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蕨類植物,株高80-90cm,分綠紫兩個品種。根狀莖短、直立。葉簇生,葉柄長達40cm,下部具有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狀披針形,三次羽狀分裂,葉草質,葉脈羽狀。孢子囊群長圓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猴腿
- 拉丁學名:猴腿蹄蓋蕨
- 別稱:寶古尼-奧衣麻金
- 科:蹄蓋蕨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系統位置,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先端和葉柄基部密被深褐色、披針形的大鱗片;葉簇生。 育葉長35-120厘米;葉柄長15-55厘米,基部直徑2.5-4 (-6) 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稈色或帶淡紫紅色,近光滑,略帶淺褐色小鱗片;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0-65厘米,中部寬20-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幾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約15-18對,基部1-2對對生,向上的互生,斜展,近無柄或有極短柄(長約2毫米),基部1-2對羽片不縮短或略縮短,長10-20厘米,中部羽片披針性至線狀披針形,長12-20厘米,寬約3-6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對稱,截形或下側圓楔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8-28對,基部的近對生,闊披針形,向上的互生,近平展,幾無柄,披針形至鐮刀狀披針形,長1.5-3厘米,近三角形或長方形,斜向上,披針形,向上部變狹,邊緣和先端均有長而尖的鋸齒或短鈍齒。葉脈上面不顯,下面可見,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2-4對,斜向上,單一。葉乾後堅草質,褐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淡褐禾稈色或帶淡紫紅色,疏被淺褐色、捲縮的棘頭狀短腺毛。孢子囊群長圓形、彎鉤形或馬蹄形,生於基部上側小脈,每裂片1枚,在基部較大裂片上往往有2-3對;囊群蓋同形,淺褐色,膜質,邊緣齧蝕狀,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顆粒狀紋飾。
生長環境
生針闊葉混交林下或闊葉林下,海拔300-2010米。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中國東北。性喜陰,大多生長在山坡的低洼潮濕水分較多的地方,群生,每株大概4——6棵,生長在塔頭(大量雜草相互生長後突起來的根部)上。是東北人在播種時節愛吃的的野菜。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小興安嶺帶嶺)、吉林(長白山)、遼寧、內蒙古(大興安嶺)、北京(懷柔、密雲坡頭)、河北(赤城、淶源、龍關、蔚縣小五台、興隆霧靈山、遵化東陵)、山西(霍縣、寧武、沁縣、婁煩、洪洞、交城)和山東北部。
主要價值
【藥名】:短葉蹄蓋蕨
【拼音】:duan ye ti gai jue
【來源】:為蹄蓋蕨科植物短葉蹄蓋蕨的根莖。
【功效】:驅殺蛔蟲,收斂止血。
【主治】:治療小兒蟲積,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5克。外用:搗敷。
【別名】:東北蹄蓋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河北、陝西。
【拉丁名】:原植物短葉蹄蓋蕨 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考證】: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食用
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傳統系統]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秦仁昌系統]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秦仁昌系統]
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秦仁昌系統]
蹄蓋蕨科 Athyriaceae [秦仁昌系統]
蹄蓋蕨屬 Athyrium [秦仁昌系統的蹄蓋蕨科Athyriaceae]
蹄蓋蕨組 Athyrium Sect. Athyrium [秦仁昌系統的蹄蓋蕨科Athyriaceae]
東北蹄蓋蕨 Athyrium brevifrons [秦仁昌系統的蹄蓋蕨科Athyriac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