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制,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教育事業,交通,主要景點,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建制
春秋,本縣屬吳地。戰國,吳滅屬越,越滅屬楚。陵陽邑為楚國江南名邑。秦屬鄣郡。
西漢初至武帝元封二年(前206~前109),置陵陽縣(治今陵陽鎮),屬鄣郡。元封二年,鄣郡更名丹陽郡,屬丹陽郡。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年),分置臨城、陵陽二縣。今本縣東堡、楊田、城東、朱備、新河、蓉城、廟前、九華、杜村、木鎮、竹陽、丁橋、喬木、酉華、童埠、五溪等鄉鎮及南陵丫山、河灣鄉,銅陵董店鄉等為臨城縣地。今本縣陵陽、南陽、沙濟,石台縣的廣陽、七都、河口、七井鄉,涇縣部分鄉村及黃山市嶺上蘇、嶺下蘇等地為陵陽縣地。
西晉鹹寧六年(280年)三月,滅吳,今境內仍為陵陽(仍治陵陽鎮)、臨城(仍治臨城)2縣地,屬揚州(治建業,今南京市)丹陽郡(治宛陵,今宣州市區)。太康二年(281年)年2縣改屬揚州宣城郡(仍治宛陵)。
東晉義熙中,因北方戰亂,北方華夏文化漢人衣冠南渡,僑置定陵縣。安徽省志“定陵縣後改置臨城縣境(今青陽、銅陵、南陵3個縣的交界處丁橋、竹陽、木鎮一帶)”,92年青陽縣誌“東晉義熙中,僑置定陵縣,縣域包括今本縣丁橋(古定陵鄉)、竹陽、木鎮等鄉鎮,南陵丫山、河灣鄉及銅陵部分鄉村,面積約600平方公里。”陵陽縣為避杜皇后諱,改為廣陽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調整州、縣(今境分屬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市區)涇縣(仍治涇溪西岸)、南陵(仍治今繁昌縣赭圻城)2個縣境。
唐武德三年(620年)年境內設南陽縣(原廣陽,避楊廣諱改,治今青陽縣陵陽鎮),屬宣州總管府(治宣城,今宣州市區),不久改為猷州,八年廢猷州(治今涇縣章渡鄉大嶺集馬家村大寧山南),8年,廢猷州,廢南陽縣入涇縣,改屬宣州。)
天寶元年(742年),置青陽縣(初治故臨城,後改治今蓉城鎮),屬宣城郡,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改宣城郡為宣州(仍治宣城)。乾元元年(758年),青陽縣改屬昇州(今南京市)。上元二年(761年),青陽縣改屬宣州。永泰元年(765年),青陽縣改屬池州。青陽縣自設縣以來除唐永泰二年(766年),劃出南境的六都、廣陽等地入新置的石埭縣(治廣陽故城,已淹入太平湖)外縣域均無變化,延續至今。轄陵陽、臨城故地,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析青陽縣南地域(今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廣陽等鄉),劃為石台縣(原名石埭縣)。
民國二十八年初調整為22聯保。是年秋,改聯保為鄉保,本縣設16鄉、140保,分屬縣轄和吳潭區轄。縣轄清陪、江村、楊田、陵陽、河墩、東石、廟前、老田、恭逸、杜村、先導11個鄉;吳潭區轄喬木、賓陰、醒獅、景范、石壁5鄉。
1949年4月21日,屬池州行署。
1965年恢復池州專區建制,屬池州,恢復蓉城鎮建置,改名城關鎮,城關公社更名為城郊公社。
1980年撤池州專區,改屬宣城行署。
1983年7月,實行市轄縣體制,改屬蕪湖市。
行政區劃
青陽縣位於安徽省南部,池州市境東南部。青陽縣轄9個鎮、2個鄉:蓉城鎮、木鎮鎮、廟前鎮、陵陽鎮、新河鎮、丁橋鎮、朱備鎮、楊田鎮、酉華鎮、喬木鄉、杜村鄉。縣政府駐蓉城鎮。
行政區域 | 政府駐地 | 下轄地區 |
---|
| 蓉城社區 | 蓉城,雙河,富陽,九華,龍子口,龍山,百花,牌樓,光華,楊沖,五溪,雲山,清泉嶺,城西,分姚,合心,建興,蓉東村,和平,雙溪,光明,新中,五星, 青山 |
| 木鎮社區 | 木鎮,河北,武聖,黃山,南河,長勝,常豐,月路,新竹,雙合,雙雲 |
| 廟前社區 | 廟前社區,廟前村,星星,雙石,玉屏,三義,雙橋,十字,華陽, 高源 |
| 陵陽村 | 陵陽,分流,分石,陵陽,星橋,蘭溪,所村,謝村,崇覺,上章,沙埂,梅山,楊梅,南陽,三河, 清泉 |
| 楊梅橋 | 十里崗,楊梅橋,團結,向陽,周橋,新建村,洪山,陀龍,烏龍,常洲, 老山 |
| 丁橋村 | 茗山,永平,洛家潭,丁橋,獅山,天屏,明塘,獨龍,牛山,官埠 |
| 朱筆村 | |
| 楊田村 | 仙梅,黃泥,澗泉,緱山,楊田,東南,五梅,上東堡,下東堡 |
| 芙蓉村 | |
| 金山村 | |
| 酉華村 | |
| 杜村 | 鎮華,長壠,紅光,新豐,河東,西河,五陽,壠上,上峰,宗文, 龍華 |
| 喬安村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陽縣位於皖南北部,
長江中下游南岸,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與皖南山區交界處(北緯30°19′16″~30°50′44″)。縣中低山和丘陵居多。縣境東接
南陵、
涇縣,南鄰
石台、黃山,西連
池州,北交
銅陵。青陽縣境域東西寬約40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總面積1180.6平方公里(含九華山管理處轄區面積12.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青陽縣地處皖
南山區東北部,九華山脈綿亘中南部。地勢
南高北低,南部高山峭拔,中部為丘陵,北部多平原、圩區。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多座。十王峰海拔1344米,為青陽縣最高點。青
通河及支流七星河中下游沿岸為崗畈相間的
河谷盆地。青通河、七星河、九華河北流入長江,南陽河、陵陽河南流入太平湖。礦藏有煤、白雲石、鐵、錳、銅等。
氣候
青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
氣候區。夏熱冬寒,春秋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長,無霜期短,
