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浙西原來是
兩浙西路的簡稱,包括浙江北部和江蘇的蘇南地區。
兩浙東路,簡稱浙東。金華,
衢州,
嚴州,這三個府是傳統上的浙江
上八府,而嚴州在現代也成了杭州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地理上的稱呼,而不是文化傳統上的稱呼。
錢塘江以南是上八府,錢塘江以北是
下三府。加上現代江蘇的長江以南地區為
兩浙。所以,浙西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稱呼。蘇南地區也是傳統上的浙西。
傳統的浙西,參考兩浙西路詞條。
金華
金華地處
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
大盤山、
會稽山,南屬
仙霞嶺,北、西北接
龍門山及
千里崗山脈。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
武義盆地、
永康盆地等山間小盆地,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
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東陽、義烏、
金東區,在婺江匯合
武義江而成金華江,其北流在
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
將軍岩入
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3米,為全市最低點。
金華市境的東、東北有
大盤山、
會稽山,南屬
仙霞嶺,北、西北接
龍門山及乾里崗山脈。
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
武夷山延伸入境,至
武義縣、
婺城區南部和
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
天台山脈,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
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
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
東白山位於東陽、
諸暨、
嵊州交界處,海拔1194.6米。
龍門山界於
富春江與
浦陽江之間,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
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
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
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
龍門山脈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
千里崗山脈由
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乾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境內乾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
武義與
遂昌交界處的
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
金華江為錢塘上游,自古為水上交通要道。金華主要水路曲貫東西:東陽江、金華江(婺江)與
蘭溪首尾相銜,順流下
富春江而匯錢塘。武義江上系永康
南溪,下行與東陽江合流
於金華市區。溯蘭江而上,可至
龍游、
衢州、江山、
常山、
開化等地。自唐始水上航運十分繁榮。宋室南遷
臨安後,金華地位尤顯重要,其時船帆如織,航程遼遠,著名女詩人
李清照的名句:“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實為當時航運興旺的生動寫照。抗日時,水運興盛亦為金華一大特色,曾有“陸路關隘,水上通衢”之說。
衢州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
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連江西
上饒、
景德鎮,北鄰安徽黃山,東與省內
金華、
麗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江之上游,控
鄱陽之肘腋,制
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川陸所會,四省通衢。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浙西生態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江南重鎮。
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重鎮。
衢州地處閩、浙、贛、皖交界之處,從雕刻建築、飲食習慣到地方曲藝、民情風俗均深受周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對
吳越文化、徽派文化以及福建的八閩文化和
客家文化等諸多文化因素兼容並蓄的基礎之上,
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歷史悠久,人文豐富。古為
百越之地,至今還有
畲族留居於此。本區域以漢民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數漢民的習俗一樣,重要的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
七夕、
中原、
中秋、
重陽等傳統節日。此外衢州人還過立夏、冬至、六月年、
麻糍等節日。
春節通常除了年夜佳肴要準備外,通常還準備年糕、
發糕、
八寶菜、江山糕、
索麵、
凍米糖和
粽子。粽子在
衢州不僅是端午的節日必備,也是過年的常備,各地還略有不同,龍遊人愛發糕,江山人喜粽子,常山人好做索麵。而年夜守歲是主要的內容,通常是要到12點才放鞭炮來辭舊迎新的!
壓歲錢還是小朋友少不了的最愛。
清明節要做的是清明果,一種以米粉為原料的大餃子。這個節日要掃墓。
端午除了粽子,
甜酒釀則是這個節日的主飲,另外還有茶食等零嘴食品,五花八門花樣不少。端午是衢州人頗為重要的節日,故時衢州的小孩還都要穿肚兜帶斗笠,這就是由一個典故《王志斬蛟》所帶來的習俗。
立夏時值農忙,衢州農俗有吃
麥餅、
燒餅、油條的習俗,這一天不可少的菜色是
莧菜,正當時的上時菜。
七夕這個節在衢州並不重要,但還是有的地方是要過的,相對來說後面的節日那就是要緊的多了!
七月半也稱
鬼節,期間有不少地方的習俗要做醅糕,不同地方不同的過法,過七月半(中元節)一定要掃墓。
重陽節州人多要登高,爬山自然是少不了,飲酒也是個內容,而各地要做
麻糍也許就和秋收聯繫上了。
冬至在衢州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老衢州口中都有“冬至大如年”或“冬至當於年”的說法,這一天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在
衢州農村北鄉的姚家等,農村里還有過
六月年的習慣,這還有典故,通常是農曆的六月十五六號。這個年要將軍掛門,以避瘟神。
此外江山有專門的麻糍節,用以慶賀一年的豐收,這個節日類似於廟會,要舉行近一個月,從縣城到各地鄉里抬著
五穀神和
城隍爺遊走。
過完八月中秋衢州農村里就開始廟會,衢州人俗稱“
趕會”從農曆八月廿高家會到九月杜澤會、蓮花會等,類似於江山人的麻糍節,廟會趕到哪,哪裡就熱鬧,哪裡就有的吃,這樣還引來了不少專門趕會商家。
嚴州
區域概況
嚴州位於浙江省西部,
錢塘江中上游。北、東、南分別與浙江的杭州、
金華、
衢州接壤,西與安徽的
徽州相依!原下轄
建德、
壽昌、
桐廬、
分水、
淳安汾口、遂安六縣,土地面積8596平方公里,在浙江省排名第七。區域內多山地,四周皆為山地,唯有桐廬境內市區有小面積
富春江沖積平原,屬浙西中山丘陵區!
