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

如東縣

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南與通州區為鄰,西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縣毗連,東面和北面瀕臨黃海。位於北緯32°12′—32°36′,東經120°42′—121°22′之間,陸域面積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58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約占全省的1/9。

截至2018年,如東縣下轄14個鎮、6個功能區。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常住人口98.03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52.5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91.2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89.92億元,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8.4:45.9:45.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86897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如東
  • 外文名稱:Rudong County
  • 別名:扶海洲、皋東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蘇省南通市
  • 下轄地區:14個鎮、6個功能區
  • 政府駐地:城中街道富春江中路1號
  • 電話區號:0513
  • 郵政區碼:2264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通市
  • 面積:陸域面積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58平方千米
  • 人口:98.03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海上迪斯科小洋口度假區、金蛤島
  • 火車站:如東站
  • 車牌代碼:蘇F-J、K、L
  • 行政區劃代碼:320623
建制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海洋資源,動物資源,能源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歷史文化,方言,民俗,文物古蹟,非遺文化,地方特產,著名人物,現當代人物,歷史人物,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如東縣以原為如皋縣東鄉而得名。

歷史沿革

據現存明、清時期的《如皋縣誌》載:
春秋時(前7世紀至前4世紀),如皋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故址即今立發橋),屬吳國。
戰國時(前4世紀至前2世紀),改屬楚。
秦時屬九江郡。
金蛤島金蛤島
楚漢相爭時,為東楚所有,隸屬於東陽郡。
漢初,為吳王劉濞封地,屬於海陵縣(故治今泰州)。
三國時,曹操令江淮地區居民遷徙,海陵縣廢,為隙地。後吳主孫亮以呂岱為大司馬,呂復置海陵縣。
晉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屬廣陵郡海陽縣。
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析置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5縣。(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此以得名。”)
北周廢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併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大業元年(605年),改為江都郡。
唐太和五年(831年),設定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
北宋初,如皋縣隸屬淮南道泰州軍。
元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路泰州府。
明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府泰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縣隸屬於通州。
民國初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存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月,如皋縣隸屬於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19日,日軍侵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移至李堡、豐利、馬塘。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以白蒲經丁堰至柴灣河以東為界,將原如皋縣一分為二,河東為如皋縣(如皋東鄉),河西稱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後升格為如西縣政府。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後,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2日,如皋縣易名如東縣,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東縣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翌年秋,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
1949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
1953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
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
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如東縣下轄14個鎮、6個功能區。如東縣人民政府駐富春江中路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20623100000
栟茶鎮
320623101000
洋口鎮
320623102000
苴鎮
320623103000
長沙鎮
320623104000
大豫鎮
320623105000
掘港鎮
320623107000
馬塘鎮
320623108000
豐利鎮
320623109000
曹埠鎮
320623110000
岔河鎮
320623111000
雙甸鎮
320623112000
新店鎮
320623113000
河口鎮
320623114000
袁莊鎮
320623400000
如東縣經濟開發區
320623401000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
320623402000
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
320623403000
如東東安科技園區
320623404000
如東沿海旅遊經濟開發區
320623405000
南通外向型農業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如東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江蘇省東部和南通市域東北部,東、北方向瀕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面長江,直線距離約40千米,緊靠南通市通州區;西連長江流域的內陸地區,與如皋市接壤;西北連蘇中里下河平原,與海安縣毗鄰。介於東經120°42′—121°22′,北緯32°12′—32°36′之間,陸域面積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58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約占全省的1/9。

地形地貌

陸地
如東縣陸域總面積2009平方千米。如東縣境內地勢平坦,從西南略向東南傾斜,西北部高程為4.0-5.0米,東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如東陸地地貌是典型的濱海平原,分屬三角洲平原區、海積平原區和古河汊區三種類型。沿海地區建國後經過二十多次圍墾,形成大片陸地。
海洋
如東縣境內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如東縣沿海屬黃海海域,海岸線外連陸灘涂寬廣,近海海域沙洲散布,北部岸線外有蔣家沙、竹根沙、太陽沙、火星沙等沙洲,東部岸線外接有腰沙、冷家沙。如東縣海岸線面向呂四漁場,其中爛沙洋、黃沙洋水深條件較好,具備通航條件。

