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詳情,區劃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環境,地形,水文,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人口民族,民族,民族,經濟發展,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出境幹線,境內交通,鐵路,風景名勝,紅色旅遊,自然景觀,地方特產,歷史人物,
建置沿革
威信縣地,相傳於夏、商兩代為梁州、雍州之地。
周屬屈流大雄甸。
秦代建置,一說歸蜀郡,一說屬夜郎國。
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為進一步開發西南夷地,置犍為郡(治今遵義,後遷宜賓),犍為郡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歸益州管轄。
威信縣地屬犍為郡南廣縣。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威信縣地屬朱提郡(治今昭通)。
蜀漢後主延熙十年(247年)隸南廣郡南廣縣,延熙十九年廢南廣郡後改隸朱提郡南廣縣。
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為朱提郡南秦縣地,由益州改隸寧州。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隸寧州南廣郡。
東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隸朱提郡,成帝鹹和八年(333年)隸南廣郡。
南朝宋代為朱提郡南秦縣地。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屬協州,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屬南寧州(原寧州)開邊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屬協州東安縣,隸劍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賓市)。
宋朝為敘州(治今宜賓市)羈縻之地,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為西南番部大巡檢司易溪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屬芒部路軍民總管府強州,隸雲南行中書省烏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四年屬雲南行中書省烏撒烏蒙宣慰司芒部路軍民總管府易溪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屬芒部衛指揮使司(隨後改設芒部府),十六年正月由隸雲南布政司改隸四川布政司。十七年改芒部府為芒部軍民府,轄阿頭、易娘、易溪三部。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為“改土歸流”(廢除土官世襲制,實行流官任期制),以土官隴氏正支無嗣為由,改芒部軍民府為鎮雄軍民府,治所由今芒部移至鎮雄,設流官,下置懷德、歸化、威信(治今三桃鄉新街村)、安靖(治今舊城村)四個長官司。威信長安司(簡稱威信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白記為威信司,後被訛稱為衛靖司)首次正式見諸史籍,距今(2003年)已逾477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批准巡撫雲南兼總管事鄂爾泰將烏蒙、鎮雄、東川三府改屬雲南及武裝“改土歸流”的奏請。雍正五年(1727年)閏三月,鎮雄“改土歸流”成功並正式由隸四川改隸雲南,設流官,以杜士秀任知府。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2010年威信縣轄7鎮3鄉(扎西鎮、舊城鎮、羅布鎮、麟鳳鎮、廟溝鎮、水田鎮、長安鎮以及雙河苗族彝族鄉、高田鄉、三桃鄉),83個村民委員會,4個城市社區,1621個村民小組,12個居民小組。縣政府駐地扎西鎮。
區劃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降鎮雄府為鎮雄州,隸烏蒙府(雍正九年改稱昭通府)。在原威信長官司、安靖長官司的基礎上置鎮雄州分防威信分州(簡稱威信分州),設州判協助知州就近管理督糧、捕盜等事宜。雍正七年,鎮雄州清丈土地,劃為10里51甲993個村寨,其中威信分州轄下東向化里6個甲,127個村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設扎西汛、長官司汛。宣統元年(1909年)撤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升鎮雄州為雲南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威信各甲紳民向省請求由鎮雄劃給上東、中東共10個甲,加上原有下東6個甲成立威信縣。民國2年(1913年),設威信行政區,隸鎮雄縣。原6個甲改為6個區,轄18個保。民國10年(1921年),威信行政公署由長官司移駐紮西。民國21年,設威信設治局。民國23年(1934年)9月,設威信縣,以扎西為縣城,直隸雲南省(1942年隸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昭通地區)。
1950年7月,威信縣解放,設威信縣人民政府。10月,威信縣設4個區,第一區治扎西,第二區治舊城,第三區治麟鳳,第四區治雙河。
2005年底,威信縣有8鄉2鎮,有村(居)民委員會87個,有村民小組1621個、居民小組12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威信位於東經104°41′15″~105°18′45″、北緯27°42′30″~28°07′30″之間,東西最大橫距57千米, 南北最大縱距36.6千米。東與四川省敘永縣、古藺縣接壤,南與貴州省畢節縣、雲南省鎮雄縣相連,西與彝良縣和四川省筠連縣交界,北與四川省珙縣、興文縣毗鄰。縣城扎西距省會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59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區劃屬雲南,經濟流向朝巴蜀大地,與長江中下游發達地區經濟帶緊密相連”的區位優勢和特點。
氣候環境
威信年均氣溫13.3℃,年總積溫4800~4900℃,>10℃積溫3900~4000℃,最熱月均溫度為22.7℃,最冷月均溫度為-3.2℃,年平均日照時數1033.6小時,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具有夏短冬長,春長於秋,四季不分明,乾雨節不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暖和,冬半年多雨寡照,夏半年雨量充沛,光照條件充足等氣候特點。
地形
威信境內山川雄偉,河谷縱橫,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902米。
水文
