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扶風縣(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縣,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扶風縣
  • 行政區類別:縣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
  • 面積:751平方千米
  • 人口:44.8萬
位於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
[自 然]
地勢:北高南低,以黃土高原為主。地形可分為三部分:北部為山區;中部為高原 區,是本縣主要農耕區;南部平原區為糧棉高產區。縣城海拔590米。
氣候: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4℃,極端最高氣溫42.7℃,極端最低氣溫—1 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無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間有伏旱,晚霜凍易使小麥受害。
河流:境內有渭河、瑋河、漆水河、 美水河,七星河等8條河流,屬渭河水系。
礦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鈣、大理石、沙卵石等。
[經 濟]
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次為高粱、穀子、豆類。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萊、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菸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產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產基地。建成“噸糧田”1 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柿子、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朮、柴胡、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布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名勝古蹟]
周原遺址位於縣城北9千米處,相傳始建於東漢,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是西周古京都之遺址,以“青銅器之鄉”而聞名中外。法門寺在縣北法門鎮,寺內有1 3層8棱寶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已有1700年歷史的“地下寶庫”,內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貴文物。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重視,不僅修復原塔,並擴建成法門寺博物館。現在法門寺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龍頭和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班固墓、扶風城隍廟、唐代楊珣碑、楊珣墓 、東漢馬援墓以及姜塬遺址、王家台遺址等6處遺址。
[交 通]
隴海鐵路、西寶高速路、西寶公路北線橫貫東西,從南部過境。法湯高速路為遊覽法門寺和湯峪提供了很大方便。
扶風縣位於陝西八百里秦川腹地、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的中點,毗鄰楊凌農業示範園。總面積750平方公里,轄9鎮3鄉185個行政村46萬人。是陝西省農業和旅遊大縣,也是一個教育名縣。以“輔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久以“青銅器之鄉”著稱,佛教聖地法門寺在世界享有盛名。
扶風屬黃河流域,處暖溫帶。年平均氣溫12.4℃,水量充沛。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跌落,依次為北部喬山山脈、低山丘陵、中部黃土台塬、南部川道。全縣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比較優越,被稱為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電氣化鐵路、西寶公路中線、北線、西(安)--寶(雞)高速公路、法門寺--湯峪二級旅遊公路、法乾二級旅遊公路等交通幹線穿境而過。鄉鎮公路和鄉村道路全部實現油路化和砂石化。實現了村村通電話,行動電話無盲區。
扶風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中外聞名的周原文化寶庫,文明昌盛,歷史悠久,可謂地靈人傑之鄉。名垂青史的漢史學家班彪、班固兩代三人著成《漢書》,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為實現民族團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東漢名將名儒馬援、馬超、馬融和機械發明家馬鈞等等,都是叱吒風雲的天下名士,蔚為周原地域文化的獨特霞光。近代以來,扶風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燦爛。僅就近年來活躍在黨政軍界正廳(師級以上的高級幹部34名,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40名,其中大多數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天南地北的扶風知名人士多達2181名。扶風教育事業發達,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48所,經過普六、普九兩次教育建設活動,中國小校教學環境和設施明顯變化,基本實現了校校無危房。每年為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1600多人。多年來,一直在寶雞地區領先。扶風教育久負盛名。扶風人才遍及天下。扶風人力資源優厚,全縣共有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055人,其中中級職稱1892人,中專以上學歷4998人。
近年來,在寶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全縣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大目標、謀求大發展、再造新優勢、續寫新篇章,經濟建設進入了快車道,社會事業處在上升期。縣域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又快又好的時期。2005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5.9億元,同比增長13.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753萬元,同比同口徑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49元,淨增210元,同比增長12.1%。
堅持以招商引資推進縣域工業化,是我縣近年來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後引進了冀東水泥、華龍日清面業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扶風,初步形成了建材、食品、機電、化工、造紙、紡織六大工業支柱,工業強縣進程明顯加快,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繼華龍日清之後,2005年12月2日,冀東水泥扶風公司與德國海德堡集團強強聯合,組建了冀東海德堡扶風有限公司,兩戶重大招商引資企業由外地企業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
在農業方面,做大做強以秦川牛為代表的特色農業,努力建設畜牧大縣。全縣每年有3000頭活牛供應香港市場,數萬噸蘋果、辣椒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
扶風因法門寺而揚名,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占據著陝西省西線旅遊的龍頭地位。目前,我們正在以法門寺景區建設為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和旅遊開發力度,致力於建設旅遊名縣。由台灣著名設計大師李祖原先生設計的合十舍利塔項目已啟動實施,法門寺迎來了新一輪開發建設熱潮。
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縣城新區、法門寺景區和工業基地為主的“三區一城”已初現旅遊型縣級市的雛形。
“十一五”時期,是我縣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圍繞科學發展、團結穩定兩大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縣、科教興縣、項目帶動、城鎮化驅動四大戰略,努力提升產業集群、交通區位、文化旅遊、人文環境四大優勢,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培育產業集群、開發城鎮帶群為重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抓發展、打基礎、強基層、保穩定,全面建設開放、文明、富裕、和諧的新扶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