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

扶風縣

扶風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關中平原西部,為佛骨聖地、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位於陝西省中西部,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介於東經107°45′—108°03′,北緯34°12′—34°37′之間,總面積720平方千米。

扶風縣是寶雞市的東大門,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地勢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為主。

截至2018年,扶風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戶籍人口44.9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4.6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28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7.16億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6.2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7.0:53.9:29.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29441元。

扶風縣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境內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礦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隴海鐵路、G30西寶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過境。被稱為東方佛都。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扶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扶風縣
  • 外文名稱:Fufeng County
  • 別名東方佛都,青銅器之鄉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
  • 下轄地區:1個街道,7個鎮
  • 政府駐地:扶風新區
  • 電話區號:0917
  • 郵政區碼:722200
  • 地理位置: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
  • 面積:720平方千米
  • 人口:44.92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法門寺周原遺址西府古鎮、關中風情園
  • 機場:寶雞支線機場(在建)、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寶雞站、楊陵站、楊陵南站
  • 車牌代碼:陝C
  • 行政區劃代碼:610324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平安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中觀山,法門寺,馬援墓,大明寺,周原遺址,法門寺合十舍利塔,風味小吃,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縣屬姜氏國(部族)。
黃帝時期,屬岐伯國(部落),后稷周國(部落)。
堯舜時代,為周始祖棄的封地,屬后稷有邰氏。
西周,屬岐邑,為京畿。
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今境內法門鎮始設美陽縣,揉谷鄉法禧村設邰縣,屬內史。
西漢,美陽縣、邰縣始歸雍國,後屬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歸右扶風轄領。
新莽,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
東漢,美陽縣轄區未變。南部邰縣改為武功縣。
三國,美陽、武功縣治未變,歸扶風郡轄領。
西晉,美陽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始平郡。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廢美陽縣。在今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設周城縣,美陽縣併入周城縣,治城在今周原遺址,歸平秦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撤武功縣,在武功縣治姜塬嘴設美陽縣,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部和太白、駱谷、邰亭等地,歸武功郡轄領。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移美陽縣治崇正鎮。建德三年(574年),移周城縣治於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龍縣;撤美陽縣,縣地歸岐山。置武功縣治於中亭川(今武功鎮)。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改三龍縣為岐山縣,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嶺)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在武功長寧鎮始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在今縣址設湋川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撤扶風縣,貞觀八年(634年)改湋川縣為扶風縣,在今法門鎮設定岐陽縣。元和三年(808年)撤岐陽縣。
五代後梁、唐、晉、漢、周時,扶風縣設定未變,歸鳳翔府轄。
北宋,縣置未變。
南宋初(1127年),金人統治北方,更名扶興縣。後又復原名,歸鳳翔府轄。
,縣名和治城均未變更。元時屬陝西行中省鳳翔府轄,明清歸陝西布政使司鳳翔府轄。
中華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歸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
1949年7月13日解放,扶風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併入興平縣。
1961年8月從興平縣分出,隸屬寶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扶風縣下轄1個街道,7個鎮。扶風縣人民政府駐扶風新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324001000
城關街道辦事處
610324101000
天度鎮
610324102000
午井鎮
610324103000
絳帳鎮
610324104000
段家鎮
610324105000
杏林鎮
610324106000
召公鎮
610324107000
法門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扶風縣地處中國地形第二階梯關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寶雞市之間。東北與永壽、乾縣交界,東與武功縣、楊陵區連線,南與周至、眉縣毗鄰,西與岐山縣接壤,北及麟遊縣地界。介於東經107°45′—108°03′,北緯34°12′—34°37′之間,總面積7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扶風縣地域南北長於東西,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高南低。境內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積扇、黃土台塬和渭河階地等4個明顯的地貌地形單元,南北呈階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北部山區系千山余脈喬山,呈雁列狀向東延伸。境內地形起伏,嶺谷相間,溝深坡陡,有大小溝道283條,總長288.7千米。溝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1.96千米;地面坡26°43′,水土流失嚴重。境內河流5條,以瓦罐嶺到劉家梁為分水嶺,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溝、黑溝、紀家溝3條,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條,水量均少而多變。中部以山前洪積扇區和黃土台塬區構成的平原面積較大,占全縣總面積近2/3。境內地勢較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稍傾。平原面被自西而東橫穿的渭河和由北而南流入渭河的七星河、美水河自然分割成4大塊。黃土台塬東部和西部地帶,分布有9處槽形和碟形窪地。南部川道地勢低平,渭河自西向東穿過。渭河以北至黃土台塬坡角,分為一、二、三級階地;渭河南系平坦廣闊的灘地。
扶風縣山、塬、川、灘兼有。高山峻岭重疊,深谷大川縱橫,川道平原寬闊,構成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

