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螞蜒河發源於張廣才嶺西坡,流經尚志、延壽、方正3個縣(市),至方正縣境北端於通河縣城對岸注入松花江。全長341公里,流域總面積10721平方公里。
在
尚志市,螞蜒河,俗稱螞蟻河,發源於尚志市
魚池鄉的
張廣才嶺西坡螞禿頂(《延壽縣誌》記為:虎峰大嶺(另名大砬子,早年曾叫過畢展窩集嶺,也叫螞蜒窩集嶺),海拔700米。)。源頭匯聚多股山間流水,自東向西經
魚池鄉、
亞布力鎮、
葦河鎮、
萬山鄉、
一面坡鎮轉北入
馬延鄉、
尚志鎮,經
長壽鄉、
河東朝鮮族鄉進入延壽縣。由源頭至縣界流長152.9公里,流域面積3764平方公里。境內匯入螞蜒河的支流有金沙河、石頭河、黃泥河、葦沙河、大連河、烏珠河、大亮子河等。多年平均枯水季節流量為0.5秒立方米,汛期最大流量為99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16.7秒立方米。
在
延壽縣,螞蜒河自
延河鎮西入境,自西南向東北,納黃泥河,流經縣城駐地
延壽鎮,至東北部加信鎮,左納柳樹河,右納東亮珠河,出境,進入方正縣。延壽縣內其他河流都源出於螞蜒河兩側的山區,匯入螞蜒河。從發源地至延壽縣末端(螞蜒河與東亮珠河匯流處)流長245.5公里。延壽境內總長96.7公里,流域面積2818.8平方公里。流域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的螞蜒河一級支流有西柳樹河、東柳樹河、大凌河、大柳樹河、黃泥河、石頭河、烏吉密河、東亮珠河等23條。河道比降為1:1758,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流經的地方都是山間平原(一、二級河漫灘),坡降較小,最大流速為200米/秒。春季枯水期流量為0.32立方米/秒,8月是流量最高月。螞蜒河已屬於老年河,由於河道的多年變遷,在河的中下游兩岸,形成了許多的弓形湖,俗稱大泡子。
在
方正縣,螞蜒河在
永豐鄉東南緣新發村境內進入境,由南而北縱貫全境,經
會發鎮,在
松南鄉北緣牆縫(地名)西注入松花江。螞蜒河在縣境內流段49.3公里,河床寬平均200-300米。螞蜒河為山嶽性壯年期河流。流域中山地面積為8338.8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79.99%,丘陵面積為365.05平方公里,占流城面積的3.5%,平原(包括河道窪地)面積為1721.0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16.5%。境內螞蜒河幹流比降較大,河道彎曲,上游比降為1/600,中游比降為1/1500,,下游比降為1/2000。河曲發育。螞蜒河系長流河,歷年結凍期常在11月上旬,解凍期常在4月上旬。水質較好。方正螞蜒河大橋(地理座標:北緯45°49′,東經128°38′)處於哈同公路中段,為交通要衝。有灌溉攔河壩一處(地理座標:北緯45°41′,東經128°38′),設計灌溉面積3.4萬畝。
河道特徵
尚志市
一面坡鎮以上為上游區,屬山嶽地帶,多為林區;一面坡至
延壽縣城為中游區,多為丘陵地帶;延壽縣城以下為下游區,屬沖積平原。中下游,中高水位時最大水面寬140-1900米,最大水深2.6-6.0米;枯水位時最大水面60-145米,最大水深0.7-1.3米。
水文特徵
1957年,在螞蜒河右岸紅旗公社興發大隊(今松南鄉興發村)建立起蓮花水文站,螞蜒河從此有了實測水文資料。1958年斷面遷到螞蜒河原大橋下,1959年遷至螞蜒河現大橋下。站名改為蓮花(二)站。
螞蜒河自有實測資料以來,較大洪水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1960年8月9日,水位達海拔99.86米,相應流量為每秒3890立方米。第二次出現在1981年8月5日,水位達海拔99.23米,相應流量為每秒1199立方米。最小流量出現在1977年封凍期,流量為每秒0.49立方米。
1975年,蓮花水文站對縣境內螞蜒河兩岸做了歷年洪水調查,共取洪痕點16處,推算得出蓮花(二)站1932年洪水水位為大連基面的114.9米。同時推算得知,在1932年洪水期,石家屯至蓮花(一)站比降為1/2270,蓮花(一)站至永平比降為1/1410,綜合比降為1/1840。在1960年洪水期,石家屯至蓮花(一)站斷面比降為1/2000,蓮花(一)站至永平屯水面比降為1/1430,綜合比降為1/1720。
主要支流
徑流
