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北周武帝)

宇文邕(北周武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禰羅突,漢化的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生於同州武鄉(今陝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周明帝宇文毓異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周閔帝宇文覺繼位時拜大將軍,出鎮同州(今陝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魯國公。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護的擁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終於誅殺權相宇文護,獨掌朝政。後繼續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展府兵制度,將府兵指揮權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並開始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準備兼併北齊。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復領兵七路攻齊。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軍乘勝圍,一舉攻陷,俘北齊後主父子,滅北齊。宇文邕在位期間,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諸軍伐突厥,五道俱進。因病詔停進軍。六月,疾甚,還軍長安,當月病逝,年僅36歲。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孝陵,傳位長子宇文贇

基本介紹

  • 本名:宇文邕
  • 字號:小字禰羅突
  • 所處時代南北朝末期(北周)
  • 民族族群:漢化鮮卑人
  • 出生地:同州武鄉(今陝西大荔)
  • 出生時間:543年
  • 去世時間578年6月21日
  • 主要作品:《象經
  • 主要成就:推行府兵制均田制;興兵滅北齊,統一北方
  • 廟號:高祖
  • 諡號:武帝
  • 陵寢:周孝陵
  • 年號: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 在位:560年—578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權臣秉政,獨攬朝權,一統北方,北征去世,為政舉措,政治,經濟,軍事,民族,人物評價,總體評價,史書評價,歷代評價,軼事典故,雀屏中選,滅佛果報,父子關係,發明象戲,親屬成員,父母,后妃,子女,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西魏大統九年(543年),宇文邕出生於同州,是宇文泰第四子。據說宇文邕幼年便知道侍奉雙親至孝,而且聰明敏達有氣度。宇文泰因此很喜歡他,常對別人說:“將來能實現我的志向的,一定是這個兒子。”
因為其父為西魏權臣,故而青少年時代的宇文邕前途平坦,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為輔城郡公。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三兄孝閔帝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拜宇文邕為大將軍,出鎮同州。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護廢孝閔帝,擁立明帝宇文毓繼位。十二月十六日,遷任宇文邕為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宇文邕入朝擔任大司空、治御正,進封為魯國公,兼任宗師。周明帝十分親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議。宇文邕性格深沉,識見宏遠,不是因為周明帝垂問,他始終不輕易發表意見。周明帝常常讚嘆他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權臣秉政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權臣宇文護派人毒死周明帝,立十七歲的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時,北周政局十分不穩,關鍵原因就在於宇文護壟斷了北周實權。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西魏時,曾任大將軍司空。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病重臨終之前,曾鄭重地對宇文護表示過,自己的諸子都年幼,而且外敵勢力龐大,所以要求宇文護總攬軍政,繼承自己的志向。宇文護表面許諾下來。第二年,他擁立宇文覺為帝,建立了北周政權。宇文覺秉性剛烈,特別厭惡晉公宇文護的專權。
宇文邕深知宇文護的勢力已經長成,故而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即位伊始,他不敢暴露自己對宇文護的不滿。保定元年(561年)正月,宇文邕就以大冢宰、晉公宇文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而且在日常極力討好宇文護。周梁躁公侯莫陳崇隨宇文邕一同到原州,夜裡,他執意回到長安去。眾人都認為這件事有些奇怪。侯莫陳崇自以為聰明,便對自己周圍親近的人揚言宇文護已經被誅殺。有人把侯莫陳崇的話傳了出去。宇文邕聽說後,立即召諸公於大德殿,當著眾人的面責罵侯莫陳崇,侯莫陳崇惶恐謝罪。就在這一天夜裡,宇文護派兵衝進侯莫陳崇住所,迫使他自殺了。宇文邕通過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宇文護決無二心。不久,宇文邕又用韜晦之計表彰宇文護,詔稱:“大冢宰晉國公,親則懿昆,任當元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並不得稱公名。”在詔書之中不得稱晉公宇文護之名,可見宇文邕對宇文護暫時“尊崇”之程度。
北周、北齊形勢北周、北齊形勢
宇文護的母親被北齊俘虜,母子分離三十五年,後來北齊將她放回,宇文邕對她也竭力奉承,凡是賞賜她的物件,一定是極盡奢華。每到四時伏臘,宇文邕都是率領皇族親戚向宇文護之母行家人之禮,被稱為“觴上壽”。用此來博得宇文護的歡心。由於宇文邕表面上的尊重、曲從,宇文護沒有像對宇文覺宇文毓那樣對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護還是時時要挾宇文邕,專橫跋扈,總想取而代之。
保定四年(564年),宇文邕在宇文護的策劃下發兵攻打北齊。十一月,柱國、蜀國公尉遲迥率大軍圍困洛陽,齊國公宇文憲於邙山圍困齊軍,晉公宇文護的軍隊駐紮於陝州。十二月,權景宣攻打北齊豫州,齊刺史王士良在內外夾攻之下投降了北周。但因為北齊武成帝高湛高長恭與并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因為懼怕北周的兵力強大,不敢前進。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宇文邕與宇文護想吞併北齊的初步計畫被遏制。這次戰役的失敗,使得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大降低,為周武帝宇文邕後來的奪權創造了一定條件。

