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鎮(昌化)

昌化鎮(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

昌化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昌化鎮位於杭州市西部,杭徽公路橫貫東西。昌化鎮群山環抱;青巒疊翠、人文薈萃。東臨於潛,距杭州市105公里,與青山湖國家級水上森林公園相距60公里;西接龍崗鎮,距黃山市134公里、龍塘山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公里、省級旅遊風景點大明山35公里、浙西大峽谷15公里;南連河橋、石瑞鄉至淳安,距千島湖風景區60公里、湍口溫泉19公里、省級旅遊景點瑞晶洞28公里;北靠安徽省的寧國市旌德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化鎮
  • 外文名稱:Changhua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 下轄地區:白牛村、九龍村等
  • 電話區號:0571
  • 郵政區碼:311300
  • 面積:232.63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
  • 方言:吳語-臨紹小片-臨安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A
區域概況,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大事記,自然環境,經濟建設,城鎮建設,

區域概況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鎮北面是逶迤的武隆山,南面是潺潺昌化溪;東面的秀峰塔和南面的南屏塔遙遙對峙,隔溪相望。兩塔均為宋代建築,隨著生態旅遊業的日益興旺,周邊地區旅遊資源逐步開發,昌化鎮已成為遊客的必經之地。

歷史沿革

昌化鎮以舊縣治得名,城垣建設稍遲,當在唐以後。據《浙江通志》:舊城為門三:東,趨京;西,三瑞;南,登龍;北負唐山不設門。後圮,元至正十七年(1357)楊元者遣部將築土城,自登龍門向東轉唐山,西南至滸溪,周圍七里,三門仍用舊名。明隆慶三年(1569),改東門趨京門為景華門。解放前,曾名昌城鎮、武隆鎮。建國後,稱武隆鎮。1959年,重設昌化鎮。1960年,併入昌城公社。1968年,併入武隆公社。1973年,恢復昌化鎮建制。1981年後,為昌化區公所和武隆公社駐地。1984年12月,撤銷武隆鄉併入昌化鎮。1992年,撤銷白牛鄉併入昌化鎮。

經濟發展

該鎮二村西塢源昔稱昌化北大荒,卻蘊藏著千畝以上連片石竹。1997、1998年,二村、後葛兩村採取山地流轉機制,將竹山進行公開招標,二村有600畝石竹山由12戶農民合夥租賃經營,後葛村的800畝石竹山由廖紅衛租賃承包,3年後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賃時間30年。通過撫育管理,千畝竹山已重現生機。
地理位置
該鎮石坦村是個山區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積8214畝,其中山核桃林面積有千餘畝。在市林業局的指導下,昌化鎮人民政府聘請工程師劉微、楊元龍給石坦村農戶上課,激發了農戶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積極性。農戶對80%以上的山核桃進行了施肥,面積800餘畝,共施肥萬餘斤,改變了山核桃大小年產量不均的狀況。

社會事業

鎮人民政府針對舊城改造舉步艱難的情況下,轉變觀念,拓寬工作思想,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在改造城中路、東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時,相繼開發了有償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轉讓土地80餘萬元。在杭昱線一級公路西延拆遷征地中,下決心、集中精力,用1個月時間,拆遷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徵用田、地、山436畝,為杭昱線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昌化鎮昌化鎮
先後投資300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建造鎮小餐廳、鎮中教學樓、白牛輔導國小樓,鎮中、鎮小相繼配備電腦設備。1998年10月,鎮順利通過杭州市教育強鎮的評估驗收,成為臨安市第一個教育強鎮。
2010年在昌化鎮政府城防辦陳錫明、張道富等人的細心組織和社會參於下,昌化舊城江濱路的改造工程,將一改昌化前河後山無處發展的困局,為昌化鎮的發展做出的劃時代的改變。

大事記

改革開放以來:
1985年6月,投資281萬元,裝機容量1600千瓦的武隆電站,1988年8月併網發電。1985年10月,昌化自來水廠竣工投入使用,解決昌化鎮的城鎮用水難問題。 1988年,投資300萬元建成昌化郵電大樓。
1992年,開發原8300廠、杭無二、三廠成為鎮第一個工業區;同年,鎮人民政府以股份制形式與上海浦東房地產開發公司阮慶豐合資開發水利資源,共投資900萬元裝機容量為1200千瓦的白牛水電站於1995年5月28日併網發電。
1996年,遭受百年未遇的“6·30”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9000多萬元,災後鎮人民政府積極組織全鎮人民實施抗災自救、重建家園,把災後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990~1998年,投資1200多萬元開通城中路,拓寬唐山路和東西大街,改造了舊城。1996年,被杭州市命名為杭州市小康鄉鎮。
1997年,開展創建文明衛生城鎮活動,獲得杭州市級文明衛生城鎮的殊榮。
1998年,創建教育強鎮,成為臨安市第一個杭州市級教育強鎮。
1997~199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南屏塔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投資30萬元新建鎮敬老院;籌資50萬元建起紫雲山公墓;投資10多萬元完成昌化片與白牛片電視聯網;投資100多萬元開通各村程控電話,實現村村通電話

