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出山鎮
- 地理位置:西平縣城西50公里處
- 面積:48.5平方公里
- 人口:4.026萬人(第五次人口普查)
- 著名景點:鍋底山
- 車牌代碼:豫Q
- 水域面積:3000畝
鄉鎮概況,經濟建設,基礎設施,社會發展,行政區劃,林果業發展,特色產業,旅遊經濟,特色村屯,文物古蹟,行政區劃代碼,歷史沿革,
鄉鎮概況
出山鎮全鎮總面積48.5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4.3萬畝耕地,
經濟建設
全鎮水域面積達3000畝,有6座中小型水庫,以及眾多的塘、堰、壩,水產養殖業前景廣闊,綜合利用潛力大。山地面積有5000多畝,荒灘面積782畝,。水產養殖已初步形成規模,新挖的30座魚塘已投放使用。
基礎設施
鄉村公路四通八達,與107國道,京廣鐵路相臨,通訊設施完備。
社會發展
近年來,該鎮對舊有街道加強管理,著力治理髒、亂、差、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但成效暫不明顯,大街至棠溪工業小區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建築標準,目前以龍鳳山為軸心的1華里工業小區已初具規模,是投資創業的好地方。歡迎大家前來投資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出山村、韓堂村、牛昌村、吳堂村、大於莊村、姚崗村、八張村、羅崗村、翟老莊村、焦之崗村、菜坡村、酒店村、大蘇莊村、李孟艮村、朱蒼莊村、月林村、李元溝村、狄莊村、任莊村、劉清管村
林果業發展
西平縣出山鎮按照“大力發展山區林果業生產,全力打造生態旅遊強鎮”的工作思路,大植果樹,力爭把出山鎮建成遠近聞名的花果山。該鎮已新植果樹15萬株。在蜘蛛山興建了生態農業旅遊開發示範項目,大力發展桃、杏、山楂、柿樹等小雜果,形成春花、秋果、夏休閒3個不同季節、不同內容的旅遊亮點。在技術服務上,該鎮成立了技術服務隊,並聘請河南農大、鄭州果樹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知名專家教授,定期授課培訓。通過層層培訓,該鎮每戶都有一個技術明白人,各村民組都有2~3名技術人員,新技術入戶率在80%以上。為保證林果業的健康發展,該鎮按照“誰種植、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本著“費用放低、期限放長、面積放大”的指導思想,由鎮政府統一採購果苗,無償提供給果農種植。該鎮將對果園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排序前3名的村給予通報表揚,並獎勵現金3000元。
特色產業
出山鎮已經建起1000隻以上規模的狐狸養殖基地2個,年存欄狐狸7000多隻,銷售狐皮5000張以上,年產值600多萬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民眾增加收入達200多萬元,成為豫南最大的特種動物養殖基地,狐狸養殖已成為強鎮富民的主導產業。這得益於政府持續的引導和扶持。 明確思路 引導發展
西平縣出山鎮位於西平縣西南部,屬淺山丘陵地區,人多地少,土地貧瘠,但有養狐傳統。1998年,該鎮出台發展狐狸養殖業的扶持政策,以大蘇莊、大於莊等村為試點,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狐狸養殖。
在政府幫助農民掌握養殖技術的基礎上,該鎮採取多方面措施支持農民做大養狐業。組建了出山鎮大蘇莊村狐狸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了狐狸養殖產業服務協會,形成了“公司+農戶”生產管理模式,推動養狐產業發展。政府負責巨觀指導,監督管理;公司負責提供種狐、飼料,開拓市場,收購養殖戶提供的狐皮,並對狐皮進行簡單加工,向河北、北京等地皮毛市場銷售;農戶負責各自狐狸場的養殖、管護、衛生等常規性工作。同時,政府幫助養殖戶和企業努力提高狐狸養殖的科技含量。鎮政府引進國外最先進技術並建立了2個狐狸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大力推廣良種狐技術,使全鎮狐狸良種率達到100%;實行依法強制免疫,在全鎮畜牧業發展中設立防疫專項經費,對技術人員的補助,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
解決難題 做強產業
該鎮努力在三方面為養殖戶實行全面服務。針對廣大養殖戶積極性高、資金困難的現狀,該服務協會積極向金融部門協調專項貸款200多萬元,推廣狐狸良種,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地滿足了養殖戶的資金投入需要;針對技術問題,該協會聘請河北、山東和省市的畜牧專家和有經驗的養殖大戶到鎮裡舉辦短期培訓班,講授科學養狐狸、疫病防治等技術,同時派出協會人員對養殖戶進行巡迴指導,現場解決問題,使廣大養殖戶的科技素質和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積極開拓市場,尋找銷售途徑,與毛皮公司簽訂收購協定。特別是在冬春季節,考慮到本地毛皮市場的收購能力,積極與河北、山東、北京等省市的經銷商聯繫,廣泛推介,開展網上交易,確保本地狐皮產品賣得出、賣得完、賣出好價錢。
該鎮通過有效服務體系建設,為狐狸養殖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服務,使養殖戶的利益得到了全方位保障,為養殖鋪就了做大做強的路。該鎮已與河北保定劉史鎮毛皮市場、河北肅寧縣尚村毛皮市場、北京大紅門正興毛皮市場、北京雅得路毛皮市場等國內著名的毛皮市場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往來關係,所產狐皮全部由毛皮市場上門收購,由於產品品質過硬,狐皮一直供不應求。