獨攬朝權

宇文邕吸取兩位兄長的教訓,表面上與堂兄相安無事,任其專權。暗中卻在慢慢積聚力量,尋機誅護。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決心剷除宇文護。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宇文邕便與他一同來見太后,宇文邕一邊走,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后年事已高,但是頗好飲酒。雖然我們屢次勸諫,但太后都未曾採納。如今兄長入朝,請前去勸諫太后。”說著,又從懷中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讓他以此勸說太后。宇文護進到太后居處,果然聽從宇文邕所言,對太后讀起了《酒誥》。他正讀著,宇文邕舉起玉珽在他腦袋上猛地一擊。宇文護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沒有擊中要害。這時,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衛公宇文直跑了出來,幫忙殺死了宇文護。
誅滅宇文護勢力,是周武帝宇文邕一生中的大事。它使宇文邕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從內亂傾軋中解救出來。宇文護被殺後,北周的大權才真正開始掌握在宇文邕手中。宇文邕除去了心頭之患,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親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礎上,終於使原來弱於北齊的北周,轉弱為強。隨後將宇文護的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誅殺宇文護之子宇文會宇文至、宇文靜,以及伏侯龍恩、大將軍萬壽、大將軍劉勇等人。大赦天下,改元建德。
在誅殺宇文護及其親信後,宇文邕削弱大冢宰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總聽於天官大冢宰,使它的權力虛化,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為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再取消兵源的種族限制,一境內凡男悉可為兵,大大擴充了軍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為了使兄弟諸王發揮輔助的作用,建德三年(574年)正月,宇文邕冊封柱國齊國公宇文憲、衛國公宇文直、趙國公宇文招、越國公宇文盛、滕國公宇文逌等兄弟為王爵。

一統北方

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再次率兵進入北齊境內,打算滅掉北齊。長期以來,北周和北齊的關係主要是戰爭關係,雙方互有勝負,力量大體均衡。但是自從宇文邕親政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經過滅佛,國家經濟勢力增長;二是吸收均田上廣大漢族農民充當府兵,擴大了府兵隊伍,軍事優勢形成;三是北與突厥和親,南和陳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齊,卻處於“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的狀況。
宇文邕看清了北齊混亂的局勢,決定出兵伐齊。建德四年(575年),宇文邕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策劃,力排眾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七月,周武帝宇文邕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並進。宇文邕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周軍進入北齊境內,紀律嚴明,禁止砍伐樹木、踐踏莊稼,犯者皆斬。頗得民心,但是周武帝宇文邕因病還師。次年(576年),宇文邕又率大軍伐齊,幾路並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軍事失利,宇文邕自己僅得免。其後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建德六年(577年),宇文邕攻入鄴城,滅北齊。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為後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周滅北齊之戰北周滅北齊之戰
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於華麗的宮殿一律焚毀,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為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的良人沒為奴婢,他都豁免為良人。

北征去世

當時突厥強盛,而且北齊、北周在突厥之南。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後。滅齊之後,宇文邕於宣政元年(578年)率軍分五道北伐突厥。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親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同年六月丁酉日,宇文邕病情加重,在回到洛陽當天就病逝了,時年三十六歲,遺詔長子皇太子宇文贇繼位。宇文邕死後的諡號為武皇帝,廟號高祖,六月己未日,葬於孝陵。

為政舉措

政治

  • 加強集權
周武帝在誅殺宇文護及其黨羽後,削弱大冢宰的權力,規定六府不必聽命於大冢宰,分化大冢宰的權力,使之成為虛職,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軍士為侍官,表示軍隊從屬於皇帝和國家化。再取消兵源的民族限制,一境內凡男悉可為兵,大大擴充了軍力。又限定地方行政長官與其僚屬的關係,以防止地方上的私人化。周武帝還在“六條詔書”的基礎上,制定了“刑書要制”。
  • 滅佛政策
主詞條:周武帝滅佛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決定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後下地獄的威脅下詔“禁佛、道二教,經書、佛像盡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為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各地的佛寺都被拆毀,僧人都被勒令還俗。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後,針對繼續發展的佛教實體,立即推行滅佛政策,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為國家編戶,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開始向國家納稅服役,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封建朝廷來講,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

