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常山(浙江省衢州市縣名))

常山縣(浙江省衢州市縣名)

常山(浙江省衢州市縣名)一般指本詞條

常山縣,為浙江省衢州市轄縣,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建縣,始稱定陽。其位於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西部、浙江母親河——錢塘江上游,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8°41′51″~118°56′50″、北緯28°49′47″~29°11′49″之間,與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接壤,素有“四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

常山縣是中國第七個國際慢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浙江省重要生態屏障、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常山胡柚之鄉、中國油茶之鄉、食用菌之鄉和中國觀賞石之鄉,該地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73.2%,常年空氣品質保持在二級以上,出境水水質達到II類水標準,素有“千里錢塘江、最美在常山”的美譽。常山擁有常山麥香餅、常山貢面、常山醅糕等特色小吃;三衢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一級森林公園,三衢石林景區因世界上罕見的地質地貌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被授予“全球低碳生態景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山縣
  • 外文名稱:Changsh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浙江省衢州市
  • 下轄地區:3街道6鎮5鄉
  • 政府駐地天馬街道
  • 電話區號:0570
  • 郵政區碼:3242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金衢盆地西部
  • 面積:1099.07平方公里
  • 人口:24.68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金衢小片、贛語(南豐腔)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常山國家地質公園,金釘子景區,中國觀賞石博覽園,三衢石林4A級 
  • 機場:衢州機場
  • 車牌代碼:浙H
  • 交通滬昆高速公路320國道
  • 著名中學常山一中、育才中學 
  • 常山美食:常山麥香餅、常山醅糕、常山貢面 
  • 行政代碼:33082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疆域,地形,氣候,水文,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綜述,工業,農業,國內貿易,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旅遊景觀,概況,景點,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常山縣歷史悠久,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期為越國姑篾之地,戰國歸楚,秦屬會稽郡太末縣。建縣歷史長達1800年。
東漢末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縣置新安縣(縣治在今衢江、柯城二區);建安二十三年(218),分新安縣置定陽縣,為常山建縣之始,縣治設在前定陽鄉三岡(今何家鄉錢塘村一帶),初屬會稽郡,隸揚州刺史部。其範圍包括今衢州市區的西南部及常山、開化、江山和江西玉山及以西(見《中國歷史地圖集》)。吳寶鼎元年(266),改屬東陽郡。兩晉不變。南朝梁陳時曾隸縉州,屬信安郡。
隋大業三年(607),太末、定陽2縣併入信安縣,隸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縣復置定陽縣,縣治仍在定陽鄉三岡,範圍包括今常山、開化及江西玉山縣一部分;武德八年(625),定陽縣併入信安縣,屬婺州;鹹亨五年(674),分信安在原定陽縣地置常山縣,以縣治南有常山(又名長山,即今湖山)命名,以常山縣為名自此始,縣治設在前常山鄉(今招賢鎮之古縣、古縣畈一帶);證聖元年(695),分常山、須江(今江山)、弋陽之一部置玉山縣;乾元元年(758),常山縣曾一度劃歸信州(今江西省上饒),不久仍屬衢州;廣德二年(764),縣治遷至舊縣治西40里常山鎮巡檢司(今天馬街道)。
北宋乾德四年(966),吳越王錢俶分常山縣西鏡7鄉置開化場;太平興國六年(981)升開化場為開化縣;淳化四年(993),常山屬兩浙道衢州;至道三年(997),常山屬兩浙路;熙寧七年(1074),常山屬浙東路;南宋鹹淳三年(1267),常山縣改稱信安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復稱常山縣,屬兩浙都督府(安撫司)衢州路總管府;二十一(1284)年隸江淮行省衢州路;二十八(1291)年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浙東道宣慰司衢州路。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為龍游府,治所西安縣;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龍游府為衢州府,包括西安、龍游、江山、常山、開化,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金衢道;洪武九年(1376),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衢州府。清代屬浙江省金衢嚴道衢州府。順治三年(1646),清兵攻占常山;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11月8日,常山光復,成立縣軍政分府,改知縣為民事長。
1912年,常山縣隸浙江省金衢嚴道。1914年屬金華道。1927年廢道制,實行省、縣二級制,常山縣屬浙江省。1935年,省縣間設行政督察區,常山屬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區,署址衢縣(今柯城區)。1948年4月改屬第四行政督察區,署址淳安;8月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署址江山。
常山縣於1949年5月4日解放,初屬浙江省衢州軍管會。1950年5月,設衢州專員公署,常山縣屬衢州專區。1955年3月撤衢州專區,改屬金華專區。1958年10月,常山縣併入衢縣。1961年10月恢復常山縣建制。1970年,金華專區改稱金華地區。1985年7月實行市管縣,金華地區分設金華、衢州二市,常山縣屬衢州市至今。
常山素有“四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唐肅宗時期江南東道下設浙江東、西兩道節度使,而後常山時而隸屬浙江東道、時而隸屬浙江西道。北宋設兩浙路,南宋高宗初期復分浙東、浙西兩路,因此常山有了“兩浙首站”之稱。元朝初期,建立11個“行中書省”,其中江西、湖廣、雲南、四川四個行省往返京城,需要經過常山,因此常山有了“四省通衢”之稱。到了明代,除京師、南京兩個直隸外,設13個布政使司,其中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廣、貴州、雲南、四川八個布政使司往返京城,需要經過常山。清朝初期改布政使司為省,因此常山有了“八省通衢”之稱。據民間所傳,今常山縣白石鎮還曾有乾隆親筆所書的“八省通衢要隘”的牌坊。如今常山的“四省通衢”應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四省通衢。

