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縣

延壽縣

延壽,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南、東南和西南與尚志縣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介於東經127°54′20″—129°4′30″,北緯45°10′10″—45°45′25″之間,東西長90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3149.55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延壽縣下轄6個鎮、3個鄉、1個種畜場、1個農場。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常住總人口為24.650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217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76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996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6.745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31.7:20.7:4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825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延壽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 下轄地區:6個鎮、3個鄉、1個種畜場、1個農場
  • 政府駐地:延壽鎮
  • 電話區號:0451
  • 郵政區碼:150700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東南部
  • 面積:3149.55平方千米
  • 人口:24.6503萬(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延壽山莊,石城山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黑A
  • 行政區劃代碼:230129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概況,氣候特徵,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方言,地方戲劇,民間藝術,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延壽縣建縣,因縣城地處“坐福朝壽、蒼龍巨器”的福山屯,始稱長壽縣,劃為長壽縣城和分別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命名的10鄉。因境內宜人居、人長壽,民國十八年(1929年)更名延壽縣。

建置沿革

原始社會,延壽縣境內即有人類活動。
為肅慎族屬地。
延壽縣縣標——“金壽帶”延壽縣縣標——“金壽帶”
、肅慎臣屬扶餘,本境為扶餘轄地,漢朝延壽縣隸屬玄菟郡
三國兩晉屬肅慎族,仍為扶餘屬地,晉時隸屬護都夷校尉。
南北朝屬挹婁族,至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左右,為勿吉,挹婁改稱,屬境,臣服於魏。
五代為靺鞨轄地。唐初役屬高麗鄚頡府。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以後,屬唐廷忽汗州都督府,唐末及五代時期,靺鞨故地盡為渤海所有,建5京15府62州,本境遂為渤海之鄚頡府高州境,今賓縣。
初仍屬渤海上京鄚頡府,遼滅渤海,本地為女真兀惹部,治所兀惹城,今通河縣治附近。
為上京會寧府曲江縣轄境。
元初屬遼陽行省開原路。皇慶元年以後,屬女真水達達路吾者部。
屬奴爾乾都司,永樂七年(1408年)三月設木興河衛,改屬遼東都司。
順治十年(1653年),為鎮守寧古塔之按班章京及副都轄境。康熙元年(1662年),歸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管轄。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屬吉林將軍。雍正三年(1725年),為吉林將軍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地。光緒五年(1879年),奏準開放螞蜒河荒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改為縣治,定名長壽縣,仍屬賓州廳管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置行省,隸屬東三省總督、吉林省巡撫統轄。宣統元年(1909年),賓州廳升為賓州府,仍歸賓州府管轄。宣統三年(1911年),吉林省分設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四道,長壽縣歸西北道賓州府管轄。
延壽縣長壽湖秋色延壽縣長壽湖秋色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6月,吉林省西北道改為濱江道,遂隸屬濱江道,並更名同賓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又改稱延壽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裁撤濱江道,直屬吉林省。
民國二十三年、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10月,實施新省制,劃歸濱江省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九旅,老七團、老八團解放延壽,建立了延壽縣民主政府,隸屬松江省哈東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54年8月1日,松江、黑龍江兩省合併,隸屬黑龍江省政府。