氣候特徵

扶風縣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2.4℃,極端最高氣溫42.7℃,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無霜期209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扶風縣水資源總量49.86億立方米,其中渭河、水和漆水過境流量即達46.5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僅33018萬立方米,余均暫難開發利用。可開發利用量占資源總量的6.6%,居民人均786立方米。

植物資源

果樹:以蘋果為主,品種以秦冠為主,還有多種雜果如桃、梨、杏、葡萄柿子山楂等。乾果以核桃為主,是“隔年核桃”的原生地。
林木:有針葉用材樹6種;闊葉用材樹48種;灌木18種;刺槐和油松在山區大面積成林;水杉在渭河南岸灘地有成片栽植;農田林網以楊樹為主,泡桐次之;村莊院落多栽楊、桐和椿、榆、楸、槐等4個鄉土品種。
草類:以多年生的木本科和菊科植物為主。草本植物以白草、黃營最多,分布最廣,覆蓋度一般達60—95%。伴生植物有蒿類、黃芹、胡枝子、獨花山、牛旁、地榆、柴胡、披針苔、胡兒稍、荊稍子等。優良牧草有野豌豆、莎草、雞眼草、白草、黃白草、枝針岩(羊鬍子)等。藥用植物還有柴胡、黃芹、防風、地榆、榛艽、蒼朮、黨參、茵陳等。

動物資源

扶風縣野生動物獸類主要有:、豺、野兔、豹、野豬、獾、狍、黃鼠狼、蝙蝠。
鳥類:有100餘種:大白鷺小白鷺黑鸛大雁、小雁、紅雁、白鵝、天鵝、鵠、黃鴉、綠頭鴨、赤膀鴨、青燕子、小燕、金雞、雉雞、鵪鶉、鴛鴦、野鴿、山斑鳩、火斑鳩、紅翹鳳頭鵑、大杜鵑、中杜鵑、小杜鵑、紅角鶚、長耳鶚、啄木鳥、小沙百靈、鳳頭百靈、小雲雀、家燕、金腰燕、黃鸝、黑卷尾、松鴉、灰喜鸛、喜鵲、紅嘴蘭鵲、麻雀、大嘴鳥鴉、小嘴鳥鴉、畫眉、大山雀、黃腰山雀、紅頭山雀、燕雀、朱雀、雕等。
藥用動物:有壁虎土元、蠍子、知了、蛇、蛙、蚯蚓、蜈蚣等。
昆蟲:100餘種。益蟲59種,其中捕食性36種,以瓢蟲科最多,寄生性17種,其它6種。害蟲45種,以蚜蟲、粘蟲、棉紅鈴蟲、玉米螟、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為主,危害農作物最烈。
魚類:有鯰魚鮭魚等野生魚類。

礦產資源

扶風縣礦產資源多為建材原料,北部山區下古生代地層盛產灰岩,儲量約15億立方米,碳酸鈣含量50%以上,現正大量開採。按品質分作水泥、白灰、七〇砂、大理石原料,年開採量3—5萬立方米,除滿足本縣需要外,還供應外地。大理石儲量320萬立方米,按顏色、花紋、組成、結構分,有26個品種,計有漢白玉、墨玉、玫瑰紅、鴨蛋青、提花黑等。中部黃土台塬盛產制磚粘土。南部渭河灘地有大量的沙、礫石,年開採0—15萬立方米以上。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戶籍人口44.92萬人。出生人口4762人,人口出生率為10.56‰;死亡人口2146人,死亡率為4.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0‰。

