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麟(宋朝士人)

王應麟(宋朝士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應麟 (1223~1296) 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其博學多才,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傳世書法有《著書帖》等。著有《三字經》、《困學紀聞》、《國小紺珠》、《玉海》、《通鑑答問》、《深寧集》、《詩地理考》等。

宋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

王應麟與胡三省黃震並稱“宋元之際浙東學派三大家”。其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當時科舉考試所需的各類知識;考據性筆記《困學紀聞》以考證為特色,居“宋代筆記”之首;蒙學著作《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應麟
  • 字號:字伯厚
    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
  • 出生時間:嘉定十六年(1223年8月17日)
  • 去世時間:元貞三年(1296年7月13日)
  • 主要作品:《困學紀聞》、《玉海》、《漢藝文志考證》、《三字經》等
  • 主要成就:長於考據,所著《困學紀聞》為“宋代三大筆記”之首
  • 職業:經史學者
生平,目錄學成就,傳世墨跡《著書帖》,著述,名錄,詳介,詩選,

生平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223年8月17日)生於慶元府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元成宗元貞二年六月十二日(1296年7月13日)卒,年七十四。父親名撝,字謙父,為樓昉的學生,曾官吏部郎中,預修中興四朝國史。
王應麟王應麟
王應麟天性聰敏,九歲便通六經,十九歲舉進士,因受到程朱學派王埜真德秀等人影響,任官同時勤於讀經史。後授衢州西安縣主簿,縣民誤以其年少可欺,輸納賦稅時故意延遲,應麟請求郡守,繩之以法,民皆畏服,無人再敢誤期。時縣內駐守軍校正醞釀鬧事,縣令翁甫倉皇間不知計將安出,應麟前往說之以禮,事乃定。任滿後改差監平江府百萬東倉,又調浙西提舉常平茶鹽主管帳司,以才為部使者鄭霖所禮遇。
寶祐四年(1256年),舉博學鴻詞科。理宗方御集英殿親策進士,命應麟為覆考官,知舉官已先將評定名次錄呈,帝欲有所升降,擬將第七卷改置於首,應麟讀後頓首奏道:“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遂以第七卷為首選,及至唱名賜第,乃是廬陵文天祥。應麟讀其文而能知其人,鑑賞力可謂超人一等,而天祥一生亦不負所知,真千古所未有。尋添差浙西安撫司幹辦公事,遷三省樞密院主管架閣文字,改除國子錄,升武學博士,再遷太常寺主簿。時丁大全為相,粉飾太平,諱言邊事,應麟不受其籠絡,乃向理宗懇切面奏:兩淮已有邊患,四川也很危急,應當加緊整治邊防,不要再為大臣壅弊之言所欺騙。大全甚是不悅,乃促使台諫彈劾應麟,遂遭罷官。不久大全去位,朝廷起應麟通判台州,旋召入為太常博士,累遷著作佐郎。
景定五年(1264年)冬,度宗即位,擢攝禮部郎官兼直學士院,又兼崇政殿說書,每因進講多所開陳。遷著作郎,再遷秘書少監兼侍講。除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以忤權相賈似道遭免官。久之,起知徽州,抑豪強,省賦稅,民心大悅。旋召為秘書監,兼國史館編修及實錄院檢討。遷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復直陳邊境急急之狀,又大為似道所忌,欲更斥逐之,而應麟適以母憂去職。及似道在沿江潰師,宋之國運亦將告終。時恭帝新即位,應麟造朝,為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上疏陳十事,並條畫備御十策,皆不見用。尋轉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以封駁左丞相留夢炎引用非人,再三上疏皆不報,乃辭官東歸。嗣有詔遷翰林學士,亦力辭。
宋亡後深自晦匿,不與世人相接,而東南學者皆以為宋三百年文獻所寄,莫不翕然宗之。入元後,王應麟“深自晦匿,不與世接”。對其隱居生活,有關史籍上的記載惜墨如金,語焉不詳,以“後二十年卒”等一筆略過。明儒於是有其入元後是否為元人當過山長(書院院長類職務)之疑。清全祖望在《王先生畫像記》中予以嚴辭駁斥。當今學者認為:“王應麟入元後,甘自晦匿,其生活形跡在當時即不為世人所熟悉。”南宋重臣王應麟,他是一位深深懷戀故國的“南仕”。入元後,其文章大多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浚儀遺民”署名就是例證。其心理上欲尋覓一處與其生身之地慶元府(今寧波)鄞縣有某種聯繫之處棲身,以寄託其思戀故國的情愫。
王應麟傳世作品《著書帖》王應麟傳世作品《著書帖》
早在600多年前(明太祖洪武年間),慶元縣(今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令董大本為紀念這位先賢就在竹口為其建了進士坊。爾後歷代諸如“竹溪公館”祭祀之;在竹口和竹口王氏後裔遷居地的龍泉上源有王應麟的祠;文人墨客懷念王應麟的詩文,原老的阜梁橋上懸有“宋王伯厚先生故里”的匾額等。古老的《慶元縣誌》記載甚詳可憑。竹口王應麟後裔在清鹹豐二年第三次修訂的族譜(前兩次已佚失)中,詳細記載了王應麟從鄞縣鄮山遷居竹口的事實,其中有畫像;有《像贊》載明“晚隱竹溪”;有王應麟的府第圖;有王應麟去世後埋葬地點的記載及地形圖,且府第圖與洋源的地形吻合。
另在(今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竹口宋陳嘉猷尚書後裔族譜中,也有季之良寫的《竹溪懷古》中“王理學、陳神童,翹然傑出宋代中”的詩句。評價
王應麟(宋朝士人)
明代著名詩人、王應麟的同鄉黃潤玉在《先賢贊》中稱頌王應麟:“春秋絕筆,瑞應在麟。宋詐訖錄,瑞應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時,呼嗟何及。”
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漢藝文志考證》中說:“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章學誠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憊精力於經傳子史,而終身無得於學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誤執求知之功力,以為學即在是耳。”
黃錦祥贊曰:“瞭然天地文博之大成者,應麟是也!”

