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豐

孝豐縣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地區的一個舊縣名。其行政範圍包括今天安吉縣南部的孝豐鎮等地,舊縣城在今孝豐鎮

孝豐縣於時分設。在太平天國時期,孝豐縣是重災區,導致人口急速下降。1958年被撤消併入安吉縣。原屬孝豐縣的各鄉鎮總人口約15萬,這個規模僅相當於太平天國之前的人口數。

孝豐鎮位於天目山北麓,浙江省安吉豚中部偏南,東鄰縣城城,南臨亞洲最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西靠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北輿安徽省廣德縣相接。孝豐鎮內有11省道和12省道穿鎮而過。距縣城遞鋪鎮12.5公里,上海市230公里,江蘇南東270公里,省城杭州69公里,並有一級公路相連,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飲水工程,農業發展,詳細介紹,歷史篇,奮進篇,希望篇,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孝豐環城皆山,“凰凰山峙其左,太陽山鎮其右,石語山拱於前,大會山障於後”。山嵐起伏,地勢險要。清時太平軍自皖入浙,曾三度入擄孝豐,輿清廷相持五年之久。孝豐鎮還是革命老區,1927年,這裡誕生安吉縣第一個中共支部——老石坎支部。抗戰期間是浙西前線心藏地帶,當時前後方文職人員、軍隊車馬幾乎終日不絕於途。1945年2月至6月新四軍蘇浙部隊向浙西敵後挺進,在孝豐鎮及其附近,展開三次反頑自衛戰役,取得了最後騰利(鎮柬建有革命烈士陵園供後人瞻仰)。
民國期間,孝豐稱為孝景鎮,後為苕源鎮,抗日民族政府時,又名孝景鎮,解放初名城關鎮,1958年安孝兩縣合併,縣城遷至遞鋪後,稱豐城鎮,198l又改稱孝豐鎮。
兩縣合併後,孝豐一直為一個建制鎮,當時下轄6個居民區,人口1萬餘人,城區面積僅為l平方公里。1985年7月、孝豐鎮輿孝豐鄉合併,1999年1月和2000年1月又分別撤消赤塢鄉、下湯鄉合併為新的孝豐鎮。現鎮城面積為191.4平方公里,人口5.3萬,下轄19個行政村,7個社區,城鎮人口2.58萬人。現有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2.4萬畝) 山林面積18.18萬畝(其中毛竹6.6萬畝)。

經濟發展

孝豐是安吉的經濟重鎮,全鎮有各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000家,其中工業企業600餘家。工業以竹木製品、機械製造、紙及紙製品、醫化工、家具製造等行業為主,年工業總產值近20億元。這裡是浙北最大的土特產集散地;浙江省竹木製品專業區;97年被國家有關部委列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浙江省中心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

飲水工程

1978年,有著孝豐鎮經濟社會發展標誌性工程的孝豐自來水廠正式破土動工,設計供水面積1.2平方公里,10年後,水廠年銷售水量為60.68噸。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廠幾經擴建,到2007年,供水量達到130萬噸,惠及城鄉居民3萬人。

農業發展

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農工作穩步推進。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逐年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村面貌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初步形成了花卉苗木、名優茶、筍竹等特色產業,成立了統溪花卉苗木、孝義家禽養殖等多個專業合作社,開發建設了第三產業,活力不斷增強,商貿旅遊蓬勃發展。積極發展三產服務業,著力打造商貿重鎮。2006年預計全鎮實現第三產業總產值1.9億元,城區農產品、土特產、綜合小商品等市場購銷兩旺,以農家樂為主的休閒度假產業,沿賦石、老石坎兩大庫區和11省道沿線休閒線路初步形成。
孝豐

詳細介紹

歷史篇

孝豐位於天目山北麓,“鳳凰山峙其左,太陽山鎮其右,石語山拱於前,大會山障於後” ,孝豐環城皆山,山巒起伏,地勢峻要。清時太平軍自皖入浙,曾三次入據孝豐,於清相持五年之久。孝豐是革命老區,1927年,這裡誕生了安吉縣第一個中共支部,1945年,新四軍蘇浙部隊向浙西敵軍挺進時,在孝豐展開了三次“反頑”戰役。民國期間,孝豐鎮被稱作為孝景鎮,後又為苕源鎮,解放初名城關鎮,1958年孝豐、安吉兩縣合併後稱豐城鎮,1981年改稱孝豐鎮。
孝豐是我縣的經濟重鎮,全鎮有各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3000餘家,其中工業企業近700家,工業經濟以竹木製品、機械製造、紙及紙品、醫藥化工、家具製造等行業為主,孝豐也是浙北最大的土特產集散地,1997年,被國家有關部委列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浙江省中心鎮。
據有關數據顯示,到1985年孝豐鎮房屋建築面積為43.3萬平方米,最高建築物僅為6層,孝豐電影院、工人俱樂部、孝豐大樓、安吉三院等構成了孝豐鎮城鎮面貌的關鍵因素。30年來,孝豐鎮緊緊抓住小城鎮發展的東風,2002年提出了“跨河東擴”戰略後,孝豐鎮經濟社會發展蒸蒸日上,苕溪東岸——這一昔日的鄉下城郊生機再現: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商街悄然形成,一家家企業產銷兩旺……形成了以苕溪兩岸宜居宜商,可休可憩的繁榮景象。
2003年,遞孝公路新線正式通車。12.5公里,10分鐘的車程,高等級公路帶來的不僅是孝豐與縣城之間時空距離的進一步拉近,也是孝豐鎮拉開城鎮框架,打造浙西北名鎮的開始。