梅雨期40天左右,秋季乾燥,冬有冰雪。四季氣溫遞減率為:春季(3-5月)0.44度/100米,夏季(6-8月)0.56度/100米,秋季(9-11月)0.49度/100米,冬季(12-2月)0.38度/100米,全年平均值0.47度/100米。夏季始於每年5月21日,終於每年9月20日;秋季始於每年9月21日,終於每年11月21日;冬季始於每年11月21日至次年3月15日,計115天。
初霜多出現於11月上中旬,平均初霜為每年11月3日,終霜3每年月28日。
人口民族
2015年,青陽縣常住人口24.9萬,青陽縣主體民族以漢族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青陽縣現有土地總面積177.09萬畝。其中耕地26.61萬畝(含水田24萬畝,旱地2.6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5.3%;林業用地98.1萬畝(含有林地41.3萬畝,宜林地56.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5.4%;園地4.91萬畝(含茶園1.3萬畝、
麻園0.68萬畝;桑園2.53萬畝,果園0.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8%、草山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9%:
水域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5%: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4.3%;交通用地1.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未利用的土地21.4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3%。
生物資源
截至2015年,青陽縣境生物資源較豐富,種類繁多。截至2016年,調查顯示有
植物資源1200餘種,
動物資源300餘種。但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原始森林消失,以原始森林為棲息地野生動植物有的逐漸減少,有的已經消亡。明、清時期常出沒山林的華南虎,今已絕跡。金錢豹的頭數大為減少。野生中藥材種類產量均顯著下降。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青陽縣已知礦藏,按工業用途和自然分類,有燃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等27種;按地質礦產成因分類,有火成岩成礦7種、沉積岩成礦12種、接觸帶或裂隙充填成礦8種,有礦床、礦點、礦化點119處,地球物理、化學異常區74處,辰砂、重砂異常區3處。
水資源
截至2015年,青陽縣地表水量,豐年為22億立方米,平水年約18億立方米,偏枯年為1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產水量18.23億立方米。歷年平均徑流深800至1200毫米,徑流量11億立方米,占降水量的60%。平均每畝降水940立方米,人均占水量7000立方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經濟
綜述
2017年,青陽縣全年生產總值95467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9437萬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82474萬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362769萬元,增長6.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41079元,比上年增加4169元。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2.1:51:36.9變化為11.5:50.5:38,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3.9%,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青陽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515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2311公頃,減少403公頃;總產131281噸,增長1%。全年早稻播種面積5174公頃,產量30476噸,下降5.1%;中稻和單晚播種面積9749公頃,產量61547噸,增長8.3%;晚稻播種面積5241公頃,產量31640噸,下降5.7%。油料種植面積3114公頃,產量7225噸,下降3.2%。全年生豬出欄87897頭,與去年同期持平;牛出欄619頭,增長0.2%;家禽出欄390萬隻,增長2.4%;禽蛋產量8917噸,增長4.5%。全年肉類總產13248噸,增長2%。
第二產業
2017年,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戶,當年新增1戶,截止12月份產值超億元企業已達56戶,超5億元企業1戶;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6%,產銷率為96.55%;工業增加值能耗0.5942噸標準煤/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26.4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增長37.75%;黑色金屬冶煉和延壓加工業產值增長58.15%;非金屬礦採選業產值增長13.93%;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下降21.49%;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2.53%;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增長26.73%;汽車製造業下降23.99%;紡織服裝、服飾業產值下降5.1%;造紙及紙製品業下降11.76%;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長不一。