目錄學成就

淳祐進士,歷官浙西安撫使幹辦公事,遷秘書郎。累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後辭官回鄉,專事著述20餘年。宋亡不出。
寧波鎮明路上的王應麟雕塑寧波鎮明路上的王應麟雕塑
早年致力於典章制度研究,對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涉獵。編撰大型類書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引證完整,特別於宋代史事,輯錄尤詳。
其中《玉海·藝文》類,保存了豐富的目錄學參考資料,包括宋代國史藝文志實錄會要崇文院內三館秘閣的各種官修目錄;漢、隋、唐諸史藝文經籍志和唐宋時代著名私人藏書目錄,還包括十七史十三經註疏前四史中的諸家註解、唐宋兩代重要類書中所有與文化典籍有關的歷史文獻。在編排方法上,按主題編類。王重民評其為“反映著向主題目錄過渡的新趨向”。
玉海》為考宋代文化學術源流有重要價值。另有考訂性札記困學紀聞》一書、綜羅文獻,貫串古今,最為後世推重。宋理宗御書“汲古傳忠”賜其父,遂名“汲古堂”。著述20餘種,600餘卷。清學者全祖望論其“四明累世之文獻莫與倫也,而牙籤之於王氏亦復並峙”。
王應麟博學多才,對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國小紺珠》、《通鑑地理考及通釋》、《玉海》、《詩地理考》、《通鑑答問》、《漢書藝文志考證》、《深寧集》、《玉堂類稿》、《掖垣類稿》、《詩稿》等。但是知名度最高的是他所編著這部家喻戶曉的《三字經》。

傳世墨跡《著書帖》

宋代王應麟《著書帖》行書。水墨紙本,縱30.3厘米,橫18.4厘米。此帖流傳有緒極為珍貴,現為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黃楨祥舊藏。此帖書法文風蔚然,熠熠生輝,運筆剛勁雄厚古樸端莊,富有典型的文人書卷氣息,它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賢瑰寶。是王應麟晚年歸隱之後所作,書曰:“□學□成著書,□□累征不起,□□高致。”款署為“應麟(贊)”,款下蓋有鈐印。通篇古樸俊逸,神韻盎然,將文化精髓融匯其中。