大亮子河,是尚志市螞蟻河上游左岸的支流之一,發源於黑龍宮鎮境內大青山的蛤蟆塘溝,入黑龍宮水庫,經黑龍宮鎮和長壽鄉,與小亮子河匯合後入螞蟻河,幹流全長56公里,流域面積507平方公里。大亮子河流域呈狹長形,兩岸支流較多,較大支流有中游的幸福溝和下游的小亮子河。流域高程在200-300米,河道窄而彎曲。幹流上建有黑龍宮水庫,水庫壩址控制面積11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灌溉和防洪為主兼顧養殖旅遊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保護對象是下游沿岸村屯農田,水庫補償下游區間農田灌溉。
葦沙河,發源於尚志市
張廣才嶺西麓
鍋盔山脈三鍋盔峰亞布力滑雪場西,分左右兩條支流,左支發源於葦安山,右支發源於大鍋盔山,匯合於尚志市的珍珠山鄉政府所在地7里地,並在葦河鎮東北與螞蟻河匯流。河流總長度約50公里,流域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
東亮珠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曾經產珍珠,故得名。發源於尚志市躍進林場東北張廣才嶺西麓尚志亮河鄉境內東部的大禿頂子與東山的九道溝和大道溝之間,自東南而西北,流經尚志市慶陽鄉匯倒木圈河、驛馬河、入延壽縣境內又匯大遂河、小遂河、寒蔥河,由南向北貫穿中和鎮中部,沿著加信鎮與方正縣邊界流向北,在加信鎮利民村北二里(方正縣寶興鄉仲寶村西)匯入螞蜒河。全長138公里,河寬25—60米,水深0.5—1.3米,流域面積2608平方公里。流域多為林區。水資源豐富,建有多座小型水電站。其中,尚志市境內流長86公里,境內流域面積21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79秒立方米。延壽縣境內長46.7公里,流域面積63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16立方米/秒,河上段高程為180米,河入口高程為116米,河道比降1:730。水量較大,是縣內東部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方正縣境內流段24公里,上游(慶陽以上)多為山區和半山區,下游為河谷地帶及衝擊平原。
黃泥河(延壽縣境內),發源於尚志市境內的青雲山西側,流經尚志元寶鎮,於延壽縣延安鄉以南,沿著玉河、延安鄉邊界流向北,在山河灌區攔河壩下游匯入螞蜒河。全長61.5公里,流域面積1030.5平方公里。其中延壽縣境內長46.7公里,流域面積217.9平方公里。河上段高程170米,河口高程155米,河道比降為1:1333。多年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
西柳樹河,發源於青川鄉北賓屯北與賓縣交界的分水嶺南坡,是山區性常年河流。由北賓屯向南,經過北安、北順、種子站、興隆等屯,有支流雙鴨子河匯入,在光榮屯西進入延河鎮界內,流向南,在延河鎮東南匯入螞蜒河。縣內流路長29.3公里,流域面積316.5平方公里。河源上段高程320米,河口高程167米,河道比降1:192。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
東柳樹河,又叫十里河,發源於新村鄉西北與賓縣交界嶺南坡。有班石河等3個季節性小河匯入。經新村鄉洪福村馬架屯、王德屯、徐家屯、洪橋屯,在權家崗屯進入高台鄉,經張連喜屯西於吳鳳屯南匯入螞蜒河。流路長26.7公里,流域面積196.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270米,入螞蜒河口高程14,5米。河道比降為1:214。多年平均流量1.58立方米/秒。此河源頭有多處泉眼,其中較大的3處,水流終年不息,常年來水量大,可開發利用。
大凌河,又叫太平川河,發源於太平川種畜場境內的四家子屯南。流經孫菜營屯、畜牧隊屯、樺樹門子屯,入六團鎮境內,經同興屯、劉家屯,有奎興小河匯入,再經孫富屯,在六團鎮東安屯東南流入螞蜒河。全長30.1公里,流域面積166.2平方公里。河源上段高程280米,河口高程137米,河道比降1:210,多年平均流量1.34立方米/秒。此河為山間河流,水大流急,河道隨地勢山形變化,灣曲岸陡。
大柳樹河,發源於太安鄉新村五隊屯西、楊木頂子東坡。河流源頭高程270米,入螞蜒河口高程125米,河道比降1:270,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主河道寬2-5米。河道上游為密樹林,下游多為疏林和灌木叢,植被覆蓋良好。流經太安鄉的新村2隊、楊恆屯,過禿頂子山側和安樂屯,向東南流經鄧家屯、刑家溝屯,到關門山水庫,經六團鎮朱家屯後,成為延壽、方正兩縣界河,過柳河屯,在李家店屯東流入螞蜒河。途中有7條時令河匯入。河道全長29.3公里,流域面積215.3平方公里。
烏吉密河,發源於