1956年設定專區,劃歸牡丹江專員公署。
1970年2月20日,改屬松花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96年11月,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併,隸屬哈爾濱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光緒五年(1879年),經吉林將軍奏準,勘放螞蜒河荒地。自西而東劃為生、聚、教、養四牌,招民墾闢。光緒六年(1880年)設分防巡檢後,仍沿原區劃。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設縣治,全縣劃為8社,生、聚、養3社,各按南北劃成6社,教社以東西劃為2社。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全縣劃為5個巡警區,繼增至8個區。清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全境劃為1城10鄉。
中華民國
民國十一年(1922年),因六、七、八警察區駐在地劃歸珠、葦兩設治局,遂將駐一面坡的六區遷至四區內的夾信鎮。將四區原管界撥歸六區一半。民國18年(1929年),全縣劃為6個自治區,6鎮52鄉。
偽滿初期(1932年—1934年),仍沿民國鄉鎮制。全縣劃為6鎮52鄉。偽康德元年至二年(1934年—1935年),全縣劃6個警察區,每區為1保,共6保、46甲、325個屯落。偽康德3年(1936年),全縣共有6區(6保)、49甲,325個屯落。是年歸併大屯後,變為6保、148甲。偽康德四至五年(1937年—1938年),劃為32保,137甲。偽康德五至十二年(1938年—1945年)實行街村制,全縣分1街、20村、195個區。
解放後
194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劃分11個區,下設11個街、102個村、388個屯。
1949年9月,調整行政區劃。長發、新民、新立3個區合併為第二、三區,柳河、平安兩區並為第九區,余則未變。全縣分為10個行政區,下設113村與5個街。
1955年8月,取消1949年10月按數字稱呼的區,一律以地名設區。
1956年3月,將長發區改為高台區,中和區改為崇和區,柳河區改為平安區。
延壽縣政區圖延壽縣政區圖
1956年4月,全縣行政區划進行重大調正,撤銷區建制,設1鎮、6箇中心鄉、25個小鄉(含中心鄉)。鄉下仍為村建制,全縣有109個村(街)。後又將25個鄉並成4個大區和一個縣直轄區。
1957年撤掉區的機構,建立7箇中心鄉,鄉下設管理區,管理區下設生產隊。
1958年1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中心鄉,合併成1鎮16鄉。9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將原16個鄉劃成11個人民公社。下轄106個管理區,管理區下轄生產隊。
1960年3月,紅旗人民公社分為延壽鎮人民公社和興讓人民公社。9月,興讓人民公社改稱高台人民公社。1961年5月,管理區改稱生產大隊。6月,從六團公社劃出8個大隊,建立了太安公社。
1962年2月,從平安公社劃出8個大隊,建立了延安公社。4月,設大山鄉,即原國營慶陽農場。
1974年12月,從延壽鎮、高台公社劃出8個大隊,建立了新村公社。
1981年,全縣有15個人民公社。
1984年1月10日,實行政社分設,人民公社改為鄉(鎮)人民政府。
1985年,延壽縣轄5個鎮,10個鄉。計190個村,484個自然屯。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延壽縣下轄6個鎮、3個鄉、1個種畜場、1個農場。延壽縣人民政府駐延壽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230129100000
延壽鎮
230129101000
六團鎮
230129102000
中和鎮
230129103000
加信鎮
230129104000
延河鎮
230129105000
玉河鎮
230129204000
安山鄉
230129205000
壽山鄉
230129209000
青川鄉
230129400000
太平川
230129500000
慶陽農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延壽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南、東南和西南與尚志縣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縣境四極:東雙丫嶺為尚、方、延三縣交界點,西大青山為尚、賓、延三縣分界處,南牛卵山接尚志縣,北楊木頂子連賓縣。介於東經127°54′20″—129°4′30″,北緯45°10′10″—45°45′25″之間,東西長90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3149.55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延壽縣屬張廣才嶺隆起帶西部的中間地帶。地層出露不夠完整,化石少,且種屬單一,浮土掩蓋廣泛,露頭不佳。尤其是上古生界的泥盆系,斷層及脈岩發育,岩層支離破碎,加之有迭加變質作用的發生,地層原來的面貌已大大改變。下古生界以前地層缺失,其它各界也殘缺不全。地層由老至新可分為古生帶地層分、中生帶地層、新生界地層。
延壽縣地質構造複雜。受中國東北部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張廣才嶺隆起)的控制,主要構造線方向為東北和東北偏北方向,其次為西北向和東西向,再次是局部的南北向構造。境內大部分被花崗岩所占據。從各時代岩層和岩體產生的形變分析,綜合起來,境內地質構造可分為華夏系構造體系,新華夏系構造體系,華夏式構造和東西向構造系統。

