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橋鎮(浙江省海寧市下轄鎮)

丁橋鎮(浙江省海寧市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橋鎮,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丁橋鎮地處海寧市中部南端,南臨錢塘江,北距海寧市治硤石鎮13公里,01省道、滬杭複線橫穿東西,硤新公路、鎮寶公路、丁慶公路縱貫南北,丁橋至慶雲公路溝通各村,距滬杭高速公路12公里,離杭州50公里,交通條件十分優越。丁橋鎮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4657人(2017年),區域總面積60.62平方千米(2017年)。至2014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2億元,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3500元,同比增長12%。實現財政總收入236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23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1%和20%。引進市外內資3億元,其中註冊資本1.4億元,完成浙商回歸投資9000萬元,均完成市定任務。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1億,同比增長19.04%。完成工業生產性投資9.5億,同比增長9.22%。三產投資2.04億元,同比增長21.2%。丁先後獲得了國家級生態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康莊工程示範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嘉興市美麗鄉村建設重點鎮、嘉興市扶殘助殘愛心鎮等榮譽。2017年被評為國家衛生鎮。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資源,社會資源,文教衛事業,社會保障事業,社會綜合治理,集體榮譽,建設成就,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以人民政府駐地丁橋集鎮得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曾稱丁家板橋市。民國21年(1932)稱古丁鎮,民國25年後為丁橋鎮、蘆灣鎮(後合稱丁蘆鎮)和諸橋鎮政區。建國初,分建為丁橋、紅星(蘆灣)、諸橋鄉,1956年合建為丁橋鄉。1958年,與黃灣、兩倉、夾山鄉及袁花鎮合建為袁花公社。1959年,原丁橋、兩倉鄉境地從袁花公社劃出,建丁橋公社。1961年,原兩倉鄉境地劃出,原丁橋鄉境地仍稱丁橋公社。1984年,改建為丁橋鄉,1986年改建為丁橋鎮。
丁橋鎮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截至2014年底,丁橋鎮新增流轉土地2860畝,引進3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4個,預計完成農業投資3750萬元,同比增長76%。預計全年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2800畝,糧食產量1.7萬噸。

第二產業

截至2014年底,新簽約3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5個,完成土地出讓6宗146畝,新開工項目4個、竣工項目2個,年產值12億元的金匯特項目預計11月試生產。BC類企業關停並轉工作開展率100%,騰退低效土地100畝。完成“小升規”8家,“機器換人”、“個轉企”完成市定任務。預計全鎮工業增加值率20.1%,同比增長1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25.1%,同比增長212%。“兩創”中心一期工程啟動建設。

第三產業

成立“海寧電子商務產業園”,與阿里巴巴商學院、杭州電子產業園開展戰略合作,簽約電商企業60家,完成電商創業大賽。園區商貿配套服務工程啟動規劃設計。預計完成分離發展服務業3家,完成年度任務的150%,生產性服務業投資達到2.04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70%,同比增長223%。

經濟資源

2000年以來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特別是肉雞生產,實施大田放養、生態養殖,提升了肉雞的養殖規模和品質檔次,開發家禽深加工,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成為該鎮的一大特色產業,是海寧市肉雞生產的重要基地。錢江工業園區初見成效。建立了錢江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3000畝土地的現狀勘測和環境評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供電、供水、道路等各項配套設施建設相繼完成。丁橋鎮是中國三大運動服生產基地,擁有運動服生產廠商250多家,年產值25000萬元。歷史名人有沙可夫等。
海寧市丁橋鎮街區一角海寧市丁橋鎮街區一角
全鎮形成了以彩印、塑膠、經編、電光源、建築安裝等為主的多元化經濟格局,並具備較好的競爭優勢和較強的競爭實力。“丁橋牌鮮玉米”是丁橋傳統農產品中的一大特色,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厚愛。丁橋鎮優質肉雞基地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畜禽基地”。
丁橋有一處觀潮聖地,當地人稱為“大缺口”,那裡潮
水特別大。舉世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每天都從這裡經過,有“一潮三看”著稱的“碰頭潮”就位於丁橋的大缺口地段。鎮南的八堡捍海石塘一帶是著名的海寧觀潮勝地之一,每當錢江大潮湧來時,東、南兩股潮流(俗稱東南潮)在此撞擊,發出砰然巨響,掀起冰山雪峰,蔚為壯觀,素稱“八堡碰頭潮”。遠近遊客絡繹不絕,每年觀潮節期間更見盛況。
“二月初八”皇崗軋太平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社會資源

