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交通,公路,鐵路,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旅遊名勝,
歷史沿革
開魯縣
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地;漢朝時期,初為鮮卑地遼東郡西北境,末年為燕北地。
隋朝時期屬范陽節度使轄境;唐朝時屬松漠督都府;遼金時期,遼時屬上京道臨潢府。
金時,行政上屬北京路臨潢府,防務上屬臨潢路;元朝時期,先為遼王封地,後劃歸全寧路轄境;明朝時期屬兀良哈三衛的泰寧衛轄境。
清朝時期,屬熱河都統管內昭烏達盟阿魯科爾沁旗、東扎魯特旗、西扎魯特旗三旗王公領地。
清朝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縣後,隸屬於熱河省赤峰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屬熱河道,民國3年(1914年)屬綏遠、熱河、察哈爾特別行政區熱河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熱河行省;東北淪陷時期,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9日)日軍侵占開魯縣,劃入偽
滿洲國版圖。同年5月10日開魯縣隸屬偽興安西分省,並定開魯縣為省會。
1934年12月1日,開魯縣隸屬興安西省,仍為省會。1943年,開魯縣隸屬偽興安總省。
1945年8月偽滿洲國垮台至同年底,開魯縣由偽街長張念祖為首的偽政權地方治安維持會統治(民眾稱之為二滿洲)。
1946年1月16日,
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四團接收開魯,開魯縣隸屬通魯工委。同年2月23日,開魯縣隸屬於通遼中心縣委。同年4月1日,開魯縣隸屬於哲里木省民主政府。同年5月,哲里木省政府改制,開魯縣隸屬於遼吉區行政公署哲里木盟政府。同年10月25日,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戰略轉移,撤出開魯縣城,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七十一軍八十八師十六團占據開魯縣城,籌建起“開魯縣政臨時委員會”,統治開魯縣部分地區。
1947年2月27日,開魯縣第二次收復後,隸屬於遼北省哲里木盟政府。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哲里木盟由遼北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人民政府。
1953年2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開魯縣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1954年4月20日,撤消東部地區行政公署恢復
哲里木盟人民政府(後改制為哲盟公署)。開魯縣隸屬於哲里木盟人民政府。
196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開魯縣隸屬於吉林省哲里木盟政府。
197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也隨之又重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
1999年2月撤銷哲里木盟改設地級通遼市,開魯縣由地級通遼市管轄。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魯縣位於內蒙古
通遼市西部,介於東經120º25´—121º52´、北緯43º9´ —44º10´ 之間,東與科爾沁區毗鄰,西與翁牛特旗、阿魯科爾沁旗接壤,南與奈曼旗、科左後旗相連,北與扎魯特旗、科左中旗交界。全縣總區域面積4488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開魯盆地第三系砂礫石與泥岩超覆於
中生界沉積範圍,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厚度達208米,又超覆於第三系沉積範圍,直接與周圍山區積岩相接。盆地西側基底主要為花崗(r),東側基地為
玄武岩石(ß),下部基底砂礫層淺薄,甚至絕滅。
構造
開魯盆地處於松遼平原的西南角,為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西緣和第三隆起帶北段的交接覆合部位。其主體位於北偉42º30′至 44º30′,東經120º00′至123º30′。
開魯盆地為二級(或次級)構造,尚可細分成西緣斜坡帶、陸家堡凹陷區架馬吐隆起區、哲中凹陷區及哲東南隆起區等三級構造單元。西遼河沉降帶南北山區分屬兩個不同的構造體系。南部山區屬於
陰山—天山東西向
複雜構造帶(北緯40º36′至42º30′)的北緣;北部山區屬於新華夏系大興安嶺隆起帶中部南緣。大幅度褶皺帶,以及平行於這些褶皺帶的規模巨大的壓性、壓扭性斷裂所組成的陰山緯向構造帶,從南至北,等距離地橫亘本區,被新華系沉降帶壓在底下。
新華夏系沉降帶最深處的陸家堡凹陷區,深達4000米以上。不同體系,不同級別的深層斷裂縱橫交錯,在開魯盆地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若干塊體,構成了壓扭體系的“多”字型斷裂帶的特殊構造格局,有利於應力的積累和集中,是中強地震容易發生的地區。
地貌
開魯縣地處西遼河沖積平原西部,地貌成因屬堆積類型,西遼河水系泛濫沉積,使沿河兩岸出現了寬闊的河漫灘。風力搬運和堆積作用,使中地形和微地形出現了沙地迭加於平地的垂直結構。形成了平原與沼坨相間排列的現代地貌輪廓。
泛濫平原湖積水成
地貌特徵十分鮮明。全縣地勢呈西
高東低,南北向中間稍微傾斜。海拔高度,自台河口至
興安鄉一線為330—250—210米,高差120米,平均高度242米,自然比降約1米/公里。
水文
開魯縣屬
西遼河流域,西遼河水系。西遼河、新開河、西拉木倫河、教來河、烏力吉木仁河等五條河流流經境內,總長度為320公里。
縣境內自然泡子水面積10.6萬畝。其中水面在100畝以上的有26處。大部分自然泡子為可利用水面,已利用水面13處,面積達3.78萬畝。
河流水質,年平均離子總量,新開河為412毫克/升,西遼河為401毫克/升;年平均總硬度,新開河為3.40毫克當量/升,西遼河為4.01毫克當量/升;年離子徑流量,新開河為134000噸,西遼河129000噸;水質化學分類(阿列金分類),新開河為cca1—Ⅱ,西遼河為為cca1—Ⅰ。
氣候