地形地貌

延壽縣總的地勢,由南、北向中部傾斜,中部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最低處海拔110米。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白堊系各坳陷盆地進一步發育,在螞蜒河流域產生新斷塊式下降,形成“依舒地塹”,由西南向東北橫貫縣境中部,將張廣才嶺西坡分割為南北兩個山區。中部有發源於張廣才嶺西坡的螞蜒河,流經尚志縣,從西南流入延壽縣,沿著“依舒地塹”流向東北,又不斷地搬運被侵蝕的物質,堆積不同時期、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積物,形成螞蜒河的各河谷平原。作為方正、延壽、尚志三縣分界點,海拔958.3米的雙丫山和1007.5米的套環山之間形成套。環山嶺是延壽縣地勢最高的地方。
延壽縣地貌的形成,是內外地質動力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特別是新構造運動繼承者的構造特點,是塑造現代地貌的基本因素。由於應力性質和強度的差異,形成4種地貌類型。
低山
分布在延壽縣南、北山區,山脈連綿、峰巒重迭,海拔在500米至1008米之間,多為火山岩組成。比高為300米至500米,山頂多呈尖頂狀,山坡較陡。渾圓狀的低山分布於外圍、高平原之後緣,系侵蝕剝蝕作用形成,多由花崗岩及部分古生界變質岩系組成。靠近高山區坡度較陡,遠離高山區坡度則緩。此區包括慶陽農場、中和、華爐、安山、玉河鄉鎮的南部和青川、新村、太平川、六團、太安等鄉鎮(場)的北部的大部分地方。
丘陵
也叫渾圓狀丘陵。分布於延壽縣低山外圍,高平原之後緣。海拔在300米至500米,比高150米至250米,呈微切割,山頂呈渾圓狀,多由花崗岩及部分古生界變質岩系組成。靠低山區坡度較陡,為10度至15度;遠離低山區坡度較緩,為3度至10度,低山區邊緣溝岔較多,地形複雜,水土流失嚴重。山間谷地沖積小平原,大部開墾成農田。河谷發育呈“U"形,走向主要是北西向,其次是北東向,系侵蝕剝蝕形成。此區分布則西起平安、延安、玉河、壽山、安山、華爐、加信、中和鄉鎮中部一帶,及青川、柳河、延壽鎮、高台、六團鄉鎮自西往東的中部一帶,系侵蝕剝蝕形成。
台地
也叫高平原,分布於延壽縣螞蜒河谷的兩側。海拔145米至300米,分布於低山丘陵前緣,微向河谷平原傾斜。受外力切割形成,山崗相間,波狀起伏,呈條狀分布。寬1—3千米,高差3-15米,沖溝一般已發展成為谷坡較緩,谷底平坦的坳谷(即谷中谷)。分布地帶為丘陵區各鄉鎮(場)前緣,近於螞蜒河谷平原地帶。這種地形是受剝蝕或堆積作用形成的。
平原
也叫一級階地。斷續分布於延壽縣台地前緣,一般與台地無明顯界限,其上復蓋一層較厚的黃土狀亞粘土。海拔140米至170米,階面略有起伏,微向河谷傾斜,前緣有一明顯陡坎,高約2—3米。二級平原(高漫灘)。分布於螞蜒河兩側及其支谷中,海拔120米至130米,地勢平坦開闊,微向河床傾斜,其上復蓋一層不連續的亞粘土,特大洪水可淹沒,故前緣築有人工堤。螞蜒河高漫灘前緣有一明顯陡坎,高度分別為1—4米,河曲發育,沿岸多牛軛湖,河流密布,水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漫灘上沼澤成片,兩岸分為三級階地,第一、二級階地面積較大,是延壽縣稻糧主要產區。一級平原(低漫灘),分布於東亮珠河流域及交匯於螞蜒河一帶的河床兩側。表層多由亞粘土、砂石組成,海拔116米至150米。低漫灘、牛軛湖、沼澤地最為發育,地勢平坦開闊,喜水植物叢生,形成本區獨特的地貌類型。總之,這三級平原區面積廣闊,自西向東沿螞蜒河谷分布,是延壽縣的主要產糧區。