行政區劃

常山縣行政區劃常山縣行政區劃
1996年,常山縣轄6鎮18鄉:天馬鎮、輝埠鎮、芳村鎮、白石鎮、球川鎮、招賢鎮、何家鄉、宋畈鄉、東魯鄉、湖東鄉、獅子口鄉、二都橋鄉、新橋鄉、芙蓉鄉、新昌鄉、金源鄉、龍繞鄉、同弓鄉、鉗口鄉、大橋頭鄉、東案鄉、閣底鄉、五里鄉、青石鄉。縣政府駐天馬鎮。
2001年12月7日,常山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二都橋鄉、獅子口鄉、湖東鄉建制,與天馬鎮合併。天馬鎮轄48村、10居,駐勝利路40號(原址)。
2002年,常山縣轄7個鎮、14個鄉:天馬鎮、招賢鎮、輝埠鎮、芳村鎮、球川鎮、白石鎮、青石鎮、何家鄉、宋畈鄉、東魯鄉、新橋鄉、莢蓉鄉、新昌鄉、金源鄉、龍繞鄉、同弓鄉、鉗口鄉、大橋頭鄉、五里鄉、東案鄉、 閣底鄉,共有11個居民區、341個行政村。
2006年底,轄7個鎮、7個鄉:天馬鎮、招賢鎮、輝埠鎮、芳村鎮、球川鎮、白石鎮、青石鎮;東案鄉、宋畈鄉、何家鄉、新橋鄉、同弓鄉、新昌鄉、大橋頭鄉,共有7個社區、4個居民區、34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天馬鎮勝利街29號。
2008年10月7日,常山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一、將天馬鎮塘底、童家、南弄、久泰弄等4個行政村劃歸輝埠鎮管轄。調整後,輝埠鎮轄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灰山底133號);天馬鎮轄5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勝利街40號)。二、將東案鄉井河村劃歸芳村鎮管轄。調整後,芳村鎮轄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芳鑫北路2號);東案鄉轄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地不變(東安街9號)。
2013年9月,常山縣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調整後,轄3個街道、6個鎮、5個鄉:天馬街道、紫港街道、金川街道招賢鎮輝埠鎮芳村鎮球川鎮白石鎮青石鎮東案鄉何家鄉同弓鄉新昌鄉大橋頭鄉,合計180個村, 8個城市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疆域

常山縣是浙江的西大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東鄰柯城區,南連江山市,西接江西省玉山縣,北通開化縣,東北與淳安縣接壤。縣域面積1099.07平方千米,南北長50.8km、東西寬50.6km之間。

地形

常山縣地形以丘陵為主,耕地23.3萬畝,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地勢以東北、西北、西南邊境為高,向中部呈階梯狀平緩展開,主要山脈有懷玉山脈和千里崗山余脈,最高峰為白菊花尖,海拔1394.7米。

氣候

常山縣位於東經118°41′51″~118°56′50″、北緯28°49′47″~29°11′49″之間,處亞熱帶地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17.7℃,年平均降水量1760.1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 76 %,年平均無霜期 279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 1731.2 小時。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常年空氣品質保持在二級以上,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水文