氣候特徵

如東縣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長,季風明顯,溫和濕潤。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如東縣境內水資源豐富,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量5億立方米,年引長江水5.90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如東縣耕地面積10.85萬公頃,農用地14.33萬公頃,建設用地3.13萬公頃,水域面積1.70萬公頃。

海洋資源

如東縣近海資源豐富,是中國最大的文蛤和條斑紫菜生產和出口基地。近海內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常見魚類有100種以上,蝦蟹類出名的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等。

動物資源

如東縣野生動物有黃鼠狼、狗獾、水獺。可入藥的枸杞子、龜板、蟾酥、地龍等野生生物有200多種。

能源資源

如東縣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2011年,建成中國最大海上風電場。
如東縣如東縣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常住人口98.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56.75萬人,增長3.1%,城鎮化率57.89%,比上年提高1.82%。全縣常住人口出生率6.83‰,人口死亡率8.72‰,人口自然增長率-1.89‰。年末戶籍人口102.79萬人,比上年減少7438人,其中,男性50.54萬人,女性52.2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如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52.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1.3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91.21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89.92億元,增長8.8%。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8.4:45.9:45.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86897元,增長8.0%。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1718家,年末累計達2.49萬家;新登記私營企業註冊資本126.34億元,年末累計註冊資本804.71億元。全年新登記個體戶7979戶,年末累計達6.31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15.05億元,年末累計資金數額65.97億元。年末,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543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比重達78.9%;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1528.88億元,增長13.0%,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70.7%。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如東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63.33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產業投資461.2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81.9%;工業投資329.92億元,增長6.9%,其中,技改投資217.2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65.8%,工業設備投資235.8億元,占工業完成投資的71.5%;全縣服務業投資達到233.41億元,增長13.9%;民間投資446.82億元,增長20.1%。
財稅收支
2017年,如東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56億元,同口徑增長7.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5%。其中稅收收入45.87億元,稅收占比達到82.6%,各項稅收占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5.9%。
2017年,如東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02億元,增長5.8%。全年民生支出84.1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7.9%,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75億元,增長46.4%;教育支出20.03億元,增長5.9%;醫療衛生支出9.02億元,增長2.0%。
人民生活
2017年,如東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63.3元,比上年增長9.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16.4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3.5元,增長9.1%。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04元,比上年增長7.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592.6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430.6元,增長8.4%。城鄉居民文教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18.7%和19.1%。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69輛、助力車122輛、洗衣機105台、電冰櫃120台、彩電214台、電腦103台、空調223台、熱水器122台;農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4輛、助力車150輛、洗衣機89台、電冰櫃109台、彩電206台、電腦68台、空調173台、熱水器110台。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5.7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3.0平方米,增長4.1%。
2017年,如東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1.7,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增長1.7%,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同比呈“七升一降”態勢,其中,食品菸酒下降0.9%,衣著上漲3.8%,居住上漲5.1%,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2.1%,交通和通信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8%,醫療保健上漲2.8%,其他用品及服務上漲3.3%。