經濟

綜述

2017年,扶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4.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7.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6.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7.0:53.9:29.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29441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1.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28%。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扶風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0.1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及跨地區項目投資)271.1億元,增長21.1%。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194.73億元,增長32.9%。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4.17億元,比上年增長71.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9.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8.73%。
財稅收支
2017年,扶風縣財政總收入4.7973億元,比上年增收6238萬元,比上年增長14.9%。2017年,扶風縣地方財政收入3.0175億元,比上年增收3390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分項完成情況:稅收收入完成2.1196億元,增收7367萬元,增長53.3%。非稅收入完成8979萬元,減收3977萬元。其中,國稅收入6802萬元,增收2278萬元;地稅收入15373萬元,增收5217萬元。耕地占用稅收入6393元,契稅收入3623萬元。
2017年,扶風縣財政支出22.2691億元,比上年增加3902萬元,比上年增長1.8%。主要支出項目: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839億元,教育支出6.3202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3.2283億元,公共安全支出7384萬元,社會保障支出4.3732億元,醫療衛生支出2.2692億元。
人民生活
2017年,扶風縣按新口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6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65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6元,增長9.0%。

第一產業

2017年,扶風縣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總產值(現價)38.3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農業產值24.09億元,增長14.4%;畜牧業產值11.75億元,下降10.9%。
種植業
2017年,扶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9萬畝,同比下降0.035%;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1.9萬畝、同比下降0.29%;秋糧播種面積29.97萬畝、同比增長0.49%。園林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8.07萬畝,比上年增長0.76%。“封神台”蘋果、“法門聖果”獼猴桃榮獲第24屆楊凌農高會“后稷特別獎”。
林業
2017年,扶風縣造林1.23萬畝。
畜牧業
2017年,扶風縣畜牧業生產受市場波動和生產效益的影響,除大牲畜出欄略增長外,其餘畜牧業存出欄均下降。
漁業
2017年,扶風縣水產品產量1490噸。

第二產業

2017年,扶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9.9%。其中全縣6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3.97億元,比上年增長20%;實現工業增加值47.4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六大支柱產業中四個增速在兩成以上。紡織工業實現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21.3%;機電工業實現產值24.12億元,同比增長23.74%;輕工及造紙工業實現產值25.05億元,同比增長23.35%;建材工業實現產值19.8億元,同比增長11.99%;食品工業實現產值79.63億元,同比增長22.88%;化工工業實現產值9.5億元,同比增長17.8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消耗能源折合標準煤23.86萬噸,比上年下降7.8%。其中消耗原煤24.84萬噸,折合標準煤17.74萬噸,占能源消耗總量的74.4%;消耗汽油、柴油、煤油實物量1424.2噸,折合標準煤2075.2噸,占能源消耗總量的0.08%;消耗電力41165.7萬千瓦時,折合標準煤50592.6萬噸,占能源消耗總量的20.36%;消耗天然氣9.08噸,折合標準煤118.04噸,占能源消耗總量的0.004%。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扶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4.7%。按消費區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11億元,增長15.2%,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8%;農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6億元,增長11.5%,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2%。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5.29億元,增長18.2%;商品零售32.58億元,增長14.1%。
房地產業
2017年,扶風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3.16億元,比上年增長95.63%。房屋施工面積12.2萬平方米,下降20.47%。商品房銷售面積11.02萬平方米,增長34.88%。
郵電通信
2017年,扶風縣郵電業務總收入7012萬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3912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100萬元。年末全縣固定及移動用戶總數30.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9.4萬戶。網際網路(含手機)用戶21.4萬戶。
旅遊業
2017年,扶風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300.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0.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2.96億元,比上年增長36.1%。舉辦了法門舍利盛世重光30周年紀念、首屆春節旅遊文化節,開展了“保護生態、共築綠色”義務植樹活動,組織了首屆金磚國家西洋棋大師賽,舉辦了首屆相親大會、中國“槐花·蜂蜜”文化旅遊節暨第十屆槐花節、扶風國際夢幻燈光節、首屆旅遊文化美食博覽會、“七星溢彩、濕地滴翠”2017年世界旅遊文化小姐大賽扶風七星小鎮首賽活動。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62.4億元,比年初增加5.1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6.1億元,比年初增加7.21億元。截至年末,扶風縣各項貸款餘額達59.36億元,比年初增加2.53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扶風縣西法城際鐵路扶風段開工建設,S209、S107扶風段和法王路、北三路竣工通車。
公路
扶風縣位於西安寶雞黃金分割點,三條國省道可直達西安、寶雞,連霍高速穿境而過。
鐵路
隴海鐵路、西寶高鐵過境。