威信縣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境內分布有三大河流,一是南廣河;二是赤水河;三是白水江。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2009年威信縣有森林面積70萬畝,是昭通市4個滅荒縣之一,森林覆蓋率45.1%,是中國綠化先進縣,有滇東北“綠寶石”讚譽。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有100科583種植物,有樹蕨、珙桐、禿杉、水杉等數十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盛產竹筍、薇萊、蕨萊、山嵛萊、香椿、刺老苞、獼猴桃、苦丁茶、天麻、竹蓀、香菌、木耳、紅豆杉、金銀花、淫羊藿、首烏、百合、天蠶、三七、鎖陽、重樓等野生藥材。
礦產資源
2009年威信縣主要礦藏有煤炭、石灰石、硫鐵礦、
石英砂、鉀鹽、磷礦等。無煙煤儲量28.9億噸,優質石灰石遍布威信縣,硫鐵礦儲量為1.8億噸,石英砂含矽量在95%以上。
威信縣是雲南省15個重點採煤縣之一,屬滇黔聚煤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遙測儲量達40億噸。煤炭資源遍布威信縣10個鄉鎮,以新莊、馬河、石坎三個含煤向斜為主,概算可采儲量28.1億噸原煤。
水利資源
水資源理論蘊藏量13.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48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35萬千瓦。威信縣電力裝機2.64萬千瓦,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電網與四川、貴州及鎮雄聯網運行,是中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達標縣。
人口民族
民族
2009年末威信縣戶籍總人口達410659人,其中常住人口383200人。人口出生率為14.00‰,死亡率為5.20‰,自然增長率為8.80‰。
民族
經濟發展
綜合
2009年威信縣生產總值達17660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142萬元,比上年增長9.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734萬元,比上年增長23.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7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37:38,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與上年持平。
第一產業
2009年威信縣糧食總產量達145397噸,比上年增長10.1%;油菜籽產量4430噸,比上年增長25.0%;烤菸產量2750噸,比上年下降8.4%。威信縣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總產值為65846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農業產值30695萬元,比上年增長6.4%;林業產值3687萬元,比上年增長0.2%;牧業產值305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漁業產值54萬元,與上年持平;服務業產值893萬元,比上年增長0.4%。2009年造林面積達332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6.9%。
威信縣肥豬出欄20.19萬頭,比上年增長21.1%。大牲畜出欄1.54萬頭,比上年增長30.5%。家禽出欄59.0萬隻,比上年增長15.1%。禽蛋產量達1500噸,比上年增長57.2%。肉類總產量20159噸,比上年增長28.0%。年末生豬存欄19.93萬頭,比上年增長12.3%。大牲畜存欄5.73萬頭,比上年增長2.9%。
2009年末威信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6686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3828萬千瓦時,有效灌溉面積達8760公頃。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2509噸,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237噸、農藥使用量122噸。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3052公頃,比上年增長1.7%。擁有鄉村從業人員18.30萬人。
第二產業
2009年威信縣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原煤223萬噸,比上年增長11.5%。發電量14955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水泥7.0萬噸,比上年增長6.1%。白酒3180噸,比上年下降42.2%。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11825萬元,比上年增長2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826萬元,比上年增長45.8%。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66999萬元,比上年增長17.6%。按輕重工分:輕工業總產值10365萬元,比上年增長62.8%;重工業總產值101460萬元,比上年增長24.7%。國有工業總產值19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集體工業總產值214萬元,同比增長62.8%。股份制企業總產值7502萬元,比上年增長78.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總產值103911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實現工業增加值4722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0%。
第三產業
2009年威信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縣級零售額完成24715萬元,比上年增長22.9%;縣以下零售額完成17495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分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3549萬元,比上年增長21.8%;非公有經濟38661萬元,比上年增長20.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28289萬元,比上年增長23.3%;住宿和餐飲業完成5844萬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他行業完成8077萬元,比上年增長9.1%。
社會
教育
2009年末威信縣有各類學校285所,其中:普通中學15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國小269所。幼稚園4所(其中:民辦幼稚園2所)。威信縣有教職工4010人,其中:專任教師3677人。中國小在校學生98516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5974人,職業高級中學在校學生861人,國中在校學生25531人,國小在校學生66150人。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46%。在園幼兒3001人。當年被高等院校錄取的學生1281人,上線率達70.5%。
