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術語
定義
地質學術語,定義為:使岩石發生破壞和改變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一般可定義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溫條件下,岩石在原地發生的崩解或蝕變。崩解和蝕變的區別反映了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的差異。物理作用涉及
岩石破碎而不涉及
造岩礦物的任何分解。相反,化學作用則意味著一種或多種礦物的蝕變。風化作用產生在結構或成分上不同於
母岩的表層物質。
風化過程
風化過程十分複雜,通常是幾種作用同時發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為方便起見,可把
風化作用分為物理(或機械)風化、
化學風化和
生物風化。
物理(或機械)風化
熱脹冷縮是岩石,尤其是熱帶荒漠地區岩石崩解的一個原因。許多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包括粒狀崩解、
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及層裂構造,都可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解釋。但是,目前大部分野外證據卻顯示出相反的結論。粒狀崩解、球形風化、剝離風化和層裂構造都已在遠遠超過太陽熱力影響的地下深處發現。實驗表明,僅僅依靠受熱和冷卻,風化的效果很小,進程緩慢,而當有水分存在時,則幾乎立即產生影響。雖然一度認為層裂構造是
日照作用的產物,但多年來業已承認它們是卸載,即壓力釋放的結果。不過,大量證據表明,卸載假說也並不處處適用。
地殼內的
斷層作用和側向擠壓,似乎可以作為層裂的另一種解釋。在副
極地地區,頻繁波動於
冰點上下的氣溫對地表岩石的影響很大。在這些地區對
岩層的詳細觀察,證實了凍融機制的有效性。
化學風化
某些鹽類,諸如
氯化鈉(NaCl)和石膏(Ca[SO4].2H2O)的
結晶作用,也被引證來作為岩石,尤其是乾旱地區岩石崩解的原因之一。樹根的生長無疑能把大量岩塊推開,並擴大原有的
節理。甚至地衣的菌絲也能穿透礦物晶體的界面和
解理,完成一定的機械崩解。
許多礦物在相當程度上溶解於水。某些礦物,例如食鹽(NaCl)和石膏(Ca[SO4].2H2O)等,能與水發生強烈反應,並溶解於水或形成可溶產物。甚至石英(SiO2),在某種程度上也溶解於水。許多礦物在鹽水中比在淡水中更易溶解。在許多情況下,溶解作用可能是化學風化的第一階段。由於溶解的礦物質(以及固體
微粒)在風化剖面中的
位移,形成了富含氧化鐵、灰質、矽質或石膏的不同的層或盤。在世界各地都有大片磚
紅土、鈣殼和矽殼的堆積。水及其所含的根和氣體與各種礦物結合形成新的礦物。這些過程稱為
水化和
水解。例如,鐵很容易與水和氧結合,形成各種
氧化鐵的水化物,許多風化剖面呈黃色或紅色的原因即在於此。所有常見的造岩礦物,除石英以外,由於化學風化(主要是水化和水解)都會轉變為
黏土礦物。
氧化作用發生於土壤的包氣帶,氧化物是表土中的常見成分。碳化作用是像長石這類礦物發生風化的中間步驟。
碳酸雖是弱酸,但它是自然界的一種有效的溶劑。
矽化和脫矽能使一種黏土轉變為另一種黏土。因此,熱帶地區雲母經脫矽化可產生高嶺土和氧化鐵,如果條件有利,還可能進而形成
鋁土礦(
三水鋁石)。
生物風化
穴居動物為其他營力尤其是水分開闢了通道。如同
物理風化的情況一樣,化學風化往往也得到生物作用的助力。
腐殖酸通常能促進風化。腐殖質往往有助於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從而以各種方式加速風化作用。
制約因素
制約
岩石風化的類型和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礦物成分、
岩石結構、
斷裂型式、氣候、侵蝕和地形條件、時間以及人類活動等。
結果利用
關於於
風化作用的結果,對整個人類而言,土壤的形成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諸如鐵、鎳、鋁等礦產的聚集也具有世界性的意義。根據地質觀點,風化作用作為侵蝕和搬運的前提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概念
風華帶稱為表土或殘餘土。
風化作用的下限稱為風化面。
風化,也通用於藝術品飾品等岩石質器物的表面改變。岩石類美玉類人居環境中的器物,年久存放、佩戴、把玩所致變化表現。在礦石(包括玉石)器物方面,風化的含意更多是指化學作用,通俗講,同老化;其性質變化為水土沁蝕,人體分泌物腐蝕等,多種因素所致其表面脆弱變化,容易產生細微崩缺紋理化,在此基礎上,還會因為受到空氣乾燥的影響發生粉解化,所致結果通常是陰陽點狀相對規律缺損,歸結為一種或多種礦物元素的蝕變。風化作用的下限稱為風化面,這與使用器物更加貼切。
