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地理環境,政區沿革,人口面積,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外貿,社會發展,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電信,能源,紅色聖地,
名稱由來
其名稱來歷和含義有三:第一,“扎西”是彝語“扎息”的變音,意為周圍有茂密森林的海子;第二,“扎西”的“扎”意為駐紮、“西”意為西部,即為貴州一支苗族遷居駐紮在一山嶺上,扎西壩子又處在山嶺的西部,故名;第三、“扎西”系彝語“則溪”、“者西”或“寨溪”的變音,意為倉庫所在地。
地理環境
位於東經 104°55′28″~105°12′44″ ,北緯27°42′47″~27°89′09″。地處威信縣中南部,是縣人民政府駐地和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縣內物資主要聚散地。東連本縣雙河鄉、高田鄉,南與本縣水田鄉,鎮雄縣的花朗、大灣、茶木鄉相連,西與本縣麟鳳鄉,鎮雄的雨河鎮連線,北面接壤本縣三桃鄉、羅布鄉。鎮人民政府駐地為海子社區長征路252號,海拔1170米,電話區號0870,郵政編碼657900。
政區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降鎮雄府為州,屬下東向化里一甲;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屬威信設定局一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9月為威信縣第一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廢區後設扎西鎮、五福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並為扎西鎮;
1950年屬第一區(新城區;
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屬新城公社;
1970年分設扎西鎮、新城公社;
1984年設扎西鎮、新城區;
1988年設扎西鎮、乾河鎮;
1990年乾河鎮併入扎西鎮,轄13個辦事處235個農業合作社7個街道居民委員會。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除扎西辦事處暫時未改制外(繼續轄老街、新街、保健街、長征路、建設街、鹽井街、扎西街7個居民委員會),其餘12個辦事處均改為村民委員會,社改為村民小組。
2001年3月扎西辦事處改為扎西居民委員會,轄7個居民小組。
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實行城市居民自治,撤銷扎西居委會,設龍井、漁洞、海子、麒麟4個社區共12個居民小組。
2006年4月原石坎鄉和原扎西鎮整體合併為現扎西鎮。合併後轄小壩、石龍、玉京山、桂花、觀音、田壩、廟壩、扎嶺、乾河、長地、墨黑、巷子、龍里、大河、羅坭、院子、大山、河口、石坎19個村386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社區12個居民小組,全鎮國土面積3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習慣面積)71988畝;林地面積242625畝,其中水田面積931畝。
2007年4月扎西鎮觀音村的老木寨、寨門口、麒麟坳、倉頭、文家溝5個村民小組和巷子村的壩頭、茶臘園、田壩頭3個村民小組因土地被徵用後農民均轉為非農業戶口,8個村民小組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改為8個居民小組,劃入麒麟社區管理。改制後4個城鎮社區20個居民小組。
2013年末扎西鎮轄小壩、石龍、玉京山、桂花、觀音、田壩、廟壩、扎嶺、乾河、長地、墨黑、巷子、龍里、大河、羅坭、院子、大山、河口、石坎19個村387個村民小組,管理麒麟、龍井、魚洞、海子4個城市社區20個居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4年末轄19個村387個村民小組、4個城鎮社區20個居民小組。戶籍總人口125483人,其中女性61036人、少數民族人口11618人(其中苗族10775人)。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2千米,總面積337.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75人。
人口120222人(2017年),面積338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地形北高南低,地勢起伏,山巒縱橫交錯,地形複雜多樣。最高峰為觀音村岩腳村民小組後山的大嘴梁子,海拔1884米;最低點為河口村大水井小組一碗水、海拔800米。
氣候
境內年降雨量868~1351mm;年平均氣溫13.3℃,月均最高氣溫21.6~26.9℃(7月),極端最高溫度37℃;月均最低溫度0.4~5.2℃(1月),極端最低溫度-9.6℃,常年平均濕度73~87%,日照時數850~2160小時,無霜期231~264天。
自然資源
鎮內自然資源有森林、煤炭、石灰石、銅、鐵、鉀鹽等,其中木材和煤炭資源尤為豐富。林地面積1.6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7.8%,有兔兒灣、大楠木、後山等3個國有林場,木材貯量約48.2萬立方米。探明無煙煤儲量4400萬噸,大部分尚待開發。水能資源16207千瓦,可開發利用7335千瓦,已開發利用4270千瓦。
自然災害
主要有洪澇、冰雹、霜凍、山體滑坡等。
經濟發展
農業
2014年末全鎮耕地面積5200公頃,其中水田66公頃。農作物種植面積12959公頃,其中:糧食種植10428公頃、產量43005噸;烤菸種植80公頃、產量1440噸。水果產量490噸。年內大牲畜出欄4053頭、年末存欄18939頭;生豬出欄65105頭、存欄36613頭;羊出欄830頭、存欄659頭;家禽出欄11.5萬隻、存欄15.2萬隻,肉蛋總產量6052噸。畜牧業總產值1346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2394萬元,比上年增長21.1%。
工業
2013年有個體私營企業1450餘家、從業人員1.03萬餘人,其中:頁岩紅磚廠1個、打砂廠41個、砂磚廠5個、水電站5座、煤礦10個。工業生產總值達40750萬元,同比增長28.4%;
商業外貿
2013年實現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8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占鎮內生產總值的26.1%。第三產業產值達22740萬元,同比增長14.3%。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3年末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4個;農家書屋19個、農家文化大院5個,藏書2.2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人。建有文化活動廣場6個,占地17公頃。
教育
2013年末有初級中學3所,校園占地5.8公頃,校舍建築總面積1.82萬平方米。在校生5450人,專任教師215人,國中普及率100%、輟學率2.02%、升學率66%。配備理化生實驗室13間、圖書5.5萬冊、計算機室5間、現代遠程教育網點3個。有中心完小38所、單小22所,在校生15450人,教職工6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8%、輟學率0.125,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7%,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國小配備Ⅰ類實驗設備17套、圖書2.8萬冊,建立現代遠程教育網點74個。有公立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200人;民辦幼稚園20所,在園幼兒2500餘人。