水文概況

螞蜒河
黑龍江水系松花江右岸的一級支流,為延壽縣唯一的幹流,其他河流都源出於螞蜒河兩側的山區,匯入螞蜒河。螞蜒河發源於尚志縣亞布力境內張廣才嶺西坡的虎峰大嶺,開始由東向西流,至葦河鎮折向西北至尚志縣城往東沿“依舒地塹”流向東北,貫穿延壽縣中部,至加信鎮利民屯匯東亮珠河,在方正縣紅旗鄉於家屯黑河口東入松花江。全長341千米,全流域面積10727平方千米。從發源地至延壽縣末端(螞蜒河與東亮珠河匯流處)流長245.5千米。延壽境內總長96.7千米,流域面積2818.8平方千米。河道比降為1:1758,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
東亮珠
螞蜒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延壽縣第二大河,發源於尚志縣躍進林場東北張廣才嶺西坡,流經尚志縣慶陽鄉匯倒木圈河、驛馬河、入延壽縣境內又匯大遂河、小遂河、寒蔥河,由南向北貫穿中和鎮中部,沿著加信鎮與方正縣邊界流向北,在加信鎮利民村北二里匯入螞蜒河。全長138千米流域面積2608.1平方千米,其中延壽縣境內長46.7千米,流域面積630.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3.16立方米/秒,河道比降1:730。
黃泥河
發源於尚志縣境內的青雲山西側,流經尚志元寶鎮,於延壽縣延安鄉以南,沿著玉河、延安鄉邊界流向北,在山河灌區攔河壩下游匯入螞蜒河。全長61.5千米,流域面積1030.5平方千米。其中延壽縣境內長46.7千米,流域面積217.9平方千米。河道比降為1:1333。多年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
西柳樹河
發源於青川鄉北賓屯北與賓縣交界的分水嶺南坡,是山區性常年河流。由北賓屯向南,經過北安、北順、種子站、興隆等屯,有支流雙鴨子河匯入,在光榮屯西進入延河鎮界內,流向南,在延河鎮東南匯入螞蜒河。縣內流路長29.3千米,流域面積316.5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192。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
東柳樹河
又叫十里河,發源於新村鄉西北與賓縣交界嶺南坡。經新村鄉洪福村馬架屯、王德屯、徐家屯、洪橋屯,在權家崗屯進入高台鄉,經張連喜屯西於吳鳳屯南匯入螞蜒河。流路長26.7千米,流域面積196.2平方千米。河道比降為1:214。多年平均流量1.58立方米/秒。
大凌河
又叫太平川河,發源於太平川種畜場境內的四家子屯南。流經孫菜營屯、畜牧隊屯、樺樹門子屯,入六團鎮境內,經同興屯、劉家屯,再經孫富屯,在六團鎮東安屯東南流入螞蜒河。全長30.1千米,流域面積166.2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10,多年平均流量1.34立方米/秒。
大柳樹河
發源於太安鄉新村五隊屯西、楊木頂子東坡。河道比降1:270,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主河道寬2—5米。河道全長29.3千米,流域面積215.3平方千米。
石頭河
發源於玉河鄉境內石泉山西側。流向北,經王殿屯,在砬子後屯西建有新城水庫,在雞冠砬子北坡有一支流匯入,過新城水庫經靠山屯、宋大窩棚,在司九貴屯東流入螞蜒河。流路長30.7千米,流域面積128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183,多年平均流量1.09立方米/秒。
烏吉密河
發源於壽山鄉與安山鄉交界的蕎麥楞子山西南側。流向北,經二龍屯、新開道屯東,折向西北,經雙陽屯,果樹園子屯,向北流,經車家屯,在王福屯過延中公路入螞蜒河。流路長30千米,流域面積222.6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38。多年平均流量1.91立方米/秒。
泡澤
延壽縣有大小泡澤314個,多分布於螞蜒河、亮珠河兩岸,面積不大,最大的不超過5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延壽縣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嚴寒、乾燥,結冰期較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是冬夏季風交替的過渡季節,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降水少,易發生乾早。秋季氣溫急降,常有寒潮、霜凍的襲擊,因而具有冬寒、春旱、夏雨多、秋霜早、無霜期短的特點。根據氣候特徵,確定11—3月為冬季,4—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0月為秋季。
日照
延壽縣年可照時數(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為4445—4456小時,12月可照時數最短270小時,7月最長達470小時。實照時數(即太陽每天實際照時間)受雲霧及水平遮藏物等影響,只占可照時數的50—60%,在2800—2700小時。由於夏季正處雨季,冬季寒冷乾燥,雲量小,所以日照百分率冬季大,夏季小,春秋居中。
氣溫
延壽縣歷年平均氣溫為2.3度。全年有5個月的時間平均氣溫在0℃以下。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21.1℃,7月份是最熱月,平均氣溫21.8℃。平均年溫差42.9℃。年平均最高氣溫9.3℃,極端最高氣溫35℃,出現在1972年7月18日。年平均最低氣溫-4.3℃,極端最低氣溫-42.6℃,出現在1970年1月4日。最大年溫差77.6℃。年內氣溫夏高冬低呈正弦曲線變化。7月份以前逐月上升,7月份以後逐月下降。氣溫變化最大值出現在秋季和春季。秋季氣溫下降迅速,春季氣溫回升快。10月至11月平均氣溫變化達11.1℃,3月至4月達10.7℃。夏季變化最小,冬季次之。
地溫
延壽縣地溫的日、年變化與氣溫變化基本相同,但地溫變化幅度比氣溫大,隨時間的變化落後於氣溫變化。一般上半年地溫比氣溫低,下半年地溫比氣溫高。地面溫度年平均為4.1℃,1月份最低,為-21.6℃,7月份最高,為25.8℃,地面極端最低溫度為-47.10℃,極端最高溫度為61.0℃,溫差達108.1℃。
降水
延壽縣受季風氣候影響,乾濕季節十分明顯。平均降水量571.7毫米。夏季氣溫最高的時候,也是降雨量最大、最集中的時期。夏季降水量為362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3%。冬季由於受大陸性乾冷氣團的影響,降雪稀少,歷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5.5毫米,僅占全年降水的6%,形成了長達5個月之久的乾季。
由於延壽縣依山臨水,地形複雜,影響降水量的空間分布,降水量由北向東逐漸增多。全縣年降水日平均為120天。降水日數的月份分布,以冬季的12月至3月為最少,平均每月只有6天,4月份以後,降水日數逐漸增多,到7.月份,降水日平均達14—18天,8月以後又逐月減少。全年日降雨量≥25毫米的降水日數平均只有4次,而≥50毫米的降水日數平均兩年一遇。全年積雪日數120天,降雪日數35天,最大積雪深度33厘米,出現於1981年。
濕度
延壽縣年平均絕對濕度是8.2毫巴,均相對濕度為73%(活動於68—76%),相對濕度的年變化以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在相對濕度較大的夏秋季節早晨或夜晚容易產生大霧。歷年平均有霧為21天,其中夏季12天,秋季5天,冬季3天,春季1天。
延壽縣受地形影響,多西南風,東北風次之。全年西南風頻率為27%,最多月達40%,最少月為19%,東北風頻率10%。縣境南北山地的嶺北多西北風,嶺南多西南風。夏季受鄂霍次克海高壓的影響,東北風頻率有增加,西南風頻率略有減少。風速以春季最大,平均風速4—5米/秒,最大風速24.7米/秒,相當10級風力,瞬時極大風速達31.0米/秒,相當於11級風力。夏季風速最小,平均2—3米/秒,最大風速17.0米/秒。秋、冬季平均風速3—4米/秒,最大風速21.0米/秒。全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全年大風(風速≥17.2米/秒,即8級風力(日數在20天左右,春季就占50%以上。4月和5月,平均每月有5天以上的大風天氣。