延壽縣壽山鄉與安山鄉交界的蕎麥楞子山西南側。流向北,經二龍屯、新開道屯東,折向西北,經雙陽屯,果樹園子屯,向北流,經車家屯,在王福屯過延中公路入螞蜒河。沿途有4條時令山溪匯入烏吉密河。流路長30公里,流域面積222.6平方公里。河源高程270米,入口高程144米,河道比降1:238。多年平均流量1.91立方米/秒。此河屬山間河流,每年夏汛,河水猛漲,受螞蜒河水頂托,對處於入螞蜒河口附近的華爐灌區渠道造成很大威脅。
石頭河(延壽縣境內),發源於玉河鄉境內石泉山西側。流向北,經王殿屯,在砬子後屯西建有新城水庫,在雞冠砬子北坡有一支流匯入,過新城水庫經靠山屯、宋大窩棚,在司九貴屯東流入螞蜒河。流路長30.7公里,流域面積128平方公里。河源高程320米,入螞蜒河口高程152米,河道比降1:183,多年平均流量1.09立方米/秒。新城水庫修建後,改變了石頭河的原來狀況。水庫上遊河道成為水庫集水面積,水庫下游的自然河道變成新城灌區總輸水渠道。
石頭河(方正縣境內),屬黑龍江流域螞蜒河水系,為螞蜒河右岸二級支流,發源於方正縣境東南緣張廣才嶺北側大塗頂山。自東而西,流經本縣育林、寶興二鄉,在寶興鄉寶興村西注入螞蜒河,全長41公里,流域面積377平方公里。是寶興灌區的主要水源。
黃泥河(方正縣境內),屬黑龍江流域螞蜒河水系,系螞蜒河右岸較大二級支流。發源於方正縣境東南緣張廣才嶺北側白石砬子。由東南而西北,流經本縣育林、德善、寶興等鄉,在方正螞蜒河大橋北注入螞蜒河,全長47公里,流域面積172平方公里。
桶子河,又稱甬(用在此處,本地人仍讀作tǒng)子河,屬黑龍江流域螞蜒河水系,為螞蜒河左岸二級支流,發源於縣境西緣腰嶺子山東麓。由西向東,流經珠河鄉、會發鎮,在方正螞蜒河大橋南注入螞蜒河。全長43.5公里,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每逢雨季河水出槽,對珠河鄉東部,會發鎮農田威脅較大。
柳樹河,柳樹河為螞蜒河左岸二級支流。發源於延壽縣太安鄉大青山東麓。是方正縣西東南部與延壽縣的界河,其中下游有延、方兩縣修建的延壽縣關門山水庫。本縣流段8公里。正常年份,有關門山水庫攔洪蓄水,灌溉本縣境內水稻,豐水年份,關門山水庫溢洪,對永豐鄉沿河農田構成威脅。
湖泡
延壽縣境內:
名稱 | 位置 | 面積 | 水深 |
包神廟泡 盤龍泡 延明泡 白家泡 光明泡 魏家泡 閻家泡 吳風泡 東華泡 呂和泡 王振泡 菱角泡 凌河泡 老牛泡 菜園泡 山頭泡 彎彎泡 串泡 蓮花泡 小蓮花泡 劉大煙筒泡 大榆樹泡 麻花泡 大楊樹泡 裕民泡 火燒泡 孫堯泡 葦塘泡 | 平安鄉農興屯西南1.5公里 平安盤龍屯西0.5公里 延安鄉延安村北1公里 安山鄉白家村東北1公里 安山鄉於家屯東1.5公里 華爐鄉魏錫九屯東北2.5公里 高台鄉東華村閻祥屯南1.5公里 高台鄉吳鳳屯西南1公里 高台鄉東華村東北1.5公里 高台鄉長發村呂和屯西南1公里 六團鎮王振屯東北1公里 六團鎮永興屯南1.5公里 六團鎮凌河村於家屯房後 加信鎮長發屯西1.5公里 加信鎮張家油房東北2.5公里 加信鎮同德屯西1公里 加信鎮平安屯北1公里 加信鎮利民屯西南1.5公里 加信鎮長發屯西北1公里 加信鎮長發屯西北1公里 加信鎮利民屯北2公里 加信鎮東北1.5公里 加信鎮東1.5公里 加信鎮東北l公里 加信鎮裕民屯東0.8公里 加信鎮太和屯西1公里 加信鎮長發屯東南0.8公里 高台鄉薛家屯東1公里 | 600 75 120 80 100 110 80 60 150 120 110 80 180 180 120 350 1200 80 75 75 180 300 150 60 450 225 60 60 | 5—3 4—2 4—2 5—3 4—3 5—3 4—2 5—4 5—3 4—3 4—2 4—3 4—2 4—3 3—2 4—2 3—1 4—2 4—1 4—2 4—2 4—2 4—1 4—2 3—2 2—1 2—1 4—2 |
方正縣境內有:
名稱 | 位置 | 水域 面積(萬平方米) | 平均 水深(米) | 質底 | 名稱 | 位置 | 水域 面積(萬平方米) | 平均 水深(米) | 質底 |
方正泡 | 縣城北1公里 | 16.5 | 2 | 泥 | 半截泡 | 松南鄉柳家屯 | 6.6 | 2 | 泥 |
蓮花泡 | 縣城西5公里 | 3 | 2.5 | 泥 | 葡萄泡 | 白四村 | 6.6 | 2 | 泥 |
天鵝泡 | 縣城東4公里 | 4.72 | 2 | 泥 | 小方正泡 | 慶豐村 | 5.93 | 2 | 泥 |
片泡 | 新安鄉新村 | 13.6 | 2 | 泥 | 大嘴泡 | 大嘴泡屯 | 52.1 | 2 | 泥 |
小河魚泡 | 六合村 | 6.6 | 2 | 泥 | 背河 | 天門鄉新勝村 | 9.9 | 4 | 泥 |
河身泡 | 松南鄉永平村 | 13.2 | 2.5 | 泥 | 南泡子 | 伊漢通鄉興隆屯 | 17.2 | 2 | 泥 |
小錢櫃 | 小藍屯 | 1 | 2 | 泥 | 菜園子 | 松南鄉永平屯 | 2.67 | 2 | 泥 |
小洪水泡 | 小藍屯 | 2 | 2 | 泥 | 沙坑子 | 永平屯 | 0.73 | 1.5 | 泥 |
