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

嫘祖

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出生於西陵

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蟜極之子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基本介紹

  • 本名:嫘
  • 別稱:嫘祖、累祖
  • 所處時代:中國遠古時期
  • 民族族群:華夏西陵氏
  • 出生地西陵
  • 主要成就: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
  • 身份黃帝軒轅氏元妃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養蠶繅絲,母儀天下,人物評價,文獻記載,故里探論,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兩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繅絲方法的創造者。北周以後被祀為“先蠶”(蠶神)。唐代著名韜略家、《長短經》作者、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題唐《嫘祖聖地》碑文稱:“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
黃帝正妃嫘祖黃帝正妃嫘祖
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悠久文明大國,先民創造了著名於世界的燦爛文化。嫘祖是我們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和炎黃二帝開闢鴻茫,告別蠻荒,功高日月,德被華夏,被後人奉為“先蠶”聖母,與炎帝、黃帝生活在同一時代,同為人文始祖。

主要功績

養蠶繅絲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他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給正妃嫘祖了。在做衣冠的過程中,嫘祖和黃帝手下的另外三個人作了具體分工:胡巢負責做冕(帽子);伯余負責做衣服;於則負責做履(鞋);而嫘祖則負責提供原料,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她們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不長時間,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想了各種辦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時愛吃的東西。誰知嫘祖一看,總是搖搖頭,一點也不想吃。
嫘祖養蠶嫘祖養蠶
有一天,這幾個女人悄悄商量,決定上山摘些野果回來給嫘祖吃。她們一早就進山,跑遍了山山峁峁,摘了許多果子,可是用口一嘗,不是澀的,便是酸的,都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樹林里發現滿樹結著白色的小果。她們以為找到了好鮮果,就忙著去摘,誰也沒顧得嘗一小口。等各人把筐子摘滿後,天已漸漸黑了。她們怕山上有野獸,就匆匆忙忙下山。回來後,這些女子嘗了嘗白色小果,沒有什麼味道;又用牙咬了咬,怎么也咬不爛。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果子。正在這時,造船的共鼓走了過來,發現幾個女子站在那裡發愣,連忙問發生了什麼事。女子們便把她們為嫘祖上山摘回白色小果的事說了一遍。拱鼓一聽,哈哈一笑說一聽馬上就要去看。這些女子為了不讓她走動,便把纏在棒上的細線拿到她身邊。嫘祖是個非常聰明的女人詳細看了纏在木棒上的細絲線,又詢問了白色小果是從什麼山上、什麼樹上摘的。然後她高興地對周圍女子說:“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卻有大用處。你們為黃帝立下一大功。”
說也怪,嫘祖自從看了這白色絲線後,天天都提起這件事,病情也一天比一天減輕,開始想吃東西了。不久,她的病就全好了。她不顧黃帝勸阻,親自帶領婦女上山要看個究竟,嫘祖在桑樹林裡觀察了好幾天,才弄清這種白色小果,是一種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並非樹上的果子。她回來就把此事報告黃帝,並要求黃帝下令保護橋國山上所有的桑樹林。黃帝同意了。
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後世人為了紀念嫘祖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母儀天下

大家都知道,黃帝元妃嫘祖,是世界上蠶桑絲綢的偉大發明家,澤被中華,惠及全球,在中華和世界文明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燦爛篇章。歷來受到人民的尊崇。許多典籍都盛讚嫘祖的偉大功績,北宋建隆元年疏文稱嫘祖:教民養蠶治絲,無須樹葉蔽體;令地產桑育蟻,遂教人力回天。脫漁獵以事農耕,製衣裳而興教化。德配黃帝,輔成懷柔統一之功;恩重元孔,垂教以農立國之本。幾千年來,芸芸眾生,悉賴生存,數千萬泱泱民眾,鹹歸德化。功高共日月同輝,英靈與天地共壽。
嫘祖是實現西陵內部聯盟和西蜀部落聯盟,並與黃帝實現部族大聯盟;輔弼黃帝,聯盟炎帝榆罔,東進中原,戰敗蚩尤,統一萬邦,奠定華夏立國基礎的政治家。她是教民養蠶、絲織、製衣、推行天下,開創並推進上古文明的教育家。嫘祖生二子,她和軒轅決定,把長子青陽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礱江),接受艱苦環境磨練;讓能擔當大任之孫顓頊繼承黃帝位。表明嫘祖是識大體,不循私,義方教子,大愛無私的賢妻聖母,以身垂範,為萬世母師。她是恩威並用,以攻心為上,平定西陵境內多次小部落叛亂的軍事家。她提倡婚娶相媒,締結對偶婚姻,進行人倫教化,體現畢生為民謀福利的犧牲精神與奉獻精神。嫘祖由人文共祖被朝廷祀為“先蠶”,民間祀為蠶神。由於她巡行全國教民蠶桑而逝於道上,被人們祀為“道神”“行神”、“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並演變為“旅遊之神”——旅遊者的保護神。國人敬祀嫘祖,由祖先崇拜發展為神靈崇拜,由民族共祖演進為人格神,具有二重身份,她和炎帝黃帝都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人物評價

