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中國最初的賦稅是統治者向下屬征取土產、勞役和其他實物。稍後漸變為按丁口徵收軍役及軍需品,稱為“賦”;按土地及工商經營徵收財物稱為“稅”。春秋戰國以後,私有經濟不斷發展,授田制的創建,特別是“初稅畝”、“初阻禾”的推行、國家向農民份地徵收實物,故賦、稅逐漸混合。唐宋時代按田畝征課的又稱為田賦(或田租)。清代“攤丁入畝”後,從而完成了賦役合併徵收。辛亥革命後,漕糧、蘆課和官田征納均稱“田賦”,“稅”則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概稱或其他征課之名。
詳細解釋
2. 徵收或繳納租稅。
《漢書·西域傳上》:“賦稅諸國,取富給焉。”
《明史·食貨志二》:“糧長者,太祖時,令田多者為之,督其鄉賦稅。”
《清史稿·食貨志二》:“自世祖定賦稅之制,正雜欵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