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口

小洋口

“小洋口”泛指江蘇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鎮及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地區,本身不是地名,是如東當地人為區分洋口港(大洋口)而採用的一種叫法。洋口鎮位於江蘇省如東縣境內,大洋口(即洋口港)以北,瀕臨黃海。為國家中心漁港,是蘇中沿海唯一的中心漁港,也是洋口外閘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洋口
  • 外文名:Yang Kou Port
  • 特點:亞洲最大的風電場
  • 屬性:一流精細化工集聚區
  • 特產:守其燒餅
地理優勢,開發利用,旅遊,

地理優勢

附近有金蛤島溫泉度假區,,海印寺廟,以及風箏節等旅遊勝地。主要水產有文蛤、“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而以黃魚、鯧魚、馬鮫魚等最為知名。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被譽為“軟黃金”的鰻魚苗以及以海產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鰻、蝦米、文蛤乾(粉)、“醉八鮮”等則更是風靡海內外。在附近的海岸線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腳,海水水質在2.7-3.8波美度之間,一立方米海水可產鹽27.5公斤。小洋口中心漁港位於老洋口閘下游新辟的港址。上世紀90年代籌建,本世紀初葉建成投產,是中央特批的國家一級漁港。洋口外閘和漁港船閘融為一體,泄洪樞紐工程總淨寬74米,設計流量為每秒740立方米;閘室長190米,頂樓設有觀海平台;船閘閘首淨寬12米,能通過千噸漁輪。漁港在洋口外閘以南,港岸長2400米,建有碼頭8座,能容納2000艘大小漁船同時進港。目前漁港各帶已逐步形成了6大功能區:以船舶修造、水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區;集育苗、特種水產養殖為一體的養殖區;以科研院所生產試驗基地為依託,海洋醫藥、海洋生物為主體的高新技術區;以海景公園為中心,集休閒、娛樂、觀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以漁需物資、油、水、冰及生活資料三產服務為主的港口服務區。
小洋口

開發利用

2003年開發建設以來,在如東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從一片鹽鹼荒灘地發展成為頗具規模且基礎設施配套良好的發展載體,8年來累計實施基礎設施投入11億元,進區簽約或生產企業達110家,2009年實現產值63.5億元,實現了在2008年基礎上的翻番。其間有快速發展時期也有低谷時期,特別是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大環境,小洋口地區同樣受到衝擊,表現在投資商少、項目開工建設量少、企業效益下降。但全區工作的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上:實施了二期18.5平方公里路網、電網、水網等的延伸,拉開了二期發展框架;建成了連線一、二期的跨港大橋,打通了二期對外交通的出口;實施了洋通大道西延和旅遊開發區污水總管,為打造旅遊品牌奠定了基礎;推進實施了洋口大道沿線臨街開發建設,發展了小洋口地區的三產服務業;實施了堤頂路路面改造、旅遊接待中心改造和雕塑、綠化等工程,提升了園區形象;建成了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增強了產業發展的支撐功能等等,2009年全年實施基礎設施投入近2.8億元。當然,2009年小洋口地區的發展與兄弟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社會各界的期望仍有較大距離,特別表現在區內龍頭企業還較少、基礎設施配套程度還不深、面貌改善還不快、管理還有欠缺等等,這些還有待於在今後工作中加以解決。
小洋口
2010年是小洋口地區新的行政體制劃分後的第一年,新組建成立的沿海旅遊經濟開發區正在編制完善小洋口地區旅遊發展規劃,部分旅遊及為旅遊配套的三產服務項目正在洽談落實中;沿海經濟開發區正利用原有的產業和配套基礎,全力招引大客商、好項目,年內可望有一批上市企業或大型企業落戶,現有企業紛紛開工建設或擴產擴建,區內風光大道、熱電聯供、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項目將相繼建成投運;洋口鎮新鎮區的開發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推進。相信通過多方努力,小洋口地區的繁榮興旺指日可待。

旅遊

如東的“空中交響樂”、“海上迪斯科”和擁有千年歷史的范公堤久負盛名,把小洋口地區建成特色旅遊項目的集中區,建設者們正在用汗水澆灌金蛤島溫泉度假村、海印寺、海濱公園等八大景點。
近兩年來,南通市機動車駕駛人教練場落戶小洋口後,每天近1000人次的學習、培訓、考試大大提高了小洋口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小洋口地區凝聚旅遊人氣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洋口鎮及沿海旅遊經濟開發區立足長遠,在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的同時,大力推薦“一人學考、全家旅遊”的休閒、生態游。一家人歡聚在海印寺拍照,在金蛤島溫泉度假村品嘗美食、泡溫泉,在九曲橋上觀海遠望,在旅遊快艇上享受與大海的激情互動,在蓬蓬樹享受千年古樹帶來的平安祝福,這些正逐漸成為居家旅遊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