旅遊經濟
出山鎮緊緊依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使旅遊經濟成為該鎮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一是圍繞旅遊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該鎮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規劃,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文明意識,營造了文明、美麗、和諧的生態環境。
二是圍繞旅遊推進旅遊資源開發。隨著棠溪源風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該鎮積極引導扶持,大力發展農家特色餐館,開發特色農產品和紀念品,讓農民在自家門前就能發家致富,推動一般農民向景區服務型農民的轉變,有力帶動了經濟發展。
三是圍繞旅遊調優農業產業結構。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及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該鎮科學規劃,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其它產業,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遊向觀光、生態、鄉村相結合的旅遊模式轉變。該鎮已在景區沿線連片栽種精品梨樹3050畝,發展山林特色養殖500多畝,生態水產養殖4900畝,種植各類小雜果7100畝,各種經濟林木30多萬株,實現效益500多萬元。
特色村屯
月林村在發展石材廠的同時,又引進資金500萬元發展林果業,全村現已栽種晚秋黃梨1000畝,種植藥材金銀花700畝,新植樹木12萬株。又與陝西開發商簽訂了聯合開發蜘蛛山風景區的契約,投資額達8000萬元,通往景區道路的前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2008年全國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暨農產品加工博覽會即將召開,月林村認真作好產品展銷和形象展示工作,積極為山區經濟再創輝煌。該村參加東西合作會的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爭取在會上充分展示山區優勢,多引資項目,多上項目,為山區經濟建設再注新活力。
文物古蹟
西平縣出山鎮李園溝村新發現一處戰國時期冶鐵遺址,出土一個殘冶鐵爐。 西平地處伏牛山余脈,為戰國、漢晉時期著名冶鑄重地,戰國時期著名的棠溪、龍泉、干將、莫邪等名劍均在此鑄造。該縣出山鎮酒店村有酒店戰國冶鐵遺址,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考古專家介紹,冶鐵遺址是西平縣出山鎮李園溝村村民在修路時發現的,此處距酒店戰國冶鐵遺址只有數千米,出土的冶鐵爐只剩底部,距地表60厘米,直徑50厘米,顯露部分高11厘米,爐壁內為紅燒土。經河南省文物管理所專家初步判斷,該爐為戰國時期的冶鐵殘爐。這一發現為西平縣乃戰國時期著名冶鑄重地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將為中國古代冶金史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
行政區劃代碼
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411721104200 | 121 | 出山村委會 |
411721104201 | 121 | 韓堂村委會 |
411721104202 | 220 | 牛昌村委會 |
411721104203 | 220 | 吳堂村委會 |
411721104204 | 220 | 大於莊村委會 |
411721104205 | 220 | 姚崗村委會 |
411721104206 | 220 | 八張村委會 |
411721104207 | 220 | 羅崗村委會 |
411721104208 | 220 | 翟老莊村委會 |
411721104209 | 220 | 焦之崗村委會 |
411721104210 | 220 | 菜坡村委會 |
411721104211 | 220 | 酒店村委會 |
411721104212 | 220 | 大蘇莊村委會 |
411721104213 | 220 | 李孟艮村委會 |
411721104214 | 220 | 朱蒼莊村委會 |
411721104215 | 220 | 月林村委會 |
411721104216 | 220 | 李元溝村委會 |
411721104217 | 220 | 狄莊村委會 |
411721104218 | 220 | 任莊村委會 |
411721104219 | 220 | 劉清管村委會 |
歷史沿革
1956年設出山中心鄉,1957年改出山鄉,1958年屬燈塔公社,1961年析建出山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50.8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出山、吳堂、焦子崗、八張、羅崗莊、於崗莊、牛昌、姚崗、翟老莊、大於莊、齊莊、韓堂12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酒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出山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