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謚,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定論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後,會有多個廟號,廟號並不唯一,這是追尊、改謚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號
- 外文名:temple title / ancestral title
- 起源:商朝
- 使用地區:中國、朝鮮、越南
- 讀音:miào hào
歷史淵源,分類,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聖祖,世祖,統祖,王祖,太宗,世宗(代宗),高宗,顯宗,仁宗,中宗,孝宗,英宗,穆宗,神宗,德宗,歷史封號,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世祖,顯祖,肅祖,德祖,懿祖,獻祖,聖祖,王祖,睿祖,統祖,翼祖,僖祖,義祖,景祖,英祖,敬祖,憲祖,惠祖,毅祖,靖祖,文祖,信祖,慶祖,光祖,順祖,宣祖,玄祖,昭祖,熙祖,仁祖,成祖,肇祖,興祖,夔宗,太宗,世宗,高宗,中宗,肅宗,穆宗,宣宗,仁宗,烈宗,惠宗,顯宗,睿宗,德宗,憲宗,景宗,神宗,敬宗,孝宗,順宗,文宗,武宗,成宗,英宗,興宗,元宗,恭宗,純宗,代宗,昭宗,明宗,康宗,定宗,徽宗,光宗,寧宗,毅宗,統宗,威宗,玄宗,懿宗,僖宗,莊宗,慶宗,真宗,哲宗,欽宗,理宗,度宗,端宗,聖宗,道宗,熙宗,章宗,哀宗,崇宗,桓宗,襄宗,獻宗,裕宗,翼宗,熹宗,思宗,安宗,紹宗,
歷史淵源
廟號早在商朝就已設立,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
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當時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
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
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
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這些是最早出現的廟號。
商朝滅亡後,
周朝沒有延用商朝的廟號制度,只是繼續發展了商朝的
諡號制度,所以
周朝君主有諡號而無廟號,再到
始皇帝建立
華夏第一個
集權皇朝—秦朝之後,將廟號連同諡號制度一併廢止,原因是“廟號和諡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因此廢除
諡法與廟法。故周朝到
秦朝時期,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
西漢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
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
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開國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齊高帝蕭道成,秦高帝符登亦然)。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劉邦外,
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尤其是西漢,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
西漢
劉邦的廟號為太祖高皇帝、
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劉徹為世宗
孝武皇帝、
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經過東漢
光武帝劉秀的重新確認。
其餘有廟號的西漢諸帝如劉弗陵,劉奭(shì)、劉驁等因功績不多而除廟號。
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
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
劉祜為恭宗孝安皇帝、
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
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但這些廟號在孝
獻帝時被取消。
自三國起廟號開始泛濫(“降及曹氏,祖名多濫”),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和政變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廟號。
但也有例外。「祖」之泛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
後趙、前燕、後秦、
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
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
漢武帝、
隋文帝,而不稱廟號。
唐朝以後,由於諡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太宗發揚光大;世祖、聖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譽,但也指世系傳承發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愛孝順的賢主;聖宗是中興之主;哲宗、興宗、成宗、顯宗是守成之君;肅宗有中興意願卻沒有成功,有心無力;憲宗、宣宗、景宗有功有過;寧宗過於懦弱;德宗遭遇動亂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文弱無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順宗僅是過渡君主,影響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時間短且作為少;惠宗治國無方,江山殘破;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套用於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