自然環境

昌化鎮屬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四季分明。由於地形起伏,鎮內氣候在垂直方向上差異較為懸殊。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季節特徵明顯。四季劃分標準,以30年日平均氣溫穩定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0℃為春季和秋季。 春季:始於4月2日,終於5月25日,季長63天。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晴雨多變,溫度起伏大。全季雨日33天,雨量290-300毫米,占全年雨量21%,時有連陰雨發生。
昌化鎮昌化鎮
夏季:始於6月4日,終於9月14日,季長103天。分初夏和盛夏。初夏為“梅雨”季節。此時溫度較高,濕度大,多陰雨天氣,雨量集中,平均每年有1-2次暴雨過程,大暴雨也時有發生,引起洪澇災害。盛夏為乾旱、颱風季節,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除部分雷陣雨天氣外,多晴熱天氣,溫度高、光照足,蒸發大,有20-30天伏旱期,全季雨日54天,雨量660-670毫米,占全年雨量47%。
秋季:始於9月15日,終於11月13日,季長60天。高空暖高氣壓和地面冷高氣壓重疊,氣層特別穩定,出現秋高氣爽天氣。本季雨日24天,雨量18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的13%。
冬季:始於11月14日,終於次年4月1日,季長139天。天氣乾冷,最低氣溫下降到0℃以下。季內北方冷空氣陣陣南下,冷空氣勢力強時克突發寒潮,帶來嚴重冰凍天氣。本鎮冬季多數年份都有大雪出現。季內雨日50天,雨量290毫米左右,占全年雨量20%。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昌化鎮經濟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形成了以農特產品加工、機械五金、通訊電子、家具工藝、水力發電等五大產業。杭州新劍精密元件公司生產的精密軸類、電訊接插頭等產品,廣泛用於美能達、飛利浦佳能等企業中;三和家俬生產的法官椅作為最高法院指定的法官專用椅被市場所認同;臨安冶金設備成套抽製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弧爐煉鋼短網節能產品被廣泛套用於全國各大中型鋼鐵企業機械行業;三星家具廠的產品遠銷歐美等國際市場……昌化鎮工業經濟正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鎮共有企業2003家,其中工業企業749家,外資企業1家,從業人員20人。全年實現工業銷售7.61產值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1.1%;實現利潤1649萬,完成計畫的392.6%;稅金2119萬元,完成計畫的365.3%;工業性投入5201萬元,增長72.8%;外貿出口交貨值4180萬元,增長37.4%。全鎮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共有招商引資項目10個,協定獎金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156萬元人民幣,美金21萬元。是年,昌化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獲得三等獎。
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4億元,比上年增長17%。工農業總產值8.09億元,增長17.5%;糧食複種面積13429畝,糧食總產5102噸,平均畝產380公斤。糧經比49:51,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977畝。收穫油菜籽193噸、茶葉20噸、鮮筍480噸、山核桃16噸。生豬飼養量15696頭,羊年末存欄數777隻,家禽年出欄7817隻。全年農業總產值4772萬元,比上年增長14.71%。

城鎮建設

昌化鎮二村西塢源昔日稱昌化北大荒,卻蘊藏著千畝以上連片石竹。1997、1998年,二村、後葛兩村採取山地流轉機制,將竹山進行公開招標,二村有600畝石竹山由12戶農民合夥租賃經營,後葛村的800畝石竹山由廖紅衛租賃承包,3年後每年上交村委6000元,租賃時間30年。通過撫育管理,千畝竹山已重現生機。 石坦村是個山區村,人口432人,有山林面積8214畝,其中山核桃林面積有千餘畝。在市林業局的指導下,昌化鎮人民政府聘請工程師劉微、楊元龍給石坦村農戶上課,激發了農戶培育毛竹、山核桃的積極性。農戶對80%以上的山核桃進行了施肥,面積800餘畝,共施肥萬餘斤,改變了山核桃大小年產量不均的狀況。
昌化鎮昌化鎮
鎮人民政府針對舊城改造舉步艱難的情況下,轉變觀念,拓寬工作思想,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在改造城中路、東西大街和唐山路的同時,相繼開發了有償使用土地,辟出平地2100平方米,轉讓土地80餘萬元。在杭昱線一級公路西延拆遷征地中,下決心、集中精力,用1個月時間,拆遷房屋53幢11000平方米,徵用田、地、山436畝,為杭昱線西延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先後投資300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建造鎮小餐廳、鎮中教學樓、白牛輔導國小樓,鎮中、鎮小相繼配備電腦設備。1998年10月,鎮順利通過杭州市教育強鎮的評估驗收,成為當時臨安第一個教育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