經濟

  • 打擊世族
周武帝對世族和豪族的打擊,也很果斷。世族大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是南北朝時期普遍的現象,也是使歷朝統治者大傷腦筋的一個嚴重問題。統治者和他們在爭奪土地和勞動力上有矛盾,所以歷代統治者也不斷地想打擊他們。但打擊的程度往往有限,總是縮手縮腳。周武帝規定得很嚴厲,凡“正長隱五戶及十丁以上,隱地三頃以上者,至死”。這一法令可以說是從北魏孝文帝創置三長以來,對大地主蔭護土地人口最嚴厲的一次法令。
  • 釋放奴婢
周武帝即位後,於保定五年(565年)下詔:“江陵人年六十五以上為官奴婢者,已令放免。其公私奴婢,有年至七十以外者,所在官司贖為庶人。”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再次下詔,“江陵所獲俘虜充官口者,悉免為民”。建德六年(577年)滅齊後,周武帝即下詔:“自偽武平(北齊年號)三年(572年)以來,河南諸州之民為齊破掠為奴婢者,不問官私,並宜放免。其住在淮南者,亦即聽還;願住淮北者,可隨便安置。”同年不久又下詔:“自永熙三年(534年)七月以來去年十月以前,東土之民被抄略在化內為奴婢者,及平江陵之後良人沒為奴婢者,並宜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伍。若舊主人猶須共居,聽留為部曲及客女。”通過這兩個詔書,建德元年(572年)以來抄略的奴隸、北周自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平江陵自由民被沒作的奴隸和北周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以前抄略北齊民沒為奴隸的,都赦免了。
次年,又下令釋放豆盧寧攻打江南武陵等地所俘“民庶為人奴婢者”成為百姓。他還注重廣辟農田,興修水利,於“蒲州開河渠,同州開龍首渠,以廣灌溉”。
  • 工商政策
周武帝在保定元年(561年)宣布重新鑄錢,命名為布泉,質量相當於之前的五倍,與五銖錢並行。周武帝還頒發了統一的度量衡,便利於商業交往。

軍事

  • 府兵體制
建德二年(573年),周武帝下令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充當府兵。當兵本人可以免除租調和徭役,他們的家庭在三年內也可以不交納租調和服徭役,原來為地方豪強大族所控制的農民,現在直接為朝廷所掌握。這是周武帝對府兵制所作的一項重大改革內容。
在宇文泰改革府兵制的基礎上,周武帝還實行了加強軍隊和君主的關係的措施。建德二年(573年)“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侍官,天子之近臣。改軍士為侍官,用以加強軍隊和皇帝的親近關係,用以改變過去府兵專屬於某一軍隊統帥的傳統,使其直接隸屬於君主。這樣一來,軍隊分權的傾向有所改變,皇帝對全國軍事勁旅的掌握更為緊密。
  • 攻滅北齊
宇文邕登基後,把目標定為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為此決定集中精力搞好內政,增強國力。而當時北齊國力已是江河日下,漸漸失去了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與北周對抗的實力。宇文邕於是於保定三年(563年)聯合突厥出征北齊,屢屢獲勝,攻占北齊20餘城。後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軍隊孤軍奮戰最後失敗。這次失敗使宇文邕摸清了雙方的實力對比,決定繼續發展和增強北周的國力。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宇文護像一座大山一般擋在他親政的路上。宇文邕決定先除掉宇文護,掃清親政的障礙。宇文邕與對宇文護不滿的大臣多次商議,終於擬定誅殺宇文護的計畫。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設計在太后宮裡殺掉了宇文護,隨後將其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終於迎來親政。親政後,宇文邕把注意力集中在內政上,發展生產,吸收均田農民充當府兵,擴充軍備加強實力。
建德四年(575年),自感實力大增的周武帝派十八萬大軍討伐北齊,接連攻克了北齊30座城池,最後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棄進攻,班師回朝。這次出征使得北齊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北周抗衡了。建德六年(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鄴城,俘獲齊主,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為日後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民族

