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常山

臭常山

臭常山,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見於海拔500-1300米山地密林、灌叢、路旁或疏林向陽坡地。植物的根、莖、葉可供藥用,中藥名亦為臭常山。根、莖四季可采,曬乾;葉夏秋採集,鮮用。具有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之功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高1-3米的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或淡褐灰色,幼嫩部分常被短柔毛,枝,葉有腥臭氣味,嫩枝暗紫紅色或灰綠色,髓部大,常中空。葉薄紙質,全緣或上半段有細鈍裂齒,下半段全緣,大小差異較大,同一枝條上有長達15厘米,寬6厘米,也有長約4厘米,寬2厘米,倒卵形或橢圓形,中部或中部以上最寬,兩端急尖或基部漸狹尖,嫩葉背面被疏或密長柔毛,葉面中脈側脈被短毛,中脈在葉面略凹陷,散生半透明的細油點;葉柄長3-8毫米。雄花序長2-5厘米;花序軸纖細,初時被毛;花梗基部有苞片1片,苞片闊卵形,兩端急尖,內拱,膜質,有中脈,散生油點,長2-3毫米;萼片甚細小;花瓣比苞片小,狹長圓形,上部較寬,有3(-5)脈;雄蕊比花瓣短,與花瓣互生,插生於明顯的花盤基部四周,花盤近於正方形,花絲線狀,花葯廣橢圓形;雌花的萼片及花瓣形狀與大小均與雄花近似,4個靠合的心皮圓球形,花柱短,粘合,柱頭頭狀。成熟分果瓣闊橢圓形,乾後暗褐色,徑6-8毫米,每分果瓣由頂端起沿腹及背縫線開裂,內有近圓形的種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分布範圍

產於河南(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以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雲南(麗江)。民間有零星栽種。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中藥名稱】藥名:臭常山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
【藥材基原】 為芸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
【性味歸經】 苦、辛,涼。
【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主治風熱感冒風濕關節腫痛,胃痛瘧疾跌打損傷神經衰弱;外用治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調酒搗爛敷患處。

化學成分

香豆素(bergapten、imperatorin、xanthotoxin)。又含喹啉生物鹼(orixine、orixin-one、balfourodinium、evolitrine)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