第一產業

2017年,如東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8.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47.83億元,增長1.3%;林業產值1.07億元,增長2.2%;牧業產值35.03億元,增長3.5%;漁業產值54.12億元,增長5.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96億元,增長9.4%。全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6.79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26萬畝,新增造林面積1.61萬畝。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占比66.97%。全年新建或續建符合市要求的規模農業項目102個,其中,單體投入500萬元以上種植類28個、1000萬元以上養殖類16個、3000萬元以上加工類28個、500萬元以上休閒觀光類24個、1000萬元以上流通類6個。全縣新增家庭農場312家,累計1204家,新增市級以上示範性家庭農場13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8家。新增“全託管”農業經營主體164個,累計572個。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市級5家。年末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15家、市級53家。新增農產品“三品”認證40個,“三品一標”獲證數累計297個,種植業“三品”產量占比達60%以上。建設益農信息社207個,其中,示範站20個,建設縣級中心站1個。新增農業物聯網套用點22個,新增網上年行銷100萬元以上農業電商10個。
種植業
2017年,如東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6.1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47千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4.90千公頃,增加1.88千公頃,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4.68千公頃,減少1.64千公頃,秋糧播種面積70.22千公頃,增加3.52千公頃。全縣糧食產量93.23萬噸,增產2.6%;糧食畝產461千克,增產1.1%;棉花產量2072噸,減產54.0%;油料產量4.09萬噸,增產1.7%。
畜牧業
2017年,如東縣生豬出欄91.51萬頭,增長2.9%;羊出欄21.48萬隻,增長0.1%;家禽出欄2623.9萬羽,增長3.0%。
漁業
2017年,如東縣水產品產量達30.45萬噸。
生產條件
2017年,如東縣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30台,高能聯合收割機447台,高效植保機230台,高效設施農業機械450台,全縣農機總動力達93.8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5.5%。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8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394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61.45億元,增長12.0%,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1.9%和12.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9.7%,股份制企業增長14.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5.9%。全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36.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32%,占比提高2.7%;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智慧型裝備、智慧型感測、節能環保等六大新興產業產值478.97億元,增長14.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2.1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55.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實現利稅219億元,下降2.5%,其中利潤總額152.74億元,增長6.0%。
建築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資質建築企業175家,其中,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15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33.9億元,比上年增長8.2%;竣工產值323.6億元,下降3.9%;竣工率達29.3%;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40.6萬平方米,下降8.9%;竣工面積1298.0萬平方米,下降26.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861.6萬平方米,下降40.4%。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如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7.45億元,增長9.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5.91億元,增長8.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21.54億元,增長9.7%。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28.52億元,增長9.0%;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8.93億元,增長9.4%。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比上年增長84.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9.2%,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1.1%,金銀珠寶類增長27.6%,家具類增長24.2%,通訊器材類增長19.4%,飲料類增長19.1%,菸酒類增長16.2%,汽車類增長1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9%,化妝品類增長12.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1.8%,糧油、食品類增長2.7%,日用品類增長2.5%。
對外貿易
2017年,如東縣進出口總值38.62億美元,增長53.8%,其中,出口總值17.66億美元,增長21.7%;進口總值20.96億美元,增長97.9%。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8個,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1個;新批協定註冊外資3.07億美元,下降58.0%;實際到賬註冊外資2.27億美元,下降22.7%。全年新批設立境外企業7家,中方協定投資額1.02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8679萬美元,增長101.5%;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5424萬美元,增長7.3%;新派勞務人員449人次,增長2.5%;年末在外勞務人員2667人,增長2.7%。
房地產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6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86億元,增長11.8%。商品房施工面積198.44萬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56.8萬平方米,下降4.4%。全縣商品房竣工面積41.33萬平方米,增長453.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2.2萬平方米,增長439.7%。商品房銷售面積63.86萬平方米,增長60.5%,其中住宅39.3萬平方米,增長7.4%。
郵電通信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郵政局1處,郵政支局所47處,全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2.26億元,增長14.1%。電信公司全年完成電信業務收入1.98億元,增長4.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總數達13.59萬戶;年末寬頻用戶14.71萬戶,其中,城市家庭寬頻用戶4.90萬戶,農村寬頻用戶9.81萬戶;年末移動用戶19.54萬戶,其中4G移動用戶11.28萬戶。
旅遊業
2017年,如東縣接待海內外旅遊者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億元。全年新入庫旅遊項目22個,旅遊項目投入完成12.3億元。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旅遊星級飯店9家,旅行社12家,A級旅遊景區5處,省(市)級旅遊度假區1個,星級鄉村旅遊點7個。
金融業
2017年,如東縣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存款108.48億元,年末存款餘額1136.02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613.83億元,比年初增長28.5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78.40億元,比年初增長6.60億元。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5.29億元,年末各項貸款餘額570.7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儲蓄存款達62617元,增長5.0%。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19億元,比上年下降17.9%;提取公積金6.02億元,增長20.5%。全年實繳職工人數6.31萬人,淨增2468人。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上市公司4家,均為境內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過首發、配股、增發、可轉債籌集資金44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如東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9.3%。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公路總里程達2763.25千米,公路密度為137.54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3千米,一級公路242.40千米,二級公路356.98千米,三級公路242.96千米,四級公路1906.62千米。航道總里程達778.96千米,其中,等級航道7條,里程200.76千米,等外級航道578.2千米。碼頭101個、泊位128個、碼頭總延長4410米。
鐵路
海洋鐵路,自海安至洋口港,全長77千米,國鐵二級,設計時速120千米/小時,預留時速160千米/小時,預留電氣化和複線條件。設栟茶如東兩個客運站及北漁貨運站。2014年1月開通客運。二期計畫建設跨海大橋,連線洋口港人口島陽光島。遠期建設洋口港至呂四港的鐵路,形成環繞南通地區的鐵路網。
三洋鐵路,規劃建設的自河南三門峽至江蘇洋口港的鐵路。
公路
高速:
通洋高速(S19),連線南通至洋口港,一期工程南通至如東段已於2015年初通車。
海啟高速(S28),自海安經如東至啟東。
國道:
328國道(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沿海岸線連線縣境各主要沿海經濟園區。
228國道(原223省道)。
省道:
334省道(南部橫向,有複線)、355省道(中部橫向,苴東線)、225省道(中部縱向,有複線)、222省道(東部縱向,規劃北延至洋口港)、221省道(沿海岸線,海防公路)。
航運
內河:
如泰運河為如東歷史上重要的航道,東西貫穿縣境,是重要的水運通道。為配合洋口港開發建設,又開挖洋口運河聯繫九圩港運河以實現江海聯運。此外縣境重要的運河航道還有:栟茶運河、江海河、通栟線(九圩港-馬豐河)等。
港口:
漁業港口:洋口漁港(國家級中心漁港)、劉埠漁港(在建一級民眾漁港)、東凌漁港。
物流港口:洋口港,位於如東東北海岸及外海的離岸深水港,規劃有四個作業區:陽光島作業區、東太陽沙作業區、環港作業區及金牛灣作業區。