分類
太初祖
始祖
這個廟號通常給開國皇帝對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比如商始祖
契、吳始祖
孫堅、成漢始祖
李特、後秦始祖
姚弋仲、後涼始祖
呂望、北魏始祖
拓跋力微、
金始祖完顏函普、
清始祖布庫里雍順等,被稱為始祖的皇帝,大多數都是子孫做了皇帝之後,開國皇帝通常為了強化皇權的威嚴,通過追封自己的祖先為始祖皇帝,來展示自己的皇統。
太祖
這是自從漢太祖劉邦以後開始大規模使用的
開國皇帝的廟號,劉邦最初的廟號是“高祖”,後來
漢景帝即位後為劉邦重上廟號“
太祖”,自此“太祖”便成為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其中南北朝的宋文帝
劉義隆廟號太祖,而又不是開國皇帝,引人議論。
烈祖
烈祖同樣是王朝開創者或復興國家的君主,但與太祖、高祖、世祖比他們開創的基業有限,僅能割據一方,如:漢烈祖劉備。
高祖
這個廟號通常給
開國皇帝,比如
劉邦、
李淵、
楊堅等,特別是劉邦,稱呼為漢高祖,但是,廟號又作太祖,為什麼呢?其實,只要看過《漢書詳解》一書就知道內里了,書中介紹說:“蓋邦配天地,是為高祖,而
尊號加之於上,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
”換言之,就是劉邦既是漢高祖,也是漢太祖,太祖之於高祖同義。但是,在
五代十國時期,連兒皇帝石敬瑭這樣的也得配高祖廟,顯得有點滑稽了。
而且,這期間是高祖廟號大盛的季節,像劉知遠等死後一律是高祖,連割據一隅的蕞爾小國創建者也頻頻使用高祖的榮譽。
聖祖
此廟號創始於
唐朝,為
唐玄宗李隆基專為
老子李耳所創設,後來成為歷代皇帝專門追封自己家族中有聖德的祖先,最後正式作為帝王的廟號。
在中國以“聖”為廟號的皇帝,還有
遼聖宗耶律隆緒和
元聖宗孛兒只斤·察合台。
世祖
一般作為新時代開創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啟下人物的特定廟號,例如北魏太武帝、南齊武帝、元代的忽必烈、清代的福臨等廟號都是世祖,大抵上他們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卻開創了新時代。
世祖偶爾也可作為立國者的廟號,如東漢的劉秀、三國的曹丕和西晉的司馬炎。有時也可指世系轉移,宋孝武帝、北齊武成帝、陳文帝、朝鮮世祖雖然建樹不多但到他們這一代世系傳承轉入旁系,這和世宗類似。
唐朝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有時將世祖寫成代祖。
統祖
王祖
太宗
世宗(代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說就是
統緒自此開始,自此開世的意思,也就是世系偏移,支系入繼大統,漢武帝
劉徹死後就是廟號世宗,而漢家的統緒也是從漢武帝開始發生新的轉移,我們都知道
漢景帝本來是準備傳位給長子
劉榮的,只是因為
館陶長公主的離間,才使得一個普通的膠東王得以繼承大位。
接下來的晉世宗
司馬師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司馬昭活著的時候經常說: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馬師)的天下,我之後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
司馬攸)。可見,沒有司馬師,西晉還不可能完成
司馬懿的遺志的。
西晉之後
五胡十六國,北魏統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
宣武帝元恪,這個人是使得
孝文帝改革功虧一簣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來也是沒有什麼可能成為太子的,只是原來的太子
元恂死於非命,才讓他撿了便宜。
唐朝因為要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沒設世宗,但有唐代宗,世宗和代宗含義相同(世代),但唐朝有世祖,李淵稱帝後追封父親
李昞為唐世祖,因為是先輩,所以無需避諱李世民。宋朝延襲了唐朝,所以也沒有世宗。但嚴格上說
宋英宗應該是宋朝的世宗,從他開始真宗一系斷絕,帝系從真宗一系轉為商王
趙元份的子孫。
就南宋來說,孝宗也是世宗的規格,因為從他開始太宗一系重新轉為太祖一系,更為重要。明世宗
朱厚熜,因其堂兄明武宗
朱厚照無嗣而即位。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通稱的雍正,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庶長子,按照一般宗法觀念,這也屬於道統發生了轉移。
金世宗、
遼世宗也都是類似的意思,遼世宗是遼朝帝系重新回到東丹王
耶律倍一脈上來的關鍵人物,而金世宗則是自太祖以來帝系回到宗輔一系的關鍵人物。
高宗
歷史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諡法為高宗的君主一般都處於王朝中衰起點,比較著名的就是
宋高宗、
清高宗,宋高宗的廟號代表的則是功過參半,他建南宋於江南使得當時的局勢並沒有進入南北朝那樣的亂世中是他的功,但卻假借秦檜之手除去了岳飛等功高震主的抗金武將則是他的過。清高宗弘曆使康乾盛世達到頂峰,但他生活過於奢靡,且好大喜功大興文字獄,留給嘉慶的則是一個千瘡百孔,奢靡成風的國家。所以嘉慶才給他上高宗廟號,寓意功過參半。
唐高宗在位後期權力被武則天架空。北魏高宗文成帝是個例外,其實他應該是世宗才對。南齊高宗蕭鸞表里不一,表面崇尚節儉實際生活奢侈,跟北魏交戰是屢戰屢敗,國勢一天不如一天。大越高宗李龍翰是典型的昏君。
上述是比較重要的廟號,下面再簡單說一下其他常見的廟號和歷史巧合。
顯宗
仁宗
正統王朝中有四個仁宗,
宋仁宗、
元仁宗、
明仁宗、清仁宗,總體說來都是他們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復了
科舉制度,這在元只有世祖時期才有過的事情。
中宗
知道中宗廟號的一般都是從
唐中宗那裡得來的,中宗,顧名思義就是中興之宗。最早起於漢朝的
漢宣帝,而後正統王朝中分別是晉中宗(東
晉元帝)、
