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概況
袁花鎮地處
海寧市東南部,東距上海120公里,西離杭州70公里。01省道複線穿境而過,杭浦高速及紹嘉跨海大橋將在域內交叉相會,境內河道
縱橫,省級航道六平申線貫穿全境,水陸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自然條件優越。
改革開放以來,袁花鎮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社會面貌日新月異。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9.32億元,工業總產值31.08億元,財政
可用資金收入達318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661元。
袁花鎮農業生產發達,蠶桑、苗豬和南方梨遠近聞名,繼2002年被嘉興市政府命名為“蠶繭之鄉”、“苗豬之鄉”後,2003年完成了
千畝梨園示範基地建設,“海昌”牌蜜梨獲省“花皇杯”質量評比優質獎、省博覽會優質金獎,2004年南方梨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鎮南方梨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工業經濟步入高速增長期,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2億元,工業技改投入2.16億元,同比增長27%,契約利用外資262.5萬元,
實際利用外資522.19萬元,出口交貨值4.92億元,同比增長24.8%,區域特色經濟發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陽能、電珠燈泡、輕紡針織、新型建材等為主的工業格局。
袁花鎮是海寧市三個中心鎮之一,環境優美,
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是全國首批綠化造林“
百佳”鄉鎮、省級綠色小城鎮、海寧市首家省級衛生城鎮。“文壇俠聖”金庸(
查良鏞)先生的舊居著落於
袁花鎮新偉村。香港著名實業家
查濟民先生的故鄉也在袁花。新世紀,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袁花正向著經濟強鎮、文化名鎮、文明
新鎮和
海寧東部重鎮大步邁進。
袁花歷史
袁花舊作園花(又稱花園),或作元化、袁化。別名花溪、百花溪。其名最早見於唐貞元元年(785年)《張希超墓志銘》,名“袁花里”。唐大中六年(852年)《戚氏沈夫人墓志銘》中作“袁花市”。據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崇教寺記》及清
錢泰吉《海昌備志》記載: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於五代後唐
長興二年(931年),原為梁
江州刺史
戚袞故宅,寺後皆山,相傳為
戚夫人蒔花處。宋於此設袁花鹽場。雖曾多次遭受倭害,但發展仍較迅速。至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據當時里人許敦俅的《敬所筆記》記載,不僅“鎮上色色俱全,與杭嘉無異”,即“當鋪”亦有“十四五處”之多。清代更為繁榮。抗日戰爭初期,鎮上全部街道房屋六次為日本侵略軍燒毀,從此無復昔日盛況。建國後經過努力建設,始展現新貌。
“袁花”的得名,與
南朝梁江州長史
戚兗的夫人有關。據《海昌備志》等記載:“袁花舊有崇教寺,”戚夫人利用
龍山“蒔花”,“蒔”在《辭海》中解釋為移栽。估計戚夫人的花園頗有規模,或有些靈花異草,所以便有“花園”之名。後不知何故稱這個地方為園花,再逐漸演化而稱袁花。
戚夫人養花種草的那座山就是龍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海寧州志稿》記載:“
龍尾山,舊名袁花山,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小山城,袁花山即妙果山之尾,因鑿斷故名。相傳劉誠意鑿斷,誠意未嘗輕用民力,當在湯信國巡海時。”龍山往北相連去的余脈則喚作龍尾山。龍山不高,卻是整個袁花鎮的依託,小鎮便成犄角之勢發展。清代邑人馬慶蓉《花溪山水記》:“海上九十九峰,多魁岸踞肆,其意氣端重無自矜色,則花溪諸山非峭驚
萬仞,浩浩乎天際……整襟躍坐於萬家屋角眉黛者,妙果也。修竹插天,寒綠倒瀉,赭石隱苔蘚中欲出不出,春夏之交,野草花開,綠蔭如幄,上下相映,翠碧萬狀,秋冬木落,黃葉滿徑,竿頭活翠尤泛濫不休。”袁花人因為山上鬱鬱蔥蔥滿是毛竹之故直接喚作
毛竹山。
袁花氏族
海寧朱氏
歙縣朱瑰之後。其後裔朱焞於北宋時遷居硤石,再傳其十世朱金徙居路仲。另有朱深溪者,自歙縣黃墩徙居