運輸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城市公交、客運班車、旅遊客車263輛11751座,擁有營運貨車5698輛45793噸,運輸船舶206艘44574總噸。全年完成公路運輸客運量60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9億人千米;公路貨運量1462萬噸,貨運周轉量23.43億萬噸千米;水路貨運量371萬噸,貨運周轉量28.2億噸千米,累計傳送旅客89.59萬人次。海洋鐵路如東站全年接發旅客6.4萬人次,栟茶站接發旅客3.8萬人次,栟茶貨運站接發貨物1.1萬噸。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3.19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8.27萬輛,載貨汽車0.62萬輛,機車4.29萬輛。年末個人汽車保有量達18萬輛。
洋口港洋口港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6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77項;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6家。全年有1項科技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共建成科技孵化器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全年專利申請量2544件,比上年下降25.2%;專利授權量1147件,下降19.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17件,增長13.0%,發明專利授權量144件,下降5.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29件,增長12.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8%,比上年提高0.07%。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國小44所、普通國中22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總數57464人。新增幼稚園5所,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幼稚園共51所,在園幼兒15160人。新增公辦園2所,全縣公辦園占比76.5%,省優質園占比78.8%。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5個,公共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256個,榮獲江蘇省“農家書屋提升工程試點工作示範縣”稱號。全縣擁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項。全縣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年末數位電視用戶24.21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9%。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462個,廣播電視行業單位1個,印刷發行單位306個。全年在中央、省、市媒體刊播的外宣報導達1158篇(件),其中,國家級媒體171篇(件),省級媒體549篇(件),市級媒體438篇(件)。全年在省級以上獲獎、發表和展演的文藝作品50餘件,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個,省級獎項5個。