  • 突厥
周武帝在位前期,對突厥採取的聯合態度。保定三年(563年),周武帝詔隨國公楊忠率軍一萬,與突厥聯合討伐北齊,當時突厥主俟斤率領十萬起兵回響北周。保定四年(566年)正月,攻打北齊的晉陽沒有成功。俟斤便縱兵大掠。時人對周武帝曾進言,突厥首領難以駕馭,應該十分小心。同年,俟斤又派遣使者,更請東伐。詔楊忠率兵出沃野,晉公宇文護率軍進攻洛陽以回響。後適逢周軍撤退,楊忠也回軍。
宣政元年(578年)四月,他缽率突厥軍攻打幽州。北周柱國劉雄率兵拒戰,兵敗身死。北周武帝非常氣憤,親自率領北周主力,準備北伐,但在行軍途中病死。
  • 吐谷渾
建德五年(576年)二月,吐谷渾國內大亂,周武帝遣皇太子宇文贇巡撫北周西部邊界的土地,率軍討伐吐谷渾,授予皇太子臨機專斷處理少數民族事務的權力。八月,皇太子宇文贇討伐吐谷渾,大軍行至伏俟城回軍。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周武帝一生,致力於改革。他在父親宇文泰勵精圖治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充當府兵,這是周武帝對府兵制所作的一項重大改革內容。他還注重廣辟農田,興修水利。所有這些改革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對當時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起了積極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馬倥傯,能和將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銳情教習,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會將士,必自執杯酒或手付賜物。至於征戰之處,躬在行陳”,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為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

史書評價

  • 令狐德棻周書》:帝沉毅有智謀。初以晉公護專權,常自晦跡,人莫測其深淺。及誅護之後,始親萬機。克己勵精,聽覽不怠。用法嚴整,多所罪殺。號令懇惻,唯屬意於政。群下畏服,莫不肅然。性既明察,少於恩惠。凡布懷立行,皆欲逾越古人。身衣布袍,寢布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改為土階數尺,不施櫨栱。其雕文刻鏤,錦繡纂組,一皆禁斷。後宮嬪御,不過十餘人。勞謙接下,自強不息。以海內未康,銳情教習。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齊之役,見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每宴會將士,必自執杯勸酒,或手付賜物。至於征伐之處,躬在行陣。性又果決,能斷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強。破齊之後,遂欲窮兵極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此其志也。
  • 李延壽北史》:武皇纘業,未親萬機;慮遠謀深,以蒙養正。及英威電發,朝政惟新;內難既除,外略方始。乃苦心焦思,克己勵精;勞役為士卒之先,居處同疋夫之儉;修富國之政,務強兵之術;乘讎人之有釁,順天道而推亡。數年之間,大勛斯集。攄祖宗之宿憤,拯東夏之阽危。盛矣哉,有成功者也。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

歷代評價

  • 盧思道:高祖高拱深視,彌歷歲年,談議儒玄,無所關預,祭則寡人,晉公不之忌也。但自下裁物,其主不堪。累世權強,一朝折首。其於黨與,鹹見夷戮。惡禽臭物,埽地無餘。爾乃棄奢淫,去浮偽,施一德,布公道。屏重內之膳,躬大布之衣。始自六宮,被於九服。令行禁止,內外肅然。以釋氏立教,本貴清淨。近世以來,糜費財力,下詔削除之,亦前王所未行也。值齊季失德,取亂侮亡,親御戎軒,再舉而滅。軍令肅然,秋毫莫犯。數巡而定,不戮一人。未及下車,革其弊政。山東士女,欣戴如歸。但天性嚴忍,果於殺戮。血流盈前,無廢飲啖。行幸四方,尤好田獵。從禽於外,非夜不還。飛走之類,值無免者。識者以此少之。雖有武功,未遑文德。彝章禮教,蓋闕如也。繕甲治兵,將掃沙漠。遠圖不遂,暴疾升遐。
  • 宇文泰:成吾志者,必此兒也。
  • 宇文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虞世南:周武驍勇果毅,有出人之才略,觀其卑躬勵士,法令嚴明,雖勾踐、穰苴,亦無以過也。但攻取之規,有稱於海內,而仁惠之德,無聞於天下,此猛將之奇才,非人君之度量。
  • 釋道宣:帝獨運遠略罷之(指滅佛),強國富民之上策。
  • 司馬光:①賞有功,誅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高遵奉使異國,漏泄大謀,斯叛臣也。周高祖不自行戮,乃以賜謙,使之復怨,失政刑矣!孔子謂以德報怨者,何以報德?為謙者,宜辭而不受,歸諸有司,以正典刑。乃請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則美矣,亦非公義也。②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而愈儉。
  • 王夫之:宇文邕之政,洋溢簡冊,若駕漢文、景、明、章而上之,乃其沒也甫二年,而楊氏取其國若掇。
  • 蔡東藩:周主邕為一英武主,平齊以後,又復敗陳,雖由陳將吳明徹之昏耄失算,以致兵敗受擒,然非周將王軌之鎖斷下流,亦不至挫失如此。敗陳者王軌,用軌者周主邕,推原立論,寧非由周主之英明乎?獨周主邕號稱知人,而不能自知其子。
  • 呂思勉:北周武帝,頗能勵精圖治。
  • 白壽彝:周武帝不愧為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統一全國理想的時候,不幸於出征前夕病逝。
  • 梅毅: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過人,沉毅有智,莫測高深。當皇帝十九年間,他先是韜光養晦,族滅權臣宇文護。而後親掌萬機,平滅北齊高氏。