狗卵泡 | 小藍屯 | 3 | 2 | 泥 | 大榆樹泡 | 興發屯 | 3 | 3 | 泥 |
大洪水泡 | 豐產村 | 4 | 3 | 砂 | 淺碟泡 | 興發屯 | 2 | 2 | 泥 |
小白魚泡 | 松南鄉柳家屯 | 1.47 | 1 | 砂 | 孫家泡 | 松南鄉永平屯 | 4.67 | 2 | 泥 |
白魚泡 | 柳家屯 | 2 | 3 | 砂 | 黑魚泡 | 會發鎮愛國村 | 2 | 1.5 | 泥 |
大泥鰍泡 | 小藍屯 | 2 | 2 | 砂 | 大柞樹泡 | 團結村 | 1.47 | 2 | 泥 |
小泥鰍泡 | 小藍屯 | 1.47 | 1 | 砂 | 三角泡 | 河南屯 | 1.47 | 3 | 泥 |
大河泡 | 柳家屯 | 4.67 | 1.5 | 泥 | 劉起泡 | 河南屯 | 1 | 3 | 泥 |
平慮泡 | 小藍屯 | l | 2 | 泥 | 三條眼泡 | 團結村 | O.67 | 2 | 泥 |
片泡 | 小藍屯 | 2.67 | 2 | 泥 | 老背泡 | 團結村 | 2 | 3 | 泥 |
錢打泡 | 柳家屯 | 3 | 3 | 泥 | 小四方泡 | 愛國村 | 1.33 | 3 | 泥 |
維福泡 | 白四屯 | 2 | 2 | 砂 | 菱角泡 | 愛國村 | 1 | 3 | 泥 |
老魚圈 | 白四屯 | 3 | 2 | 泥 | 姜大泡 | 團結村 | 2 | 3 | 泥 |
大彎彎泡 | 會發鎮團結村 | 2 | 3 | 泥 | 淺碟泡 | 寶興鄉仲寶村 | 2 | 1 | 泥 |
涼水泡 | 愛國村 | O.67 | 4 | 泥 | 串泡 | 福蘭屯 | 3.6 | 3 | 泥 |
背河 | 愛國村 | 2 | 2 | 泥 | 趙連璧泡 | 福蘭屯 | 2 | 1 | 泥 |
小蓮花泡 | 德善鄉豐玉村 | 2.33 | 1.5 | 泥 | 涼水泡 | 柞木村 | 1 | 2 | 泥 |
深水泡 | 豐玉村 | 1.6 | 2 | 泥 | 圈河 | 柞木村 | 5 | 1.5 | 泥 |
雞房泡 | 蓮花村 | 4.33 | 2 | 泥 | 拉拉溝泡 | 石河村 | 2 | 1 | 泥 |
淺碟泡 | 蓮花村 | 3.27 | 2 | 泥 | 狼洞泡 | 寶興屯 | O.67 | 1.5 | 泥 |
榆樹泡 | 蓮花村 | 2 | 2 | 泥 | 陶大泡 | 永豐鄉新發村 | 3 | 1.5 | 泥 |
小天鵝泡 | 豐玉村 | 2.67 | 1 | 泥 | 鄧大泡 | 新華村 | 4 | 1.5 | 泥 |
于海斌泡 | 永建鄉新安村 | O.67 | 3 | 泥 | 東北泡 | 新華村 | O.67 | 1.5 | 泥 |
馬架泡 | 新安村 | 0.67 | 1 | 泥 | 三層泡 | 新華村 | 2 | 1.5 | 泥 |
閻景春泡 | 永建鄉新安村 | 0.67 | 1 | 泥 | 通河泡 | 天門鄉新華村 | 2 | 2 | 泥 |
高台泡 | 新安村 | 1 | 1 | 泥 | 大泡 | 新華村 | 1 | 2 | 泥 |
背河 | 新安村 | 1.13 | l | 泥 | 洪秀泡 | 新華村 | 2 | 1.5 | 泥 |
玉堂泡 | 寶興鄉仲寶村 | 2 | 3 | 泥 | 蓮花泡 | 紅衛村 | 2 | 3 | 泥 |
錢大泡 | 天門鄉紅衛村 | 3.2 | 3 | 泥 | 三間房泡 | 四合村 | 5 | 3 | 泥 |
彎彎泡 | 紅衛村 | 4 | 4 | 泥 | 大口門子 | 四合村 | 3 | 4 | 泥 |
電池泡 | 紅衛村 | 3.2 | 4 | 泥 | 姜大泡 | 四合村 | 1 | 2 | 泥 |
老魚泡 | 紅衛村 | 1.87 | 4 | 泥 | 杜大泡 | 四合村 | O.67 | 2 | 泥 |
南北泡 | 紅衛村 | 1.33 | 3 | 泥 | 圈泡 | 新興村 | 2.47 | 3 | 泥 |
淹死鬼泡 | 紅衛村 | 2.33 | 3 | 泥 | 小沙溝子 | 新興村 | 1 | 3 | 泥 |
樺樹泡 | 興農村 | 1.67 | 3 | 泥 | 南老魚圈 | 新勝村 | l | 4 | 泥 |
老妖泡 | 興農村 | 3.67 | 3 | 泥 | 宋大泡 | 新勝村 | 3 | 3 | 泥 |
眼睛泡 | 興農村 | 1.13 | 3 | 泥 | 北彎彎泡 | 新勝村 | 1 | 2 | 泥 |
郭大泡 | 興農村 | 2.8 | 2 | 泥 | 北老魚圈 | 黑河口村 | 2 | 2 | 泥 |
西頭泡 | 興農村 | 2 | 2 | 泥 | 老胡泡 | 黑河口村 | 1.2 | 2 | 泥 |
彎彎泡 | 興農村 | 2 | 3 | 泥 | 牙葫蘆泡 | 興農村 | O.67 | 3 | 泥 |
馬大泡 | 興農村 | 1.8 | 2 | 泥 | 二良泡 | 良種場 | 2 | 3 | 泥 |
平底泡 | 興農村 | 1.917 | 3 | 泥 | 南泡子 | 奮鬥鄉前進村 | 1 | 1.5 | 泥 |
