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縣(高陽(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

高陽縣(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

高陽(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一般指本詞條

高陽縣,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地處華北平原,位於保定市東南部,距京、津、石各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華北明珠白洋淀與安新交界,西與清苑毗鄰,南與蠡縣肅寧接壤,東與河間、任丘相接。在東經115°38′ ~115°39′和北緯38°30′~38°46′之間,南北寬28·5公里,東西長30公里,總面積472平方公里。高陽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間,平均海拔457米左右。高陽縣紡織產量占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譽。1997年,高陽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陽縣
  • 外文名稱:Gaoyang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 河北省保定市
  • 下轄地區:高陽鎮、西演鎮、龐口鎮等
  • 電話區號:0312
  • 郵政區碼:071500
  • 面積:472平方公里
  • 人口:31.2萬人(2012)
  • 方言:河北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高陽紡織城
  • 火車站:高陽站
  • 行政區劃代碼:130628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經濟,交通,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唐堯時屬冀州
虞舜時屬幽州
夏商時屬冀州。
周朝時屬并州。
春秋為燕地
高陽建邑於戰國時期,先後屬燕、趙、秦。
周安王二十年屬齊。
周赧王二十年屬趙。
秦屬鉅鹿郡。
西漢高祖六年始置高陽縣,治在今高陽舊城,屬涿郡。
永壽年間置高陽郡,為郡治,縣屬高陽郡。
延熹元年改屬博陵郡
建安末年縣屬河間郡。
三國時期,高陽為魏地。
西晉泰始元年隸屬高陽國。
東晉至南北朝時期,高陽隸屬高陽郡、瀛州。
隋開皇三年罷高陽郡,縣屬瀛州,十六年於縣地置蒲州,縣屬之,高陽為州、縣治。
唐貞觀元年廢蒲州,高陽先後屬瀛州、鄚州、范陽郡。
開元十四年置高陽軍,為軍治。
宋至道三年縣改屬順安軍,高陽為軍、縣治。
洪武元年高陽縣屬北平布政使司;二年,改屬安州
清雍正二年,高陽改屬保定府。
中華民國二年縣屬保定府范陽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高陽先後屬河北省保定專區、保定地區和保定市。
1994年保定地、市合併,屬保定市。

行政區劃

2013年,高陽縣轄4個鎮、5個鄉:高陽鎮西演鎮龐口鎮、邢家南鎮、蒲口鄉晉莊鄉龍化鄉龐家佐鄉小王果莊鄉
2017年3月,高陽縣撤銷高陽鎮,設立錦華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陽縣地處華北平原,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東南部,距京、津、石各為150公里、180公里、150公里。北靠華北明珠白洋淀與安新交界,西與清苑毗鄰,南與蠡縣肅寧接壤,東與河間、任丘相接。在東經115°38′ ~115°39′和北緯38°30′~38°46′之間,南北寬28·5公里,東西長30公里,總面積472平方公里。

地貌

高陽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間,平均海拔457米左右,農業區平均海拔36000米左右。

氣候

高陽縣境處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盛,秋季風清氣爽,冬季寒冷乾燥。 高陽縣境內年平均氣溫11·9℃。全年無霜期205天左右。高陽縣內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為2637.8小時。

經濟

2017年,高陽縣全年生產總值完成119.7億元,增長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1.07億元,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7億元,增長10%;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1567萬美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7萬元和1.68萬元,分別增長9%和9.8%。

交通

高陽縣域西37公里有京廣鐵路、107國道,25公里處有京港澳高速公路(G4)。津保(南線)公路橫穿全境,保(定)滄(州)公路縱貫,縣、鄉、村級公路交織成網,客運、貨運。2007年貫通保定——黃驊高速。

風景名勝

高蠡暴動紀念館高蠡暴動紀念館
高蠡暴動紀念館
高蠡暴動紀念館位於高陽縣城東南15公里處,南、北辛莊兩村之間,1957年落成,屬省重點保護建築物。該紀念館占地10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5平方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70米。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紀念塔、碑亭、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展室、接待室等。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
高陽縣“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創建於1917年,在高陽縣西演鎮布里村南部,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此處舊址現有平房11間,其中有蔡和森同志的宿舍及辦公室,3間實習工廠,其餘都是教室。
高陽紡織博物館
高陽紡織博物館建於2003年,總占地面積746平方米,投資200多萬元,是全國唯一一座縣級專業紡織博物館。

歷史文化

竹馬落子歌舞戲
在高陽縣一帶,冬閒的各村村民,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花會表演,花會上有種“竹馬戲”格外吸引人。竹馬戲,又叫竹馬舞,俗稱“跑竹馬”、“竹馬落子”。它不僅流行在河北農村,在南方廣東、廣西、福建、台灣也有“跑竹馬戲”的民間表演形式。
竹馬戲竹馬戲
北方崑曲
北方崑曲是崑曲的一個支派。1917年直隸高陽專演昆弋戲的榮慶社進京,班中名演員有貼旦韓世昌、黑淨兼老旦郝振基等,在北京形成北派崑腔,1949年後稱北方崑曲。

著名人物

孫承宗——明朝大學士。
孫岳——民國將領,直隸省長,北京政變領導人之一。
張惠雲——河北梆子人才“金喉三兩”。
齊如山——京劇“梅派”背後智囊中的重要人物。
馬三峰:首推西河大鼓的奠基人、創始人。
佟麟閣——中國為抗戰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李石曾——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早期倡導者。
韓世昌——“崑曲大王”、愛國名伶“活鍾馗”侯玉山。
王錫疆——保定第一個中共黨員。
趙克石——南京軍區總司令。
張寶樹——台灣著名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台灣大學教授等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