軼事典故

雀屏中選

宇文邕的姐姐嫁給了神武公竇毅,生下一個女兒,小時就艷麗照人。宇文邕非常喜歡這個外甥女,養在宮中。一天,這個六七歲的小美女對宇文邕說:天下還沒有平定,舅舅要以蒼生為念,對皇后好一點。只要我們得到突厥的幫助,那么,江南和關東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宇文邕大吃一驚。這個女孩長大以後,天姿國色,求親者太多,竇毅擺了一個雀屏,規定誰能遠遠射中屏風上兩隻孔雀的眼睛,即成夫婿。這就是成語“雀屏中選”的由來。

滅佛果報

北周武帝將要消滅佛法時,靜藹法師特地前往京城,向朝廷呈遞書面的文表,為佛教論理申訴,當面反抗皇上的聖旨,請求皇帝不要消滅佛教。但是他的申訴抗議,終究不被武帝採用,因此靜藹就攜帶著門徒,進入終南山隱居。後來又潛藏到太一山的錫谷當中,自己披著粗麻做的破衣,暗自地闡揚大乘佛法,他有許多的撰述著作,都隱藏在岩石洞穴之中。武帝不聽勸告,把廢佛運動在原北齊境內鋪天蓋地地發動起來。結果,四萬多所寺廟賜給王公作宅第,一切經像盡毀於火;寺院財產,簿錄入官,僧尼全部勒令還俗。不久武帝宇文邕身患惡疾,全身糜爛而死。

父子關係

在史書中,宇文邕是一位嚴父,曾對其繼承人、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贇(後來的北周宣帝)施用體罰,並多次威脅要廢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後都沒有實行。這樣的舉措反而收到了反效果,讓宇文贇對他記恨,而更加不聽從他的說教。

發明象戲

象戲之稱,始見於南北朝末期之北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北周武帝所創,詳細規則、棋具皆不詳,並與大臣共同編寫《象經》,並由王褒作《象戲經序》、庾信作《進象經賦表》、《象戲賦》,獻給周武帝。《北史·朗茂傳》:“周武帝為《象經》,隋文從容謂茂曰:‘人主之所為也,感天地,動鬼神,而《象經》多亂法,何以致人?’”隋文帝對朗茂表達厭惡北周象戲,認為多亂法。
北周象戲到初唐已無人能解並失傳。唐太宗嘗覽《三局象經》,不能看懂,有人說蔡允恭能懂,蔡則向唐太宗表示“少通其略,老乃忘”,後問呂才才知。

親屬成員

父母

后妃

  • 皇后李娥姿,生宣帝宇文贇、漢王宇文贊。
  • 皇后阿史那氏阿史那皇后),突厥木桿可汗之女。
  • 厙汗姬,生秦王宇文贄、曹王宇文允。
  • 馮姬,生道王宇文充。
  • 薛世婦,生蔡王宇文兌。
  • 鄭姬,生荊王宇文元。

子女

皇子
公主

後世紀念

孝陵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陳馬村。因為孝陵被盜嚴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鹹陽市考古所1994年聯合對其進行了發掘。北周孝陵是陝西第一個發掘的皇帝陵墓,根據《北周武皇帝孝陵發掘簡報》,孝陵墓葬總體坐北面南,全長68.4米,只有南邊一條斜坡墓道。墓道水平面垂直投影長度31.5米。墓道由原地面直接下挖而成,開口線距現地表深0.9—1.1米。墓道上口大體呈長方形,南端寬2.8米,北端上寬2.6米,北端下寬2.7米,北端最深處距地表6.5米。
1994年考古發掘時挖開後的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全景圖1994年考古發掘時挖開後的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全景圖

影視形象

年份劇名飾演者
2007
2013
蘭陵王
2016
2017
2017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