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風化是指岩石在溫度變化、凍融、有機體、水、風和重力等物理機械作用下崩解、破碎成大小不一碎屑和顆粒的過程。岩石由線脹和體脹係數不同的多種礦物組成,季節性或晝夜的溫度變化,長期的熱脹冷縮交替會使岩石不均一縮脹而逐漸破碎;岩石裂隙中水分遇冷結冰並膨脹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岩石崩解;植物根系的楔入是岩石破裂不可忽視的動因;流水、風力產生的磨蝕、切割、衝擊,是常見而廣泛的物理風化原因,會使岩石發生形態變化並破碎。物理風化只引起岩石在形態和體積大小的變化,但不使其礦物成分和化學組成發生明顯的變化。物理風化使岩石通氣透水,也為進一步的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提供條件,為土壤發育提供基礎條件。物理風化是普遍存在的,但在溫差較大的乾旱和髙寒地區,物理風化較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更為強烈,是這些地區的主要風化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化作用
- 外文名:weathering
- 區別:與化學風化不同
- 產物:岩石碎屑,礦物碎屑
- 方式:熱力風化,冰劈(冰楔)作用
- 易形成:沙漠地區
釋義
風化方式
熱力風化作用
冰劈(冰楔)作用
風化作用
2、化學風化作用:指岩石在氧、水和溶於水中的各種酸、以及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分解的風化作用。
4、造岩礦物和岩石在風化過程中的穩定性
1) 長石類
在物理風化作用下,長石易沿解理面破碎。在化學風化作用下,受各種酸的作用而分解:
長石→ 水雲母+K+、Na+、Ca2+→ 高嶺石(蒙脫石)+SiO2→ 蛋白石+三水鋁石
不同種類的長石中,鉀長石比斜長石穩定,酸性斜長石又較基性斜長石穩定。
2)鐵鎂礦物
這類礦物的穩定性較低,其中以橄欖石最易風化,輝石次之,再其次是角閃石。在化學風化作用下,尤其是在碳酸的作用下,這類礦物首先分解出Ca2+、Mg2+、Fe2+陽離子,形成重碳酸鹽,溶於水中被帶走;在氧化作用下,這類礦物中的低價鐵氧化成高價鐵,形成含水的氧化鐵礦物而殘積在風化地區、故其風化產物多呈紅色、褐色及棕色。
3)石英
為最穩定的造岩礦物,在風化過程中幾乎只發生機械破碎,不易發生溶解。
4)雲母類
白雲母穩定性較黑雲母高,故在沉積岩中前者較常見。白雲母在化學風化作用下可以分解而轉變成為水雲母以至高嶺石;黑雲母風化後形成含水的氧化鐵礦物及粘土礦物,其部分陽離子則被淋濾。
5)粘土礦物
為沉積岩的重要造岩礦物。由於此類礦物是在地表條件下形成的,故在一般風化作用下只發生機械破碎,而無化學分解現象。
6)碳酸鹽礦物
主要為方解石和白雲石。這類礦物在酸性水中極易溶解,而在極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可由物理風化作用破碎成碳酸鹽碎屑。
5、岩石的風化及影響因素
1)礦物成分, 2)結構構造, 3)氣候條件
岩石破碎 →Ca、Na、Mg、K帶出→ 水雲母或蒙脫石 → 高嶺石 →含水氧化鐵+蛋白石+鋁土礦。
6、風化產物
母岩風化後形成的產物按其性質可分為三類:
1)碎屑物質 這是母岩機械破碎的產物。
2)不溶殘餘物質 是母岩在分解過程中新生成的礦物。
3)溶解物質 在化學風化過程中,母岩中活潑性較大的金屬元素分解出來溶於水中,組成真溶液或膠體。
風化原理
與化學風化區別
化學風化,岩石發生化學成分的改變分解,稱為化學風化。例如,岩石中含鐵的礦物受到水和 化學風化空氣作用,氧化成紅褐色的氧化鐵;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氣結合成碳酸,能溶蝕石灰岩;某些礦物吸收水分後體積膨脹;水和岩層中的礦物作用,改變原來礦物的分子結構,形成新礦物。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減弱、密度變小或體積膨脹,促使岩石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