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紀念館位於西陵峽東口西陵山上,是一座紀念中華民族之母的嫘祖紀念館。嫘祖廟,是紀念性建築,占地,建築面積1217.27平方米,從外看像似三層,實際四層,多層重檐,稜角刺天;從底層到頂端,高26.53米;24組風鈴,懸掛翹角,隨風飄動,傳響天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嫘祖紀念館
- 地理位置:西陵峽東口西陵山上
- 占地面積:925平方米
- 建築面積:1217.27平方米
景點介紹,歷史典故,
景點介紹
一層樓是瞻仰嫘祖殿堂。大殿頂端,有精工彩繪、富麗堂皇的龍鳳呈祥圖案,其下有8組16個斗拱、28隻丹鳳,代表炎黃子孫遍布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跨進大門檻,仰頭即可看見象徵富麗的牡丹花,表示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彩繪荷藕溢出清香,代表華夏兒女的人品高尚。殿堂正中,供奉著嫘祖塑像,這尊塑像高6.3米,是根據明代以前繪製嫘祖圖像,經重慶美院再創作而成的。嫘祖手拿蠶繭正在抽絲,兩個侍女,一個手捧金梭,另一個獻出的是絹綢。嫘祖慈祥端莊,宛如正在教民蠶傳授藝主。
二樓是嫘祖業績展。在“人文嫘祖”“先蠶嫘祖”“西陵蠶絲源遠流長”“西陵聖跡”四個板塊中,將看到宜昌學者、專家、實際工作者,在嫘祖課題、西陵考證的研究工作中,十多年來,持之以恆,團結奮進,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他們以實事地求是的科學態度,用事實說話,文獻作證,糾正了《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將黃州“西陽”誤刻為“西陵”和唐代文人張守節、徐廣在《史記》注釋中,誤引、誤注所造成千古大錯,從而再一次確認了宜昌是遠古西陵的歷史地位。
海浪網
三樓是歌舞廳,讓人卷進歡樂浪潮,融入《嫘祖頌》的樂曲聲之中,採桑、織帛、相逢、復見四個片斷的歌舞表演,將把人從遠古引向現實,在歡快、動情的樂曲聲中,將情不自禁地走向嫘祖,敬獻鮮花,表達了炎黃子孫對先祖的一片虔誠之心。
四樓會看到“僭僭覽勝”的標牌。“僭樓”低矮,視野難展,人所共見,而嫘祖紀念館置僭樓覽勝,正是其獨道之處,在僭樓,可以領略“舉目看三峽,俯首眺葛州,四十佳景首尾占,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奇觀美景,還能看到宜昌從遠古西陵走向現代文明的腳印。
從僭樓下來,經過火鳳凰虛彌廟,穿過桃李林、桂花林走進西陵陶苑,在這裡既可以看到“古龍窖”,還能看到制陶專家用現代電窯向您傳授制陶技藝,提示古陶奧秘。
今日嫘祖紀念館,已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科學文明的教育陣地。當人們走近館前廣場,嫘祖紀念館和黃帝、嫘祖塑像將映入眼帘。拾級而上,雙亭榭式碑廊,將向您敞開胸襟,銘石碑文將向您敘述千古歷史;走出碑廊,廟前左邊豎立著雷潔瓊女士在1994年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題寫的《中華民族之母嫘祖》手跡。右邊立著的是一方廟字碑,以《說文解字》引文,注釋了嫘祖乃民俗廟、祭祖之廟。
歷史典故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器,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濮,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宜昌地屬遠古西陵國疆土,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區域,也自然是“西陵之女”嫘祖的故鄉。在今日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區的西陵山上、在先人溪畔的嫘祖洞裡、在黃牛岩上的軒轅洞和玄囂洞中,處處留有嫘祖聖跡。嫘祖教民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西陵人民世代相傳尊稱嫘祖為蠶母娘娘,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辰,舉行廟會祭祀。
嫘祖與黃帝結合,一統中華大業,她日夜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她在伴隨黃帝南巡時,由於積勞成積,病逝途中,死於南嶽衡山嫘祖峰前。黃帝敕封她為“祖神”、“道神”,人們又尊稱她為蠶農和紡織行業的保護神。
嫘祖聖地西陵山。早在宋代就已銘文列為峽州古蹟,明代西陵山已是古木參天,當時西陵山廟已形成相當規模。
古西陵山是祭祀軒轅黃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的聖地。而西陵山上的祖廟卻毀於1940年6月的日本侵略軍的炮火。無情的歷史,記下了國土遭蹂躪、人民被屠殺、祖廟被炸毀的血海深仇,給我們提出了應當永遠牢記的“落後就要挨打”的警示。
改革開放,國運昌興,宜昌人民經過深入考證,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就提出了恢復西陵山景區,建立嫘祖紀念館的動議,跨入九十年代後,對西陵地域和西陵之婦的考證工作日趨深入,並在報刊雜誌上開展了充分討論,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態勢,達到了愈辯愈有,對壘雙方雙贏局面。在充分討論、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完善了西陵風景區建設規劃,並於1993年2月正式破土動工。1994年7月,西陵山風景區一期工程嫘祖廟建成。
嫘祖廟一期工程完工後,迎來了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和宜昌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一次嫘祖文化研討會在宜昌召開,來自北京、湖南、四川、湖北的60多位學者、專家雲集西陵山,從不同學科深入研究嫘祖,發掘線帛文化,以大量的文獻事實,雄辯地確認宜昌是遠古西陵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