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鎮(雲南威信縣舊城鎮)

舊城鎮(雲南威信縣舊城鎮)

舊城鎮位於威信縣北部,南鄰高田鄉羅布鄉,東、北、西依次與四川省敘永縣高峰鄉,興文縣大壩鎮、沙壩鄉,珙縣石碑鄉接壤。鎮政府駐地舊城距縣城41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北緯28°0′,鎮域面積162平方千米,地勢中西部較低,海拔為480米--18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舊城鎮
  • 外文名稱:Jiucheng Town
  • 別名:舊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
  • 電話區號:0870
  • 地理位置:雲貴川三省交界處
  • 面積:162平方千米 
  • 人口:2760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C
簡介,機構設定,農村經濟,

簡介

舊城鎮位於威信縣北部,南鄰高田鄉羅布鄉,東、北、西依次與四川省敘永縣高峰鄉,興文縣大壩鎮、沙壩鄉,珙縣石碑鄉接壤。鎮政府駐地舊城距縣城41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北緯28°0′,鎮域面積162平方千米,地勢中西部較低,海拔為480米--1800米,舊城河由東往西經舊城壩子注入羅布河,全鎮氣候炎熱多雨,年均氣溫16.9℃,年均降水1457.2毫米,日照時間1032小時。全鎮林地面積13.29萬畝,森林覆蓋率49.6%。全鎮轄7個村144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7603人(2017年),2006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7175萬元,人均純收入1190元。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烤菸、油菜、花生及經濟林果等。主要資源有林業,主要旅遊景點有天星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地方產品有“舊城大米”。
雲南省威信縣舊城鎮

機構設定

內設黨政辦、人大辦、紀委辦、財政所、武裝部、民政所、土管所、司法所、團委辦、婦聯辦、林業站、水管站、計生辦、計生服務站、農技站、獸醫站、經管站、農機站、文化站、廣播站。轄區內其它直屬站所有派出所、法庭、煙站、衛生院、營業所、信用社、中學、國小、糧管所、供銷社。
舊城鎮舊城鎮