體育事業

2017年,如東縣舉辦縣第十二屆運動會暨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如東代表團參加南通市第十一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團體第三名。體育彩票銷售突破7500萬元。如東縣政府、縣體育局獲評“2013—2016年全國群體體育先進單位”。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衛生機構45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8個,婦幼保健所1個。全縣衛生機構床位數4062張,衛生技術人員44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37人,註冊護士1631人。全縣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1人;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4人。累計建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243個,行政村覆蓋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

勞動就業

2017年,如東縣提供就業崗位4.78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數8193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108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05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8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46萬人,增加0.34萬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18萬人,增加2.3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2.80萬人,增加0.86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20萬人,增加0.84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如東縣擁有各類養老床位總數(含社區養老)10882張。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8家,床位數7860張,其中,社會福利院1家,床位330張;敬老院14家,床位5140張;民辦養老機構13家,床位2390張。年末農村特困人員(五保戶)5118人,城鎮特困人員(三無)41人,城鎮低保319戶448人,農村低保4980戶7312人。全年結婚登記5676對,離婚登記1496對,收養登記112例。

基礎建設

2017年,如東縣新增城市公共綠地16.14萬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42.38%;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5萬立方米/日,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縣城燃氣普及率98.4%;城鎮污水達標處理率達到87.2%;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全年縣城新增路燈、景觀燈1062盞,城市道路亮燈率達到95%。

環境保護

2017年,如東縣開展“263”專項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疏浚農村河道260千米,新建污水管網30.7千米,獲評國家級節水型社會達標縣、省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試點縣。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10.2%,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04%;PM2.5平均濃度下降11.7%。

歷史文化

方言

如東縣域內方言有3種:第一種屬於北方方言江淮方言區泰如片,其中內部又存在一定差異。一是本場話,即以縣城掘港為中心的掘港話(亦稱“掘西話”,跟“掘東話”對舉而言),包括掘港(絕大部分)、長沙、曹埠(大部)、馬塘、岔河、雙甸、新店(北部)、苴鎮、豐利、洋口(洋蠻河以東)等鎮;二是西路話(亦稱栟茶話、洋西話),從古壩北邊向西,至與如皋交界一線以北地區,東至洋蠻河(通洋運河北段),包括栟茶、袁莊、河口(老秀貞鄉南河以北)等鎮。第二種屬於吳方言,即沙里話(亦稱掘東話),包括大豫、掘港(小部)等鎮。第三種是呈現出江淮方言與吳方言過渡性質的方言,如通東話(俗稱“南場話”),包括掘港(西南)、曹埠(南部)等鎮;南通話,包括新店鎮(南部)、曹埠鎮(西部)等鎮。