科技
2013年末有技術開發和服務機構6個,各類科技人才1056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8人,經營管理人才6人,技能人才3600人,農村實用人才6900人。
醫療衛生
2013年末除縣直屬的3家政府所辦醫療機構外,有1所鎮中心衛生院及5所具備資歷的民營醫院,醫務人員350人;村級衛生室23個,鄉村醫生69人。2013年全鎮共有參合戶23983戶94349人(其中流動人口參合8168人),全鎮實際參合率為98.54%,全鎮鎮、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與社區服務站(減免補償)基金693.3萬元。
體育
2013年末有體育場地51塊,占地面積4.3公頃。經常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籃球運動會、全民健身活動等。
廣播電視
2013年末開通中央電視台10個頻道、省級衛視36套,付費電視頻道60套,雲南電視台6個頻道、昭通電視台3個頻道,有線電視用戶16000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6000戶,電視普及率87%,廣播電視覆蓋率96%。
社會保障
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46531人,累計徵收社會養老保險金3320萬元,發放養老金743萬元;發放城鎮低保5093人815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303人213.8萬元,農村低保11293人1465.6萬元,低收入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紮實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新增就業人員1308人。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2013年末有客運站4個,客運總量1600萬人次,貨運總量460萬噸。19個村(社區)均通公路,其中乾河、觀音、巷子、石龍、田壩、廟壩、大河、石坎和小壩等9個村和縣城4個社區通油路或水泥路,公路通車裡程486千米。混凝土連戶路覆蓋369個村民小組,覆蓋率86.1%,總里程310千米。扎西鎮距市政府所在地昭通262公里,距省會昆明680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60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48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均在200公里左右。扎西鎮區域優勢顯著,與縣內6個鄉鎮接壤,外連鎮雄的4個鄉鎮。轄區內的23個村(社區)均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其中城鎮社區和石坎、大河、乾河、廟壩、田壩、石龍、觀音、巷子等村已經實現通油路或水泥路。2010年前後連線四川敘永、本市鎮雄、鹽津等周邊縣區的高等級公路均已貫通,正在建設的成貴高鐵(經過扎西轄區,在縣城設站)預計將於2018年底通車,今年底即將開工建設昭瀘(昭通至瀘州)高速、宜畢(宜賓至畢節)高速威信段,隆黃鐵路(規劃在扎西鎮羅坭村設定站點)的前期規劃及測量工作正在全面開展,概括為“兩高速、兩鐵路”均將在2017年-2019年建成通車。
郵政電信
2013年末有郵政網點19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90千米,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7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2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3萬件,征訂報紙360份、雜誌2300冊;有快遞、速遞公司6家,年快遞數量達5萬餘件,業務收入60萬元。
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7500戶。建有移動通訊基站90座,通訊覆蓋率98%。移動和聯通電話用戶共11萬人次。光纜線路總長140千米,主幹電纜50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5萬個,寬頻接入用戶96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700萬元。
能源
2013年有末煤炭企業10家,已經開發10對井口,年產原煤90萬噸,實現產值3.6萬萬元。有沼氣池900口,年產沼氣18萬立方米。有石油液化氣充裝站1個、天然氣(CNG)加氣站1個、國有企業加油站5個、個體加油站5個。
2013年末有電站6座,年發電1200萬度。年售電量840萬千瓦時。農網改造覆蓋率90.4%,19個村(社區)均通電。有35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主變壓器4台,總容量64.26兆伏安。已形成與雲南省電網、四川珙縣電網、貴州畢節市電網、鎮雄縣電網聯網運行的電格線局,有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等高壓輸電線路53條,總長度1332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5.2%,供電可靠率99.31%。
紅色聖地
1935年2月,
毛澤東、
周恩來、
朱德、
張聞天(洛甫)、王稼祥等老—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
長征路經此地,在莊子上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會議,在扎西老街的江西會館召開著名的
扎西會議,決定由張聞天(洛甫)代替博古(秦邦憲)在黨中央負總責,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紅軍實現了新的戰略轉移,為長征勝利奠定了基礎。 1996年,扎西烈士陵園被公布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威信縣被公布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
2001年,扎西會議會址被公布為“第二批百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威信被被納入了全國100年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規劃。
2006年,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扎西會議召開71周年的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昭通威信分會場暨威信縣首屆紅色文化旅遊節,在歷史文化名城扎西隆重舉辦,向全市、全省、全國人民展現了威信厚重的紅色旅遊資源、神奇毓秀的自然景觀以及淳樸多彩的民俗民風。
2009年,2012年扎西鎮連續被雲南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