大米年產量1.17萬噸,增長10%;閥門1.97萬噸,增長23.55%;石灰石992.4萬噸,下降23.37%;硫鐵礦石(折含硫35%)19.6萬噸,下降25%;水泥21.2萬噸,增長18.21%;服裝358萬件,增長7.14%;鑄鐵件20.6萬噸,增長16.72%;銅材2.1萬噸,下降3.53%;中成藥578.5噸,增長22.28%;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2.3萬對千米,下降94.9%。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3478.3萬元。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6726.7萬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6751.6萬元。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30483.1萬元;零售業零售額299886.3萬元;住宿業零售額10028.1萬元,增長10.4%;餐飲業零售額43080.8萬元。
全年新增6家限上商貿單位,其中法人企業3家,大個體戶6家。按類型分,零售業單位3家,住宿餐飲業單位6家。全年實現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7202.1萬元。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9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出口總額2253萬美元,下降4.3%;進口總額2139萬美元,增長30.7%。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077萬美元,增長7.4%。
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297.7萬人次,增長11.7%,其中入境遊客17.9萬人,增長14.0%。實現旅遊總收入159.4億元,增長13.8%。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全縣衛生計生機構161個,其中其中縣級公立醫院2個,民營醫院6家(康平骨科專科醫院:二級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11個、社區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及診所27個、村衛生室110個、鄉鎮婦計服務站11個,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中心、血防機構及藥具避孕機構各1個。在崗職工總數145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55人,平均每千人醫生數1.86人,開設病床1276張,平均千人床位數4.73張。2017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萬分之0.64;嬰兒死亡率萬分之0.4;孕產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文化體育
截至2017年末,年末全縣全縣共有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國家一級館),圖書館1個(國家一級館),影劇院1個,數字影劇院2個,鄉鎮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11個,農家書屋126個(其中:村級110個,社區、學校16個),農民文化樂園8個(其中:省、市級4個,自建4個)。縣開發區農民工文化園(開發區職工文體中心)1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項。年末圖書館總藏書量159345冊,有效借書證數達9666個。建成運行縣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大型體育場館達3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94600戶,數位電視用戶94600戶。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45.6元,比上年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5.5元,比上年增長8.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52.7元,比上年增長8.1%。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186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30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800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9000人。農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數8003人,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數1903人。年末全縣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4個,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476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1萬人,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人數24.2萬人。
教育事業