二道溝子 | 興農村 | 5.33 | 5 | 泥 | 沙溝 | 前進村 | 4 | 1.5 | 泥 |
魏大泡 | 興農村 | 3 | 4 | 泥 | 靠山泡 | 靠山林場 | 3.8 | 3 | 泥 |
| | | | | | | | | | |
方正泡,方正縣城北1公里,面積16.5萬平方米,水深2米,泥底。
蓮花湖,原名蓮花泡,方正縣城西5公里,面積3萬平方米,水深2.5米,泥底。北緯45°50′,東經128°45′。位於方正縣西郊5公里處。湖區總面種73公頃,有花面積30.5公頃,有蓮花約五百多萬株,因地理環境獨特天然生長蓮花而得名。是同緯度面積最大、有蓮花最多的一處天然蓮花湖。
水利工程
堤防
尚志市地處山地丘陵區,螞蜒河橫貫境內,加之受東部暴雨中心影響,洪泛頻繁,易澇成災。早在1930年(民國19年),葦河縣政府為保城鎮安全,上書省府批准,在城東北角臨螞蜒河岸,修築亂石擋水壩一段,長50米、高4米,地下修10米,厚0.8米。新中國成立後,全縣人民自力更生築壩修堤。螞蜒河堤為民堤,按總體規劃設計,尚志市境內設計總長134公里,所需土方286萬立方米。現有堤防長110公里,其中達到20年一遇設計標準的為38.3公里。
螞蜒河堤防偽康德5年(1938年),5月至6月,修築了
延壽縣城南堤防,西起山河灌區渠首,東至螞蜒河大橋,長約3.3公里,動用土方6.3萬立方米。1958年至1965年,連繼6年都對堤防進行過維修。總工程量達到35萬立方米,堤防延長至43.6公里,城南堤防的修復,使延壽縣城及周圍耕地免受水害。
延壽縣加信鎮民主、民豐兩村地處螞蜒河右岸,地勢低洼,經常受洪水侵害。1967年,修築長達2.9公里的民主堤。此後,在螞蜒河兩岸又先後修築了農興堤、萬寶堤、東華堤、東安堤。
亮珠河堤防1974年,修建了亮珠河堤防。堤防從
延壽縣加信公社所在地的亮珠河左岸開始延伸至利民屯,全長6公里,工程總土方量7.5萬立方米。與原來加信灌區老稻壕相連,形成一條南起福安屯,北至利民屯長約10公里的堤防。可控制20年一遇的洪水,保護耕地5萬畝。
1985年,在
延壽縣高台鄉境內的十里河上修築1條1公里的叫水堤,螞蜒河其它支流尚沒有堤防工程。
方正縣螞蜒河堤防位於永豐鄉境內,全長6公里,始築於1967年。1974年、1978年、1982年、1985年相繼補修,共完成土方339.6立方米,混凝土370立方米。
水庫
黑龍宮水庫,位於尚志市北部
黑龍宮鎮,螞蟻河支流大亮子河上游的黑龍宮鎮馬才村,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118平方公里,是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的防洪重點中型水庫,設計總庫容156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280萬立方米。
新城水庫,位於
延壽縣玉河鄉新城村西南的石頭河子中遊河道上。1958年開始興建,1984年竣工,施工分四個階段。1958年至1964年,修建了土壩,輸水洞,溢洪道。1968年至1969年,修建了交通橋、排水閘以及輸水洞閘門豎井等工程。1973年至1974年,修建了輸水段、陡坡段、挑流段、泄洪渠及減壓排水系統,更換了溢洪道上的閘門和啟閉機。1978年至1984年,修建了新城水庫電站。水庫設計庫容17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32萬立方米,歷史最大蓄水量1157.3萬立方米。主壩為粘土斜牆堆石壩,壩長420米,最大壩高18米,平均壩高15.5米,頂寬9.5米。輸水洞為有壓隧洞,洞長120米,為一孔平板鋼閘門,最大泄量28立方米/秒。溢洪道為開敞控制式,壩頂高程225米,閘門為7孔手電兩用螺桿式。電站安裝1台機組,裝機容量200千瓦,年發電量48萬度。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70萬畝,1985年灌溉2.13萬畝。養魚水面2225畝。1985年,新城水庫被列為全區旅遊區之一。為灌溉、防洪、發電、養魚、旅遊綜合利用的水庫。
關門山水庫,位於
延壽縣太安鄉朱家屯北部、延壽方正兩縣交界的大柳樹河上。1958年興建,1959年建成小型Ⅰ水庫。1976年11月開始續建配套工程,1983年末竣工,增升為中型水庫。7年來續建了大壩、輸水洞、溢洪道、電站等工程。建成後的大壩為大粘土心牆,泥質結砂礫殼,壩長520米,最大壩高18米。集水面積190平方公里,總庫容423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985萬立方米。溢洪道為河岸開敞式,全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長137.5米。輸水洞為壩體深埋式鋼筋混凝土方型有壓洞,長77米,最大泄量25立方米/秒。電站為壩後式,2台機組,裝機容量250千瓦,年發電量66萬度。養魚水面8100畝。保護村屯4個。設計灌溉面積4.5萬畝,其中延壽縣3萬畝,方正縣1.5萬畝。是蓄水、灌溉、防洪、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的水庫。