海寧袁花。他們的後裔仍居住
于海寧城鄉各地。今存《朱氏宗譜》23冊和《花園朱氏宗譜》39冊。
秀水吳氏
原居海寧袁花,明代中葉吳昭始遷秀水(今
嘉興),遂為嘉興人。明禮部尚書吳隨即為其族人。
海寧查氏
袁花許氏
系出
許遠。宋代許四九遷居
袁花。明代
許相卿即其族人。昔有《海昌袁花許氏宗譜》,今未見。
海寧祝氏
據稱系出祝融氏。元代,祝三五自括蒼(今浙江
臨海)遷
海寧袁花為遷寧祝氏始祖。明代
祝淵,清代
祝潛、
祝翼良、祝瑄(女)等名人均為其族人。今存《海昌祝氏宗譜》l6冊和《祝氏史傳彙編》1冊。
鎮情介紹
海寧市袁花鎮鎮域面積77.49平方千米(2017年),轄14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戶數1.5萬戶,總人口69924人(2017年)。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4億元,工業總產值46.6億元,自營出口5465萬美元,利稅2.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487元。
全鎮經濟結構形成了糧食、蠶桑、畜牧、水果等四大農業產業和太陽能、輕紡針織、電珠燈泡、新型建材等四工業產業,其中以南方梨為主的萬畝優質水果產業基地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無公害水果基地,產品暢銷上海、杭州等地;以
太陽能熱水器為主的太陽能產業,2007年總產值突破20億元,成為繼山東濟南、江蘇常州後的國內三大製造基地之一。
袁花鎮以鎮人民政府駐地
袁花得名。袁花歷史上人文薈萃,是清代
查慎行、查嗣?和現代
沙可夫、
查濟民、
查良鏞等名人故里。1998年,農業總產值1.29億元,工業總產值8.6億元;
農村經濟總收入8.15億元,人均收入4129元。是嘉興市蠶繭之鄉。
歷史沿革
袁花亦名園花,別稱
花溪。據《海昌備志》等記載:袁花舊有崇教寺,原是南北朝
梁江州長史
戚袞的宅基,宅後皆山,相傳為
戚夫人蒔花處,袁花(園花)之名源於此。
唐宣宗年間(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稱袁花鎮。現境在解放初至1958年間,建政為袁花鎮和夾山鄉。1958年,與兩倉、丁橋、
黃灣鄉合建為袁花公社。以後公社規模調整。1961年,原袁花鎮建為縣直屬鎮,原夾山鄉仍稱袁花公社。1983年4月,撤銷袁花公社,併入袁花鎮。袁花在明代曾屢遭
倭寇焚掠,抗日戰爭時期,街鎮曾兩度被日本侵略軍燒毀,袁花人民英勇鬥爭,有著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光榮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
1980年5月,香港著名實業家
查濟民第一次回鄉探親,並捐贈人民幣2萬元,幫助故里新偉村創辦新偉皮革廠。1983年,袁花鎮和
袁花公社合併。1984年11月,查濟民捐贈新偉國小人民幣10萬元,設立查濟民獎學金;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1986年12月,袁花鎮工業公司和查濟民合資創辦的海寧市第一家
中外合資企業袁花絲織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同年冬,疏竣黃山港,鎮區建設步伐加快。1992年12月,
香港《
明報》集團公司董事長、著名武俠小說家
查良鏞(金庸)回故鄉訪問。1993年冬,接軌
海寧東西大道的袁談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1993年11月,查濟民又捐贈
袁花鎮中心國小人民幣20萬元,設立查子琴獎學金。1996年10月,全鎮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12月,袁花鎮被
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1997年1月,袁花鎮被嘉興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嘉興市級文明鎮。
綠化百佳鎮
1998年8月,袁花鎮被
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鎮黨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綠化工作,每年
植樹節都組織團員青年和婦女幹部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全鎮的植樹造林工作已形成良好氛圍。同時,落實人員、資金加強對林木的管護,確保“種一塊,活一塊,綠一塊”,年底,綠化覆蓋率為39.1%。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綠色小城鎮。
