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大臣)

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大臣)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基本介紹

  • 本名:司馬昭
  • 別稱:晉文帝、晉太祖、司馬文王
  • 字號:字子上
  • 所處時代三國(曹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內溫縣
  • 出生時間:211年
  • 去世時間:265年9月6日
  • 主要成就:專攬國政,攻滅蜀漢;奠定西晉基礎
  • 爵位晉王
  • 廟號太祖
  • 諡號文王→文皇帝
  • 陵墓崇陽陵
  • 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兒子:司馬炎
生平經歷,早年經歷,攻蜀戰吳,繼其兄位,壽春之戰,司馬之心,攻滅蜀漢,追尊文帝,歷史評價,家庭成員,父母,兄弟,妻妾,子女,史籍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遊戲形象,影視形象,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司馬昭是司馬懿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後轉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於退走。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占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回到京都,拜為議郎。

攻蜀戰吳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曹爽,開始專權國政,司馬昭率眾保衛二宮,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戶。蜀將姜維侵擾隴右一帶,征西將軍郭淮從長安出發抗拒蜀軍,司馬昭晉位為安西將軍、持節,屯兵關中,調度諸軍。郭淮在麴攻打姜維別將句安,長期不能決勝負。司馬昭即進軍占據長城,南向駱谷設定疑兵。姜維害怕,退保南鄭,句安的軍隊斷絕後援,率眾投降。司馬昭轉為安東將軍、持節,鎮守許昌
嘉平三年(251年),大軍討伐王凌時,司馬昭都督淮北諸軍事,率軍會師於項。增加封邑三百戶,賜給金印紫綬。不久又晉號都督。同年,司馬懿去世,他的兄長司馬師撫以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
嘉平四年(252年),司馬師對吳國發動南征,司馬昭統率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伐吳,戰於東關。胡遵、諸葛誕軍大敗(見東興之戰),戰敗後司馬昭曾詢問眾人應由誰承擔責任,隨軍司馬王儀稱“責任在統帥(指司馬昭)”,司馬昭大怒說:“司馬(指王儀)欲委罪於我嗎?”,於是下令斬殺了王儀。司馬昭因為此次戰敗而被削去侯爵。
此後,蜀將姜維又侵擾隴右,揚言要攻狄道。魏帝曹芳任命司馬昭征西將軍,駐軍長安。雍州刺史陳泰想走在蜀軍前面占據狄道,司馬昭說:“姜維攻羌人收取了他們的人質,屯聚糧食,建造糧倉,而又轉道至此,正是想完成征服塞外諸羌的工作,為後年攻魏作準備。若真的要攻狄道,怎肯事先泄露,讓外人知道?今揚言進攻,正是準備回師。”姜維果然燒了營壘而離去。遇上新平羌胡叛亂,司馬昭率軍將他們擊破,隨即在靈州陳兵示威,北邊胡虜被震懾,原來叛變的又來投降了。司馬昭因這次軍功,又封為新城鄉侯。

繼其兄位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慾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畫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司馬昭參與謀劃定策,晉封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戶。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發起勤王,司馬師率大軍東征,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鎮洛陽。期間,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時,司馬昭自京都到許昌省問,拜為衛將軍。司馬師死,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鐘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壽春之戰