開魯縣屬大陸性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9℃,平均降雨量338.3毫米,無霜期148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開魯盆地石油儲量豐富,盆地凹陷面積為33200平方公里,其中陸家堡凹陷預測總儲量達2.1億噸左右。遼河油田已投入開發,最高可達百萬噸。已發現鈾礦資源。全縣鹼地面積約8000畝,全縣各鄉鎮都有零星分布,以清河牧場、良種場、坤都嶺鄉、麥新鎮、東來鎮分布較多。年開採量17.5萬公斤左右。
水資源
地下水:儲量豐富,水質良好,地下水位2-2.5米,含水層90-100 米,淨貯量1.269億噸。
地上水:新開河、西遼河、西拉木倫河、烏力吉木仁河、教來河五條河流經開魯,境內河流總長318公里。他拉乾水庫是國家大型旁側式平原沙漠水庫,最大容量為1.34億立方米。全縣年產淡水魚平均在600噸。
交通
公路
開魯境內有兩條國道經過,一條是303線,在境內總長64.6公里,橫貫東西,開魯至
保康、開魯至東來油路南北貫通。另一條是111線,在境內總長15.2公里。縣內有一級公路一幅,縣級公路234.4公里,其中油路173公里,鄉級公路934公里,其中油路77公里,村級公路1621公里,其中油路7公里。
鐵路
開魯境內有兩條鐵路經過,一條是
京通線(北京—通遼)東來段全長15.2公里,另一條是
集通線(
集寧—通遼)開魯段全長68.33公里。
人口
2012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9.23‰,死亡率為6.46‰,自然增長率為2.77‰。2012年末全縣總人口為397591人,比上年增長0.08%,其中,男性人口為201810人,女性人口為195781人。少數民族人口為70434人,占總人口的17.72%。
經濟
綜述
2012年開魯縣生產總值(GDP)實現18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44.61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94.24億元,增長23.9%;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2.83億元,增長8.2%。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8.5%,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7.3%,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4.2%。開魯縣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5.8:49.0:25.2調整為24.6:51.8:23.6。按常住人口計算,2012年人均生產總值45717元,增長18.2%。
第一產業
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695192萬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1.51%,其中:農業產值實現431063萬元;牧業產值實現242182萬元;林業產值實現12371萬元;漁業產值實現220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實現7376萬元。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萬畝(含複種),比上年增長0.86%,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38.3萬畝,比上年增加0.7萬畝,經濟作物面積60.6萬畝,比上年增加1.0萬畝。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18.8億斤。紅乾椒種植面積30.0萬畝,總產量達1.8億斤,實現產值10.8億元。
2012年牧業年度開魯縣牲畜存欄頭數達251.03萬頭(只),比上年增長5.84%,其中:牛存欄18.17萬頭,比上年增長8.70%;羊存欄138.19萬隻,比上年增長8.28%;生豬存欄86.55萬頭,比上年增長3.45%。年末開魯縣牲畜存欄頭數達194.78萬頭(只),比上年增長0.42%,其中:牛存欄14.75萬頭,比上年增長3.45%;羊存欄120.78萬隻,比上年增長0.01%;生豬存欄50.13萬頭,比上年增長1.03%。2012年肉產量達86625噸,比上年增長6.63%,其中:豬肉產量51808噸,比上年增長4.14%;牛肉產量9631噸,比上年增長0.17%;羊肉產量9468噸,比上年增長2.86%。禽蛋產量22080噸,比上年增長2.22%。羊毛產量2851噸,比上年下降1.14%。
第二產業
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883706萬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2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05237萬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28.7%。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20270萬元,增長31.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604666萬元,增長32.3%,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180301萬元,增長11.9%。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425312萬元,增長45.5%;重工業增加值379925萬元,增長13.9%。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436732.4萬元,比上年增長98.8%;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8.9%,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134855.1萬元,比上年增長45.3%。
第三產業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2700.1萬元,比上年增長14.20%。從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5632.7萬元,增長12.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7067.4萬元,增長19.06%。