運輸

2017年,扶風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6.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扶風縣組織申報省、市科技計畫項目21個,審定立項6個,爭取資金100萬元。2017年,扶風縣專利申請量140件,其中發明專利32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共有普通中學21所(含私立高中1所),國小90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66人,國小專任教師1555人。2017年,扶風縣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8938人,國小在校學生21648人。普惠性幼稚園占比74.1%。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有影劇院1個,城鄉文化站(館)9個,公共圖書館1個。169個村級圖書室和文化娛樂室免費向民眾開放。縣圖書館共接待讀者4萬人次,圖書流動車20場次,新購圖書4000多冊,電子圖書10000冊,徵集地方文獻130冊。舉辦廣場舞匯演、秧歌鑼鼓大賽等大型文化活動,開展戲劇下鄉演出115場,其中放映“愛教”影片600場,受教育學生達16萬人次。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扶風縣醫療衛生計生機構223個,其中,醫院8個,鄉鎮衛生院15個,疾病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各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村衛生室170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個。衛生人員總數2976人,衛生技術人員222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20人,註冊護士786人。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664張,其中,醫院1228張,婦幼保健機構60張,衛生院436張。2017年,扶風縣參加農村新農合醫療保險388508人,參合率達95.95%。全縣兒童12種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98%,B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95%。甲類傳染病無發病,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52.11/10萬,報告死亡4例,死亡率0.88/10萬。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152.58/10萬,無死亡病例報告。

勞動就業

2017年,扶風縣實施“五個一萬”增收行動和貧困村退出“四個提升”工程。建立就業扶貧基地11個,培訓貧困人口12906人,實現就業10196人。

社會保障

2017年,扶風縣城鎮已參加養老保險24811人,城鎮職工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8158人,城鎮居民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3350人。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2017年,扶風縣參保205377人。在寶雞市率先建立大病補充商業險和民生意外傷害保險,為1629戶貧困戶報銷費用470萬元。全縣實現8個貧困村退出、0.95萬貧困人口脫貧,年末剩餘貧困人口1.74萬人。

環境保護

2017年,扶風縣實施鐵腕治霾“1+18”專項行動,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達到0.712噸標煤/萬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達到4.83%。空氣品質指數達到5.74%。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6.2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9%。全縣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16.3%。

平安建設

2017年,扶風縣公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3.69%。

歷史文化

扶風縣是西周文化發祥地、佛教古剎法門寺所在地,素有“周禮之鄉”“青銅器之鄉”和“佛骨聖地”的美譽,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周原遺址所在地,該遺址被列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新發現之一,出土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被譽為海內三寶、國之重器。1987年舉世僅存的佛指舍利從法門寺地宮出土,被譽為繼秦兵馬俑之後的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蹟。2009年5月,法門寺文化景區開放,被譽為“千載佛家聖地、萬世人文經典”。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時特別提到法門寺琉璃器,並盛讚了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扶風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周文化、漢唐文化、佛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東漢時期“班馬耿竇”四大名門望族(史學家班彪、班固,伏波將軍馬援,耿家列侯耿弇,竇家安豐侯竇融、大將軍竇滔)功卓國家。

風景名勝

中觀山

中觀山頂峰高峻,青石疊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淨光寺,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隱居修行。淨光寺左側,有一清鳳洞,洞口一尺有餘,其深莫測,風聲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風泉,相傳為“三宵”用瓦罐從東海提來,每遇乾旱當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許多美妙離奇的故事傳說。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縣城北法門鎮,相傳始建於東漢,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寺內有13層8棱寶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已有1700年歷史的“地下寶庫”,內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貴文物。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重視,不僅修復原塔,並擴建成法門寺博物館。2013法門寺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龍頭和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班固墓、扶風城隍廟、唐代楊珣碑、楊珣墓、東漢馬援墓以及姜塬遺址、王家台遺址等6處遺址。