2017年末,全縣共有國小50所(包含26處教學點),專任教師778人,在校學生1455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全縣有普通中學17所,專任教師1119人。其中,普通國中15所,在校學生8446人,專任教師683人,國中學齡人口毛學入率110.3%,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9.9%;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6348人,專任教師436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86人,在校學生1470人。幼稚園22所,專任教師234人,在園幼兒6395人。
交通
青陽縣境內交通有318國道,里程42.2公里,縱貫東西;103省道64.5公里,橫穿南北;五九公路通往九華山12公里;325省道通往石台縣7公里;高速公路51.3公里,貫穿南北,青陽境內設道口二處。
鐵路里程5.8公里,在童埠設縣級火車站─青陽火車站,200人次的聚集規模。國家“十五”重點項目:
銅陵——
九江鐵路、上海——武漢沿江高速、合肥——九華山——黃山高速公路縱橫全境。2013年7月29日開通啟航的
九華山機場距青陽縣城直線距離約20公里。
主要景點
九子岩
池州青陽九子岩景區,是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區之一,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打景區。該景區是由青陽縣林業局投資建設,由森林公園管理處管理經營的獨立景區。
九子岩景景區內主峰天華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華山的代表作,可謂登其峰,九華無峰;賞其景,九華無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
九華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見驚魂魄"寫盡了天華峰的一切。被詩聖李白形容為"天河掛綠水"的七布泉是景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甘露寺
甘露寺上接九華街,下連大佛像景區,境內崗巒起伏,翠竹環抱,峰迴路轉,風光秀美。主要景點:二聖殿、一宿庵、佛學院、碧桃岩瀑布、橋庵、
甘露寺龍池
瀑布、拴龍柱、龍池庵、西竺庵、燕子洞。
獅子峰
獅子峰位於九華山東北。周圍有五指峰、九子峰、獨秀峰等,峰形若雄師橫臥。峰西峭崖懸空,峰東麓明代建有
獅子庵、飛龍洞。周邊群峰並聳,山巒怪石奇異,是九華山一處風光旖旎的高山景區。
蓮花峰
蓮花峰位於翠蓋峰北,西洪嶺南,上、中、下3個蓮花峰統稱蓮花峰,最高峰海拔1042米。峰頂岩石極似盛開的蓮花,“蓮峰雲海”為九華古十景之一。主要景點有喬覺禪林、神仙叨酒、
雲門峰等。
青陽縣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蓉城鎮九華西路頂端。《青陽縣歷史文物展》展出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各個歷史時期各類文物476件,並復原展出廟前春秋木槨。
清源山景區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是一處集佛教文化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清源禪寺、五百羅漢山、清源聖境溶洞、怪石群、楓樹林等景觀,景區嚴格按國家4A景區標準開發建設,於2014年7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
神仙洞風景區
神仙洞風景區坐落在佛國聖境九華山的南大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陵陽鎮,是“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圈內眾多風景名勝中的佼佼者和旅遊觀光的必經之地。神仙洞古稱玉華洞,具考證唐開元十年至十一年,地藏王金喬覺曾在此洞修行,得道成仙,明萬曆年間青陽知縣蘇萬明“歸雲堆洞口,落日系峰頭。石疊溪尤浚,猿啼山亦幽。”的詩句讚美此景。
龍泉聖境景區
龍泉聖境景區坐落在九華山腳下,是中國第一家民間陵園通過創建被報批的國家級風景區。景區規劃總面積達三千餘畝,計畫投資三億元。圍繞文化陵園、特色景區,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設資金八千萬元,人文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機結合的佛國陵園—萬佛園片區;再現特色上香文化的回龍寺片區;老年休閒養身康體療養的龍泉浴社片區;參禪、問禪、尋禪、悟禪的生態林區。
佛緣谷旅遊景區
佛緣谷旅遊景區位於九華山背側,屬於皖南山地,奇山秀水,比比皆是。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著名景觀有巴河峽谷、八都河峽谷、梅山瀑布等。置身於其間,宛如“伊甸仙境”、“世外桃源”。巴河河段全長6公里,落差148米,急流處亂石穿空,跌宕起伏,驚險刺激;八都河段全長4.5公里,落差78米。
地方特產
黃石溪名茶,產於佛教勝地九華山山腰的青陽縣陵陽鎮黃石村,這裡土壤深厚而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210--240天),且春夏多霧,秋季多雨,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這裡出產的茶葉因色、香、味、形俱佳,1915年榮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國家外交部從1958年起,每年定購500公斤作為“禮品茶”招待外賓,從此黃石名茶遠銷德國、日本、香港、澳門等國際市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均設點定量銷售。從1990年起,國務院行政司每年訂購25公斤,供重要會議使用。近幾年,又開發出“
道僧天雲”、“天台雲蕊”、“天台翠尖”、“黃石旗槍”、系列精品。
著名人物
近代:洪誠、沈培新、嚴秀英、錢根洲、寧松泉、寧劍青、寧攸武。
現代:王巧雲、王宏慶、寧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