文教衛事業

完成新倉村、海潮村文化禮堂建設,皇崗民俗風情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舉辦“最美丁橋人”暨第二屆道德標兵評選活動。開展幸福家庭關愛工程示範創建工作,計畫生育率達到99.4%。丁橋國小基本完成建設,成功創建嘉興學前教育達標先進鎮。

社會保障事業

發放各類救助資金417萬元,募集慈善捐款76.8萬元、計生關愛基金6萬元。深化國家衛生鎮創建,成功創建無煙單位6家。深化嘉興市雙擁模範鎮創建,20名應徵青年將奔赴軍營。勞動爭議調處率達到100%。

社會綜合治理

開展“平安家庭”創建和“三治建設”試點工作。完成67套視頻監控探頭安裝。規上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全覆蓋。理順公共服務中心機制,梳理完成市下放的50項辦理事項,開通丁橋“民情熱線”87661234,實行鎮領導輪崗值機制度,交辦處理事項139例。

集體榮譽

1998年丁橋鎮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稻田無草害工程萬畝達標鄉鎮;被海寧市人民政府評為道路清障先進單位;被海寧市人民政府評為道路建設先進鄉鎮;獲海寧市“十杯”競賽“大禹杯”金杯;獲海寧市全年糧食高產競賽三等獎;獲海寧市輕型栽培技術推廣豐收二等獎。
國家級生態鎮
浙江省文明鎮
浙江省衛生鎮
浙江省康莊工程示範鎮
浙江省體育強鎮
嘉興市美麗鄉村建設重點鎮
嘉興市扶殘助殘愛心鎮等
2017年被評為國家衛生鎮。

建設成就

宜居丁橋
2001年10月13日,海寧市人民政府調整鄉鎮建制,原丁橋鎮與原新倉鄉合併,建立新的丁橋鎮。調整後的丁橋鎮區面積61.24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369個村民小組,人口4.5萬人。丁橋水陸交通極為便捷,鎮域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交錯,池塘星羅棋布。形成了東西大道、金丁公路、老01省道以及硤新公路、鎮保公路、聯丁公路為主三縱三橫的交通格局。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經濟成長率持續10年保持12%以上,財政收入從1978年不足100萬到2008年1億2千多萬,三十年增長了100多倍。2007年,全鎮經濟形成以工業為主、農業為輔、第三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全鎮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實力丁橋
改革開放以來,丁橋工業已涵蓋皮革、經編、彩印、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產業,企業產權明晰,政企分開。2002年,丁橋鎮錢江工業功能區創立,打響了產業集約化的第一炮,至2007年,累計引進市外內資企業19家;全鎮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已達31家,創辦境外公司3 家。2007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74家,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市級著(知)名商標和名牌產品20多個,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利稅總額同比1978年翻了幾十倍,企業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企業的綜合能耗逐步降低,逐步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城鄉協調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生態丁橋
改革開放以來,丁橋鎮的農業經濟形成了以糧食、蠶桑、家禽、家畜、果蔬為主導的產業新格局;“八堡”生態雞、“丁橋”牌玉米,成為省市知名的農業品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組建了“八堡”肉雞生產合作社、丁橋玉米專業合作社和諸橋蠶業合作社,丁橋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畜禽產品基地”,2007年,成功引進大缺口休閒度假農莊項目,經一年多的發展,大缺口農莊項目已成為丁橋生態休閒農業的一塊新招牌,引領著丁橋生態農業前進的步伐。改革開放以來,鎮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河道疏竣、土地整理暨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推進,2001年至2007年六年間累計疏竣引水河道58條68.1公里,灌渠襯砌606公里,土地整理4202.73公頃,建成標準農田2665.03公頃,淨增耕地661.36公頃,為全鎮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和諧丁橋
自2004年實施“小康示範、百村整治”以來,已通過1個省級小康示範村、12個整治村的達標驗收,成功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積極開展“千戶生態家園”創建工作,完成以民利村為中心,涉及周邊4個村共1282戶的千戶富民生態家園工程,並完成5個生態村、4個綠化村的創建工作,民利村被命名為省級綠化示範村,丁橋鎮被評為省級生態鎮;河道整治、農橋改造、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生活污水進網淨化等有序推進;完成了蘆灣兩個新村點建設,並實施永勝、保勝新村點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實質性改善,丁橋的面貌在短短三十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鎮廣泛開展法制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關心關注人民生活,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事業,建立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長效機制,形成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先後榮獲了全國環境優美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鎮、浙江省康莊工程示範鎮、浙江省教育強鎮、嘉興市“小康示範、百村整治”建設重點鎮、嘉興市文明城鎮等一系列榮譽,並跨入全國千強鎮行列。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丁橋鎮委(鎮中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