文化體育
2009年末有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陳列館各1個,各鄉鎮建有文化站,居委會、村委會設有文化室。每個鄉鎮都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本地台專屬頻道從無到有(301頻道),從有到優,於2014年五一期間調整至25頻道。每天播出4部電影,8集電視劇,開設農業科技欄目5個、知識講座類欄目2個、創業欄目1個、音樂類欄目1個、健康類欄目1個、影視類欄目1個、紀實類欄目1個等等。
衛生
2009年威信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8個,衛生機構病床799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3人,其中:專職醫師269人。有村級衛生所87個,村級衛生所覆蓋率達100%。
環境保護
2009年威信縣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達1500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100%,工業廢氣處理率為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49%。
交通運輸
出境幹線
威信境內無鐵路、水運、航空,交通運輸全靠公路。雖然威信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要的歷史貢獻,但長期以來,由於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滯後、思想觀念陳舊的制約,威信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山區三農縣,交通條件極為落後,民眾生產生活極為不便。主要出境幹線有三條:一是威敘公路(威信至四川敘永)向東逾界直達瀘州港,為威信、鎮雄、敘永三縣交通樞紐;二是威信至四川珙縣公路直達珙縣、宜賓;三是威信至四川興文公路(順河至柏坳林)。
境內交通
從威信縣的地理區位優勢出發,屬地管理歸雲南,經濟流通主要面向瀘州、宜賓、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威信縣已建成威敘二級公路24.3公里,河底下至麟鳳打鐵壩二級公路14.5公里,在建的大落腳至縣城二級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進入路面施工階段。已建成廟溝大塘至大落腳三級公路23.258公里,四級瀝青路完成37.8公里,正在建設的雙河至水田通鄉油路和江西灣至羅布通鄉油路已基本完成路基改造公路,準備進入路面工程施工階段。
鐵路
2013年底開工的成貴鐵路途經威信。成貴鐵路預設為雙車道、時速250公里的高規格鐵路,準備於2017年建設完工投入運行,在縣城附近建設一個火車站。
風景名勝
紅色旅遊
威信縣紅色景區景點有:
扎西會議紀念館、石坎莊子上會議會址、水田花房子會議會址、天險兩合岩、紅軍衛生部駐地舊址楊家寨、扎西紅軍烈士陵園、紅軍川滇黔游擊縱隊大雪山基地、雲南遊擊支隊郭家墳基地、紅山頂戰場遺址、鐵爐紅軍標語、白水廟紅軍標語等。1985年,原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耀邦來昭通視察,親筆題寫了“扎西會議會址”匾名;1988年,縣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扎西紅軍烈士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公布為中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2001年,扎西會議會址被中宣部命名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扎西會議會址被列入中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規劃;2005年,扎西會議紀念館被省政府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扎西會議紀念館
扎西會議紀念館位於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素有“
雞鳴三省”之稱的滇東北威信縣城扎西鎮東北角,是為紀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鎮等地召開的會議而建立的。1976年12月籌建,1977年12月落成並對外開放。1983年1月,扎西會議會址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2月,胡耀邦同志為扎西會議紀念館親筆題寫了“扎西會議會址”幾個大字。1997年4月,該館被雲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扎西會議會址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扎西紅軍烈士陵園
威信縣扎西紅軍烈士陵園始建於1984年,總占地面積4.67公頃,總計投入建設資金220餘萬元,建園之初是縣級陵園,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之一,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批准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之一。
自然景觀
威信縣1400平方公里的地上地下都有旅遊資源的分布,地上有秀美的山川河流、森林植被、古建築遺址,地下有溶洞奇觀、恐龍化石以及其他古生物化石、古代文物。
地方特產
威信縣特產羅漢筍、鹹筍和竹筍、天麻、獼猴桃、土三七、木耳、
香菌,
威信酸魚。
歷史人物
徐熙
徐熙,字遠洲,清朝光緒年間的貢生,鄉人號稱徐貢爺,威信縣麟鳳鄉五穀村人,三十年代病逝。
徐熙早年曾發動和組織民眾捐工獻料修一條工程巨大的石板路。這條石板路從三桃至鎮雄邊界,全長約六十華里,是威信縣境內最長的一條石板路。徐熙晚年根據耳聞目睹的鄉情,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勸孝歌》,供給鄉村學校的兒童閱讀。
殷祿才(1912~1947)川滇黔游擊區的主要開闢者和領導人。字國清,威信縣人。1936年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粉碎敵人的大規模“
會剿”,最後幹部戰士全部壯烈犧牲,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邊區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
潘朔端(1901~1978)威信縣長安人,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1946年5月,在遼寧海城率部領銜通電中國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北民主同盟軍軍長,東北嫩江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副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