先鋒水庫,位於
延壽縣中和鎮5號屯東,座落在東亮珠河的二河溝下游。建於1964年11月。壩長600米,最大壩高8米,頂寬3米。1964年修建一座開敞式3孔混凝土泄洪閘,最大泄量為8.4立方米/秒。1978年修建了1座長10米的鋼筋混凝土方形塔式有壓輸水洞。集水面積35平方公里,總庫容12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6萬立方米,養魚水面200畝,保護村屯1個。設計灌溉和補水水田4500畝,尚未達到工程設計標準,1985年灌溉和補水水田3800畝。
尚義水庫,位於
延壽縣壽山鄉尚義村南1公里,座落在烏吉密河上遊河道上。興建於1965年冬。為大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長320米,最大壩高10米,頂寬4米。集水面積27平方公里,總庫容237萬立方來,興利庫容169萬立方米。養魚水面300畝。保護村屯3個。設計灌溉面積0.49萬畝。主要工程未達到設計標準,1985年實灌水田1000畝。
迎春水庫,位於
延壽縣玉河鄉迎春村東南1公里的黃泥河支流太平小河上。1958年興建,至今尚未竣工。集水面積2.93平方公里,總庫容設計60萬立方米,現有18萬立方米。現有士壩長120米,高、4米,頂寬4米。1964年修建1座圓形輸水洞,球形閘門,也做為溢洪使用。灌溉面積500畝,防洪保護1個屯。
興安水庫,位於
延壽縣延河鎮興安村西1.5公里的螞蜒河左岸興安小河下游。1958年10月興建,1964年竣工。設計庫容46萬立方米,現有庫容40萬立方米。土壩為均質壩,長230米,高6.25米,頂寬4米。集水面積1.34平方公里。1963年建放水洞1座,兼作溢洪道,長12米,一孔,設平板木閘門,配3噸螺桿啟閉機1台。由一處抽水灌溉站的水流入水庫,再由水庫做二級抽水灌溉水田。可灌溉水田220畝,養魚水面75畝,防洪保護2個屯。
致富水庫,位於
延壽縣加信鎮致富村南,東亮珠河支流寒蔥河下游。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3月竣工。大壩與天台乾渠相連,為均質壩,壩長500米,最大壩高5米,頂寬4米。1965年修建1座3孔鋼筋混凝土輸水洞,洞長38米,平板木製閘門,設3台10噸螺桿啟閉機,最大泄量17.7立方米/秒。1978年修建漿和混凝土充水洞l座。春灌前將天台乾渠水充入水庫內,乾旱季節,將水放入加信用水乾渠,以解水稻渴水之飢。水庫灌溉面積300畝,養魚水面200畝,防洪保護2個屯。
北寧水庫,位於
延壽縣青川鄉賈大院屯西北1公里處的西柳樹河支流小西溝下游。1956年春興建。土壩為均質壩,長260米,高4.5米,頂寬7米。集水面積2.34平方公里,設計庫容37萬立方米,現有庫容13萬立方米。1968年秋修建1座長18.5米的放水洞。灌溉水田210畝,養魚水面150畝,防洪保護1個屯。
雙鳳水庫,位於
方正縣方正鎮東南9公里黃泥河中游,以地近雙鳳山而得名。1958年動工,建成於1965年11月。以灌溉為主,養魚、發電、防洪綜合利用。設計總庫容2070萬立方米,可保護下游1000公頃農田不遭受洪水災害,可灌溉水田2200公頃。該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主、副壩)、溢洪道、輸水涵洞和電站4部分組成。主壩高11米,壩頂高程149.9米,頂寬6米,壩長950米,副壩最高5米,頂寬5米,長450米,取水塔及輸水涵洞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以漿砌石結構的涵澗與簡易電站連結,簡易電站為磚瓦結構,總裝機容量75瓩。溢洪道為開敞式,控制設寬2.5米,高3.5米木製單板閘門6孔。該水庫全部工程共完成711500立方米,其中土方45.16萬立方米,鋼筋混凝土11100立方米,石方3.35萬立方米,工程總造價為627萬元。
水電工程
加信一電站,位於
延壽縣加信鎮南4公里的亮珠河引水渠上。在國家幫助和水利部門的指導下,於1956年7月19日由加信鄉12個農業合作社出人修建,次年4月27日建成並投入運行。工程投資12萬元。1966年6月至11月進行改建,安裝並投產1台75千瓦鐵制水輪機組,採取破冰發電的方法,實現了全年水力發電,年發電量35萬度。省報社、省電台以《亮珠河畔夜明珠》為名,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長春電影製片廠還將此拍成新聞片在全國放映。1978年同國電聯網。