蠶繭之鄉
袁花鎮歷來是浙江省的蠶繭主要產區,全鎮共有專桑面積11052畝,199年飼養蠶種45051張,張產39.18公斤,總產達1765噸,創歷史最高水平。1998年5月袁花鎮被嘉興市委、
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蠶繭之鄉”。
精神文明建設
1998年12月,袁花鎮通過嘉興市級文明城鎮的復檢。近幾年,袁花鎮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深入開展文明城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的創建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至1998年末,共有省級文明單位1家,嘉興市級文明單位2家,
海寧市級文明單位12家,鎮級文明單位15家。海寧二中是市屬完全中學,辦學水平達浙江省A級,學校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穩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同時,大力加強德育工作,狠抓師德師風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1998年8月通過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考核驗收,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袁花工商所緊緊圍繞“文明管理、規範服務、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以建設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精通業務、善於管理、秉公執法、務實高效的幹部隊伍為重點,深入開展各項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998年9月通過
嘉興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考核驗收,被命名為嘉興市級文明單位。鎮電管站、農科站、派出所1998年度亦被評為
海寧市級文明單位。
名人事跡
袁花名人
說到袁花,必談袁花查氏。查氏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亂遷居
海寧袁花。及近現代著名人士
查人偉、
查猛濟、
查濟民、
查良釗、
查良鑒、
查良錚(
穆旦)、
查良鏞(金庸)等均為其族人。袁花查家在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由徽州婺源(今屬江西)遷來,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明代,查家中進士6人、舉人17人,有祖孫三代連中進士的盛事。清代有進士14人,舉人59人,
康熙年間(1662~1722)有“一朝十進士,兄弟三翰林”的佳話。
袁花查家人才輩出。《中國名人大辭典》收查姓名人36人,袁花查家占15人。《中國近現代名人大辭典》收歷代查姓名人7人,袁花查家占3人。現代、當代名人中有
查人偉、
查猛濟、
穆旦(
查良錚)、
查良釗、
查良鏗、
查濟民、
查良鏞等。袁花鎮龍聯村蔣家組
蔣張林2000年到2011年,在
金盾出版社、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出版連續出版4本養龜專著,成為養龜行業學者型名人。
改革開放大事
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
1993年冬,接軌
海寧東西大道的袁談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
1998年5月,袁花鎮被嘉興市委、
嘉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蠶繭之鄉”。同年8月,袁花鎮被
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2004年10月,根據
海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袁花鎮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行政村由原來的27個調整為14個。
2005年12月,袁花鎮被
浙江省教育廳評為浙江省“教育強鎮”。