奮進篇

從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間,孝豐鎮經濟綜合實力、三農工作、商貿旅遊、城鄉面貌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方面掀起了新的高潮。
五年間,孝豐鎮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把握髮展機遇,努力克服各種要素制約,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艱苦創業——工業經濟快速推進,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到2006年底,全鎮工業總產值完成34.5億元,比2001年增長156%;實現稅利2.2億元,比2001年增長180%;完成工業性投入3億元,比2001年增長850%。全鎮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35家,51個項目中列入縣重點項目6個,建成投產項目41個,為孝豐工業經濟的發展壯大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以構築發展平台為目標,不斷加大園區建設力度,完成了東山工業小區的開發建設,紮實推進了竹產業科技創業中心園區建設,累計投資4500萬元,引入企業13家,創業中心“三縱二橫”道路和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依託園區平台,積極推進竹產業、竹工機械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加速實現產業集聚,先進制造業基地初具雛形,鎮域經濟綜合,以實力邁入“全國千強鎮”行列,實現了突出工業強鎮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鼓勵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老石坎、橫溪塢等村水利設施,林道建設等農業基礎設施得以新建和擴建。
村鎮建設統籌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功能區建設步伐加快。多年來,按照孝豐鎮總體發展規劃和集鎮詳細規劃,該鎮累計投入1.5億元,完成了敬老院新建和搬遷工程,實施了東西街改造,新建了孝豐至遞鋪污水乾管接口工程和垃圾中轉站,完成了孝子公園續建項目,啟動了跨河大橋建設工程,城鎮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和康莊工程,全鎮共有89個村莊環境整治點通過驗收,中心村建設、生態村鎮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孝豐、城東等6個村建成縣級生態村,統溪村被命名為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積極開展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完善了老城區綠化、公廁、路燈、人行道板等公共設施,在此基礎上,我鎮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
平安創建不斷推進,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平安孝豐”建設成效明顯,健全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完善信訪責任制,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花大力氣狠抓了南街消防隱患大整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多年來,鎮財政對教育基礎設施累計投入3190萬元,完成了鎮中學、鎮中心國小食堂、下湯中心國小教學樓和赤塢中心國小食宿樓等工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鎮中心國小、孝豐信用社分別被評為省、市、縣級文明集體。通過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文明素質工程”,積極開展“三十佳”評選活動,鎮民素質進一步提高,先後湧現出一批全國文明家庭和省級文明戶,通過實施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成10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達到88%。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幫困制度,多年來,共救助低保對象3750人次,發放救助金額200多萬元,改造農村危房31戶,養老、醫療等“五大保險”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
2007年,孝豐鎮以“做強工業、做特農業、做亮城鎮、做優環境”工作主題,深入實施“工業強鎮”發展戰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全力突出工業強鎮重心,工業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工業經濟提質增速成效顯著。發展環境全面改善,被評為湖州市投資環境十佳鄉鎮。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平台建設全面夯實,專門抽調10名幹部進駐竹產業創業中心,靠前服務平台建設。全年投入平台建設專項資金2300萬元,同時引進BT模式加快推進平台建設。全年完成道路建設4公里、橋樑7座,完成7條高壓電線和通信光纜架設,鋪設自來水乾管2公里。完成征地750畝、拆遷簽約15戶。創業中心征地及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9000萬元,入園項目19個,用地規模791畝,吸納資金8.6億元,園區整體建設框架已經形成。 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的孝豐塔山工業功能區通過規劃論證;以“百日攻堅”等項目推進專項行動為載體,緊扣入園項目“早開工、早投產”要求,烏氈帽酒業等3個縣重點項目推進順利,入園企業達19家,其中聚源家具、華夏竹木等一大批企業正式投產;專門出台獎勵政策鼓勵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指導成立全國首個竹木機械行業協會。醫藥製品、食品釀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形勢良好,產業結構明顯改善。新培育永裕竹業等產值超億元企業3家,新增規模企業9家,發展孝豐社區等首批縣級家庭工業示範村4個。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烏氈帽”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填補縣內空白;永裕公司、康潤公司、聚豐公司分別獲得省、市著名商標稱號。雙文公司是全縣唯一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基金支持的企業,康潤公司、雙文公司被評為省級科技型企業,烏氈帽公司獲得省級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稱號。吉泰、響鈴兩家公司順利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農業最佳化工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總產值達1.65億元。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科技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城鄉整體面貌再展新顏,啟動了新老城區環形道路建設,引進BT模式,完成孝子公園區塊跨河大橋建設,支持房地產開發,新型住宅小區建設初具規模,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在彰顯三產業活力該鎮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浙北商貿重鎮,重新啟動龍袍塢休閒健身項目。
2007年,全鎮實現實現工業總產值44.4億元,財政稅收總收入1.02億元,完成工業性技改投入3.25億元,同比增長3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200元,農民人均收入9780元。全年前三季度該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2.6億元,工業性投入2.65億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72%和88%,完成財政收入4694萬元,同比增長35%。
三十年彈指揮間,三十年斗轉星移。古鎮孝豐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希望篇