唐中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號稱是小治(東晉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清宣宗)文宗號稱小亂(
唐文宗、
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孝宗
這個廟號的皇帝也是比較好且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的廟號。
最出名的就是
宋孝宗,他雖然非高宗親生但卻視高宗為生父。在得知高宗駕崩以後孝宗哭了幾天幾夜。也無心戀政,便放權給太子趙惇也就是後來的光宗。孝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岳飛平反並給岳飛的孫子封爵。他本人幾度想光復中原無奈身邊無可用武將。史學家也嘆息“高宗朝有復興之臣,而無復興之君。孝宗朝有復興之君,而無復興之臣。”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從小命運坎坷,但是在他繼位後卻勵精圖治,把自己父親遺留下來的問題全處理掉了。他在位期間任用
王恕、
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
弘治中興”。孝宗本人親眼見到過後宮的爭鬥,所以他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又出奇地寬和善良,即使對當初迫害其生母的
萬貴妃家人,也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對萬貴妃本人,也沒有聽從臣下的建議對她削謚議罪。這一切都出於一個孝字,孝敬父皇,維持傳統,以寬仁忠孝為主,因此他死後被定廟號為孝宗。
英宗
穆宗
神宗
神宗名褒實貶,
宋神宗的
王安石變法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劇了黨爭;西夏神宗在位期間內憂外患不斷,聯元抗金沒得到實惠還屢戰屢敗導致江山瀕臨崩潰;
明神宗將國家搞的一塌糊塗。
德宗
德宗也不是什麼好廟號,有此廟號的皇帝——
唐德宗、西遼德宗、清德宗有個隱藏共性——遭遇戰亂一路向西逃。
歷史封號
太初祖
始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商始祖 | |
| | |
| 新始祖 | - |
| 吳始祖 | 武烈皇帝 |
| | 景皇帝 |
| | 景元皇帝 |
| | - |
| 北魏始祖 | 神元皇帝 |
| | 辰言王 |
| | 懿憲景元皇帝 |
| | - |
太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
| | |
高宮 | 高句麗太祖 | - |
| | 武皇帝 |
| | |
| | 文皇帝 |
| | 武王 |
| | 武皇帝 |
| | 文明皇帝 |
| 翟魏太祖 | - |
| | 惠武皇帝 |
| 後秦太祖 | 武昭皇帝 |
| 後涼太祖 | 懿武皇帝 |
| | 文昭王 |
| | 文成皇帝 |
| | 武宣王 |
| | 武昭王、興聖皇帝 |
| | 桓皇帝 |
| | 宣武皇帝 |
| | 平文皇帝 |
| 宋太祖 | 文皇帝 |
| | 高皇帝 |
| | 文皇帝 |
| 陳太祖 | 景皇帝 |
| | 文皇帝 |
| | 武元皇帝 |
| | 景皇帝 |
| | 神武元聖孝皇帝 |
| | 應運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任勇神聖大王 |
| | 武皇帝 |
| |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
| |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
| | 武皇帝 |
| | 昭武孝皇帝 |
| | 文皇帝 |
| | 神聖文武皇帝 |
| |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
| 西夏太祖 | 神武皇帝 |
| 李太祖 | 神武皇帝 |
| |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 |
| | 開運立極弘仁應道純真至德神武聖文垂裕至孝皇帝 |
|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
| 明夏太祖 | 欽文昭武皇帝 |
| |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 | 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 |
| | 統天啟運聖德神功睿文英武寬明勇智弘義至明大孝高皇帝 |
| | 仁明高皇帝 |
| |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
| 大西太祖 | 高皇帝 |
| 吳周太祖 | 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 |
| | 武皇帝(又號中央皇帝) |
| 阮太祖 | 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皇帝 |
烈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昭烈皇帝 |
| | |
| 冉魏烈祖 | 高皇帝 |
| 前燕烈祖 | 景昭皇帝 |
| 南涼烈祖 | 武王 |
| 西秦烈祖 | 武宣王 |
| 後唐烈祖 | 孝靖皇帝 |
| 南唐烈祖 |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
| 後梁烈祖 | 文穆皇帝 |
| | 神元皇帝 |
高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 |
| | 文皇帝 |
| | 宣皇帝 |
| | 光文皇帝 |
| 前涼高祖 | 昭王 |
| | 明皇帝 |
| 前燕高祖 | 武宣皇帝 |
| 前秦高祖 | 景明皇帝 |
| 後秦高祖 | 文桓皇帝 |
| 西秦高祖 | 武元王 |
| 宋高祖 | 武皇帝 |
| 南梁高祖 | 武皇帝 |
| | 武皇帝 |
| 北魏高祖 | 照成皇帝 |
| 北魏高祖 | 孝文皇帝 |
| 北齊高祖 | 神武皇帝 |
| 北周高祖 | 武皇帝 |
| | 文皇帝 |