硬度脆性相對高的瑪瑙表面,風化表現為結構不可見狀微裂變,脆弱易崩缺,主要為馬蹄狀紋痕,雞爪狀紋痕,為使用碰撞所致崩缺,或者是沁蝕為多點紋。自然界風吹流動沙撞及沁化會出現皮皺狀態紋痕,後者也會表現在多種礦石器上面。
化學名詞
定義
風化是一個
化學變化過程。例如,日常生活中
鹼塊(Na2CO3·10H2O)變成鹼面(Na2CO3),就是風化現象。
作用表現
由於晶體結構的特點和外界條件的影響,有的晶體只失去一部分結晶水;有的晶體可失去全部結晶水;有的晶體先失去一部分結晶水,再逐漸失去全部結晶水。可見風化並不一定都是失去全部結晶水。因此,有
十水合碳酸鈉(Na2CO3·10H2O)、七水合碳酸鈉(Na2CO3·7H2O)和一水合碳酸鈉(Na2CO3·H2O)的存在。
結晶水合物的風化與自然岩石的風化不同,前者是失去結晶水,而後者是指岩石與空氣、
水、二氧化碳等物質長期作用,發生了複雜的化學反應,或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發生的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塊或
砂粒的作用。
社會科學名詞
基本解釋
教育感化;風俗教育
風者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詩小序》
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漢書·禮樂志》
至今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漢書·韓延壽傳》
引證解釋
1.猶風教;風氣。《詩·豳風·七月序》:“
周公遭變,故陳 后稷 先公風化之所由。”
《後漢書·第五倫傳》:“光武 承
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為政,後代因之,遂成風化。”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權逼人主而上不疑,勢傾群臣而下不忌。厲精治 蜀 ,風化肅然。”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二:“風化漸開,始有用貝代幣者。今 美洲 土番,猶有螺殼錢,即 中國 古時之貝,可為風化初開之證。”
2.指風俗。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明
陶宗儀《輟耕錄·廉使長厚》:“此亦厚風化之一端,故記之。”
3.指社會上公認的道德規範。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四折:“那裡是正押《毛詩》韻!你道做了有傷風化,誰就你那燕爾新婚!”
《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 周庠 ﹞因將女作男,事關風化,不好聲張其事。”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關於女人》:“正像正人君子罵女人奢侈,板著面孔維持風化,而同時正在偷偷的欣賞肉感的大腿文化。”
4
.指將人或物暴棄於自然界,任其受到破壞或發生變化。《
水滸傳》第一一六回:“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
解珍 、 解寶 屍首,就風化在嶺上。”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後記》:“其俗先將死屍盛船棺,懸於高山絕壁,聽其風化。”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這個報告在幾點鐘以前早就教人家看熟了,現在便同風化了的戲單一樣,沒有一個人再望它一眼。”
語出《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鄭玄 箋:“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
《漢書·禮樂志》:“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
《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慶遠》:“各村寨皆置社學,使漸風化。”
《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司天乃風化。”厥陰屬木主風,故厥陰司
天則風化。
其他學科相關
1
.大氣學術語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作用,岩石失去原有的強度,這種現象叫風化。
2
.中藥鑑定學術語有些礦物藥容易風化失水,使藥物外形改變,成分流失,功效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