著述

名錄

王應麟隱居二十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這部《三字經》,這可能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王應麟晚年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一本融會中國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訣”。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舉重若輕的大家手筆寫出這部“三字歌訣”,當然是非同凡響。
王應麟像王應麟像
其著作學甚多且學術價值甚高,到清朝時才開始較為人所重視,其中《玉海》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為其準備博學宏詞考試時所整理的。《困學紀聞》是筆記類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經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漢制考》為歷史著作。《通鑑地理通釋》是歷史地理學的著作。著有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

詳介

《玉海》
此為一部規模宏大的類書,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採用“實錄”和“國史日曆”,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並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種。《四庫提要》卷一三五說:“是書分天文、律憲、地理、帝學、聖制、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二十一門,每門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餘類。…….其作此書,即為詞科套用而設。故臚列條目,率鉅典鴻章。
其採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曆,尤多後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在《玉海》的各個類目當中,不僅提供了歷史文獻資料,還提供了代表這些文獻來源的圖書目錄,有別於一般的類書。
《三字經》
成書年代和作者尚難確定。清代人多認為《三字經》是宋儒王應麟所作,不管《三字經》的作者是誰,都不影響這部書的價值,因為《三字經》有著豐富的內容。近代經學大師章太炎說:“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史諸子,所以啟導蒙稚者略備。”也就是說《三字經》是一部內容全面的啟蒙讀物。
王應麟《三字經》王應麟《三字經》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四時四方五行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伏羲神農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國小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詩選

【望春山】
群峰西南起還伏,湖上丹丘立於獨。 神仙寓跡山水間,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龍欲起,蕙帳人空鶴自宿。 飛雲曉馭紫瓊車,沆瀣宵涵白銀屋。
蓬萊之名不可思,俗客須當避爾躅。
東山
東山美周公,千載邈遺音。 槃槃謝家安,陳跡猶可尋。
仰睇虞峰高,俯挹娥濤深。 偉人不可作,感慨生登臨。
典午鼎岌岌,日夕照忠忱。 談笑沮溫謀,尊俎卻氐侵。
斯民免為魚,清風濯鬴鬵。 撫箏疑未釋,西州復沾衿。
紫囊皆少年,秉鉞掃雲陰。 茂績世茅土,有孫亦璆琳。
祚移卯金刀,志士皆噎喑。 曷不效靖節,種菊遁幽林。
既縻無嘉爵,空懷子房心。 鴻鳴九霄遠,雉翳嗟珍禽。
行藏異危遜,覽古得良箴。 吾游幾入越,獨欠隮崯岑。
晉士豈清談,底柱幾江潯。 翠屏倚空碧,浮雲更古今。
永言廣武嘆,誰續洛生吟。
天童寺
十里青松接翠微,梵王宮殿白雲飛。 鐘聲出岫客初到,月色滿庭僧未歸。
偶有閒情依淨土,竟無塵慮瀆天機。 明朝尚有登高興,千仞岡頭一振衣。
【鱉山
天柱不可折,柱折不可撐。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獨立東南方。欲以一己力,代國相頡頏。
適遭宋祚移,恥為不義戕。奮然抱志起,誓欲掃攙槍。
拔劍突前麾,手回日月光。敵勢愈猖獗,山摧失忠良。
鳴呼絕倫志,不得騁才長。妻孥悉從溺,枯骨夜為襄。
忠烈動天地,遊魂為國殤。山水倍堪悲,抱恨徹窮蒼。
穹蒼幸一息,庶幾紀星霜。西風白楊路,哀猿號崇岡。
解劍掛墓柏,泣下沾衣裳。惜哉時不利,抽毫述悲傷。
東錢湖
湖草青青湖水平,猶航西渡入空明。月波夜靜銀浮鏡,霞嶼春深錦作屏。
丞相祠前惟古柏,讀書台上但啼鶯。年年謝豹花開日,猶有遊人作伴行。
吳刺史廟祭神辭】
坎擊鼓兮鄞水滸,思仁侯兮昔召父。堰九里兮釃流為雨,水泱泱兮芃芃麥黍。
鴻隙堙兮謠豆芋,侯嘉績兮依其在渚。神之來兮飆輪下,蘭觴勺兮薦椒糈。
民不忘侯兮歌且舞,侯不忘民兮俾寧宇。神之歸兮娭瑤圃,格顥穹兮降多祜。
婁豐穰兮除疾苦,年千世百兮保艾吾土。事侯如存兮侯其福女,敬共承祀兮無怠終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