| |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 |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
| |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
| | 宣皇帝 |
| |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
| 後蜀高祖 |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
| | 天皇大帝 |
世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商世祖 | 文成王 |
| | 光武皇帝 |
| 新世祖 | 齊敬王 |
| | 武皇帝 |
| 前涼世祖 | 文王 |
| 前秦世祖 | 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壯烈天王 |
| 後燕世祖 | 武成皇帝 |
| 翟魏世祖 | - |
| 夏世祖 | 武烈皇帝 |
| 北魏世祖 | 太武皇帝 |
| 宋世祖 | 孝武皇帝 |
| 南齊世祖 | 武皇帝 |
| 南梁世祖 | 孝元皇帝 |
| | 文皇帝 |
| 北齊世祖 | 武成皇帝 |
| | 明皇帝、煬皇帝 |
| | 元皇帝 |
劉謙 | 南漢世祖(代祖) | 聖武皇帝 |
孟察 | 後蜀世祖 | 孝景皇帝 |
| 北漢世祖 | - |
王隆 | | 威武大王 |
| | 神武聖肅皇帝 |
| |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
| | 惠莊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 |
| 清世祖 |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
| 鄭世祖 | 明康仁智武貞雄略太王 |
| | 開天弘道立紀垂統神文聖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 |
顯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北魏顯祖 | 獻文皇帝 |
| 北齊顯祖 | 文宣皇帝 |
| 後漢顯祖 | 章聖皇帝 |
黎汀 | 黎顯祖 | 昭德至仁澤皇帝 |
| | 宣皇帝 |
肅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晉肅祖 | 明皇帝 |
| 北魏肅祖 | 文穆皇帝 |
| 後梁肅祖 | 宣元皇帝 |
| 後晉肅祖 | 孝簡皇帝 |
| | 昭烈皇帝 |
德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唐德祖 | 孝成皇帝 |
| | 宣簡皇帝 |
| 後漢德祖 | 恭僖皇帝 |
| | 玄皇帝 |
懿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唐懿祖 | 光皇帝 |
| 後唐懿祖 | 昭烈皇帝 |
| | 莊敬皇帝 |
作帝建 | | 景康大王 |
| | 恆皇帝 |
獻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唐獻祖 | 宣皇帝 |
| 後唐獻祖 | 文景皇帝 |
| 後晉獻祖 | 孝元皇帝 |
| | 定昭皇帝 |
聖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
| 新羅聖祖 | |
| | 聖明文武威德桓皇帝 |
| 前蜀聖祖 | 至道玉宸皇帝 |
| |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
| |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
| 鄭聖祖 | 盛王 |
| | 體天昌運至孝淳德文武明斷創述大成厚宅豐功仁皇帝 |
王祖
睿祖
統祖
翼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漢翼祖 | 昭獻皇帝 |
| | 簡恭皇帝 |
| | 康惠聖翼大王 |
| 莫翼祖 | 鴻慶淵哲英睿皇帝 |
僖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郭諶 | 後周僖祖 | 明憲皇帝 |
| | 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 |
義祖
景祖
英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莫茂洽 | 莫英祖 | 安天徽地莊文勤武平定惠疆孝靜皇帝 |
敬祖
憲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梁憲祖 | 昭武皇帝 |
| | 紹天隆運至善淳孝寬明睿斷文治武功聖哲章皇帝 |
惠祖
毅祖
靖祖
文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劉湍 | 後漢文祖 | 明元皇帝 |
| 鄭文祖 | 誼王 |
| 朝鮮文祖 | 康穆敦文顯武仁懿孝明大王 |
信祖
慶祖
光祖
順祖
宣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武昭皇帝 |
| | 功哲皇帝 |
黎曠 | 黎宣祖 | 憲文睿哲福皇帝 |
| | 昭敬顯文毅武聖睿達孝大王 |
玄祖
昭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
莫檄 | 莫昭祖 | 光烈基命皇帝 |
| 鄭昭祖 | 康王 |
熙祖
仁祖
成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 鄭成祖 | 恭正寬和哲大王 |
肇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原皇帝 |
鄭欄 | 鄭肈祖 | 衍慶王 |
| 阮肈祖 | 貽謀垂猷欽恭惠哲顯佑橫休濟世啟運仁聖靖皇帝 |
興祖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清興祖 | 直皇帝 |
鄭樓 | 鄭興祖 | 育德王 |
| 阮興祖 | 仁明謹厚寬裕溫和孝康皇帝 |
夔宗
姓名 | 廟號 | 注釋 |