農村經濟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三農”問題的核心,真抓實幹,多措並舉,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糧畜基礎進一步夯實。在糧食生產上,全鎮2006年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500畝(含複種),實現產量1199.4萬公斤,比2001年同期增長1.6%,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糧食安全問題得到有效保障。在畜牧生產上,全鎮2006年生豬存欄14755頭,其中母豬存欄1490頭,出欄生豬15599頭,出槽仔豬30016頭;大牲畜存欄4152頭,出欄607頭;家禽存欄78438隻,出欄75267隻。禽蛋產量181.4噸,肉蛋總產量 1959.2噸,實現畜牧業產值1520萬元。
明真安州明真安州
二是蠶桑支柱產業基本確立。在蠶桑產業上,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制定的發展目標,堅持走“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立足舊城特有的資源優勢,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建立合理的發展機制。截至2007年10月底,全鎮已建成“一步成園”優質桑園3530畝,簽訂契約1360份;收繭9噸,實現產值17.5萬元;投資35萬元的舊城繭站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新建蠶房28間,改造蠶房15間。廣大桑農已初步得到實惠,發展蠶桑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將我鎮打造成蠶桑生產重鎮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林果產業發展迅速。舊城是全縣林業重鎮,但用材林所占比例較大,林種結構不合理。六年來,鎮政府以調整林種結構為突破口,先後建成3000畝經濟林果、2000畝甜苦竹和1000畝茶葉基地,2006年實現年產值250萬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40%,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2007年,以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逐步盤活用材林資源,林農造林、管林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四是農村服務業和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有了新活力。以舊城省級重點小集鎮為依託,以順柏出川公路為樞紐,促進了商貿、飲食、交通運輸、通訊等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漸顯新活力,第三產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2006年,私營業主已達156個,從業人員578人,實現產值251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35%,比2001年同期增57.6%。建立健全全鎮人力資源管理台帳,及時發布單位用工信息,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從抓技能培訓和法律諮詢援助兩個方面下功夫,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成效顯著。2006年,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已達6510人,實現勞務收入1598.6萬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50%。
舊城鎮概況(據《威信縣誌》
位於縣境北部,南鄰高田鄉、羅布鄉,東、北、西依次與四川省敘永縣高峰鄉,興
文縣大壩鎮、沙壩鄉、文印鄉,洪縣石碑鄉接壤。鎮政府駐地舊城,距縣城公路里程
47公巢(經玉京山)。全鎮面積163.97平方公里,1993年上報耕地27477畝,其中水田
14 361畝(列全縣第一名.占全縣水田的32.43%)。地勢中西部較低,東南部天蓬辦事
處與高田鄉交界的羅漢林山峰海拔1805.8米,龍馬辦事處沿羅布河出境處的順山海拔
480米(全縣最低海拔).舊城壩子海拔580米。舊城河(原名玉貴河)由東往西經舊城
壩子注人羅布河,氣候炎熱多雨,年均氣沮16.90C,降水1457.2毫米,日照1 032小時。
林地13.29萬畝,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清雍正七年(1729)屬鎮雄州威信分州下東向化里第五甲.民國2年(1913)為威
信行政區第五區,民國23年為威信縣第五區,民國26年為第二區,民國29年分為舊
城鎮、天蓬鄉,民國33年並為舊城鎮,1950年10月屬第二區(後稱舊城區),1958年
改設超英公社.1961年設舊城區.1970年改稱舊城公社,1984年仍設舊城區。1988年
設舊城鎮,轄舊城、回龍、馬鞍、龍馬、文興、天蓬、松林7個辦事處,144個農業合
作社。
舊城原名長官司,為明嘉靖五年(1526)鎮雄軍民府安靖長官司駐地。清雍正六年
(1728)為威信分州州判署駐地,設把總1人、兵120人駐紮。乾隆四十七年(1782)設
長官司汛,派左哨三司把總1人、汛兵21人防守。民國10年(1921)威信行政公署遷離後,為與扎西新城相區別,更名舊城。街道長352米,其形如弓,無城郭,上、下各
有城門1道.沿河設水巷。80年代後逐步形成“人”字形街道,長601米,水泥街面
(原為石板).場期三、六、九日。
民國33年上報舊城鎮2 318人,天蓬鄉3326人,計5 644人。1950年有2 783戶,
12 807人。1970年有3 256戶,15 472人。1991)年有23 645人。1993年有5 394戶,25 160
人,其中苗族3993人,彝族1人。
舊城鎮為威信魚米之鄉.水稻播種面積和產量居全縣第一。1970年糧豆播種37 507
畝,產糧豆429萬公斤;生豬存欄3 192頭。1972年始種烤菸10畝,產量1 600公斤。
1983年總播種面積42 922畝.其中糧豆產量918.50萬公斤.烤菸產最3.09萬公斤;豬
存欄8 812頭,出欄7 245頭。1990年總播44 052畝.其中:糧豆播種33 278畝.產里
1 017.5萬公斤;烤菸1 790畝,產母15.5萬公斤。豬存欄9 790頭,出欄8 314頭。1993
年總播62 970畝,其中糧豆播種47 111畝.烤菸播種6 904畝。糧豆總產728.4萬公斤,
其中稻穀287.2萬公斤.玉米257.3萬公斤,小麥42.4萬公斤,大豆24.5萬公斤,馬
鈴薯56.7萬公斤,紅苕50.5萬公斤,蠶豆1.6萬公斤,碗豆1.7萬公斤;花生13.83
萬公斤,油菜籽10.65萬公斤,烤菸36.48萬公斤;茶葉1.52萬公斤;豬存欄9971頭.
出欄6 742頭;經濟總收人814.6萬元;農民人均有糧298.5公斤,人均年純收人176.8
兀。
1968年鎮上通電,1972年始通公路。1993年鄉鎮企業353個.總收人285.33萬元,
從業574人。各辦事處均通電、通電話、通公路,通電50個社、1 887戶。全鎮約有家
用電器867台(其中電視機190台),手錶6 020隻,縫紉機,))部,腳踏車135輛,沙
發50套。高低櫃巧套,寫字檯980張,席夢思床墊16床。
清雍正九年(1731)設威信義學.光緒三十三年(1907)設威信國小堂(今舊城小
學)。1950年秋.全鎮僅舊城國小114名學生開學上課。1952年秋有舊城完小和文興
(新街)初小。1972年9月設舊城中學。1993年有國小21所,在校學生2 456人,教職
工126人;中學1所,在校學生432人.教職工30人。
1953年設區衛生所,1971年升為地段衛生院,1984年改稱舊城中心衛生院。198C
年設文化站(幾年後建成500個座位的放映場地),是雲南省級文明單位之一。TI年
開始電視轉播。1986年舊城農民男子籃球隊代表昭通地區獲雲南省第二屆農民籃球運
動會銀牌。
名勝古蹟主要有批准建設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天星林海,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樹
截的乾灘子.晚霞中飛回黃楠樹的白鶴,簫瀟竹韻的觀音寺,原鐘聲蕩滌的龍鳳寺.緬
懷血戰觀音塘的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烈士的紀念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