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殿

嫘祖墳位於岣嶁峰頂。相傳軒轅黃帝南巡,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常在峰腳龍頭坪梳頭,李山河浣紗,西極沐浴,死後葬與峰頂,有遺址供人憑弔。

嫘祖隨黃帝南巡,留在岣嶁,教民種桑養蠶,抽絲織布。後人為紀念黃帝元妃嫘祖而建殿,嫘祖殿位於禹王殿下方,占地十餘畝。原殿有觀世音菩薩及十八羅漢。香火極盛,後毀於兵火,目前僅剩遺址供憑弔。
黃帝娶妃四個,嫘祖是正妃,生二十五子,正妃生二子,是中華民族之母中之一,同時,又是華夏文明的奠基人。
她“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她用智慧書寫不朽篇章。
據相關古籍資料顯示,這位舉世矚目的先祖在衡陽仙逝並就地安葬。
然而,關於她的墓葬地卻一直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有專家說是在今河南省西平縣:“嫘墳,離董橋遺址不遠處一片墓葬區”;有專家說是在四川綿陽鹽亭縣:嫘祖必定魂歸故里;當然,更有專家指出:嫘祖的葬地應該就是她仙逝的地方:衡陽岣嶁峰。
為了佐證嫘祖葬地在衡陽岣嶁的論斷,我市一專家援引了諸多古籍和歷史文物古蹟,箇中論證有理有據。
嫘祖,中華民族之母、人文始祖,華夏文明的奠基人。她特殊社會地位和歷史貢獻,決定了其故里及葬地之爭必定會在全國激烈上演,甚至會有政府行為爭奪其歸屬權並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關於嫘祖葬地,目前國內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說在湖南衡陽岣嶁峰。清代重臣、學者李元度重修《南嶽志》時,曾引《四庫全書》載《衡湘稽古》云:“嫘祖從帝南遊,死於衡山(古稱岣嶁為衡山),遂葬之。今岣嶁有嫘祖峰,上有嫘祖之墓,謂之先蠶冢”;
一說在四川綿陽鹽亭縣,號稱嫘祖故里,主要依據是聳立於嫘祖山下的唐碑——《嫘祖聖地》碑等嫘祖遺蹟。據李德書考證:高燈鎮盤村蠶絲山下祖家灣“是嫘祖塋地”,這裡的古墓無字、沒封頂,但石壁上有很模糊的圖案;
一說是在今河南省西平縣。高沛《嫘祖故里在西平》一文中說道:“嫘墳,離董橋遺址不遠處一片墓葬區”。他援引了北宋人丁度《集韻·平脂》中的:“皇帝娶西陵氏女,是為嫘祖。嫘祖好遠遊,死於道,後人祀以為行神”,還引用了《雲笈七籤·軒轅本紀》的:“帝週遊時,元妃嫘祖死於道,祭之為行神。”
《嫘祖聖地》碑上來找答案:此碑刻於唐朝開元二十年間(公元733年前後),當地鄉民修繕嫘軒宮時,請李白的老師趙蕤(唐代的思想家、韜略家、著有《長短經》傳世。)作碑文,碑文有:“女中聖賢王鳳、黃帝元妃嫘祖,生於本邑嫘祖山歿于衡陽道,遵囑葬於青龍之首”的記載,這就明確了嫘祖的死地在衡陽。
除了史料記載外,現岣嶁峰有嫘祖墳及嫘祖殿等十多處遺蹟共相佐證。從嫘祖墳遺址明顯可以看出古墓的痕跡,其下有西陵道;嫘祖殿遺址在現禹王殿下約200米,占地面積比4個禹王殿還大,可見當時之宏偉氣勢,其建築毀於1944年日軍轟炸,殿基尚存;岣嶁峰下衡陽縣樟木鄉有一個叫西林(陵)村的地方,傳說也是嫘祖故里。
嫘祖隨帝南巡死於衡陽道、遂葬於岣嶁峰,大禹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在上古時代,衡陽乃至湖南應該有了燦爛的文化,以至於能吸引炎帝、黃帝、堯帝、舜帝、大禹、嫘祖等先輩頻頻南巡光顧。
嫘祖墳真正的地方,我們不能憑空假想,只有當科學技術達到提高后,在考古發現出能證明嫘祖身份的器物和骨骼才能佐證,不然任何憑空定論都是不能成立的,會讓世人笑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