| 商夔宗 | 商太祖成湯曾經 追謚其父主癸為 商夔宗,今查《 諡法》無此稱謂,不知所源。待考。 |
太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文王 |
| | 文皇帝 |
| | 景皇帝 |
| | 簡文皇帝 |
| 前涼太宗 | 成王 |
| 成漢太宗 | 武皇帝 |
石寇覓 | 後趙太宗 | 孝皇帝 |
| 前秦太宗 | 高皇帝 |
| 西燕太宗 | 威皇帝 |
| 北魏太宗 | 明元皇帝 |
| 宋太宗 | 明皇帝 |
| 南梁太宗 | 簡文皇帝 |
| |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 新羅太宗 | |
| | 孝武惠文皇帝 |
| |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
| | 聖慈文武皇帝 |
| | 開天統運尊道貴德聖文廣武崇仁尚善政理民安神符龍見體元御極億歲功高應真寶曆通玄至奧興龍大定聰明慈孝皇帝 |
| |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
| 西夏太宗 | 光聖皇帝 |
| | 英文皇帝 |
| | 統天御極隆功茂德顯和佑順神文聖武元孝皇帝 |
| | 恭定聖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 |
| | 繼天體道顯德功欽明文思英睿仁哲昭憲建中文皇帝 |
| |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
| | 欽哲文皇帝 |
| 阮太宗 | 宣威建武英明莊正聖德神功孝哲皇帝 |
世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商世宗 | 定王 |
| | 武皇帝 |
| | 景皇帝 |
| 前涼世宗 | 桓王 |
| 後趙世宗 | 元皇帝 |
| 南燕世宗 | 獻武皇帝 |
| 南齊世宗 | 文皇帝 |
| 西梁世宗 | 明皇帝 |
| 北魏世宗 | 宣武皇帝 |
| 北齊世宗 | 文襄皇帝 |
| 北周世宗 | 明皇帝 |
| | 成皇帝 |
| | 孝和莊憲皇帝 |
| | 睿武孝文皇帝 |
| |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
| | 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
| |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
黎維潭 | | 積純剛正勇果毅皇帝 |
| |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
| 阮世宗 | 乾剛威斷神毅聖猷仁慈睿智孝武皇帝 |
高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襄王 |
| 前涼高宗 | 威王 |
| 後趙高宗 | 成皇帝 |
| 前秦高宗 | 文宣皇帝 |
| 後燕高宗 | 昭文皇帝 |
| 北魏高宗 | 文成皇帝 |
| 南齊高宗 | 明皇帝 |
| 南梁高宗 | 昭明皇帝 |
| | 宣皇帝 |
| |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 |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
| | - |
| | 忠憲安孝大王 |
| |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
| 朝鮮高宗 | 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 |
中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景王 |
| | 宣皇帝 |
| | 元皇帝 |
| 成漢中宗 | 昭文皇帝 |
| 後燕中宗 | 昭武皇帝 |
| 西梁中宗 | 宣皇帝 |
|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 南漢中宗 | 文武光聖明孝皇帝 |
| | - |
| | 文安帝 |
黎維暄 | 黎中宗 | 武皇帝 |
| | 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 |
肅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章皇帝 |
| 西燕肅宗 | 烈文皇帝 |
| 北魏肅宗 | 孝明皇帝 |
| 北齊肅宗 | 孝昭皇帝 |
| |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
| | 明睿穆憲皇帝 |
王顒 | | 文惠康正明孝大王 |
| | 昭義顯仁溫恭淵默純孝允恭欽皇帝 |
| | 顯義光倫睿聖英烈裕謨永運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啟休篤慶正中協極神毅大勳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 |
阮福澍 | 阮肅宗 | 宣光紹烈浚哲靜淵經文緯武孝寧皇帝 |
穆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睿聖文惠孝皇帝 |
| | 孝安正敬皇帝 |
| | 孝思威惠克英定恭宣讓大王 |
| | 章順孝平皇帝 |
| |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
| 清穆宗 |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
宣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聖武獻文孝皇帝 |
| | 寬仁顯順安成思孝大王 |
| | 孝章皇帝 |
| |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 |
| | 功極皇帝 |
| |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
莫福源 | | 睿皇帝 |
| 清宣宗 |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
仁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懷皇帝 |