土壤類型

延壽縣屬於半山區,土壤種類共分為8個土類。

植被條件

延壽縣植被屬於長白山分區,完達山亞區,植物種類繁多,分布界線較為明顯。植被覆蓋較好,覆蓋率達69.2%。其中森林占57.7%,荒山荒地占11.5%。森林植被是以闊葉為主的天然次生林。荒山荒地植被主要類型是小葉樟沼澤化草場、小葉樟雜草草甸草場和柞、榛、胡枝子雜草草甸草場。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延壽縣水資源總量為22.5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貯量20.93億立方米,縣內流量7.38億立方米,容水13.38億立方米;地下水靜儲量8.34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比較豐富,全縣理論水能蘊藏量65638千瓦。存在問題是水資源分布不均。地表水經流量年內和年際間變化大,最大年經流深751毫米,最小年經流深64毫米,相差10.7倍。地下水由平原區向漫崗區、山區依次遞減,平均單井湧水量分別為800—1500噸/日、500噸/日、10噸/日。再就是水資源利用率低,1981年地表水只利用9%,地下水僅利用0.1%。

植物資源

山野菜
有50多個品種,如蕨菜薇菜、刺嫩菜、猴腿、黃花萊等。
食用真菌
主要是木耳蘑菇兩類。蘑菇有50多個品種。如元蘑榛蘑猴頭蘑、紫蘑、花臉蘑等。
乾鮮野果
蜜源植物
木本的有椴樹柳樹山丁子等,草本的有黃瓜香小葉樟等,共200多種。
中草藥
可發掘利用的有200餘種,其中資源豐富、產量大的有刺五加滿山紅人參黃柏五味子寄生草烏山豆根玉竹百合升麻蒼朮山龍車前蒲公英白頭翁柴胡等20多個品種;稀有名貴的有山參平貝細辛等。已發掘利用的中草藥材資源有100多種。

動物資源

稀有動物有馬鹿紫貂猞猁飛龍等。
毛皮動物有黃鼬灰鼠麝鼠狐狸貉子等。
藥用動物有等。
鳥類動物有野雞野鴨鴿子沙雞、麻鷹、貓頭鷹蘇雀麻雀、色鷹、油鸛、烏鴉喜鵲鵓鴣燕子啄木鳥布穀鳥等。
魚類動物有鯉魚鯽魚鱅魚鰱魚鮎魚黑魚狗魚黃瓜魚、麻口魚、川丁子等。
介類動物有蝸牛、木賊及各種類。
昆蟲動物有蜜蜂柞蠶蜻蜓螳螂螞蟻蜘蛛蟋蟀等。

礦產資源

金屬礦藏
玉河鄉長壽山磁鐵礦,C2級儲量10萬噸,六團鎮生產溝磁鐵礦床,C2級儲量4.5萬噸;六團鎮生產溝鉛鋅礦;六團鎮杏山鉛鋅礦,壽山鄉半截溝鉛鋅礦;六團鎮雙安廟嶺銅礦;高台鄉金河屯銅礦;六團鎮生產溝金礦;新村鄉金礦,六團鎮乾興屯多金屬(銅、鈦、鐵)礦點。
非金屬礦藏
六團鎮生產溝飾面大理石礦床,C級儲量108萬立方米;六團鎮生產溝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2000萬噸;六團鎮雙安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300萬噸,太安鄉延吉屯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200萬噸,太安鄉安樂屯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100萬噸,太安鄉邢家屯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60萬噸,高台鄉金河屯大理石礦床,D級儲量40萬噸,壽山鄉蕎麥楞子石英礦床,D級儲量3萬噸;青川鄉北寧屯黃鐵礦點;延河鎮團山子油頁岩礦點,壽山鄉小孤山水晶礦點,壽山鄉蕎麥楞子鉀長石礦點;安山鄉黃家木營水晶礦點;華爐鄉腰排水晶礦點,玉河鄉福利煤礦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常住總人口為246503人,其中城鎮人口56901人,鄉村人口189602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3.1%。戶籍人口248354人,其中城鎮人口57878人,鄉村人口190476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23.3%。戶籍人口出生率為6.2‰,死亡率為18.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1‰。0-17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4.6%,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9.3%。