該鎮黨委書記楊忠義在談到未來孝豐鎮的發展時表示,加快孝豐發展,事關全縣大局。第一,孝豐是全縣實力構成的重點鎮,綜合實力在全縣鄉鎮排第二位。第二,孝豐是全縣統籌發展的重點鎮,孝豐是西南山區的門戶鎮、首位鎮,也是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節點。第三,孝豐是全縣特色發展的重點鎮,孝豐的竹產業、機械製造業、酒業、商貿業、旅遊休閒業的發展基礎,千年古鎮的文化人文,革命老區的歷史傳承,兩大水庫的優質資源,加上齊全的教育衛生等服務,決定了孝豐的特色特長,也顯示了孝豐的綜合優勢。要實現這一目標,將孝豐建設成我縣經濟文化次中心,就必須繼續深入實施沿路沿溪沿景區開發戰略,建設全縣的工業重鎮、商貿大鎮、人居名鎮、休閒強鎮、山水城鎮,儘快提升中心鎮綜合發展實力和水平;切實發揮孝豐在全縣城鄉一體化的中間輻射區作用,既接受縣城的輻射,也輻射其他西南山區鄉鎮。
2006年12月,鎮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五年沖入全國五百強鎮”,確保財政收入超2億、力爭2.5億的目標,通過做強工業、做特農業、做亮城區、做優環境,把建設成為富強、和諧、文明的新農村。進一步主動接軌縣城,打造孝豐與遞鋪的同城概念,加快建設安吉經濟文化次中心。
該鎮認為,孝豐30年的快速發展的關鍵是堅持走工業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城鎮建設與新工業區的建設同步推進、互相促進的結果,孝豐不管怎么定位,首先要定位加快發展,將通過城北塔山區塊的建設和開發,繼續尋找加快新一輪發展空間,啟動雙溪(南溪和西溪之間)工業園建設,儘快與皈山康山連線、與遞鋪城西北對接,在空間上,加快形成“梅溪—高禹良朋—城北陽光—塘浦康山—孝豐”工業經濟發展帶,為壯大和提升全縣整個工業帶積極行動。在產業方面,通過引導竹產業園“退二進三”,發展商貿物流、山水人居等,提升城鎮品位,並與西部鄉鎮發展旅遊休閒業相呼應,真正打造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洋溢出現代文明氣息的新孝豐!
由《浙江日報》主辦的“尋找世人嚮往的浙江首批風情小鎮”評選日前揭曉,孝豐鎮成功入選。2007年5月12日《浙江日報》12版以整版的篇幅向全省讀者隆重推薦了孝豐。

旅遊資源

黃浦江源第一漂
黃浦江源第一漂景點,漂流全程長達4.5公里,60分鐘遊程。途中起伏落差適宜,時而水流平緩,時而急流險灘,她以“生態參與性旅遊”為核心理念,是觀光
和娛樂完善的融合。一路行程,兩岸風光旖旎、水面野鴨伏鶩、水底魚蝦助興,水草伴隨著竹筏搖曳。可謂一路行程一路景,田園風光橫趣生。景區不遠處“鱷魚山”巍然聳立,胡宗南、諸樂三等名人軼事給當地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傳說。
覽遍天下清麗地,黃浦江源第一漂。作為黃浦江源頭的第一漂流景點,需要你有勇有謀、有膽有識。參與漂流必須勇闖五關。第一關:蜻蜓點水;第二關:乘風破浪;第三關:急流勇進;第四關:飛流直下;第五關:二龍戲筏,同舟共濟。
孝豐烈士陵園
孝豐革命烈士陵園為為了紀念在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新四軍將士而建立的。它建於1984年6月,占地面積54畝,由大門、紀念碑、烈士墓、陳列館、將士英烈亭、垂芳亭、孝豐烈士陵園紅軍亭、忠魂亭等建築物構成。
雲鴻塔
雲鴻塔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塔為八面七層磚結構樓閣式實心塔,通高29米,塔基砌在岩石上,基礎堅硬,平面呈八邊形。在塔身第四層正東面嵌貼著“其道大光”石匾,正西
面朝古鎮嵌貼字型勁美的“雲鴻塔”石匾。二至七層,結構相同,每層由塔身、塔檐、平座三部分組成,逐層收分。第六、七層外封,內空屬藏經閣樓,第五層及下屬塔心用磚實砌,整座塔身用石灰抹面,塔角曾掛鐵鈴。塔身佛龕藏佛像,據稱倖存的幾尊現存放於安吉縣博物館內。
孝豐鎮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