| |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
| | - |
| 西夏仁宗 | 聖德皇帝 |
| | 克安恭孝大王 |
| | 孝慈聖神文武皇帝 |
| | 聖文欽孝皇帝 |
| | 法天崇道應世化民隆慈顯惠聖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 |
| |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
| | 欽文仁孝宣明聰睿宣皇帝 |
| | 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 |
| 清仁宗 |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
烈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孝武皇帝 |
| 漢趙烈宗 | 昭武皇帝 |
| 後燕烈宗 | 惠愍皇帝 |
| 南梁烈宗 | 思皇帝 |
| 南吳烈宗 | 景皇帝 |
| 南漢烈宗 | 襄皇帝 |
惠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仁德明孝宣顯高平景憲義恭大王 |
| 南唐惠宗 | 孝安皇帝 |
王鏻 | | 齊肅明孝皇帝 |
| 西夏惠宗 | 康靖皇帝 |
| | - |
| | 順皇帝 |
| |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
顯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明皇帝 |
| | 成皇帝 |
孟道 | 後蜀顯宗 | 孝武皇帝 |
| | 大孝德威達思元文大王 |
| | 體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
| | 光聖仁孝皇帝 |
| | 永皇帝 |
| | 純文肅武敬仁彰孝大王 |
阮福淍 | | 英謨雄略聖文宣達寬裕仁恕孝明皇帝 |
睿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
| 北漢睿宗 | - |
| | 立德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 |
| | 孝思威惠克英靖恭宣讓大王 |
| | 仁聖景襄皇帝 |
| | - |
| | 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 |
| | 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 |
| 阮睿宗 | 聰明寬厚英敏惠和孝定皇帝 |
德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神武孝文皇帝 |
| | 宣孝剛明光莊敬康大王 |
| 西遼德宗 | - |
| | 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
黎鑌 | 黎德宗 | 配天翊聖溫良光明文哲寬弘彰信綏休穆孝建皇帝 |
| | 懷簡宣肅恭顯溫文懿敬大王 |
| 清德宗 |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
憲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聖神章武孝皇帝 |
| | 宣仁皇帝 |
| | 桓肅皇帝 |
陳旺 | | - |
| |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
| | 體天凝道懋德至仁昭文紹武宣哲欽聖彰孝睿皇帝 |
| | 顯皇帝 |
李奐 | | 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 |
| 阮憲宗 | 忠皇帝 |
景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燕景宗 | 惠懿皇帝 |
| | 至仁成穆明惠順熙靖孝恭懿獻和大王 |
王曦 | | 睿文廣武明聖元德大孝皇帝 |
| | 孝成康靖皇帝 |
| 西夏景宗 | 武烈皇帝 |
| | 正康皇帝 |
| | 恪恭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 |
莫全 | | 開天沖地安文奮武成皇帝 |
| 阮景宗 | 弘烈統哲敏惠純皇帝 |
神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前涼神宗 | 悼王 |
| | 英文烈武聖孝皇帝 |
| | 英文皇帝 |
| | - |
李陽煥 | | 順天廣運崇孝文武皇帝 |
王卓 | | 敬恭靖孝大王 |
| |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
黎維祺 | | 淵皇帝 |
阮福瀾 | 阮神宗 | 承基纘統剛明雄毅威斷英武孝昭皇帝 |
敬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北魏敬宗 | 孝莊皇帝 |
| | 睿武昭愍孝皇帝 |
朱進瑜 | 明敬宗 | |
| 黎敬宗 | 顯仁裕慶綏福惠皇帝 |
孝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穆皇帝 |
| |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
| | 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黎維纊 | 黎孝宗 | 仁皇帝 |
| | 宣文章武神聖顯仁大王 |
順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
| | 大孝順聖皇帝 |
| | 英明靖憲宣惠大王 |
| | 昭聖衍孝皇帝 |
陳顒 | | - |
文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元聖昭獻孝皇帝 |
| | 章聖剛正明戴仁孝大王 |
| | 聖明元孝皇帝 |
| | 恭順欽明仁肅光文聖孝大王 |
| 清文宗 |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
武宗