2006年9月,袁花鎮被
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省“明珠文化明珠”。同年11月袁花鎮被
浙江省體育局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強鎮”。
2007年3月,香港著名社會活動家、實業家
查濟民,因病於香港逝世,同年4月,歸葬於袁花鎮
新袁村大墳頭。
2007年12月,袁花鎮被浙江省環保局命名為浙江省生態鎮。
詩詠袁花
花溪道中
(買陂塘)
清·馬洵
畫江南,半篙新漲,蟬鳴夾岸叢樹。落帆笑指
虹橋近,橋在柳陰深處。
留不住,便轉個灣頭,驚起圓沙鷺。桔槔聲苦。看翠浪分疇,綠針刺水,農事已如許。
扁舟穩,欲和扁州笛譜,推篷乘興容與。青苹葉底涼風起,幾點灑來涼雨。
教緩渡,愛雲斂遙峰,塔影當窗度,夕陽催暮。早草閣燈紅,人隱隔溪語。
花溪歸棹
(浣溪沙)
清·蔣英(女)
淡艷山光似畫屏,一峰才過一峰迎,短篷斜掛晚風輕。
歸路遠迷芳草影,沿堤時聽嫩鶯聲,淡黃楊柳送人行。
虹橋晚泊
清·查有新
鳩婦投巢急,鳧卿去影微。濕雲墮如魂,篷背擱還飛。
《海昌八景》詩
明·蘇平
滄海寒潮
怒挾長風過
海門,須臾新漲沒沙痕。鯨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萬
馬奔。
信候有期當子午,震雷餘響撼乾坤,興來便欲乘槎去,擬向
扶桑一問源。
湖上娟娟月色浮,無窮清景滿滄洲。光搖波浪孤輪夜,影落山河一鏡秋。
奇蹟書堆人已去,放歌
赤壁客同游。姮娥自是多情物,時遣餘輝照彩舟。
郭溪春水
溶溶漾漾復粼粼,碧漲前溪過雨新;蘭蕊帶煙湘浦晚,桃花迎浪武陵春。
魚鹽小店人爭利,舟楫迷途客問津。何事白頭林下叟,一竿風月獨
垂綸。
長安曉鐘
萬戶千門曙色深,鐘聲隱隱出前林。雲邊斷續連更漏,郭外鏗鍧雜梵音。
候館驚回羈旅夢,征途喚醒利名心。不知有客忘塵事,枕上詩成月未沉。
雙廟斜陽
羯胡流毒害忠良,血食千年重海昌。百戰報君全
節死,孤軍抗敵守城亡。
扶持社稷心逾苦,保障江淮策更長。欲采苹蘩奠杯酒,蕭條
遺廟對斜陽。
兩峰秋色
依稀馬耳與天齊,秋色荒涼
入望迷。六寺樓台連上下,
雙峰紫翠倚東西。
葛翁仙井寒泉冽,顧況書堆夕照低。我欲縱觀凌絕頂,
白雲深處有丹梯。
無垢書屋
昔人曾此築高台,雲里軒窗向日開。卷幔
靈泉浮爽入,鉤簾晴嶂送青來。
登庸已見魁元策,忠
諫爭傳濟世才。
乾寶宅基鄰咫尺,共憐遺蹟蔽蒿萊。
仙人石井
真人蛻骨已升仙,古井空
遺野水邊。煙冷翠苔迷
石甃,雨深芳草復寒泉。
洞瓶未汲心先爽,碧碗才分疾易痊。華表不歸
遼海鶴,卻憐城郭又千年。
袁花名景
袁花舊稱園花,又名龍山,亦叫花溪。有自然景觀多處,稱“花溪十二景”,亦有說十景、十四景等等,史料記載各異,民間傳說紛紜。今選取認可度較廣者“十二景”作一簡介,任外鄉遊子憶古思幽之。
龍頭煙雨
袁花原有龍頭、龍舌、龍腰、龍尾,蜿蜒鎮之西側。民間傳說明初國師
劉伯溫為襄助太祖
朱元璋江山龍萬代,將龍體作為“王氣”剷除。有閘斷龍腰血染虹(紅)橋之說。傳說每遇風雨交加時,龍頭閣能見巨龍噴水,蔚為壯觀。
西阡早梅
西阡墳位於峒崆山北段,相傳為祝姓古墓,後人栽培臘梅及紅梅,早春二月,乍寒乍暖,梅花早已昂首怒放,為早春賞梅之好去處。
板橋漁唱
“
板橋”即前木橋,位於後木橋南端約三百步處,每至黃昏時刻能隱約聞得橋下漁唱之音,有一斗箬漁夫常年為之和之。故名。
峒崆紅葉
峒崆山位於城隍山最西麓,栽有成批楓樹,每至秋末冬初“霜葉紅於二月花”。
黃道遠眺
黃道橋位於鎮之北柵,橫跨袁花至硤石運河,傳說初建於明永樂年間,重建於清光緒中期,東堍至橋頂有二十五石階,西堍至頂二十四石階。橋呈環狀石拱,高度為全鎮諸橋之冠,站立橋頂全鎮鳥瞰及附近鄉村盡收眼底,舊曆十月初一晨可觀“
日月並升”,可與
海鹽南北湖鷹窠頂媲美。
石壁聽經
位於妙果山莊下祝氏“香緣祠”邊。於夜深人靜之際,邀二、三友人,俯首貼耳石壁,可聞若隱若現之誦經聲,別有情趣。
東林殘雪
位於南街上往東,南小路盡頭,有“東林庵”。每逢雪後初晴,其它地方雪均融,唯獨“東林庵”屋面仍有殘雪可尋,緣該處估計氣溫特低之故也。
更樓曉月
“
更樓”系舊時袁花
查姓鼓樓,晚清後鎮區逐漸北移,現淪為鄉區。“更樓”高達數丈,下弦居高處,可觀“玉免東升”。
龍尾蒸霞
位於鎮之西北側,龍腰以北,謂之“龍尾山”。山頂建有關羽廟,每值夕陽西墜時,
餘輝透過廟
殿頂,舉目遠眺,似萬道金光,射向蒼穹。
妙果新篁
“妙果山”因建了
城隍廟又稱
城隍山,亦稱“妙果山莊”。陽春三月,方圓數畝
新竹競爭高低,風搖竹動,婆婆娑娑。
龍竹奇觀
“龍竹墳”在祝氏西阡墳北,栽有“龍竹”若干,當時“龍竹”屬名竹,趨觀者眾。
美女照鏡
位於千年古剎“崇教寺”西南側,有一池潭園若
菱花,水平如鏡,風起無漣漪,曾有人見一古裝仕女以地作鏡,對鏡梳洗,故名之。
此外還有“豹隱松風”,“徐墓斜暉”,“贏雲積翠”,“銀杏出霞”等景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