加信二電站,位於
延壽縣加信鎮北1公里的亮珠河引水渠道上。1958年7月開工,11月投產。裝有一台50千瓦木製水輪機組,年發電量4.6萬度。投資15.2萬元。1975年因國電輸入而停止運行。
加信三電站,位於加信鎮利民村東北0.25公里的亮珠河下游左岸,為引水式電站。1979年4月修建,1985年10月投產。安裝625千瓦發電機組5台。年平均發電286萬度。總投資206萬元。1985年10月同國電聯網。
中和一電站,亦稱曙光電站,位於
延壽縣中和鎮南2.5公里的驛馬河引水渠上。1959年5月施工,架設6.6千伏高壓線路33公里,低壓線路14公里,1960年7月以1台84千瓦鐵制水輪機組投入運行,冬季枯水期用80馬力柴油機發電,年平均發電8萬度。供18個大隊用電,投資20.9萬元,1979年與國電聯網後只發不供,1985年發電5萬度。
中和二電站,位於
延壽縣中和鎮勝利屯西0.5公里的亮珠河引水渠上,為引水式水電站。1977年9月開工,1985年發電,總投資262.4萬元。裝機容量800千瓦,安裝4台200千瓦立式直聯水輪發電機組,年平均發電330萬度。1985年同國電聯網。因工程不配套,尚沒達到設計發電能力。
六團水電站,位於六團屯南、螞蜒河北0.5公里的螞蜒河引水渠上。1958年施工,1960年5月發電。為2×45千瓦臥式水輪機組,年發電7.5萬度。投資17.5萬元,因流量不足、水輪機質量不佳等原因於1971年停止運行。
關門山電站,位於
延壽縣關門山水庫,為堤後式水電站。1963年11月開工,1964年6月投入運行,投資10.14萬元。裝機容量40千瓦。供2個公社的8個大隊用電。1968年10月修復運行,1972年春因國電輸入而停止運行。1978年關門山水庫由小型水庫增為中型水庫,原電站被拆除,1979年4月重建一座裝機容量為2×125千瓦的新電站。總裝機250千瓦,1985年6月竣工,投資44.7萬元。年平均發電量66萬度,1985年與國電聯網。
新城電站,位於
延壽縣新城水庫,為堤後式水電站。1964年4月由民工建勤隊修建,8月建成並投入運行。裝機容量24千瓦,水輪機為自選臥式木製。國家投資4000元,從4月至10月為水利發電,冬春因水庫容水不足而改用1台40馬力柴油機發電。年發電量4.3萬度,儀供水庫工地和新城屯照明用電。1966年7月因水輪機損壞而停止運行。1968年4月至6月改建,新換1台動輪直徑為0.6米的木製水輪機,裝機容量48千瓦,年發電量7萬度。1969年11月因國電輸入而停止運行。1978年4月又開工修建1台裝機容量為200千瓦的新機組,年均發電44萬度。1985年6月投入運行,國家投資65.5萬元。1985年同國電聯網。
灌溉工程
尚志市境內,沿螞蜒河建有魚池、亞布力、馬延、河東等灌區。早在1918年(民國7年),日本人就在一面坡一帶利用河塘水自流灌溉,種植水稻。1926年(民國15年),河東一帶又有少數朝鮮自流民,利用螞蜒河水源,以簡易的築壩開渠方法種植水稻。1933年(偽大同2年)至1940年(偽康德7年),日本開拓團招來數千戶朝鮮族農民充當佃戶,先後在河東、魚池、帽兒山的三餘村和三聯村、亞布力城西、慶陽的水南村、葦河的新勝村和青雲村、三陽的紅聯村、元寶的楊家店等地築壩開渠,興修水利,從事水稻耕作。當時工程簡陋,多為柳條壩及木製水閘,只是短期措施,抗禦不了洪水衝擊。縣境內當時水田自流灌溉面積4萬畝上下。解放初期,一些外來定居的朝鮮族農戶先後在亞布力、亮河建成尚禮、國光、九里3個灌區。新中國成立後,全縣水利建設事業發展迅速。1950年至1955年,興建了亮河平解灌區、慶豐灌區以及葦河的新民灌區,擴建、改建了魚池灌區、水南灌區等4處水利設施。全縣水田自流灌溉面積擴大到7萬畝。1956年至1957年的農業高級合作化期間,各地遵循"民辦公助"的水利方針掀起了建設高潮,馬延灌區、元寶的鋼鐵灌區、慶陽的青龍灌區相繼開工。同時開始對河東、三聯、楊家店等5處老灌區進行擴建和改造。1957年水田自流灌溉面積近12萬多畝。1958年後的人民公社化期間,重點對全縣所有灌區分批分期的進行配套工程建設和永久性的擴建和改造。到1978年,水田自流灌溉面積約13萬多畝。1979年以後,全縣又重點對運行年久,整體結構不穩定,綜合功能差或灌溉潛力較大的河東灌區、馬延灌區、亞布力灌區、魚池灌區、進行了較徹底地整頓配套或擴建、改造。其中最大的河東灌區於1984年全部完成了包括東安水庫、盤山渠、水輪泵站組成的全套補水工程配套建設。新建的東安水庫有效庫容1040萬立方米,攔蓄流域面積33平方公里。補水工程的完成使河東灌區實灌面積增加到3.6萬畝。1985年全縣擁有萬畝以上自流灌區4處,萬畝以下千畝以上自流灌區15處,千畝以下自流灌區104處,實際灌溉面積達16萬畝左右。從新中國成立到1985年,僅萬畝以上自流灌區工程,國家和集體總投資達千萬元。
延壽縣境內有:
加信灌區,處於加信鎮和中和鎮境內,因大部受益面積在加信鎮及灌區管理站設在加信鎮而得名。灌區南起中和鎮萬江村,北至加信鎮利民屯,長約25公里,設計灌溉面積6萬畝。加信灌區渠首在東亮珠河上,是由天台、加信兩座攔河壩組成的引水灌區。