嫘祖是有史籍記載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華夏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和精華,它屬於華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範疇,是世界絲綢文化的寶貴財富,是炎黃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東方女性文化的光輝典範。

文獻記載

山海經·海內經》
黃帝妻雷祖,生昌意。
郭璞注《世本》
黃帝娶於西陵氏,謂之累祖。
袁珂案:《路史·後紀五》
黃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蠶,故又祀先蠶。 所謂先蠶,即為最先教人們載桑養蠶織絲的神,又稱先蠶神。後來又稱祭蠶的儀式為先蠶。
黃帝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劉恕《通鑑外記》亦曰: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元妃,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祀為先蠶。
《集說詮真》
為蠶祈福,謂之先蠶。
李賢註:《漢日儀》
春蠶生而皇后親桑於菀中。祭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齊始祀黃帝元妃螺祖為先蠶神,以與婦女相合。嗣後道教;民間皆以其為蠶神,奉祀至今。

故里探論

當今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表明,關於西陵氏部族的地望和嫘祖故里的認定存在十餘種觀點:河南有三地:開封、滎陽西平;湖北有四地:宜昌遠安黃崗浠水;四川有三地:鹽亭茂縣樂山;還有山西的夏縣、山東的費縣和浙江的杭州。由於古代文獻上或多或少地有過這些地方為“西陵”或者與嫘祖傳說相關的記載,所以認定這些地方為“西陵”並非空穴來風,也就無法完全排除這些地方為嫘祖故里的可信性。尤其是在四川鹽亭、湖北宜昌先後舉行嫘祖文化研討會以後,嫘祖故里鹽亭說與宜昌說在學術界曾產生較大影響。
鹽亭論
主張嫘祖故里在四川鹽亭的主要依據,是唐開元年間鹽亭人趙蕤撰寫的 修葺嫘軒宮碑序。其文曰: “ 黃帝元妃嫘祖。生於本邑嫘祖山,歿于衡陽道,尊囑葬於青龍之首,碑碣猶存。生前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官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 …… 憶官史。據前碑所志,補建於蜀王之先祖蠶叢。後文翁治蜀,大加闊築。歷經兵燹,已三缺三圓矣。” 碑文雖然直書嫘祖生於鹽亭、葬於鹽亭,這也只是唐朝時期當地文人的一種頌詞,詞句可能是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說撰寫而成,僅以這條碑文和當地的傳說認定嫘祖故里為四川鹽亭,證據尚嫌不足。
宜昌、遠安論
提出湖北宜昌遠安等地為嫘祖故里,也只是依據《水經注》等書對“西陵縣”的不甚明確記載。例如,《水經注》卷 35 江水條的記載:西陵縣故城,“《史記秦昭王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這裡所說的西陵縣,在今武漢一帶。《水經注》卷 34 又云:夷陵縣之古城,“秦令白起伐楚三戰而燒夷陵者也……黃武元年( 222 )夏名西陵也。後復曰夷陵。”這裡說的“西陵”則在宜昌市附近地區,東吳時期一度改“夷陵”為“西陵”,說明秦漢和秦漢以前這裡可能沒有“西陵縣”之說。西漢時期成書的《戰國策》記載:“頃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279 ),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燒先王之墓,王徙東北保於陳城,楚遂削弱。”
劉向把“西陵”、“夷陵”兩個地名並列使用,進一步說明了秦漢以前“西陵”和今宜昌一帶的“夷陵”不是一個地方。
西平論
嫘祖故里——西陵氏部族的活動區域在今河南西平及其附近地區,相對來說具有更大的可信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西漢以前,西平一帶稱為西陵有較為充分的文字記載。