主詞條:壽春之戰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司馬昭加大都督職銜,允許“奏事不名”。六月,晉封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晉號為大都督,帶劍穿履上殿。又辭讓不受。八月十六日,加賜黃鉞,增加封邑三縣。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初一,鎮東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占據淮南起兵,送兒子諸葛靚作人質請求吳國援救。議論此事的人請求立即討伐淮南軍,司馬昭說:“諸葛誕認為毌丘儉舉事輕率急速而導致失敗,今天他必然外連吳寇,這樣一來,叛變的規模大而行動遲緩。我可以與四方將領聯合起來,以全勝之策來制服他。”於是向天子上表說:“昔日黥布叛逆,漢高祖親征;隗囂違抗,光武帝西伐;烈祖明皇帝多次御駕親征,都是為了振奮士氣,耀武揚威。陛下應暫時親臨軍旅,使將士得以藉助天威。今討賊諸軍約五十萬,以眾擊寡,沒有不勝的。”
諸葛誕之反諸葛誕之反
同年七月,司馬昭攜曹髦與郭太后一起東征,徵發青、徐、荊、豫四州兵馬,並從關中分部分軍隊,共同會師淮北。大軍至項,讓廷尉何楨持符節出使淮南,勸慰叛軍將士,申明朝廷逆誅賞順的政策,初五,司馬昭進軍丘頭。吳國使文欽、唐咨、全端、全懌等三萬餘人來救諸葛誕,魏諸將迎擊,不能抵禦。將軍李廣臨敵畏縮不前,泰山太守常時聲稱有疾不出兵,都斬首示眾。八月,吳將朱異率兵萬餘人,將輜重留在都陸,軍隊輕裝到黎漿。監軍石苞、兗州刺史陳泰抗拒朱異軍,朱異退走。泰山太守胡烈用奇兵襲擊都陸,燒毀朱異的糧草輜重,石苞、州泰又進擊朱異,大破其軍。朱異殘兵飢餓無糧,吃葛葉而逃竄,吳人殺了朱異。司馬昭說:“朱異不能到達壽春,不是他自己的罪過,而吳人殺了他,只不過是向據守壽春的諸葛誕道歉,堅定他的意志,使他還指望救兵的到來。如不這樣,諸葛誕就會突圍,拚命於一旦。或者認為我大軍不能持久,他們就會節省糧食,堅持下去,等待其他變故發生。預料吳賊的出路,不會超出以上三種選擇。如今我們應當採取多種行動,擾亂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竄逃,這是取勝之計。”因而命令軍隊完成包圍圈,遣送一些老弱殘兵到淮北就地取食,前線士兵每人發給三升大豆。文欽聽說這種情況,果然十分高興。司馬昭更讓士兵裝作飢餓瘦弱的樣子給淮南軍看,又放出很多間諜到淮南軍,揚言吳國救兵就要來到。諸葛誕等就讓士兵放寬標準,盡情吃喝,城中糧食很快短缺起來。石苞、王基都請求進攻,司馬昭說:“諸葛誕圖謀叛逆,並非一朝一夕,屯聚糧食,完善城池守具,自認為足以占據淮南。文欽與諸葛誕同惡相濟,必不會隨便突圍出走。今若緊急攻城,必然損傷我方兵力。如外面援軍突然到來,內外受敵,那是很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同在一個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滅亡。我們應從長遠計議,制服他們,只須三面包圍,堅守陣地。若賊救兵從陸路來,軍糧必少,我們用游兵輕騎斷絕其糧草運輸,救兵可不戰而破。外賊已破,文欽等必然束手就擒了。”全懌的母親是孫權的女兒,在吳獲罪,全端的侄子全禕、全儀護衛其母投奔魏軍。全儀兄全靜當時在壽春,司馬昭用鐘會的計謀,代全禕、全儀寫信勸全靜投降,全靜兄弟五人率領部下來降。城中大為恐慌。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初七,諸葛誕、文欽等出來攻擊圍城軍,被諸軍擊退。當初,諸葛誕與文欽內部不和,到緊急的時候,二人相互猜疑。遇到文欽計議軍事時與諸葛誕的意見相牴觸,諸葛誕便親手殺了文欽。文欽之子文鴦進攻諸葛誕,不能取勝,跳下城牆投降魏軍,魏任他為將軍,封為侯,並讓他繞城喊話勸降。司馬昭看到城上守軍持弓而不發箭,對諸將說:“可以攻城了。”二月二十日,魏軍攻城,當天城被攻破,殺了諸葛誕,夷滅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名不願投降的士兵,也被斬殺。吳將唐咨、孫曼、孫彌、徐韶等都率部下投降,司馬昭上表給他們加封爵,士卒飢餓有病的,供給糧食醫藥。有人說吳兵必然不肯為我們效力,請求把他們活埋了。司馬昭說:“放他們回去,才顯示出大魏的寬宏大度。”後來將他們遷徙到三河。四月,回到京師。曹髦下詔將“丘頭”改為“武丘”,以表彰司馬昭的軍功。