常山縣境內河流分屬錢塘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境內以錢塘江上游常山港為主,其中縣境以上(招賢出口)流域面積3176.1 平方千米;另有球川溪,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縣境內流域面積43.35平方千米。
常山港:主流馬金溪源於安徽省休寧縣青芝埭尖北坡,流至開化縣華埠鎮與池淮溪匯合後稱為常山港,向南轉東,在柯城區雙港口與江山港匯合後稱衢江。常山港在常山縣境內總長46.6千米,流域面積1028.02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芳村溪、虹橋溪、南門溪和龍繞溪。
芳村溪:是匯入常山港的最大一級支流,東源源於海拔1342.3米的昌灣尖,西源源於芙蓉嶺,匯合在芙蓉村,流經芳村、東案、大橋頭、招賢等鄉鎮,於招賢鎮的浦口匯入常山港,全長50.45千米,流域面積354.8 平方千米。
虹橋溪:源於新昌鄉的祝家源,流經新昌、輝埠、紫港街道、大橋頭、青石等鄉鎮,在青石鎮的塘邊村匯入常山港,全長33.3千米,流域面積131平方千米。
南門溪:源於白石鎮羊角西山,流經白石鎮、金川街道、天馬街道,在天馬街道的蒲塘村匯入常山港,全長23.1千米,流域面積179.15平方千米。
龍繞溪:源於球川鎮的里東坑風門山,流經球川、同弓、金川街道等鄉鎮,在金川街道的上埠匯入常山港,全長31.9千米,流域面積125.6平方千米。
其他直接匯入常山港流域的溪流還有菱湖溪、馬車溪、里山溪、大坑溪、官塘溪等溪流。
球川溪:源於球川鎮的烏麥田村紫坑嶺,流經球川鎮,至廖家向西流入江西省信江,最終匯入長江,境內全長16.85千米,流域面積43.35 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常山縣常住人口為241368人(包括外鄉鎮、外縣、外省來本鄉鎮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外出到其他鄉鎮、縣外、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口)。由於該縣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大量增加,致使常住人口比“五普”時(2000年11月1日)減少24099人,下降9.1%,十年年平均減少0.95%。戶籍人口為332038人,比“五普”317989人增加了14049人,增長4.4%。全縣除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為1277人,占總人口的5.29%。與“五普”相比,漢族人口下降了9.21%,而少數民族人口卻增長26.69%。全國55個少數民族,在縣境內常住人口中有29個。少數民族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對少數民族計畫生育政策相對較為寬鬆,同時,隨著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雲貴川等地區來常就業和婚嫁落戶的少數民族顯著增加,少數民族人口已遍及全縣各鄉鎮。
2017年全縣年末戶籍人口總戶數為115165戶,總人口(不含服現役人員)為344993人,比上年增加1369人。其中男性178583人,女性166410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8%和48.2%。全縣辦理出生登記4888人,出生率為14.2‰,比上年提高2.0個千分點。死亡2141人,死亡率為6.2‰,比上年提高0.5個千分點。2017年全縣人口自然增長2747人,自然增長率8.0‰,比上年提高1.6個千分點。

自然資源

常山縣礦產資源豐富,經過數十年地質礦產勘查,已發現礦產38種,礦產地60多處。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5種,礦產地23處,截至2017年,在開發利用的礦產15種,礦山49處。其中石灰石、石煤儲量分別達到49億噸、10億噸,瑩石礦儲量達1700萬噸,均居浙江省首位,尤其是石灰石氧化鈣含量在52-55%,是浙江省石灰石資源最豐富、品位最高的石灰石礦。礦產資源主要特點有:
1、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常山縣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以石灰岩、瑩石、石煤、葉蠟石、飾面大理石、青石板、觀賞石等礦產為主,優勢突出,前景廣闊;石煤資源豐富,有5處大型礦床和1處中型礦床。青石、花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青石、花石,各式各樣的花石盤景,已遍及大江南北,走進居民的家庭,成為美化環境的理想飾品。青石鎮硯瓦山村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青石花石交易市場。八面山特大型瑩石礦儲量達1700萬噸。
2、主要礦產分布集中,有利於規模開採。已探明石灰岩資源主要分布在輝埠鎮一帶,有大型礦床2處,儲量大,品質好,水泥配料用礦產均在附近有分布,適宜露天開採,現已基本形成常山縣輝埠石灰岩開採基地。螢石資源集中分布於新昌岩前-對塢一線,葉蠟石、石煤主要位於芳村一帶,青石板、觀賞石則主要分布於青石鎮。礦產資源的空間分布有利於建立規模化的礦業及礦產品深加工體系。