2012年末開魯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381022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7676萬元,增長14.3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1476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2203萬元,增長17.64%。年末開魯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339375萬元,比上年末增加52910萬元,增長18.4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31831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7819萬元,增長25.99%,中長期貸款餘額107544萬元,比上年末增加5090萬元,增長4.97%,在短、長期貸款餘額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38725萬元,比上年末增加1047萬元,增長2.78%。
2012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6916.36萬元,比上年增長1.99%。2012年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3402萬元,比上年增長1.16%。
社會
科技事業
2012年末開魯縣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5519人。2012年科學技術經費支出1375萬元,比上年增長42.49%,其中,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1159萬元,比上年增長53.51%。
教育事業
2012年開魯縣普通高中在校生7236人;職業高中在校生1094人;普通國中在校生13929人;國小在校生27172人。國小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10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70.0%。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校舍建築面積中:普通國中138803平方米;普通高中34729平方米;職業高中6568平方米;國小187852平方米;進修校5640平方米。幼兒教育進一步加強,開魯縣有幼稚園23個,幼稚園和學前班幼兒數6595人。
文化事業
2012年年末開魯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82000冊,圖書流動冊次130600冊次,接待讀者人次90800人次,電影放映隊24個,放映場次3388次,廣播人口覆蓋率99.75%,電視人口覆蓋率99.17%。
醫療事業
2012年開魯縣共有衛生機構29個;床位836張;衛生技術人員1114人,其中:執業醫師362人,執業助師450人,註冊護士185人,藥劑人員76人,檢驗人員39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45人。
體育事業
2012年舉辦各類運動賽會40次,參加運動員人數4500人次,95.2%的在校生達到國家體育鍛鍊標準。
社會保障
2012年末開魯縣各類社會福利機構14個,床位599張,收養544人。年末開魯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6964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450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9人,2012年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9077人,實現了基本養老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2012年開魯縣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26654人,其中:參保職工21571人,參保退休人員5083人;2012年開魯縣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50302人;2012年開魯縣參加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保險人數315912人。
旅遊名勝
開魯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東塔、西榆、南湖、北海”四大人文和自然景觀。“東塔”即指元代佛塔,矗立在縣城東南隅,雄偉壯觀,勁秀挺拔,如利劍指天,象徵著蒙古人的剽悍與睿智。“西榆”又稱“千年古榆”,坐落在規劃別致的古榆園內,此榆乾如巨柱、冠如傘蓋、綠蔭鋪地、方園盈畝。園內天增寺建寺百年。傳說清朝康熙皇帝北征,曾帶領將士在古榆下休憩。如今“佛塔”和“古榆”已分別被列為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南湖”即南湖公園,位於城鎮南郊,利用開魯南郊現有林帶和自然窪地規劃設計建成。“北海”即
他拉乾水庫,屬國家大型沙漠水庫。
開魯縣旅遊業已融入到內蒙古專業旅遊、特色旅遊和民族風情旅遊的大格局中。 開魯縣以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特色資源,被自治區列為全區重點旅遊旗縣,列入自治區東部旅遊精品線中;自治區旅遊局與內蒙古電視台在開魯聯合錄製了《漫步開魯》、《走進古榆園》二部專題片,並在內蒙古電視台《藍色之旅》節目中播出。
麥新烈士紀念碑:1988年3月,該碑被內蒙古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級保護單位。
大榆樹:古榆園中的千年古榆,1989年被正式列入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代佛塔:2002年國務院頒布元代佛塔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古榆園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被自治區旅遊局列入東部旅遊精品線中、被通遼市旅遊局評為“通遼市業績突出旅遊單位”;
2007年,牽手草原度假村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2007年,開魯縣賓館、菁華大酒店分別被評為二星級旅遊飯店;
2007年,開魯縣旅遊局被評為“2007年度全市旅遊工作實績突出單位”。
2008年,
麥新紀念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