司馬之心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詔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設定晉國,司馬昭九次推辭,這件事停了下來,又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封為列侯。七月,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勛之子孫,量才任職。
甘露四年(259年)六月,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守新野,州泰鎮守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鐘毓都督徐州,宋均監青州諸軍事。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司馬昭再次推辭,沒有接受。
曹髦見威權日去,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同年五月初六夜裡,曹髦使冗從僕射李昭等在陵雲台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之辱,如今親自率領你們去討伐他。”王沈、王業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司馬昭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到達南闕時賈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擋曹髦。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相府中的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平時養活你們,正是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戈刃從背上穿出,曹髦在車中駕崩。司馬昭聞訊大驚,自投於地說:“天下人該怎么議論我啊!”
事後,司馬昭召集百官商議事變的原委。並專請僕射陳泰到一個幽靜的房間,對他說:“玄伯,天下人會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司馬昭說:“你再想一想退一步的辦法。”陳泰說:“我只有比這更進一步的對策,沒有退一步的辦法。”於是司馬昭歸罪於成濟,將他斬殺。據《魏氏春秋》,成濟和其兄成倅不服罪,光著身子跑到屋頂,破口大罵,被軍士射殺。五月初八,司馬昭向太后上奏,聲稱:自己本想捨棄己身、聽候曹髦裁決,但考慮到曹髦想謀殺太后,於是動兵,但仍命令將士不得傷害任何人,並曾連續發命,不得迫近天子輦車;是成濟私自闖入兵陣才導致曹髦被殺,現已將成濟軍法從事,還應逮捕成濟家屬,交付廷尉治罪。太后聽從他,誅滅了成濟三族。司馬昭又認為王經和自己不一心,殺了他。
司馬昭弒君之後,與公卿們商議,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璜為天子,改元景元。
景元三年(262年),司馬昭聽信鐘會的譖言,殺害嵇康呂安,不久即感到後悔。(一說此事發生於次年,此處姑從《資治通鑑》)

攻滅蜀漢

主詞條:魏滅蜀之戰
景元四年(263年)夏,司馬昭準備伐蜀,與眾人商量說:“自在壽春平定叛亂以來,士兵已經六年沒有戰事,製造兵器,修繕盔甲,準備對付吳蜀二虜。如果滅吳,大略計算一下,造戰船,開水道,得用千餘萬個工日,這就要十萬人一百幾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濕,必然會發生疾疫。當今應先取蜀,滅蜀三年之後,借巴蜀可以順流而下的有利地勢,水陸並進,這就像歷史上晉滅虞定虢,秦吞韓並魏那樣容易了。蜀戰士據統計有九萬,駐守成都及守備後方諸郡的不下四萬,餘下的不過五萬。如今將姜維拖在沓中,使他不能東顧,然後大軍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擊漢中。蜀軍若各自據城守險,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絕。我們可以調集大軍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據村野,劍閣無暇守其險,關頭無自保之力。以劉禪之昏庸,外面邊城陷落,內部士女震驚,其滅亡是可以預料的。”征西將軍鄧艾以為蜀尚無禍亂之機可乘,屢次提出不同意見。司馬昭感到憂慮,派主簿師纂鄧艾軍作司馬,尋找機會勸說,鄧艾這才奉命。於是徵發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從狄道到沓中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從祁山出發駐軍武街,斷絕姜維的退路,鎮西將軍鐘會率領前將軍李輔、征蜀護軍胡烈等從駱谷進攻漢中。
八月,大軍從洛陽出發,大賞將士,列陣誓師。將軍鄧敦提出蜀不可伐,司馬昭將他斬首示眾。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姜維營,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截擊,金城太守楊欣進軍甘松。鐘會所率軍隊分為二隊,一隊由李輔率領,經過斜谷,將蜀將王含包圍于樂城,又使部將易愷在漢城進攻蔣斌。鐘會率一隊直指陽安,護軍胡烈攻陷關城。姜維聞訊後率軍退回,王頎追擊姜維,在強川打敗蜀軍。姜維與張翼、廖化合併共守劍閣,鐘會進攻劍閣。十月,因各路軍頻繁報捷,曹奐以春秋時晉國的故地,共十郡,方圓七百里,封司馬昭為晉公,晉位為相國,加九錫。
魏滅蜀之戰地圖魏滅蜀之戰地圖
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從陰平越過絕險的大山進至江油,在綿竹大破蜀軍,殺了諸葛瞻,首級傳往京師。又進軍雒縣,蜀主劉禪投降。曹奐命司馬昭以相國身份統攝朝政,於是送上新職符節,去掉侍中、大都督、錄尚書的稱號。司馬昭上表讓鄧艾為太尉,鐘會為司徒。鐘會暗地謀劃叛逆,因而秘密派使者誣陷鄧艾。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用運囚犯的檻車召鄧艾入京。初四,司馬昭挾魏帝曹奐西征,駐軍長安。當時,曹魏的宗室都在鄴城,命從事中郎山濤兼管軍司事,鎮守鄴城,派遣護軍賈充持節、督諸軍,據守漢中。不久鐘會在蜀中謀反,監軍衛瓘、右將軍胡烈攻鐘會,並殺了他。鄧艾及其子鄧忠等尚未見到司馬昭,也在路途中被殺,仍在洛陽的兒子都被誅殺。
當初,鐘會將要伐蜀,西曹屬邵悌對司馬昭說:“鐘會很難讓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司馬昭笑道:“取蜀易如反掌,而眾人都說不可,只有鐘會與我意見一致。滅蜀之後,中原將士人人思歸,蜀之遺民尚有恐懼之心,鐘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的。”事情最後果如司馬昭所料。