經濟

綜述

近年來,常山縣圍繞“四四二”戰略體系,大力實施工業“12550”發展計畫,深入開展“常山三寶”振興行動,重點培育賞石小鎮、雲耕小鎮、賽得健康養生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主要經濟發展指標綜合排名位列衢州市第一。
常山縣工業園區常山縣工業園區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同比增長6.6%。按戶籍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為37738元,比上年增長6.1%;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折合5589美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39元,分別增長9.6%和9.1%。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9億元,分別增長9.8%和9.2%;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9億元,增長11.4%;外貿進出口總額2.58億美元,增長30.6%。
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38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54.69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66.86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6.9:41.8:51.3調整為6.4:42.1:51.5,第三產業占比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工業

2017年,全縣深化工業經濟“頂樑柱”地位,產業轉型走出新路,軸承、紡織、建材“老三篇”在騰籠換鳥中鳳凰涅槃,農機、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三篇”在招大引強中快速崛起。軸承、農機、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百億”產業、“四大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雲耕小鎮、鈣谷小鎮培育成型。三大工業平台基礎設施完善、要素保障有力、產業集聚集群,政策最優惠、辦事最便捷、服務最優良、社會最誠信、治安最穩定、環境最寬鬆的“六最”環境全面營造,是投資興業的活力高地。
2017年,常山實現工業增加值42.9億元(快報數,下同),增長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26.25億元,增長7.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2.7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軸承、農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培育產業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8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2.4%。2017年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4.4%,出口交貨值6.6億元,增長10.4%。新產品產值率由上年18.4%提高到22.5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9.57億元,增長96%,其中利潤6.1億元,增長141.1%。

農業

2017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0716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全縣耕地總面積19410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1122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917公頃,油料播種面積399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130公頃,果用瓜種植面積668公頃。全年糧食作物總產量68494噸,比上年下降0.4%;油料產量7301噸,增長0.3%;蔬菜產量102126噸,增長5.5%;果用瓜產量25407噸,增長7.3%。全縣茶園總面積730公頃,總產量238噸。
2017年,常山有“中國常山胡柚之鄉”的美譽,常山胡柚種植面積10.5萬畝,產量9.8萬噸,總產值9.6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8億元。已開發出胡柚茶、果脯、原漿、胡柚酵素、囊胞、胡柚黃酮素、胡柚精油、胡柚皮渣等10多個深加工產品。
2017年,全縣食用菌栽培總量1.03億袋(瓶),總產量4.42萬噸,總產值3.17億元,建有縣級食用菌園區1個,擁有羊肚菌、猴頭菇、黑木耳、金針菇、大球蓋菇等十餘品種。
2017年,全縣生豬存欄4.1萬頭,家禽存欄151.63萬羽;肉類總產量7800噸、禽蛋產量2365噸。
常山油茶歷史悠久,有“中國油茶之鄉”“浙西綠色油庫”之稱。2017年,常山油茶種植面積達28萬畝,常年油茶籽產量5000餘噸,茶油1300餘噸,占全省總產量的16.7%,衢州市總產量的41.6%。近年來,常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的發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對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一區兩園四中心”總體目標,不斷推進油茶產業創新發展,促進三產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全國油茶產業發展新高地。2006年12月,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6年12月,榮獲全國油茶交易中心、全國山茶油價格指導中心、國家油茶公園三個“國字號”牌子。2017年4月,榮獲“首批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域示範縣”稱號, 2018年3月,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8969.2萬元,比上年增長11.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5642.5萬元,增長37.21 %,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13.5萬元,增長8.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額346125.8萬元,增長13%,零售業零售額974173.4萬元,增長20.1%,住宿業零售額16057萬元,增長11.8%,餐飲業零售額199484.3萬元,增長15.5%。