嚴州 耳邊眼底無公事,睡過嚴州二百灘。
嚴州府本禹貢揚州南境。春秋屬吳屬越,戰國屬楚。秦時為會稽、鄣二郡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屬
楚王國;六年,屬
荊王國;十二年,屬
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分屬
江都國及
會稽郡;武帝
元狩二年(前121)起,屬會稽、
丹陽二郡。東漢時先屬吳、丹陽二郡,在獻帝
建安十三年(208),析
丹陽郡置
新都郡,治
始新縣(今
淳安威坪鎮,後移治賀 城鎮),轄始新、新定(後改遂安)、黟、歙、
黎陽、休陽6縣,隸屬揚州。西晉
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
新安郡,仍治始新縣,轄始新、遂安、黟、 歙、
海寧(
休陽縣改名)、黎陽6縣,隸屬揚州。南朝宋時
新安郡隸屬
東揚州,齊時隸屬揚州,梁、陳時復隸屬東揚州。梁普通二年(521)
壽昌縣自
吳郡改屬新安郡,郡轄始新(郡治)、遂安、壽昌、
歙縣、黟 縣、海寧(黎陽併入海寧)6縣。
隋開皇九年(589),廢新安郡,並遂安、
壽昌入始新,改名
新安縣,屬婺州。 於西部
休寧(海寧縣改名)、歙、黟3縣置
歙州。
仁壽三年(603),於新安縣置
睦州,轄
新安、遂安、
桐廬3縣。
大業三年(607),改睦州為
遂安郡,治所
雉山縣(新安縣改名),轄雉山、遂安、桐廬3縣。唐
武德四年(621),復改遂安郡為睦州,又於
桐廬縣別置
嚴州。睦州轄雉山、遂安兩縣。嚴州轄桐廬、
建德、分水3縣。嚴州之名自此始。武德七年廢嚴州,桐廬(
建德縣分別併入雉山、桐廬兩縣,
分水縣併入桐廬縣)復入睦州,睦州改稱東睦州,武德八年復稱睦州,仍治雉山縣。永淳二年(683),復置建德縣。武周
萬歲通天二年(697),州治由雉山縣移建德縣,屬
江南道,轄建德、新安(雉山縣改 名)、桐廬、武盛(如意元年(692)復置分水縣,改名武盛)、遂安5縣。建德為州治始此。
天寶元年(742),改睦州為
新定郡,屬
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復改新定郡為
睦州,屬
浙江東道,治
建德,轄建德、
壽昌、
桐廬、分水、還淳(新
安縣改名,後又改青溪、
淳化)、遂安6縣,習稱“六睦”。光化三年(900),
桐廬縣劃屬杭州,睦州轄縣減至5縣。北宋
太平興國三年(978),桐廬縣自杭州復屬睦州,轄縣仍為6縣。宣和元年 (1119),升睦州為建德軍節度。
宣和三年,改睦州為
嚴州,屬
兩浙路,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青溪、遂安6縣。南宋
鹹淳元年(1265),升嚴州為
建德府,屬
兩浙西路,治建德縣,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
淳化縣改名)、遂安6縣。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建德府為
建德路,屬江淮行省,路治建德,轄建德、壽昌、
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
元末明初,
朱元璋部
李文忠取建德路,改為
建安府。不久改建德府。明洪武八年 (1375),又改建德府為
嚴州府,屬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府治建德,轄建德、
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
清承明制,嚴州府隸屬浙江省
金衢嚴道。府治、轄縣不變。宣統三年(1911)十 月,廢府設立
嚴州軍政分府,屬浙江軍政府,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民國元年(1912)10月,嚴州軍政分府廢。民國3年2月,於
衢縣以金、衢、嚴三府地置
金華道,6縣入金華道。民國16年廢道,6縣直屬浙江省。民國20年,設立第六
行政督察區。民國22年,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
建德,轄建德、壽昌、
桐廬、分水、
淳安、遂安、
昌化、於潛、
孝豐、
長興、
安吉11縣。民國24年9月,在蘭溪設立第四行政督察區,建德、桐廬、分水屬之;在衢縣設立第五行政督察區,
壽昌、淳安、遂安屬之。民國32年5月,增設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始設淳安,後移建德,轄建德、壽昌、淳安、桐廬、
富陽、浦江6縣。民國36年5月底,撤銷第十一
行政督察區,
浦江縣改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餘5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4月,於淳安設第四行政督察區,建德、淳安、壽昌、桐廬、分水、遂安及
常山、開化、新登、富陽10縣屬之。8月,轄縣減為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至1949年5月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