馬援墓

馬援墓距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千米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圓錐形夯土堆,高約10米,直徑約10米,這便是東漢初年的將領馬援墓塋。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碑石一通。馬援(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淵,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歸附割據隴西的隗囂,不久跟從劉秀,參加討伐隗囂的征戰。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將軍,受封新息侯。大明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段家鎮,前身為福蔭寺,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
馬援墓馬援墓

大明寺

相傳,隋煬帝楊廣為紀念其父隋文帝的功業,保佑江山永固、福蔭子孫萬代,與太陵旁邊創建了此寺。由於福蔭寺的創建有皇帝支持,所以當時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安史之亂”後佛熱逐漸衰弱,福蔭寺和其他佛教道場一樣,也隨之香火日少,武宗滅佛,福蔭寺也在劫難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毀。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間,福蔭寺曾三次重修和補修,再次興盛,較以前規模更大,僧人更多,計有土地一百八十餘畝,極一時之盛,清末民初,戰亂四起,盜匪泛濫,福蔭寺多處殿宇被毀,僅存三間大殿、六間廂房和鐘鼓二樓,有數僧看門而已。1949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餘畝,殿堂、佛像、鐘、鼓齊備,但不幸毀於“文革”。1987年由淨天法師倡導,在原福蔭寺舊址上恢復重建,1989年7月大雄寶殿落成,改寺名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為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場,位於扶風下段家鎮西部,段家鎮與午井鎮交界之處。
大明寺大明寺

周原遺址

周原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法門寺西北三千米處,是《詩經》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飴”之地。周原考古發現被列為21世紀中國百項考古新發現之一,自西漢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發現第一件青銅器以來,累計出土青銅器數以萬計,其中晚清“四大國寶”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於此,周原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鄉”。規劃在建的周文化旅遊園區,將再現三千年前周文化風貌,周原將成為陝西省“周、秦、漢、唐”歷史文化旅遊景區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遺址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的西部,東到武功,西至寶雞,橫跨扶風、岐山兩縣的大部分。這一地區北倚岐山,南臨渭水,形如高阜,海拔900米。根據史書的記載,這裡是周人的發祥地和滅商前的都城遺址。公元前12世紀末至前11世紀初,周人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至此地,開始建設城郭,作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紀後半葉,周文王遷都豐都後,周原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於西戎入侵的破壞,遂成廢墟,廢棄不用。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陝西扶風縣法門寺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總投資超過五十億人民幣。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屬於佛教建築,功能及設施完善。總建築面積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為60225平方米,地下約為16465平方米。工程總高147米,寬54米(裙房底盤寬253米),合十雙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氣勢不僅傳承佛教建築的特色,更以現代化的技術融合古今中外建築之精華。

