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仁宗(韓語:조선 인종 ;1515年-1545年),諱李峼(韓語:이호 Yi Ho),幼名億命,字天胤,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1544年至1545年在位。李峼乃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中宗十年二月二十五日誕生。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中宗十五年被冊封為王世子。中宗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仁宗元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不到八個月。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異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國王明宗。官方記載李峼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謠傳李峼是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群臣上廟號仁宗,諡號獻文懿武章肅欽孝,明朝賜謚榮靖,全稱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仁宗葬於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仁宗李峼
- 外文名:조선 인종
- 別名:李億命
- 國籍:朝鮮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景福宮
- 出生日期:1515年二月二十五日
- 逝世日期:1545年
- 職業:國王
人物生平,王妃,子女,影視形象,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正德十年(朝鮮中宗十年,1515)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景福宮。正德十五年冊封王世子。中宗去世後,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一月二十日即位於昌慶宮明政殿。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國王,號仁宗大王。在位8個月,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去世於景福宮之清燕樓下小寢(官方記載仁宗因為父王去世後太悲傷而得病,但民間有流言謂他被繼母文定王后毒殺),終年三十一。明朝賜謚“榮靖”(寵祿光大曰榮;寬樂令終曰靖)。葬高陽孝陵(今日京畿道高陽市西三陵的孝陵)。
仁宗乃朝鮮中宗嫡長子,生母為章敬王后尹氏,在他出生後不久因血崩病逝,所以後來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養。仁宗30歲繼位後,不到8個月便去世,死後渴葬,無子女。繼承人為同父異母(即文定王后)弟弟,即第十三任國王朝鮮明宗。仁宗在位期間,恢復了父王時廢的賢良科,平反趙光祖等人的冤案,深得人心。
王妃
惠嬪鄭氏–外祖梁淑、父親鄭溫
子女
無子嗣
影視形象
人物影響
其這種是造成其被繼母文定王后強者般的氣質壓倒的不幸結果的原因之一。
生後7日失去母親的仁宗是由繼母文定王后養育的。仁宗對於繼母與父親盡忠孝行,文定王后的態度則是剛好相反。中宗死時仁宗的傷心與繼母的冷酷形成對比。其在父王殯所背傷無法自己,逐日消瘦的同時,彼女卻處心積慮要早日殺彼以讓其親生子繼位,結果是仁宗在位8個月就病死了。仁宗實錄記載 “仁宗因為父王的死太悲傷導致得了病氣”。
但是野史卻認為仁宗的死是因為文定王后的毒殺。野史內容是說有一日文定王后準備了仁宗喜歡吃的餅放在盤子內,要給仁宗吃。仁宗沒有懷疑就吃了餅,之後仁宗就開始身體衰弱生病最後就死了。
仁宗突然的死使得文定王后親生子慶源大君即位就是明宗。明宗即位竟是悲劇的開始。12歲的幼小年紀即位使得明宗朝是由文定王后垂簾聽政展開的。以後可以說是彼女的時代,當時文定王后大權一把抓。引發最大的悲劇“乙巳士禍”以及之後各朝的紛起的黨爭的主要原因。
中宗在位期間,王世子仁宗和其異母兄弟慶源大君(明宗)之間就有開始王位爭奪戰。文定王后的兄弟尹元衡。尹元老對於外甥慶源大君冊封為王世子處心積慮。當時仁宗的母親宗族一方尹任一族對於明宗的母方代表る尹元衡之間勢力之鬥爭因此產生。尹任一派被稱為大尹,尹元衡一派被稱為小尹,至於儒士中的士林派則支持仁宗。
一開始仁宗即位,士林派與大尹一派得勢。但是仁宗的突然死亡,明宗即位,權力局勢開始轉移,權力獨占性格很強的尹元開始剷除異己。尹元衡對於不支持文定王后的一派都構織謀逆罪對待,文定王后則對之給予逆謀罪的處刑。這些誣告事件有許多士人死於獄中,被稱為“乙巳士禍”。“乙巳士禍”深刻打擊士林派之勢力,造成田舍沒落,是為鄉約基礎與士子學人研究學問並供養子弟的書院歿落,士林派後日的政界再次登場等到文定王后死後才開始。
勛舊派在文定王后死後先成為政界主流,開始對於文定王后政治勢力清算鬥爭,之後明宗朝勛舊派和士林派之間對立,士人黨爭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