民俗

如東民俗在漫長歲月里,隨著移民及流民不斷增多而在吸收中變化,在變化中融合,漸次形成特色鮮明又頗具廣泛包容性的民俗風情。諸如鄉井生活、衣食住行、時歲節慶、婚育喪葬、祈福求瑞、禮儀宗教等,都蘊藉並彰顯著如東人勤勞、善良、淳厚與質樸的優良品德。外來居民帶來簡單勞動求生本領,在荒灘上“辟我草萊”或“煮海為鹽”。同時,也帶來各自故鄉民風民俗,成為皋東民俗的起源和發端。唐代(618―907年),境內已逐漸成為風俗習慣雜陳之地。宋末明初,逐漸融入鎮江、揚州市俗成分。民國初年,張謇倡導沿海開墾,一批稱為“外沙”的啟海人遷入,其分布以掘港和“皇岸”為界。掘港西以“本場人”風俗為根基,謙和好客;掘港東則以“啟海”民俗為本原,直率開放。海堤外漁、鹽民風俗久盛不衰;海堤內則顯民風民俗相互摻雜、糅和、改良,加上文明新風影響,古今傳承、新舊交融。
跳馬夫跳馬夫
在如東,人們通過各自行業賴以生存發展,形成獨特的生產、生活習俗。工商界求生意興隆;掘東人重視棉花種植;掘西人重視水稻生產,都各有一整套規矩。漁民生產禁忌與生活禁忌相聯繫,使漁民禁忌尤為特殊。兩千多年的製鹽史,使鹽民形成獨特的風俗民情。如東個性顯明的民風民俗還上升為文藝形式。如馬塘人打鑼鼓與眾不同,成為歇後語“馬塘鑼鼓——各打各。”掘港十番音樂和諧纏綿,成為歇後語“掘港十番——不緊不慢。”如東風俗中,都天菩薩出巡中“燒馬夫香”、跳判官,被改編成民舞《跳馬夫》和《鐘馗嬉蝠》。1984年,走出國門。
如東風俗雅俗共賞。掘東灶頭畫、掘西床頭畫和孫窯農民畫,雖粗獷簡單、大紅大綠,卻凸現風格,裝點千家萬戶。如東人愛說嗙、放鷂子,《曹瘦臉兒打官司》系列故事登上大學論壇。如東放哨口風箏被外國人稱為“空中交響樂”,成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

文物古蹟

如東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佐證價值的圩塘、鹽灶、墾牧區、水利設施,名人故居、著名紀念地、古宗教場所、古戲台、古墓園、古橋樑、古河道、古樹名木,農林牧副漁、工農兵學商的處所和工具等,因天災人禍、自然朽損、人為破壞、城市改造、文物販子收購等因素,存世(不包括遺址和碎片性遺物)量不多。

非遺文化

如東挖掘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有138個,其內容涉及歷史、文學、音樂、民俗等多方面。其中,被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分別是:2007年3月,傳統舞蹈《鐘馗嬉蝠》《跳馬夫》《滸澪花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3月,傳統舞蹈《鐘馗嬉蝠》《跳馬夫》《滸澪花鼓》《潑花籃》,傳統音樂《馬塘鑼鼓》《新店山歌》,民間文學《曹瘦臉兒打官司》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5月,《紅木雕刻》《如東麵塑》《提線木偶製作工藝》被列入南通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跳馬夫》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9月,民間文學《曹瘦臉兒的故事》被列入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傳統音樂《漁民號子》、傳統技藝《栟茶煨竹蟶》《烙畫》被列入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如東有省級傳承人2人,分別是《跳馬夫》傳承人江振林、任乃貴;市級傳承人11人,分別是《馬塘鑼鼓》傳承人鄧雄,《新店山歌》傳承人秦竹林、邵樂標,《滸澪花鼓》傳承人張德君,《鐘馗嬉蝠》傳承人吳克明,《曹瘦臉兒的故事》傳承人瀋陽,《如東麵塑》傳承人羅彬,《紅木雕刻》傳承人房明建、許忠泉、劉承林,《烙畫》傳承人張爭光。加強傳承人培養工作,建立《跳馬夫》《馬塘鑼鼓》《如東硬木雕刻》《新店山歌》4個培訓基地。2014年,獲批市級傳承基地5個,分別為如東硬木雕刻傳承基地3個,漁民號子傳承基地1個,柞榛家具製作傳承基地1個。