風味小吃

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陝西省西府寶雞扶風地區漢族風味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饃在寶雞一帶非常流行。
功夫鍋盔
扶風功夫鍋盔的製作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西府周原一帶,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鍋盔,到了秦代更是被發揚光大、普及推廣。秦人製作的鍋盔,個兒大、餅厚、瓷實。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系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時,墩餅竟成了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的作用。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扎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喚做“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面盔甲。“鍋盔”也由此而名聲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習俗一直延續。據說,三國時期,著名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之計,其靈感就來源於秦軍的鍋盔吃箭。秦軍能力克群雄統一六國,除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原因外,“鍋盔”作為戰士的主要乾糧,也有著突出貢獻。
功夫鍋盔功夫鍋盔
扶風功夫鍋盔一個都有40餘斤重,金黃顏色格外誘人。鍋盔的保質期比較長,適合長時間存放和攜帶,這和鍋盔的用料及製作方法密不可分。扶風功夫鍋盔的製作方式非常講究,要用上好的小麥麵粉,用水攪拌,和成麵團,待發酵後用擀麵杖擀成大圓餅,置於平底大鐵鏊中,烙制過程中,要用麥草文火烘燒八小時而成,可見費了不少功夫。鍋盔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放上10天半個月也不會起霉變質,適合長距離作戰食用,完全可以和軍隊所使用的壓縮乾糧媲美。
一口香
一口香一口香
一口香即扶風臊子麵,顧名思義就是一碗麵就一口,一筷子挑起來就吃了,扶風的一口香在岐山燥子面的基礎上精工細做,只吃一口,就讓你流連忘返,一般年輕小伙要吃好幾十碗。來法門寺玩,若沒吃一口香,等於沒來過扶風。
扶風地處關中西部的渭河平原與喬山南麓的渭北塬上,土質肥活,氣候溫潤,自古盛產小麥、玉米、油菜,素有“麥、米、菜籽油之鄉”之美譽。在扶風的麵食中,最具特色的是臊子麵與鹿糕饃了。臊子麵是用小麥上等麵粉擀成面頁,再用菜刀犁成細條,入鍋煮熟後,撈入用豬肉臊子、鹽、醋、五香調料及黃花菜等佐料做成的香湯而成,它有“薄、勁、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點。所謂“薄、勁、光”,是指達到薄如紙、細如線、下到鍋里連花轉,挑上筷子不能斷,吃到嘴裡咬不爛。所謂“煎、汪、稀”,是指臊子麵的湯要用火燒得滾燙,而且每碗撈的麵條少而湯多,湯內的臊子又多油又大。所謂“酸、辣、香”,是指湯的味道,要用好醋調得酸一些,油辣子要多,而且味道極香。臊子麵是扶風人過年、過節、家有重大事時款待親友的主要佳肴。
麥飯
麥飯麥飯
麥飯是陝西特色的一種小吃,是用各種菜蔬和以乾麵粉,蒸而食之。大抵以野菜為最好。最有名的是用洋槐花和苜蓿做的。在沒有槐花和野菜的季節,最常用芹菜葉做。麥飯亦菜亦飯,蔬菜、花朵皆可入食。五月槐花盛開,可做槐花麥飯;榆錢豐盛的時候,做一盤榆錢麥飯也是非常的香甜滴。到了夏季,茄子,土豆,香芹……好多蔬菜都可以用來做這個簡單而又噴噴香的鄉土小吃。
扶風麵皮
扶風縣位於關中腹地,地處“八百里秦川”核心區,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年降水量六百毫米上下,無霜期二百天左右,日照時間較長,很適宜小麥生長。成熟後的小麥,拿上幾粒用牙咬開,滿嘴麥香,可以看到呈半透明玻璃狀的角質胚乳,細膩緊密,光潔如玉。
這樣的小麥品質優良,麵粉麵筋含量較多,蛋白質和胺基酸豐富,適宜製作各種麵食。每年六月新麥裝進包後,人們磨新面,炸油餅、蒸饅頭、烙鍋盔,看丈母娘。面對炎熱的天氣,家家戶戶開始製作麵皮。
扶風麵皮又叫御面、涼皮,據說是古代皇家貢品,從唐代的“冷淘面”演變而來。扶風麵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盡相同,按製作方法分為蒸麵皮、擀麵皮和烙麵皮。平常做的主要是蒸麵皮,蒸麵皮又分兩種,即“直蒸”和“洗面”。
扶風麵皮扶風麵皮

城市榮譽

2007年12月5日,扶風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2007年12月,扶風縣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
2008年5月,扶風縣被陝西省命名為“省級平安縣”。
2008年,扶風縣被命名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2009年8月8日,扶風縣被2009世界文化旅遊論壇授予“中國著名文化旅遊縣”榮譽。
賢山寺賢山寺
2009年9月,扶風縣被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局命名為“全國平安暢通縣”。
2010年1月,扶風縣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扶風縣“全省文明縣城”榮譽稱號。
2010年2月,扶風縣被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陝西省綠化模範縣”榮譽稱號。
2010年8月,扶風縣榮獲“中國優秀文化旅遊縣”稱號。
2010年8月,第六屆中國城市(旅遊)品牌大會暨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公益評選頒獎盛典上,扶風縣被評為“中國優秀休閒度假旅遊縣”。
2010年10月,扶風縣榮獲“中國金融生態縣”稱號。
2010年12月,扶風縣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2011年1月,扶風縣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
2011年6月,扶風縣被命名為“全國科普示範縣”。
2012年,扶風縣被授予“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範縣”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