經濟

綜述

2017年,延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21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764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5.9964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36.7450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為31.7:20.7:4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825元,比上年增長-1.9%。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延壽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4574萬元,比上年增長-30.1%。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1171萬元,增長-1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1326萬元,增長-24.1%,其中工業投資151326萬元,增長-23.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2077萬元,增長-42.3%。民間投資202230萬元,增長-25.3%。全年施工項目88個,增長-24.1%;新開工項目87個,增長-25.0%。
財稅收支
2017年,延壽縣實現公共財政收入31067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稅收收入實現26361萬元,增長13.9%;非稅收收入實現4706萬元,增長-8.5%。在稅收收入中,本級收入11273萬元,增長14.8%;上劃15088萬元,增長13.2%;個人所得稅887萬元,增長25.1%。
2017年,延壽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12621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交通運輸、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14.9%、42.6%和29.1%。
人民生活
2017年,延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0元,比上年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7元,增長11.1%;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5700元,同比增長5.3%。

第一產業

2017年,延壽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6046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5876元,增長15.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75.5:4.6:12.3:2.2:5.4變化為74.7:4.2:12.9:2.1:6.1。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7億元,農村貧困人口17586人,同比下降28%。
種植業
2017年,延壽縣種植業增加值194623萬元,增長1.3%;糧食產量12.24億斤,比去年下降0.2%。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別為8.63億斤、3.29億斤和0.32億斤。水稻下降3.9%,玉米增長12.4%,大豆下降2.5%。全年蔬菜產量24846噸,增長3.5%;果類7340噸,下降12%;油料152噸,增長4.8%;亞麻23噸,增長4.5%。綠色食品種植面積51.1萬畝,與上年持平;綠色食品認證個數33個,同比下降3%;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0180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產品產量18.0萬噸,增長-7.5%;實現產值85260萬元,增長-17.5%;實現利稅4060萬元,增長-66.0%。
林業
2017年,延壽縣林業增加值11029萬元,增長-6.3%。
畜牧業
2017年,延壽縣畜牧業增加值33504萬元,增長6.6%。
漁業
2017年,延壽縣漁業增加值5608萬元,增長1.0%,水產品產量5200噸,其中養殖產量4918噸。
生產條件
2017年,延壽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8.2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3%;農用拖拉機2.3萬台,增長1.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66814公頃,農村用電量7998萬度,化肥施用量69309噸。
延壽縣延河鎮新發村現代水稻示範園區延壽縣延河鎮新發村現代水稻示範園區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延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6.2%。其中,食品工業增長15.0%,裝備工業增長11.6%,能源工業下降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0.3億元,同比下降64.3%。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種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4種,占22.2%,其中有1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20%。
建築業
2017年,延壽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687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1%。全年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7580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2.2%,其中竣工房屋面積占75.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延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19萬元,比上年增長6.2%。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220174萬元,增長6.1%,鄉村零售額122145萬元,增長6.2%。從行業看,批發零售業276369萬元,增長5.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65950元,增長10.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統計的27類商品中,銷售額比重較大的有:服裝鞋帽紡織品類55635萬元,汽車類24771萬元,糧油食品類20047萬元,中西藥品類31422萬元。
對外經濟
2017年,延壽縣實現進出口總值459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出口3002.7萬美元,增長-13.2%;進口1589.1萬美元,增長-35.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4591.8萬美元,增長-22.4%;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進出口4591.8萬美元,增長-22.4%。直接利用外資1400萬美元,增長2.6%。其中,製造業引資1400萬美元,增長2.6%。
房地產業
2017年,延壽縣房地產開發投資259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3.9%。商品房銷售面積4476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4.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8271平方米,增長-69.5%;商品房銷售額10400萬元,增長-81.1%,其中住宅銷售額8604萬元,增長-76.0%。
郵電通信
2017年,延壽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492萬元,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0668萬元,移動4G網路在延壽區域內全面覆蓋。固網在延壽縣域和慶陽農場覆蓋。郵政業務總量2824萬元,增長18.1%。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2751千米。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8016戶,下降13.0%;行動電話用戶182777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40976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34383戶。移動簡訊和移動彩信業務量分別為166.2萬條和4.5萬條。
旅遊業
2017年,延壽縣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0%;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2億元,增長6.0%。擁有A級景區1個,星級賓館1家,房間98間,旅行社2個。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26253萬元,比年初增加32199萬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住戶存款480756萬元,比年初增加17921萬元,比上年增長3.9%;非金融企業存款29709萬元,比年初減少8951萬元,下降23.1%;政府存款115765萬元,比年初增加23358萬元,增長25.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301972萬元,比年初增加12008萬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住戶貸款205811萬元,比年初增加3567萬元,增長1.8%;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96160萬元,比年初增加8440萬元,增長9.6%。
保險業
2017年,延壽縣人民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669.8萬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財產險收入67.9萬元,增長160%;壽險收入2564.9萬元,增長15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37萬元,下降10%。全年賠付額94.2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0元;壽險賠付金額68.7萬元,增長20%;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金額20.4萬元,增長0%。
延壽縣長壽山風景區延壽縣長壽山風景區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公路線路里程1001.4千米,比上年增長0.04%。

