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位於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南部,始雕年代說法不一,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南北寬約34米,東西深約36米,置於9米寬的三道台階之上,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龕,形態各異、刻畫傳神的造像顯示了盛唐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成為石雕藝術史上的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先寺
  • 原名:大盧舍那像龕
  • 地理位置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南部
  • 年代:唐代高宗李治時期
  • 地區: 西山石窟
  • 地位:有代表性、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河南省洛陽市
  • 門票價格:免費(包含於龍門石窟內)
  • 建議遊玩時長:1小時
  • 開放時間:8:00-18:00(2月1日-3月31日)
  • 開放時間:7:30-18:30(4月1日-10月7日)
建築結構,主要景觀,石窟,佛像,雕像,交通狀況,

建築結構

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
位於洛陽市龍門石窟西山南部,始雕年代說法不一,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龕。開鑿時間不明,但完工時間有碑刻記載為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於鹹亨三年(公元672年)武則天‘助脂粉錢兩萬貫’用於加速開鑿時間。——出自坐下石碑《河洛上都龍門山之陽大盧舍那像龕記》。
奉先寺奉先寺
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主要景觀

石窟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佛龕。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
形態各異、刻畫傳神的造像顯示了盛唐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成為石雕藝術史上的奇觀。
奉先寺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為釋迦牟尼報身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前方。
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 前突。
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 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容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佛像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 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兩旁侍立的弟子迦葉嚴謹老成,阿難虔誠順服,菩薩端麗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雄健。相傳武則天為造這座佛龕曾“助脂粉錢二萬貫”,並親率群臣參加盧舍那佛的“開光”儀式。
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

雕像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
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交通狀況

因這些景區的交通比較便利,若時間緊湊,可以從洛陽早些出發,先到龍門石窟,遊覽完後,在大門可以乘81路無人售票車,1.5元/人,30分鐘後到老集下車,吃些當地小吃,然後乘56路無人售票車,1元/人,約45分鐘後到56路終點站白馬寺,當天還可遊覽白馬寺一線。
出了龍門石窟,也可直接坐返回的公車去關林。關林是紀念關羽的地方,同時也是洛陽民俗文化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