交通運輸

常山區位常山區位
常山縣地處閩、浙、贛、皖四省咽喉,據《常山縣誌》記載“常山兩浙上游,水陸之會,贛閩、楚粵、滇黔、川蜀之運,上達京師,與夫自上而下者,無不到經於此”,故素有“兩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稱。
常山縣(常山(浙江省衢州市縣名))
常山縣(常山(浙江省衢州市縣名))
公路
截至2017年年底,境內共有G60滬昆高速、G3京台高速、G60N杭長高速3條國家高速公路、G205國道、G320國道2條國道、1條省道、22條縣道、34條鄉道,362條村道,公路總里程達到1050.379公里,公路網密度為95.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總里程88.996公里,一般國道總里程63.453公里,省道里程8.63公里。
鐵路
新建衢九鐵路線路是常山縣境內首條客貨兩運鐵路,常山段全線長35.324公里,其中26公里利用已建成的衢常鐵路改建並新增二線。2017年6月底建成並開始聯調聯試,11月開始試運行,2017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
航運
常山江航運工程項目自輝埠至衢州雙港口,航道全長約52公里,計畫修建6個航電樞紐,河道疏浚,並建設3個作業區,按三級航道標準規劃設計,總投資約56億元。
公共運輸
常山縣內城市交通便捷,道路運輸市場秩序良好,城鎮公路實現硬化,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形成了“外暢通、內貫通、村連通”的完善的交通網路體系。
截止至2018年4月,共有包括城市客運、城鄉客運、長途客運、旅遊客運和計程車在內的營運客車283輛。2017年底,全縣180個建制村均已通車。
未來規劃
常山交通以國家、省市縣相關發展規劃為指導,實施“4321”綜合交通工程,全面融入浙江省1小時交通圈和四省邊際2小時黃金旅遊圈,接軌長三角、海西經濟區,建立與區域交通體系良好銜接的對外交通體系,最佳化縣域內部交通網路系統。到2020年,實現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完善,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行業發展綜合治理能力得到增強,形成安全、通暢、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引領常山縣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全縣擁有中國小共38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普通國中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心國小25所;另有完全國小2所、教學點11個;有幼稚園96所。全縣中小學生及在園幼兒共41284人,其中:普通高中4548人,職業高中在校生2113人,普通國中8678人,國小16433人,特殊教育學校88人,在園幼兒9424人。
國小入學率為100%,國中入學率為100%。國小、國中鞏固率達到100%。國中畢業生升高中段比例達到98.4%;職校畢業生就業率100%,職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為83.3%。普惠學前教育覆蓋率為86.5%,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 97%。
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占比為91.2%,其中建有省級和市級數位化校園各1所。城鄉成人(社區)文化技術學校標準化率為100%,全年共開展培訓55041人次,其中“常山阿姨”已被確立為浙江省成人教育品牌項目。
衛生
截至2017年底,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80家,其中縣屬醫療單位3家、鄉鎮(中心)衛生院14家、民營醫院3家、其他醫療機構2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衛生院分院)203家、個體診所37家(其中中醫診所9家)、廠礦醫務室18家。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8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數748人,執業護士數591人,鄉村醫生179名。2017年,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核定床位791張,實際開放床位920張,共收治住院病人34841人,門診1185016人次。
社會保障
2017年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263596人,基本醫療保險343346人,工傷保險120763人,生育保險108110人,失業保險87965人。
2017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5225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39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67人,農村電商培訓1262人,扶持農村電商創業231人,農村電商創業帶動就業1237人,幫扶殘疾人創業就業74人。
體育
2017年成功舉辦“環浙”腳踏車挑戰賽、中國皮划艇巡迴賽、第二屆浙江省企業(企業家)武術大賽、中國山地腳踏車公開賽總決賽等高規格體育賽事和市縣級有影響力體育賽事15餘場,實現了“月月有賽事、五維有活動”目標。共吸引了國內100多家知名媒體的宣傳報導,其中CCTV-5頻道報導3次,共有8億多人收看比賽新聞、10萬多人到現場參賽和觀摩比賽,大大提升了常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功創建了“浙江省體育強縣”“浙江省武術之鄉”,同時獲評“浙江省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常山基地)”“浙江省射擊射箭腳踏車運動基地(常山基地)”“南京大學MBA實訓基地”等賽事基地,為我縣體育發展開拓了新空間。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縣田徑場和30個農村行政村的體育設施提升工程)。紫港社區被評為全省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

歷史文化

常山地處浙江西部邊境,與江西省相連,歷史上素有“八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由於戰亂等原因,有來自江西、安徽、福建等外地的大量移民。1960年前後,又有近萬名淳安移民遷入。經過漫長的歷史演繹,形成了如今較為複雜的常山方言。
常山全縣共有1522個自然村,其中說常山方言的840村,占自然村總數的55.19%;說江西南豐方言(撫州贛語)的526個村,占34.56%;說福建方言的50個村,占3.29%;說淳安方言的39個村,占2.56%;說江山方言的36個村,占2.37%;說衢縣方言的13個村,占0.85%;說安慶方言的11個村,占0.72%;說華埠“土官話”的7個村,占0.46%。另外,還有船民、漁民說江山方言和嚴州方言的,70年代後陸續岸上定居,分散雜居,未形成方言村。

