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繇(?~304年),字思玄,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宣帝司馬懿之孫,琅琊武王司馬伷第三子,晉元帝司馬睿叔父,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外孫。個性剛毅,博學至孝。初封東安郡公,誅殺權臣楊駿時,屯兵雲龍門有功,拜右衛將軍、射聲校尉,封東安王。遷侍中、典軍大將軍,轉尚書右僕射、散騎常侍。誣殺東夷校尉文鴦,夷滅三族。專權擅勢,大肆賞罰,為執政官汝南王司馬亮所忌,貶往帶方郡。永康初年,遷宗正卿,拜尚書左僕射,以母喪去職。永安元年(304年),力勸司馬穎歸降晉惠帝,後為司馬穎所害。 基本介紹 本名:司馬繇別稱:司馬思玄字號:思玄所處時代:西晉民族族群:漢族去世時間:304年籍貫:河內溫縣 職業:宗室、藩王 官職:尚書左僕射爵位:東安王 人物生平,因功進爵,貶爵流放,勸降被殺,歷史評價,親屬成員,長輩,兄弟, 人物生平因功進爵司馬繇鬍鬚漂亮,性情剛毅,有威望,博學多才,事奉親人孝順,居喪窮盡禮儀。初封東安公,歷任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誅殺楊駿時,司馬繇屯兵於雲龍門,兼統領眾軍,因有功官拜右衛將軍,兼任射聲校尉,進封爵位為東安郡王,食邑兩萬戶。後來加任侍中,兼任典軍大將軍,仍然兼任右衛將軍。後來再次升任尚書右僕射,加任散騎常侍。貶爵流放東夷校尉文俶(即文鴦)與司馬繇的外祖父諸葛誕有殺父仇,司馬繇生怕文鴦為舅家之患,故構陷其為楊駿一黨,夷滅三族。由於司馬繇專權,一天之內恣意賞罰達三百餘人,故而招致司馬亮的疑忌,加上司馬繇之兄司馬澹從中挑撥,最終導致司馬亮將司馬繇免職,流放帶方郡。勸降被殺永康初年,司馬繇起復為宗正卿,後升為尚書左僕射,不久,因母親去世,守喪於鄴城。晉惠帝起兵討伐司馬穎時,曾力勸司馬穎投降。但是,司馬穎很快擊敗朝廷軍隊,忌恨司馬繇,將其處死。《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有記載。歷史評價房玄齡等《晉書》:“美須髯,性剛毅,有威望,博學多才,事親孝,居喪盡禮。”親屬成員長輩祖父:晉宣帝司馬懿。祖母:伏夫人。父親:琅琊武王司馬伷。母親:諸葛氏,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之女。兄弟長兄:琅琊恭王司馬覲,晉元帝司馬睿的父親。次兄:武陵莊王司馬澹。四弟:淮陵元王司馬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