上面所引用的《戰國策·秦策》記載的秦將白起攻打楚國的事實,說明秦漢以前的西陵不在湖北宜昌一帶。
頃襄王二十年,白起率兵首先攻取的是楚國的西陵,然後是鄢、郢、夷陵。筆者認為:鄢,在這裡可能指的是鄢水,“即今湖北中部漢水支流蠻河”,蠻河則在距襄樊不遠的南漳、宜城一帶;郢,是頃襄王以前的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而夷陵則在“今湖北宜昌市東南”。
從這些地點的地理位置分析,白起可能是在占領西陵之後依次向南用兵的,這裡說的西陵顯然也不是西漢時期江夏郡(治所今武漢市)所轄的西陵縣,而應當在襄樊以北的河南境內。
至於西陵在河南什麼地方,《水經注》記載:西平縣,“故柏國也,《春秋左傳》所謂江、黃、道、柏方睦於齊也。漢曰西平。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儘管如今對“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也說明了西漢時期的“西平”和“西陵”大致為同一個地方。西漢的西平縣屬於汝南郡,《漢書》卷 28 上《地理志上》汝南郡條下有明文記載, 1981 年甘肅武威磨咀子發現漢簡將近 40 枚,其中的“王杖詔令”簡上有“汝南西陵縣”等文字,西漢以後,這裡又設定過西陵鄉、西陵亭等與“西陵”相關的地名,進一步說明西漢將西陵改為西平是有史可證的,即:西漢前期和西漢以前,西平一帶稱為西陵,西陵之名可能源於遠古時期的西陵氏部族。
2. 與新鄭黃帝故里)地緣相近,增強了西平嫘祖故里的可能性。
嫘祖為黃帝之妻,這是學術界所公認的,稱嫘祖為黃帝的元妃,也有著較多的文字記載。宋朝高承的《事物紀原》云:“黃帝初有元妃嫘祖、次妃嫫姆、洎形魚氏、方雷氏。” 宋朝張君房的《雲笈七籤》、羅泌的《路史》等書中亦有黃帝元妃為嫘姓之言,說明嫘祖為黃帝的第一位妻子是可信的。原始社會交通極為不便,到處是未曾開發的山林沼澤,決定了遠古部族之間相互交往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地緣臨近應該是遠古部族之間進行通婚的重要條件,同時,通婚也是增強部落之間政治、軍事聯盟的重要手段之一,這就要求西陵氏部族應該與黃帝部族具有較為接近的地緣關係。《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娶嫘祖之時,居於“軒轅之丘”,說明西陵氏部族應該距軒轅丘不會太遠。
黃帝居住的軒轅丘的位置,史籍有明文記載。晉代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云:“新鄭,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明代的《廣輿記》、《明一統志》、《天下名勝志》以及清代的《大清一統志》等文獻均稱軒轅丘在河南新鄭,所以學術界普遍認同黃帝故里在新鄭。以現今的里程計算,西平與新鄭相距 一百二十公里,活動在新鄭的有熊部族與生活在西平的西陵氏部族地緣相近,具備交往通婚的便利條件。
相對而言,四川鹽亭與新鄭相距數千里,湖北宜昌一帶與新鄭雖然較四川為近,但也有千里之遙。新鄭與這兩地之間路途遙遠、山水阻隔,地理等自然因素決定了黃帝部族與當時活動在巴山蜀水間的各部族的相互交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如果西陵氏部族生活在鹽亭或宜昌等地,會使皇帝娶嫘祖為元妃存在諸多不可能的因素。
3. 民俗、傳說和考古材料,提高了嫘祖故里在西平的可信性。
西平縣的西部鄉鎮,處於伏牛山余脈向平原地帶過渡地段,這裡的低山、土崗、平原、湖泊、河流相互交錯,整個地貌呈現出複雜多變的丘陵地形。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既可以從事農耕生產,也可以採集、漁獵,為早期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西平境內的蜘蛛山,又稱為“始祖山”,相傳嫘祖就是在這裡受到蜘蛛結網的啟發後,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技術。蜘蛛山上建有嫘祖廟(如今僅存殘碑、磚瓦等物),每年 農曆四月二十三日,當地民眾都要在這裡舉辦盛大的廟會,用來紀念嫘祖發明養蠶繅絲的功德,所以廟會又被稱為“蠶桑節”。師靈(西陵)岡上,有一座高大的娘娘墳,當地人稱之為嫘墳和嫘祖陵。儘管嫘祖山、嫘祖陵在全國有多處,但也為嫘祖故里在西平提供了可信性。

