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將,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將領,晉宣帝司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晉景帝司馬師、文帝司馬昭的同父異母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
司馬伷少有才氣,在曹魏歷任寧朔將軍、散騎常侍、征虜將軍等職,先後受封南安亭侯、東武鄉侯,五等爵制建立後,改封南皮伯。西晉建立後,獲封東莞郡王,入朝任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出外拜鎮東大將軍。後改封琅邪王,加開府儀同三司。西晉伐吳時,率軍出塗中,孫皓向他投降並奉上玉璽。戰後因功拜大將軍,增邑三千戶。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伷去世,年五十七。諡號“武”,世稱“琅邪武王”。著有《周官寧朔新書》八卷,今已亡佚。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司馬伷
- 別稱:琅邪武王
- 字號:字子將
- 所處時代:三國→西晉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227年
- 去世時間:283年6月12日
- 主要作品:《周官寧朔新書》
- 主要成就:參與滅吳戰爭
- 籍貫:河內溫縣
- 官職: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爵位:南安亭侯→東武鄉侯→琅邪王
- 諡號:武
人物生平,早有才望,歷職內外,深受愛戴,率軍滅吳,孝子長眠,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父母,妻子,同母兄弟,後代,史料記載,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有才望
司馬伷是司馬懿的第五子(一說第四子),母親是伏太妃。
歷職內外
深受愛戴
率軍滅吳
鹹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伷與眾將奉命伐吳,率軍數萬兵出塗中。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吳帝孫皓將皇帝璽綬送到司馬伷處投降,吳國滅亡。司馬炎下詔褒獎,並封司馬伷的兩個兒子為亭侯,食邑各三千戶,賜絹六千匹。不久,命司馬伷都督青州諸軍事,加侍中的服飾,進拜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孝子長眠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伷病重,司馬炎賞賜他各種物品,又派侍中詢問病情。五月初一(6月12日),司馬伷去世,終年五十七歲,諡號“武”。他臨終時上書,請求把自己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的旁邊,又請求把封國分給他的四個兒子,司馬炎允許。
人物評價
總評
司馬伷少年時就有才望,在西晉建立後,以皇親身份在邊境鎮守抵禦吳國,他治軍有方,深得將士愛戴,後來又有滅吳的大功。儘管這樣,但司馬伷還是嚴格要求自己,表現得謙恭節儉,從沒有驕傲自滿的神情,他手下的僚屬盡力辦事,百姓也樂於接受他的教化。
歷代評價
房玄齡:①琅邪武功既暢,飾之以溫恭,扶風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稱者也。②文宣孫子,或賢或鄙。扶風遺愛,琅邪克己。澹諂凶魁,肜參釁始。乾雖靜退,性乖恆理。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木摧於秀,蘭燒以薰。
個人作品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
晉宣帝司馬懿
- 生母
伏太妃
妻子
同母兄弟
- 兄長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
- 弟弟
清惠亭侯司馬京
扶風武王司馬駿
後代
- 兒子
司馬伷有四子:
- 孫子
晉元帝司馬睿,司馬覲之子。
東安王司馬渾,封長樂亭侯,因司馬繇無子而世襲東安王。
淮陵貞王司馬融,司馬漼之子。
史料記載
《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
《資治通鑑》也有記載。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伷於第120回中登場,為西晉伐吳數支軍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