地方特產

常山胡柚
常山胡柚為柚與其它柑類天然雜交而成,唯常山縣所獨有。其幼果加工而成的“衢枳殼”可入藥,成熟果實甜中帶酸、甘中微苦,內含豐富的黃酮類活性物質,具有鎮咳祛痰、清熱止渴、穩定血糖、降壓降脂、護膚美容等功效,是集營養與保健一身的功能性保健水果,被譽為“果中珍品、國之瑰寶”。2015年9月胡柚片以“衢枳殼”成功申報納入《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2015年)版,2018年3月衢枳殼被列入了浙江省新“浙八味”。
常山猴頭菇
常山猴頭菇是常山縣的名特產,鮮品色澤潔白、肉質細嫩,有猴頭菇特有清香;乾品呈淡黃色,香味濃郁。其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真菌多糖及鉀、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竇炎等消化道疾病有顯著療效,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美稱。
常山山茶油
常山山茶油已有二千多年的生產歷史,系採用山區山茶果提煉的植物油,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以上,此外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蔔素和其它抗氧化劑以及角鯊烯、茶多酚和甾醇等微量營養元素,被稱為與人體細胞最相似的油,也被稱為“月子油”、“益壽油”,是《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大力提倡推廣的木本植物油,也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常山麥香餅
正宗的常山麥香餅。應緣起嘉慶年間,儲氏道枚、道樹、道遠由安徽安慶懷寧縣遷居常山麥坑,定居後春種水稻秋種小麥,翌年五月麥收後,家家戶戶都做燒餅,有人在古道旁擺攤賣給過路行人,有人帶到縣城做生意,於是這麥坑的麥香餅就傳承下來了。
常山貢面
常山貢面又稱索麵,是常山傳統特色小吃,明朝時作為貢品進貢給皇家食用。“潔白似銀美亦香,纖細如絲意悠長”,這是人們對常山傳統名產—常山貢面的形象概括。千百年來,常山貢面以其獨特的“色、形、香、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球川豆腐
常山的球川古鎮,豆腐加工戶採用手工加工。古老的豆腐坊內,除了磨豆機是現代化的,其他豆腐灶、瀝漿架、榨架、豆腐架是有些年代的。
球川雪片糕
為浙西傳統名糕點,清末時開始製作,因其清白如雪,形為片狀,故取名雪片糕。起初,有球川徐光孚師傅創辦雪片糕作坊,日產約15千克,平均月售500千克左右,銷往閩、贛等地。後其兒子徐謨勝、徐膜慶分別開店製作加工。
製作加工雪片糕,所需原料為糯米、白糖、茶油,均為上等之料。
常山扁食
南方的餛飩,不斷推陳出新,名稱也是五花八門。四川叫“抄手”,廣東叫“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叫“清湯”,而常山叫餛飩的方言與福建極其相似,稱為“扁食”。
常山的扁食薄如紙、細如綢,味道獨特。

旅遊景觀

概況

常山縣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73.2%,常年空氣品質保持在二級以上,出境水水質達到II類水標準,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第七個國際慢城,素有“千里錢塘江、最美在常山”的美譽。近年來常山縣以建設“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園為目標,圍繞慢城“深呼吸、放下心、享輕鬆”的休閒特質,大力發展旅遊行業,推動全域旅遊。據統計,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792.4萬人次,同比增長24.3%,實現旅遊收入503235.56萬元,同比增長25.05%。