運輸

2017年,延壽縣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物周轉量35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0.2%。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354.96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0.11%。城鎮公交線路4條,營運車輛71台,年公交客運量384萬人次,出租公司2個,有計程車626輛。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延壽縣共受理專利申請35件,授權專利31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到28戶。共有檢驗檢測機構8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480台件。地震台站1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137人,在校生383人,畢業生90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698人,在校生2203人,畢業生720人。普通國中14所,招生1751人,在校生5049人,畢業生1717人。普通國小37所,招生1481人,在校生10038人,畢業生186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11人,在校生125人,畢業生15人。幼稚園32個,在園幼兒2345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7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2017年,延壽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7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0.0%。

體育事業

2017年,延壽縣運動員在各項賽事上共獲得獎牌11枚,同比增長18%,其中金牌6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共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14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019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019張。衛生技術人員84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54人,註冊護士42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其衛生技術人員32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其衛生技術人員17人。鄉鎮衛生院9個,床位229張,衛生技術人員176人。

勞動就業

2017年,延壽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90人,失業再就業人員1019人。2017年,延壽縣城鎮登記失業率1.9%,完成預期控制目標。

社會保障

2017年,延壽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4517人,比上年增長2.1%,其中在崗職工參保11222人,增長0.8%;離退休參保13295人,增長3.9%。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3636人,其中,職工參保19767人,城鄉居民參保13869人。參加失業保險2133人,增長4.0%;參加生育保險1805人,增長9.0%;參加工傷保險7750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延壽縣共有養老機構1個,床位1250張,城鎮各種社區服務機構24處,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2個,社區服務站12個。城鎮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96人,下降36.5%;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530元;農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733人,下降57.8%,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年3744元。全年銷售福利彩票金額1630萬元,同比下降5.5%。

環境保護

2017年,環境保護重點完成了長壽湖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螞蜒河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續建工程、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農村水源地污染防治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醫療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城鎮環境噪聲達標區建設等。有環境監測站一個,從業人員5人。

安全生產

2017年,延壽縣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延壽公園延壽公園

歷史文化

方言

延壽縣語言基本同國語相似,屬於北方方言系統,但一些話與國語明顯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方言。延壽方言主要是受當地滿語的影響,加之四方移民和鄰縣交流諸因素構成。隨著城鎮人口的大量增加和文化的普及提高,老式方言正在加快消失,向國語靠攏的速度越來越快。地方土語較多,如:棒槌—人參、吊鍋—悶罐、大果子—油條、毛道子—廁所、犁稍子—犁把、地窨子—窩棚、山豆—馬鈴薯、笆籬子—監獄、苞米—玉米、茅樓—廁所、嚼鍋—好吃的等。

地方戲劇

清光緒年間,延壽縣從外地流入的零散藝人,搭成班子,走村串屯,唱蹦蹦(二人轉)、說大鼓書、演皮影戲,多在民間活動。
民國初,縣城及一面坡有外地藝人唱野台戲,主要演唱京戲和洛子(評戲)。民國七年(1918年),藝人殷兆堂組織“玉來班”,在一面坡普慶茶園開演改良戲。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民間藝人馬玉順等人合資興建同義茶園,啟用藝人諸晏海等人唱戲,演出劇目有《珍珠衫》、《大劈棺》、《馬寡婦開店》、《小老媽開店》等。9月,同義茶園改為新民劇場,日演出兩場。10月,準演夜戲。民國十九年(1930年)2月,新民劇場開始演唱評戲及其它雜劇。當時政府禁演夜戲,加之市面蕭條,更有各種苛捐雜稅,演出艱難,時演時停,境況不佳。
解放後,政府創辦延壽劇團,演出了大批戲劇。1953年至1965年,延壽縣評劇團共演出劇目171個,其中傳統戲78個,現代戲83個,評戲150個,京戲10個,話劇4個,拉場戲6個。自編劇本31個,其中大型劇目《擴社的時候》、《雪山紅旗》、《稻花香了》參加省、地會演。

