被省畜牧局確定為全省首批無公害畜產品企業。全縣全年出欄生豬150萬頭、家禽445萬隻、羊66.5萬隻、牛2萬頭、兔185萬隻,年末生豬存欄118萬頭、家禽存欄750萬隻、羊存欄63.5萬隻、大牲畜存欄6.5萬頭、兔存欄125萬隻;肉類總產量達13萬噸,禽蛋產量達4.5萬噸,實現畜牧業產值13.5億元。
西平縣被授予“全省畜牧系統先進集體”、“畜牧強縣”。造林綠化穩步發展。以“兩道一區”(河道、通道、林業精品小區)綠化為重點,全年共植樹800萬株,新植幼樹成活率在95%以上,保存率在90%以上。農田水利建設獲省“紅旗渠精神杯”。全年新打機電井1200眼,建設水利示範園區7000公頃,修建塘堰壩18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700公頃、旱保田20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

第二產業

2004年,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01930萬元,同比增長3.2%;鄉鎮企業完成產值1071660萬元,增長10.5%。工業投入力度加大,新建、續建項目121個。投資3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8個,計畫總投資14.6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7億元。其中,中農海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合成氨聯產甲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000多萬元;國仁製藥GMP項目完成投資3000萬元,已通過認證並試產;駿馬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0噸塑膠螢光增白劑系列產品項目完成投資1400萬元,已安裝試產;金鑫針織品與恆星毛織品出口項目完成投資4000萬元。全縣限額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21654萬元,同比增長18.6%;銷售產值107857萬元,增長19.3%;銷售收入101740萬元,增長11.7%;實現利稅8353萬元,增長19.7%。

第三產業

200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85億元,增長10.3%。新增個體工商戶1596個、私營企業44個,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累計達12494個、私營企業220個。市場年交易額11.5億元,上繳利稅300萬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109萬元,增長24.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020萬元,增長23.9%;財政支出完成40667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9212萬元,增長38.7%。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31.3億元,增長17.6%;各項貸款餘額為18億元,增長5.7%。
2004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3156.3萬元,其中縣鄉道路總投資2552萬元。境內幹線公路好路率達80%,縣鄉公路好路率達85%。全年完成供電量26103.37萬千瓦時,增長10.9%,其中工業用電量14927.18萬千瓦時,增長14.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1年縣委縣政府投資6000萬元在縣城西側建成了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新楊莊高中,2003年12月學校整體搬遷完畢;投資5000萬元完成了西平高中新校區已投入使用;楊莊高中、西平高中分別於2006年、2007年通過驗收,順利成為河南省示範型高中。引進江西上饒教育投資集團投資8000萬元,興建了西平縣文成中學;2016年,投資1.2億元的縣第四中學、投資8000萬元的華夏實驗國小、投資2億元的縣第六中學、投資1.5億元的縣第八中學已投入使用,改建公辦國小附屬幼稚園93所。縣第五初級中學和6所農村寄宿制國小建成投入使用,4621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全部入學就讀。全縣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西平縣中等教育的學校主要有:西平高中、楊莊高中、蘆廟高中、文成中學、西平縣職業中專、西平衛校等。

文化事業

2013年,投資464萬元建成了縣宣傳文化中心,成立了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加大對歷史文化的研究開發。文化事業單位全部完成轉企改制,董橋遺址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母親頌》榮獲中國民歌十大金曲金獎,成功舉辦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冶鐵鑄劍、剪紙、書畫等文化產業正在興起。

廣播電視

2013年城區有線電視全部實現數位化,收視頻道達120套,現在正逐步向鄉鎮地區改造升級。

醫療衛生

2013年,投資4000萬元新建了縣醫院綜合病房大樓,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中醫院門診大樓,投資3500多萬元改造擴建了7個偏遠鄉鎮衛生院,全縣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2016年,新農合大病保險全面實施;縣醫院外科病房樓、縣衛生監督所和120急救中心主體工程已完工;盆堯、嫘祖、出山、重渠4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123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已完成;平安骨科等醫養結合型醫院蓬勃興起。

社會保障

2013年,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養老保險金髮放率100%。農村特困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2016年,新增城鎮就業727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0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491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06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失業保險費率由3%降至2%。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參合率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建成各類保障房7.2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500戶;新解決了5.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

旅遊

西平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東周灰坑遺址、戰國冶鐵遺址、宋代寶嚴寺塔、棠溪源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蹟和自然景觀。
棠溪源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西平縣城西南42公里處,總面積3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以上。分為棠溪峽、棠溪湖、蜘蛛山、跑馬嶺4個遊覽區,集綺麗秀美的自然風光與厚重深沉的炎黃文化於一體,是祖之源、劍之源、水之源。
戰國時期冶鐵遺址:城西南38公里處有酒店冶鐵遺址,為戰國時期韓國的冶鐵重地。其重要文物冶鐵爐被當代權威冶金專家譽為“天下第一爐”。
寶嚴寺塔,俗稱“東關塔”,位於河南省西平縣縣城東關。在原寶嚴寺外西側,故名。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據傳西平是黃帝元妃嫘祖的故鄉。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為“西陵於夷”故名西平。

飲食

早點類:胡辣湯水煎包、小籠包、油饃、豆漿;
小吃類:熱豆腐、鹹豆腐腦、熱乾麵、涼皮,米皮,米線、涼粉;
麵食類:粉漿麵條、芝麻葉麵條、撈麵條、牛肉餄餎面、河南滷麵、河南拉麵、河南燴麵、烙菜饃、烙饃、發麵餅、芝麻焦饃、磨糊、滷麵條
清真類:饊子、罐餃子、(鹵)羊肝羊肺、羊肉湯;
肉食類:燒雞、板鴨、滷牛肉、鹵兔肉、鹵狗肉、鹵羊蹄 ;
特產:豫坡酒、棠河酒棠溪寶劍小磨香油
地方名吃:東關豆腐腦、罐餃子、蔡寨紅燜狗肉、南關饊子、羊肉湯、北關罐餃子、羊肉湯、粉漿麵條、鹹豆腐腦。

民間藝術

銅器表演是流傳於西平、遂平、郟縣等中原民間的一種獨具風格的鬧年打擊樂。西平方言稱“打銅器”,以響銅製作的大鐃、大鑔、大鼓為主,表演時撼天動地,音樂洪亮,形象生動鮮明,豐富多彩,演奏技巧性強且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在中原地區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受民眾喜愛民眾喜愛。2007年,西平大銅器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在蘇州舉辦的全國首屆農民文藝會演中,西平大銅器樂隊代表河南省獲得最高獎金穗獎。

著名人物

史載人物:嫘祖韓非子郅惲郅壽李鹹、和洽、和嶠

榮譽

先後被定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省級衛生城市,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省級治安模範縣。
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
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
2002年被省政府定為對外開放重點縣。
2004年被省政府定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擴權縣
2005年被定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是全國首批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縣;
2006年被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縣。
2007年11月,授予“中國嫘祖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中國冶鐵鑄劍研究基地”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