地方特產

如東縣
文蛤如東出產的海產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唐代,文蛤就被列為貢品。文蛤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價值大。文蛤是如東大宗出口產品,以往處於自然繁殖、自然生長、自由采捕狀態,為保護這一貝類資源,1958 年建立“如東縣海塗養殖場”,首次進行人工圍養、放養文蛤幼苗、捕大留小,實行封灘養殖。1969 年以凍蛤肉出口,從1979 年開始改由鮮活文蛤出口,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如東成為全國最大文蛤養殖出口基地。
如東縣
竹蟶又名蟶子王,為海產雙殼軟體動物,體呈延長形,長約10公分左右。兩殼合抱後呈竹筒狀,故得竹蟶之名。 鮮蟶肉嫩而味鮮,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鈣、磷、鐵、碘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上等海味珍品。據藥書等記載,其殼有散結、消炎、通淋、止帶功效,蟶肉則具有退熱、明目、止渴、解酒毒以及婦女勞損下血和通乳等功能。蟶乾是將鮮活生蟶去殼後,蟶肉經熱煮後曬乾而成。竹蟶除天然生長外還可進行人工增殖和養殖。養殖品種以大竹蟶和長竹蟶為主,養殖2年竹蟶體長可達8厘米左右,個體大者22厘米以上。
如東縣
梭子蟹學名三疣梭子蟹,最明顯特徵是蟹殼表面有3個疣的突起。如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高熱,春秋兩季在一年中所占時間較長,對於最適宜水溫 15.5℃—26.6℃的梭子蟹來說,是生存繁衍理想之地,加之如東近海及灘涂基礎餌料豐富、潮流通暢,平緩的沙泥質底質,非常符合梭子蟹生活習性。如東梭子蟹肉色潔白,肉多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
如東縣
蝦米是由各種海蝦煮熟,經過曬乾,而後去殼而成。蝦米營養成份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糖分,是人們喜愛的食用佳品。油煎、爆炒、做湯均可,其味鮮美,食而不厭,是美味佳肴之一。 蝦米便於貯藏攜帶,四季均可食用。 如東所產蝦米名稱有:條米、金鉤、開洋、春紅、秋紅、鴿子腳等。 如東盛產各種蝦米,除向全國各地銷售外,還遠銷美國、日本、東南亞各國。
如東縣
泥螺古稱吐鐵。外殼呈卵圓形,殼薄脆,其殼不能包被全部身體,腹足兩側的邊緣露在殼的外面,並且反折過來遮蓋殼的一部分。體長方形,拖鞋狀頭盤大,無觸角,殼無螺塔。如東盛產黃沙泥螺和清沙泥螺。泥螺雖然個體小,名聲卻很大,是人們喜愛的海味珍品,且加工、食法講究。經醃漬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鮮美,清香脆嫩,豐腴可口。泥螺已躋身賓館宴席,成為“八珍冷盤”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如東縣
條斑紫菜與“天下第一鮮”文蛤齊名。條斑紫菜產於溫帶,自然生長數量有限,主產地在如東。因為如東具有條斑紫菜生長條件,適宜氣候、適宜水溫、適宜鹽度。如東條斑紫菜藻體薄嫩,是生態海洋食品,具保健功效。

著名人物

現當代人物

軍政界
  • 李金華,全國政協副主席、審計署前審計長。
  • 徐守盛,湖南省省委書記。
  • 黃玉章,國防大學原副校長,中將軍銜。
  • 陳紹晏,蘭州警備區司令員。
  • 繆瑞林,南京市市長,江蘇省副省長。
  • 繆蒂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二級大法官。
學術界
  • 管惟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科院院士。
  • 黃先祥,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全國政協委員。
  • 劉季平,北京圖書館館長、文化部顧問、陶行知研究會會長等。
  • 胡濟民,從事核理論、電漿理論等教學與研究。
  • 蔡美峰,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學專家。
文體界
財經界
  • 季琦,創辦攜程、如家、漢庭
  • 吳海軍,神舟電腦公司董事長

歷史人物

  • 張謇,曾入籍如皋縣東鄉以參加科舉。
  • 徐述夔,滿清四大文字獄之一。
  • 繆文功,魏建功院士國文老師。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45)、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48)、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41)。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