成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李超 | 南唐成宗 | 孝平皇帝 |
| | 康威章憲光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 |
| | 欽明廣孝皇帝 |
| | 康靖仁文憲武欽聖恭孝大王 |
| | 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
英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涼英宗 | 靈皇帝 |
| |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
| | 亨天皇帝 |
| | 睿聖文孝皇帝 |
| | - |
| | 顯文睿武欽明仁孝皇帝 |
王淐 | | - |
| |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
黎維邦 | | 峻皇帝 |
| 阮英宗 | 紹休纂業寬洪博厚溫惠慈祥孝義皇帝 |
興宗
元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南唐元宗 |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
| | 忠敬順孝大王 |
| | 恭良仁憲靖穆章孝敬德大王 |
恭宗
純宗
代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睿文孝武皇帝 |
| |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
| | 起天挺地克文定武靈皇帝 |
昭宗
明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唐明宗 |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
王晧 | | 皇明光孝大王 |
| | 翼獻景孝皇帝 |
| | 章堯文哲皇帝 |
| | 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 |
| 黎明宗 | 哲皇帝 |
莫敬宇 | | 莊天惠地景文頤武開皇帝 |
康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西燕康宗 | 武桓皇帝 |
| | 聖神英睿文明廣武應道大宏孝皇帝 |
| | 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
王祦 | | 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 |
定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
| 南唐定宗 | 孝靜皇帝 |
| | 簡平皇帝 |
| | 恭靖懿文莊武溫仁順孝大王 |
徽宗
光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弘道宣烈平世肅憲懿孝康惠大成大王 |
| |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
| |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
寧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
| | 沖聖嗣孝皇帝 |
毅宗
統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後明統宗 | 贊天申道獻德元威敏文忠武誠仁知孝質皇帝 |
威宗
玄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
黎維禑 | | 闊達睿聰剛毅中正溫儒和樂欽明文思允恭恪讓穆皇帝 |
懿宗
僖宗
莊宗
慶宗
真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
黎維佑 | 黎真宗 | 順皇帝 |
| | 溫良睿明哲文孝章大王 |
哲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
| | 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 |
欽宗
理宗
度宗
端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
| | 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 |
聖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文武大孝宣皇帝 |
| | 法天應運崇仁至德英文睿武慶感龍祥孝道聖神皇帝 |
| | 忠武皇帝 |
| | 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
| | 崇天廣運高明光正至德大功聖文神武達孝淳皇帝 |
道宗
熙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 |
王韺 | | 仁穆誠孝大王 |
| | 章皇帝 |
| 阮熙宗 | 顯謨光烈溫恭明睿翼善綏猷孝文皇帝 |
章宗
哀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莊皇帝 |
黎維密 | 黎哀宗 | - |
崇宗
桓宗
襄宗
獻宗
裕宗
翼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世天亨運至誠達孝體健敦仁謙恭明略睿文英皇帝 |
熹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
思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
安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 憲景聖德孝懿大王 |
| 明安宗 | 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
紹宗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 明紹宗 |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