景點

國際慢城:常山國際慢城位於縣城東部,緊靠城市中心區,規劃範圍33平方公里,基地內含有豐富的山體林地和水系資源,山體以低丘緩坡為主。基地最南側為常山江,岸線可達7公里,基地北端為獅子口水庫,植被豐富,生態良好。此外還有八里塘水庫、和山塢水庫、倉塢水庫、麥塢水庫、大塘弄水庫以及虹橋溪。
賞石小鎮:常山賞石小鎮於2015年6月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與國際慢城接壤。賞石小鎮依託石產業,致力於打造產業、文化旅遊、金融電商、養生養老、社區功能疊加的旅遊類特色小鎮。
賞石小鎮龍頭項目——中國觀賞石博覽園分為奇石交易區、景觀文化區、休閒養生區三大區塊。博覽園核心展館—中國觀賞石博覽館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展品最奇的觀賞石主題博物館。涵蓋了中國觀賞石國頒標準中五大類觀賞石的數千件展品,尤以岩石類、礦物晶體類和生物化石類三大類。
三衢石林:三衢石林景區是全球低碳生態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以喀斯特灰岩岩溶地貌景觀為主要特徵,融石林奇觀、峽谷險勝、山林野趣於一體。景區內有城堡石林、天井石林(天坑)、小古山岩溶凹地、紫藤峽谷、仙人洞等典型的地貌景觀。
梅樹底景區:梅樹底風景區山峰雄起俊秀,自然景觀獨特。境內白菊花尖海拔1394.7米,素有常山縣第一峰、衢北第一峰、千里崗第一峰之美稱。景區生態環境優良,氣候宜人,四季花香鳥語,草木蔥蘢,具有"春觀花、夏避暑、秋品景、冬賞雪"的旅遊特色
賽得健康小鎮:常山(賽得)健康養生特色小鎮以“健康中國”為核心,圍繞健康管理、中醫養生、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四大板塊,全方位打造集養生居住、中醫文化、民俗體驗、濱水休閒為一體的健康養生小鎮。
黃岡山景區:常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岡山海拔713米,與三清山同屬懷玉山脈的組成部分,有“三清山的母親山”之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中谷深林密,山上植物、野生動物、中藥材種類繁多,四季景色各異、風光迷人。千年古剎萬壽寺就坐落在黃岡山半山腰,是浙西地區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
黃塘景區:黃塘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山清水秀,常年空氣清新,因盛產營養價值極高的“東方橄欖油”——山茶油而聞名,景區內的萬畝油茶林更是具有“浙江最美森林”的美譽。
桃花源景區:桃花源,平均海拔65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98%,空氣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高達8000個以上,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景區溪水常年流淌,夏季最高氣溫28℃,平均氣溫22℃,又有“天然浴吧”之稱,是名副其實的“江南小九寨”。先後被授予“浙江省林業觀光園區”、“浙江美麗鄉村綜合獎”、“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等榮譽。
不老泉景區不老泉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由不老泉休閒養生度假村、曹會關古道歷史文化區、聚寶村鄉村文化體驗區。不老泉景區以古道歷史遺蹟、原生態的森林、山泉特色風貌和鄉村文化風俗等旅遊資源,構建了一個集休閒度假、運動健身、文化體驗、養老養生、商務會議等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金釘子景區:金釘子景區是中國第一枚“金釘子”,是距今4.6億年左右一段全球標準地質剖面。融碧水青山、山林野趣、人文積澱於一體,以生態旅遊、科普旅遊、科考探險、休閒度假為主題的國家級地質公園“金釘子”景區內可以找到多種生物化石,其中筆石化石、牙形刺生物化石、腕足類生物化石、三葉蟲生物化石為最主要的四種化石,還有少量的腹足類生物化石。
常山奇石館:常山縣奇石館成立於2013年12月,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由展館和垂釣中心兩大區域組成,現已建成展館面積3300平方米。常山縣奇石館依山傍水,環境清幽,是以收藏、展示各類奇石為主要內容,以豐富遊客科普知識和文化生活為主要功能的藝術展館。
東明湖公園:東明湖位是處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山水公園,也是一個度假村,是常山城區一處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都有數千人的湧向東明湖,在數公里的湖岸上山水互映的東明湖,因為四周環抱著東明山而得名,而東明山則是“每當飛兔東升,此山獨明”故有此名。東明山又因山形似虎,又稱之為虎山。因而,有不少常山人又叫它為“虎山公園”“虎山度假村”。