民間藝術

大秧歌
解放前,延壽縣就有秧歌活動。每逢春節,城鄉組織秧歌隊,農村到鄰屯表演,縣城由“燈官”指揮,到縣政府及各大商號拜年。
解放後,東北大秧歌很快在全縣普及,以鼓、鈸和嗩吶伴奏,音樂優美、歡快。50年代,縣文化館曾舉辦嗩吶學習班,採集了秧歌曲牌26種。秧歌活動時間主要是在春節,農村大部分是正月初一到初五,縣城則在元宵節前後3天。本縣秧歌豐富多彩,有龍燈舞、獅子舞、腰鼓舞、跑早船,老漢推車、采高蹺、挑花籃、大頭人等,近年來,各秧歌隊把機動車紮成彩車為前導,使秧歌隊非常壯觀。各式彩車裝飾的新穎別致,如豐收車、支農車、孔雀開屏車、建築模型車等等,每年秧歌隊活動,由縣委宣傳部、文化局等部門組織,縣領導和各部門的領導帶頭參加秧歌活動。正月十六日,為縣城秧歌比賽時間,城內各秧歌隊雲集到指定地點盡情表演。比賽結束後進行評比,對優秀表演隊予以獎勵。
放風箏
放風箏是延壽縣人民所喜愛的一種民間傳統遊藝活動。每當立春之後,蔚藍的天空上便會出現花樣繁多的風箏。1982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在三中操場舉行第三屆風箏比賽。以後,因沒有活動經費,停止了比賽活動,但民眾自由放風箏始終未斷。
曲藝
清朝,延壽縣就有撂地攤、說大鼓、唱蹦蹦、演皮影等各種曲藝活動。民國時有拉洋片的,偽滿時出現了相聲。解放後,有大鼓書二人轉皮影戲快板相聲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
剪紙
剪紙在延壽縣農村流傳百餘年,最早的剪紙是花貓和喜雀等動物,剪紙後用燈煙燻黑,貼於牆上。後發展到剪各種窗花,形似雪花。春節時,剪紙藝人則剪各種掛錢,有的內含"福字",有的標有"五穀豐登"等字樣。1985年,延壽鎮北關街居民孫福生,自染宣紙,製做各式紙葫蘆,美觀精巧。

風景名勝

延壽縣
花砬山
花砬山位於延壽縣城西北50千米,占地500公頃。五座高聳入雲的石砬子,對峙而立,相連成峰,形成了寬500餘米、谷深近百米,綿延數千米的天然大峽谷,峰高、谷深、色濃、壁絕、石奇,奇崖上分層疊加的生態森林與石壁交替掩映,色彩斑瀾,絢麗多姿;“一線天”、“玉璽石、”、“仙人洞”雄渾壯美,望月峰崖壁上的戲頂石龜和攀岩石熊,已在此駐足了千萬年。
延壽縣
延壽公園
延壽公園位於延壽鎮西南新區段,總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是螞蜒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景區,總體設計為“養生文化主題公園”,整體框架以“鶴型壽字”南北拉開,是集休閒、娛樂、健身、集會為一體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集群,是哈爾濱延壽縣城市形象的標誌性區域。
延壽縣
螞蜒河國家級濕地公園
螞蜒河國家級濕地公園位於延壽縣城南部的螞蜒河沿岸,公園範圍東起延壽縣延中公路,南以黃泥河以及螞蜒河南壩為界,向西至延壽縣山河公園水渠壩頭,向北以螞蜒河北壩為界,與延壽縣城區相鄰,總規劃面積376.82公頃。整個公園以河流濕地為中心,濕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包括河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平原濕地、河心沙洲濕地、人工濕地、草本沼澤濕地、灌叢沼澤濕地等,濕地總面積為242.2公頃濕地率為64.29%,被稱之為“延壽之肺”。
延壽縣
石林石海
長壽山石林石海是長壽山風景區主要景點,距延壽縣城26千米。石林屬中生代時期地質結構,生成於2億年前印支期,後經燕山和喜馬拉雅山運動,形成了單面山花崗岩地貌景觀。石林主峰海拔660米,主要有奇形樹、駱駝峰、養生床、功德碑、壽星石、一線天、長壽靈芝、仙人觀榜等數十處代表性景觀組成。石海同屬中生代時期地貌,占地2萬多平方米,上噸重的圓石密密麻麻,相擁排列,或臥身海底,或屹立浪尖,石形靈動,灰褐相間,一眼望去似石浪傾瀉而下。
延壽縣
長壽湖長壽湖位於長壽山腳下,與長壽山遙相呼應,面積約為600萬平方米。電視連續劇《趙尚志》、主題曲《嫂子頌》MTV都曾在這裡拍攝取景。長壽湖景區的核心“鶴壽峰”山峰正面摩崖石刻為乾隆御筆所書“壽”字,行草陰刻,字高38米,寬18米,字首直指雲霄,字腳直踏壁底,字型雄渾灑脫,氣勢磅礴,是國內最大的石刻“壽”字。
延壽縣
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延壽縣城東南16千米處,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3A級景區,景區由長壽湖、石林石海、長壽村和長壽山莊數十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01平方千米。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7402公頃,包括長壽山景區和石城山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