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嫘祖鎮
- 別名:呂店鄉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呂店、劉樓等2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呂店街
- 電話區號:0396
- 郵政區碼:463934
- 面積:67平方公里
- 人口:4.4萬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嫘祖廟 董橋遺址
- 車牌代碼:豫Q
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行政區劃
嫘祖鎮轄呂店、劉樓、張店、前陳、煙墩、董橋、窪郭、簸箕張、洪村鋪、宋莊、焦灣、張於莊、李寨、藍衣趙、吳莊、常寺、邵莊、後趙、張堂、圈王等20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嫘祖鎮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多集中在汛期。境內有洪河、洪溪河、西草河自西向東流淌。農田灌溉和人畜生活用水基本依賴地下水資源。
土地資源
嫘祖鎮西南部有北寺山,鎮境東西長12.7公里,南北寬8.4公里,總面積66.5平方公里,耕地63700畝,主要是黃棕壤土。
人口民族
嫘祖鎮2014年有12623戶,44285人,其中農業人口42118人,非農業人口2167人,民族數較多,排西平縣第二。
經濟概況
嫘祖鎮2013年生產總值85705萬元,工業生產總值62733萬元,農業經濟總收入41870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7236元,比2012年增長15%;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47萬元,為目標任務的125%。2014年年生產總值111416萬元,工業生產總值完成82808萬元,農業經濟總收入56106萬元。人均純收入8235元,比2013年增長15%,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87萬元。
歷史文化
董橋遺址
位於嫘祖鎮董橋村東南緩坡崗地上,南臨西草河。遺址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600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高出河床地約5米,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東周文化及漢代文化等不同時期文化遺物。仰韶文化以泥質紅陶與與薑黃陶為主,加砂紅陶次之,個別為加砂灰陶。陶器表面多為素麵,少量為凹弦紋、紅色彩帶紋等,從採集的生活用具看出器形有鼎、罐、盆、缽、碗、杯等,生產用具有石斧、石錘、石杵、砍砸器、陶紡器、帶穿陶器等。龍山文化以黑陶為主,灰陶次之,紋飾主要有藍紋和繩紋。器形有鼎、罐、缽、器蓋等。二里頭文化,遺物較少,以泥質灰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為多。東周文化,以泥質陶為主,加砂陶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紅陶次之,也有黑陶,紋飾以素麵為主,繩紋次之,另有弦紋、模印、附加堆紋等。器形有鼎、鬲、罐、盆、豆、器蓋、瓮、盂、缽、碗、板瓦、簡瓦等。董橋遺址時一處以仰韶文化為主,又有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東周文化、漢代文化等多種考古文化共存的古聚落遺存,遺址面積大,延續時間長。200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正妃,是她發明植桑養蠶、繅絲製衣,和黃帝一道開創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被譽為“人文女祖”。《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兩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繅絲方法的創造者。西平古為西陵(《水經注》載“西陵平夷,故曰西平”)。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西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討會”在河南省西平縣舉行。來自中華炎黃文化研討會、中國姓氏研究所、河南省炎黃文化研討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院、北京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等單位的60餘位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民俗學家、社會學家雲集西平縣,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蠶神嫘祖故里地望、嫘祖文化及嫘祖文化產業開發等進行了學術探討。 專家最終認定:西平縣呂店鄉的董橋遺址就是嫘祖故里。2007年6月“中國嫘祖文化之鄉”順利通過了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專家組的評審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