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傷

挫傷是指由鈍器作用造成以皮內或/和皮下及軟組織出血為主要改變的閉合性損傷。挫傷的實質是軟組織內較小的靜脈或小動脈破裂出血,血液主要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層內。挫傷的臨床表現為皮內或/和皮下血染,挫傷的大小、形態以及出血程度,顏色的深淺,隨作用力大小及局部組織的特點而變化。根據挫傷後出血發生的部位可分為皮內出血和皮下出血。通常皮下組織較緻密處出血量較少;皮下組織疏鬆部位出血量較多,甚至血液積聚於局部組織內形成皮下血腫。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病因:挫傷是最常見的閉合傷,因鈍性暴力(如槍托、石塊)或重物打擊所致的皮下軟組織損傷
  • 常見症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
病因與修復機制,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臨床意義,

病因與修復機制

挫傷是最常見的閉合傷,因鈍性暴力(如槍托、石塊)或重物打擊所致的皮下軟組織損傷。
隨著受傷後時間的延長,血腫在組織酶作用下崩解,紅細胞膜破裂,血紅蛋白經過化學變化發生顏色改變。血紅蛋白分解物質包括含鐵血黃素、膽紅素和膽綠素。出血灶的顏色(紫紅色、紫褐色或青紫色)的變化是先從邊緣開始,2天以後就可以在皮下出血的邊緣看到黃色或綠色,或此兩種顏色均有,以後紫紅色、青紫色或紫褐色區域逐漸向中心縮小,直到消失,藍綠色、黃色取而代之,2~3周后黃色或藍綠色消退,局部皮膚的顏色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

1.疼痛:與暴力的性質和程度、受傷部位神經的分布及炎症反應的強弱有關。
2.腫脹:因局部軟組織內出血或(和)炎性反應滲出所致。
3.功能障礙:引起肢體功能或活動的障礙。
4.傷口或創面:據損傷的暴力性質和程度可以有不同深度的傷口或皮膚擦傷等。

檢查

挫傷通常肉眼可見,局部有淤血、腫脹和壓痛,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可明確部位、範圍及程度。

診斷

1.外傷病史。
2.局部症狀,如疼痛、腫脹、活動不便等。
3.檢查體徵:局部壓痛,牽拉痛陽性。
4.X片與骨折相鑑別。

治療

輕微和重度挫傷處理方法:輕微挫傷只需局部制動、休息、抬高患肢,很快可消腫、癒合。重度挫傷可局部外敷消腫鎮痛藥物,每日更換,口服舒筋活血藥物,必要時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或抗炎藥,同時謹防休克和腎功能改變。對軟組織挫傷用早期敷藥方法有很好療效,是中醫傷科治療的特色之一。患者往往在敷藥後就能即時消腫鎮痛,敷藥時的繃帶固定,不僅能保持關節於受傷韌帶鬆弛的位置,暫時限制肢體活動,還有利於損傷韌帶的修復,縮短治療時間。長期以來每日有許多患者接受此法治療,收到了很好的療效。

臨床意義

挫傷在法醫臨床鑑定中有重要的意義。
1.挫傷所在部位,標誌暴力作用點。
2.有時可根據挫傷,特別是皮內出血的形態,推斷致傷物打擊面或與體表接觸部的形態。如棍棒打擊腰背部,可出現“中空”狀皮下出血,即中間蒼白,兩邊呈現兩條平行的血帶。皮下出血的形狀,有助於推斷致傷物。
3.根據皮下出血顏色的變化,可估計傷後經過的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