追尊文帝

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公曆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
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葬於崇陽陵。九月,司馬昭被謚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昭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

歷史評價

毌丘儉、文欽: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
王經:朝廷四方皆為之效死。
曹髦: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羊祜:先帝順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而吳復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由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役無時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勛,成無為之化也。
張悌:摧堅敵如折枯,盪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習鑿齒:自是天下畏威懷德矣。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併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捲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種惠吳人,結異類之情,寵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眾,使揚土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當之哉!
虞世南:克寧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為重。及高貴纂位,聰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葉贊,擬跡伊周,遂乃偽殺彥士,委罪成濟,自貽逆節,終享惡名。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房玄齡:①世宗以睿略創基,太祖以雄才成務。事殷之跡空存,翦商之志彌遠,三分天下,功業在焉。及逾劍銷氛,浮淮靜亂,桐宮胥怨,或所不堪。若乃體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連於此歲,魏武得意於茲日。軒懸之樂,大啟南陽,師摯之圖,於焉北面。壯矣哉,包舉天人者也!為帝之主,不亦難乎。②世宗繼文,邦權未分。三千之士,其從如雲。世祖無外,靈關靜氛。反雖討賊,終為弒君。
王應麟:司馬師引二敗以為己過,司馬昭怒王儀責在元帥之言。昭之惡,甚於師。
羅貫中:①假意投身強哭屍,公然弒主待推誰?欲誅成濟瞞天下,天下人人已盡知!②司馬當年命賈充,弒君南闕赭袍紅。卻將成濟夷三族,欲使軍民耳盡聾!
王夫之:①司馬昭、郭威雖逆,而固非朱溫之暴,可以理奪者也。②使司馬昭殺賈充以謝天下,天下其可謝,而天其弗亟絕之邪?己謀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惡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趙翼: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晉宣帝司馬懿
母親:宣穆皇后張春華

兄弟

長兄:晉景帝司馬師(同母兄)
司馬家族司馬家族
三弟:平原王司馬乾(同母弟)
四弟:汝南文成王司馬亮
五弟:琅邪武王司馬伷
六弟:清惠亭侯司馬京
七弟:扶風武王司馬駿
八弟:梁孝王司馬肜
九弟:趙王司馬倫

妻妾

文明皇后王元姬
修華李琰
修容王宣
修儀徐琰
婕妤吳淑
充華趙延

子女

  • 兒子
晉武帝司馬炎,文明皇后所生
齊獻王司馬攸,文明皇后所生
城陽哀王司馬兆,文明皇后所生
遼東悼惠王司馬定國,文明皇后所生
廣漢殤王司馬廣德,文明皇后所生
樂安平王司馬鑒,母不詳
燕王司馬機,母不詳,出繼叔父清惠亭侯司馬京
司馬永祚,母不詳,早亡
樂平王司馬延祚,母不詳
  • 女兒
京兆公主,文明皇后所生
常山公主,嫁王濟

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注引《漢晉春秋》、《魏氏春秋》等)
晉書·帝紀第二·景帝文帝紀》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成語
小說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昭生平與正史大體相同。早年隨父司馬懿抵禦諸葛亮伐魏,多有軍識。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分兵伐蜀。蜀滅亡後,鐘會陰謀造反,司馬昭率領大軍親討。未至,鐘會業已敗亡。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戲責阿斗,阿斗樂蜀不動情。鹹熙二年,司馬昭中風猝死。數月後,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遊戲形象

邊鋒《三國殺》:司馬昭
日本KOEI(現KOEI TECMO)公司《真·三國無雙》系列:司馬昭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
1994
電視劇
李赤尤
1996
電視劇
馬儔
2010
電視劇
《三國》
2017
電視劇
2017
電視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