人文景觀

興賢塔:為明代建築。於球川鎮水口外石壁底的溪邊岩石上。2011年1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尚書坊:位於何家鄉樊家村內,系南京刑部尚書樊瑩而立。2011年1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該塔位於天馬街道文筆峰之巔,縣城塔山公園內。始建於宋,明代萬曆年間重修,清嘉慶年間倒塌,後復重建。現存塔系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重建。2017年1月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底角王氏宗祠(含世美坊):原名賢良宗祠,位於東案鄉金源村內。始建於宋,與世美坊僅隔數米,坐東朝西,共三進。
世美坊位於賢良宗祠北側約十米處,系表彰王氏家族一門九進士的榜文牌坊。該牌坊始建於宋,明嘉靖17年(1538年)重建,該坊年代久遠,時代特徵明顯,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2011年1月7日,賢良宗祠和世美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併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改稱底角王氏宗祠(含世美坊)。
里擇祠:位於天馬街道常年青村馬車弄。始建於明代,清代等有所修繕。2005年3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徐氏舊宅:俗稱三十六天井,建造於清末民國。坐落於球川鎮球川村內,為常山縣規模最大的古建築,保存較完整,建築內木構件雕刻精美,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2005年3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樊氏大宗祠:位於招賢鎮樊村村口,坐南朝北,三進五開間四合院式建築,該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規模宏大,雕刻精美,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7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招賢古渡:位於招賢鎮招賢村老街,由東、中、西三個碼頭組成,曾為常山十景之一。據《常山縣誌》載:“招賢渡,位於招賢街。系南宋古渡,原為官渡,設渡船兩隻,渡夫兩名。” 2011年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處古建築群:由“一祠二坊三橋”構成,分別是鄭氏宗祠、戴氏節孝坊、魏氏節孝坊、同善橋、樂濟橋、登高橋,均為清代建築。
鄭氏宗祠坐落於大處村西南,坐西南朝東北,三進三開間四合院式建築。
戴氏節孝坊與鄭氏宗祠緊挨。為石質牌坊,各構建均為青石質地。四柱五樓結構,分三層,各層頂部均由青石板鋪成屋頂形狀,飾龍嘴回頭咬脊。最頂層坊檐下供石框,陰刻楷書“聖旨”。第二層為石刻透雕,第三層兩邊檐下為石刻透雕,正中為陰刻“節孝坊”,兩邊各陰刻7列文字,記載推薦者情況(西側)以及牌坊始建年代等(東側)。
魏氏節孝坊坐落於芳村鎮大處村東南,坐東朝西,門額正上方有龍狀雕刻石框,內陰刻楷體紅字“聖旨”二字,門額上正中陰刻楷體藍字“節孝”二字,南邊陰刻6行說明舉薦者情況,北側陰刻2行為立坊者及年代等紀事,門額上方及兩側石刻精美。
同善橋坐落於芳村鎮大處村南,橫跨在壽源溪上,為東西走向單孔石拱橋。
樂濟橋坐落於芳村鎮大處村南,橫跨於壽源溪上。為東西走向單孔石拱橋。
登高橋坐落於芳村鎮大處村東,南邊走向,橫跨於壽源溪坑上,該橋始建於清乾隆庚戌年(1790年)。
這5處古建築2017年1月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泰安古建築群:位於新昌鄉泰安村,由余氏宗祠、石氏宗祠、王氏宗祠、節孝坊、石拱橋和天燈構成。
余氏宗祠坐落於泰安村安坑自然村東,坐南朝北,由前、中、後3進建築組成的四合院式建築。該宗祠始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年),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完工。
石氏宗祠坐落於泰安村安坑自然村中部,余氏宗祠西側,坐西朝東,硬山頂,兩進三開間四合院式建築。
節孝坊坐落於泰安村安坑自然村,石牌上刻有“節孝坊”三字,是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為表彰“余君文火翌之妻王氏”而立。
王氏宗祠坐落於泰安村對塢自然村村口,坐西朝東,硬山頂,三合土地面,三進三開間四合院式建築。據建築風格及當地村民介紹,推斷始建於清中期,又名仁本堂。2002年省歷史文化遺產普查登記為一般文物保護點。
石拱橋位於新昌鄉泰安村對塢自然村村口,橫跨在對塢溪上,為清代所建。
天燈又稱“清潔燈”,立於新昌鄉泰安村對塢自然村村口,一座跨小溪的涼亭廊橋邊。燈桿高約7米,木色黝黑,燈盞可用活動繩索升降,已在該村亮了400多年。
2017年1月泰安古建築群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文彬故居和儻溪橋:位於天馬街道屏山社區上水三弄。該屋約建於清光緒年間,為常山富戶方文彬所建。該屋主人在建該屋後又出資建造儻溪橋。當時縣令為獎勵他,為其屋題字“尚羲家風”。
儻溪橋座落於金川街道上埠村,龍繞溪與常山港的交匯處。現存橋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方文彬夫婦出資興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命名明川橋。2017年1月方文彬故居和儻溪橋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公岩:位於輝埠鎮路里坑村王村自然村三衢山麓,相傳為北宋著名政治家趙抃年輕時讀書處。歷年來,有數位文人在此洞洞壁上留下詩句。該遺址作為研究衢州市歷史名人的實物例證,有一定的文物價值,2011年為第七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