山河灌區,位於螞蜒河中下游,西起延河鎮興安屯,東至關門山水庫下游的六團鎮六團村,北至張廣才嶺丘陵崗地,南鄰螞蜒河。灌區屬於螞蜒河北岸沖積層平原,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27公里。灌區管理站設在延壽鎮內,渠道在鎮內通過。
中和灌區,位於延壽縣城東南65公里,東靠國營慶陽農場,西靠亮珠河,南靠尚志市慶陽鄉,北靠加信鎮。東西寬4公里,南北長14.5公里。
東明灌區,位於螞蜒河中游左岸延河鎮境內,地貌形態分為螞蜒河河套平原和螞蜒河與西柳樹河交匯的三角洲河套平原。控制面積8平方公里,承擔萬寶、新發、東明、柳河4個村,27個生產單位的灌溉任務。
朝陽灌區,位於延壽鎮西南25公里處,螞蜒河中游。渠首工程1933年11月,在平安鄉臥龍村境內螞蜒河中游,修建1條坡長3D米、寬45米、高1.5米的柳條壩,控制面積1.2畝,設計面積1萬畝。1934年3月正式使用。
盤龍灌區,位於螞蜒河右岸平安鄉境內。渠首工程1936年,日偽當局為了安置移民,開發老灌區,在尚志河東鄉長新村十里泡修攔河壩,攔截十里泡和王八泡流向螞蜒河的水為水源,以尚志市河東鄉境內地表經流和河東灌區的排水為補水。攔河壩長25米,為柳石結構。此壩由尚志管理,盤龍灌區實際是一處無壩灌區。
華爐灌區,位於螞蜒河中下游右岸的安山和華爐兩鄉境內。西起烏吉密河與螞蜒河匯流處,東至加信鎮鳳山村界,南為延巾公路,北為螞蜒河。東西長30.2公里,南北寬2至6公里,為長條形地帶。
關門山灌區,位於螞蜒河左岸大柳樹河下游六團鎮和方正縣永豐鄉境內,水源來自水庫,為蓄水灌區。1958年秋開挖用水乾渠,1959年東方、凌河、永興3個村受益。
新城灌區,位於玉河、壽山兩鄉境內,是以新城水庫蓄水為水源的自流灌區。灌區南為新城水庫大壩,北為螞蜒河,東臨烏吉密河左岸,西與紅星灌區相接。
小型灌區還有:萬江灌區,位於中和鎮長享村,為有壩引亮珠河水的自流灌區。火星灌區,攔河壩位於尚志市元寶鎮北3公里處黃泥河中游,長15米,高1.5米,結構為柳條壩,因逐年維修,演變為堆石壩。1938年興建。為民營灌區。紅星灌區,位於黃泥河中下游,壩址在龍山村粉房屯西南0.5公里處。黃玉灌區,位於黃泥河中游,1935年修建。迎春灌區,位於玉河鄉黃玉村,攔河壩在黃泥河支流大楊樹河上,柳條結構。建於1958年,幹線長4公里。受益單位為迎春、合心兩個村,灌溉面積700畝。為民營灌區。桃山灌區,位於太安鄉西北部東柳樹河上游。1945年修建,攔河壩為柳條結構。凌河灌區,位於六團鎮境內,為民眾自發組織的有壩引水自流區。
方正縣境內有:
螞蜒河灌區,位於方正縣中部螞蜒河西岸,始建於1942年,後屢經改建、修整,由柳石欄河壩改為橡皮壩。引螞蜒河水自流灌溉,乾渠南北走向30公里,支渠13條,全長22.2公里,排水道8條,全長10公里。控制面積4826.7公頃,包括永豐、會發、天門8個鄉鎮,17個村,36個自然屯適宜發展水田。
雙鳳灌區,包括方正縣德善鄉、方正鎮、松南鄉。建於1959年,水源為雙鳳水庫。灌區耕地面積11560公頃。由雙鳳水庫調節水量。
航道航運
延壽縣內螞蜒河曾有輪渡之史。此河發源張廣才嶺西坡的虎峰大嶺,由東向西流折而東北,經葦河自延壽城南又東北方向流入方正縣境,流入松花江。全長341公里,境內長96.7公里。清鹹豐年問,兩岸倒木橫塞,舟輯難行。清光緒元年(1875年),民眾清出倒木,疏通水道。光緒七年(1881年)練長宋士信率民眾將倒木盡除,自此河道始通。光緒二十年(1894年),有風船運載小米出螞蜒河入松花江,運往三姓金場,其船約載3萬斤。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俄人修築中東鐵路,縣內修築鐵路的工人及其糧食、木料,一部分由船逆流而上運至烏吉密河站。當時水運路線有2條,一條從縣城南的譚船口逆流而行,經李家船口、平安堡,萬寶山南麓,曲折而到珠河縣城,約58公里,另一條由縣城南的譚船口順流東行,經李起船口、原家屯、李家店、於明船口、會發恆、公船口,曲折而流入松花江,約70公里。此段水路,河狹水淺,六七月間雨水略大,船隻尚可往來,如遇天早雨稀,亦難行駛。長年行駛的風船有六七艘。大的載重不超過5萬斤。小的僅2萬斤左右。民國13年(1924年),商民李海從哈爾濱購得小汽船1隻,可載20餘人,並可拖帶風船兩隻。往來於同賓縣和烏珠河之問,因其水淺,僅行2次便停止。民國15年(1926年),僅小風船三五隻行駛。民國17年(1928年)7月,李獻樓將汽車柴油機改裝成小火輪一艘,船名"隆泰號",3拿馬力,船長8米,吃水量1米,容客34名,運貨可載170餘件,行抵珠河縣車站。
偽滿時,商業蕭條,加之水量瘦小,汽車必辦,一切貨物皆由陸路轉運,螞蜒河航運至此滅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