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朝鮮族鄉隸屬尚志市管轄。位於市境東北部,瑪河東岸,北與延壽縣毗鄰。鄉政府駐地距市區1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東朝鮮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尚志市
- 車牌代碼:黑A
- 說明:朝鮮族聚集地
簡介,概況,沿革,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簡介
河東鄉,因其地居瑪河東岸而得名。中華民國時期,屬珠河縣第一區管轄,聚居的朝鮮族農民已有80多戶。東北淪陷後,安置滯留在哈爾濱的朝鮮“難民”和實施所謂“開拓計畫”,形成了河東朝鮮族聚居區,1938年設河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定河東區,1950年12月改為第七區。1954年2月,設定河東朝鮮族自治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撤銷河東朝鮮族自治區,設定河東朝鮮族鄉。1958年9月,改稱河東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河東朝鮮族鄉。河東鄉全境東部屬丘陵地,西部為瑪河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是尚志市朝鮮族主要聚居區。全鄉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有耕地4.9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占70%,是尚志市水稻主產區之一。鄉辦工業有農機修配廠、油漆化工廠、膠木配件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2449萬元。全鄉共轄惠民、東安、南興、長勝、光星、長新、大星、五星、太陽、長發、光明、北蓮河、北興等13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1.5萬人,其中朝鮮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鄉政府駐地太陽村。
概況
河東朝鮮族鄉位於尚志市西北部。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太陽村,西南距市區10千米。全鄉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丘陵地,西部為螞蜒河沖積平原,螞蜒河自南向北流經全境。
沿革
鄉因位於螞蜒河東側而得名。原屬珠河縣第一區。東北淪陷前已有80餘戶朝鮮族農民在此定居。1933年,一面坡朝鮮居留民會與東亞勸業株式會社將原有農民土地強行收買,建河東安全農村,將“九一八”事變後滯留哈爾濱的朝鮮“難民”2500餘人遷入。嗣後,日本侵略者又在河東實施“開拓”計畫,先後遷入朝鮮族200餘戶,設22個楔(屯)。光復後為尚志縣河東區,後改第七區,1954年改為河東朝鮮族區。1956年改為河東朝鮮族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河東鄉。
1985年恢復河東朝鮮族鄉,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14776人,其中農業人口13829人,朝鮮族人口約占全鄉人口的半數,轄14個村,45個自然屯。1996年,面積129.7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朝鮮族占50%,轄太陽、南興、大星、光星、長發、光明、長新、惠民、北連河、五星、北星、東安、長勝13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13945人。
1985年恢復河東朝鮮族鄉,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14776人,其中農業人口13829人,朝鮮族人口約占全鄉人口的半數,轄14個村,45個自然屯。1996年,面積129.7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朝鮮族占50%,轄太陽、南興、大星、光星、長發、光明、長新、惠民、北連河、五星、北星、東安、長勝13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13945人。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230183211:
~200 210太陽村
~201 220大星村
~202 210長發村
~203 220北蓮河村
~204 220北興村
~205 220南興村
~206 220惠民村
~207 220東安村
~208 220長勝村
~200 210太陽村
~201 220大星村
~202 210長發村
~203 220北蓮河村
~204 220北興村
~205 220南興村
~206 220惠民村
~207 220東安村
~208 220長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