後世紀念

華夏母親嫘祖故里祭祖大典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黃帝及其元妃嫘祖擁有特別的地位。黃帝以德治天下,被歷代尊奉為人文始祖,是華夏民族之父,嫘祖教民育蠶製衣,受到歷代“祀先蠶”的高度尊崇。在嫘祖故里鹽亭縣,至今仍保存有許多與蠶桑有關的祭祀傳統,每年吸引著海內外大量遊客到來。
作為“華夏母親嫘祖故里”的鹽亭縣,不僅有大量的出土蠶桑文物、化石、嫘祖文化遺蹟,唐代《嫘祖聖地》碑,而且還有許多關於嫘祖發現天蟲、養蠶制絲的傳說。
民間傳說嫘祖父母為羲伯歧娘,一日歧娘夢王母以彩鳳投懷,感而有孕,降生嫘祖。嫘祖死後,王母派八仙女到人間繼續教民栽桑養蠶,功成後八仙女升天,佇立為八尊石像,守候在嫘祖陵旁,是為“八仙朝尊”。此外,還有許多神奇故事。
如今鹽亭縣仍保存許多民間祭祀嫘祖活動,其中最主要的為春禮(即春日祈農祈蠶)和秋禮(即秋日酬蠶)。春禮是在嫘祖生日二月初十,舉行“先蠶節”祭祀活動,祈求農桑豐收;“秋禮”是在九月十五舉行“酬蠶節”活動,酬謝蠶神賜福。每年的二月初十“先蠶節”,鹽亭各地民眾趕蠶神廟會,抬起蠶神嫘祖的“鑾駕”游城,許多廟會唱大戲二至三天;每個蠶農家庭從初二起都要提著香火竹籃,前往本鄉所有供奉蠶神的大小廟宇,逐一燒香燭,化紙錢;有些農家甚至燒到三十里外金雞場的嫘軒宮、天祿觀,鄉民把這種到處燒香的活動叫做“燒遍香”或“西陵祭”,以此祈禱蠶桑豐收,出行平安。
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
據《史記》記載,嫘祖為軒轅黃帝的正妃,她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織絹之術,結束了人類以獸皮和植物為衣的歷史,被後人稱為人文先祖。傳說農曆三月十五為嫘祖誕辰,每到這一天,以遠安為核心,方圓數百里的民眾,自發集聚嫘祖鎮舉辦廟會,朝拜祭祀,1400年以來經久不衰。
遠安縣從1984年開始舉辦嫘祖廟會節,至今已舉辦33屆。今年,遠安將傳統的嫘祖廟會改為首屆湖北·遠安嫘祖文化節,由省文化廳、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宜昌市政府聯合主辦,將歷史遺留的財富與新時代賦予的機遇有機融合,為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嫘祖文化搭建了更大、更高的平台,是遠安傳承開發嫘祖文化的再起航。
嫘祖文化是遠安得天獨厚的寶貴文化資源,要深入挖掘嫘祖文化、絲綢文化,面向全國打響嫘祖文化品牌。要通過嫘祖文化把遠安發展與國家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結合起來,實現更好發展。
新鄭嫘祖紀念節
嫘祖是中華民族之母,嫘祖是中華文明始祖軒轅黃帝的正妃。是她開創育桑養蠶,抽絲織巾,肇造衣飾文明,著稱“蠶絲鼻祖”;是她興起“八拜成婚”,男30而婚,女20而嫁的文明婚姻禮俗,從而著稱“婚姻文明”創始者嫘祖。在改革開放年代以來,新鄭已舉辦過四屆嫘祖紀念節。
中國嫘祖文化之鄉——西平縣
“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專家組一行專程赴河南西平縣,對該縣申報的“中國嫘祖文化之鄉”、“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進行評審驗收。專家組聽取了該縣有關“嫘祖文化之鄉”和“冶鐵鑄劍文化之鄉”的專題匯報;赴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棠溪冶鐵鑄劍文化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董橋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觀看了有關影像資料,查閱了歷史文獻資料及相關實物史料,並進行了專家座談。
嫘祖紀念館嫘祖紀念館
最後,專家組一致認為,西平縣(古西陵)是嫘祖故里,是中華民族植桑養蠶、繅絲製衣文明的發源地,嫘祖文化的原生地。遺址遺存確定準確,有歷史記載真實,民風民俗延續久遠,傳承至今不變,民間文化底蘊渾厚,影響廣泛。西平的冶鐵鑄劍既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又有諸多歷史典籍記載和原生態性的多處歷史遺存;不僅流傳有眾多的民間神話、傳說、風物掌故,又有對棠溪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這標誌著西平縣申報的“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驗收。
西平地處伏牛山余脈,為戰國、漢晉時期著名冶鑄重地,西平酒店戰國冶鐵遺址,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正妃,是她發明植桑養蠶、繅絲製衣,和黃帝一道開創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被譽為“人文女祖”。
《嫘祖文化研究》
《嫘祖文化研究》一書也與今年九月正式由文物出版社結集出版發行,並於今天與廣大讀者見面。該書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論證了嫘祖故里在西平;嫘祖乃中華人文女祖;嫘祖發明了植桑養蠶、繅絲製衣、和黃帝一道帶領子民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功莫大焉,被後世奉為蠶神祖神(旅遊之神)而世代尊崇。不少論文還就研究與開發嫘祖文化的重大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表了真知灼見。
《南潯蠶桑樂府·賽神》
(清)董蠡舟
孫言昨返自前村,聞村夫子談蠶神。
神為天駟配嫘祖,或祀菀窳寓氏主。
九宮仙嬪馬鳴王,眾說紛紜難悉數。
翁云何用知許事?但願神歡乞神庇。
年年收取十二分,神福散來謀一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