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主要病因是沖任不固,經血失於制約而致血量多。
常見的分型有氣虛、血熱和血瘀。①氣虛 素體虛弱,或飲食失節,勞倦過度,大病久病,損傷脾氣,中氣不足,沖任不固,血失統攝,遂致經行量多。②血熱 素體陽盛,或恣食辛燥,感受熱邪,七情過極,郁而化熱,熱擾沖任,迫血妄行,遂致經行量多。③血瘀 素性抑鬱,或忿怒過度。氣滯而致血瘀,或經期產後余血未盡,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瘀血內停,瘀阻沖任,血不歸經,遂致經行量多。
臨床表現
可辨為下列三型:
1.氣虛
暴崩下血,色淡質薄,面色晄白或虛浮,睏倦乏力,動則氣短,脈細弱或芤。舌體胖嫩有齒印,苔薄潤或膩。
2.血熱
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紅,頭暈面赤,煩躁口渴,脈滑數或弦數,苔黃。
3.血瘀
血出淋漓不斷,猝然其勢若崩,夾有瘀塊,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脈沉澀或沉緊,舌質暗紅,舌尖邊時見瘀點。
辨證施治
1.氣虛
證候:暴崩下血,色淡質薄,面色晄白或虛浮,睏倦乏力,動則氣短,脈細弱或芤。舌體胖嫩有齒印,苔薄潤或膩。治則:益氣固本、健脾攝血。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方藥:黨參、生黃芪、炒白朮、柴胡、升麻、血餘炭、仙鶴草,水煎服。預後良好後服用中成藥歸脾丸鞏固。
2.血熱
證候:血出如崩,血色深紅,頭暈面赤,煩躁口渴,脈滑數或弦數,苔黃。治則:清熱涼血,瀉肝止血。主方:自擬方。方藥:熟軍、白頭翁、丹皮、桑葉、馬鞭草、生蒲黃、炒蒲黃,水煎服,預後良好後服用中成藥六味地黃湯及一清膠丸鞏固。
3.血瘀
證候:血出淋漓不斷,猝然其勢若崩,夾有瘀塊,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脈沉澀或沉緊,舌質暗紅,舌尖邊時見瘀點。治則:活血化瘀,涼血止崩。主方:自擬方。方藥:生白芍、生地黃、桑葉、旱連草、白頭翁、玫瑰花,水煎服。
預防
1.適勞逸:要適度從事勞動(體力和腦力勞動),但不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過則易傷脾氣,可導致統攝失職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經疾病。
2.節育和節慾:要重視節制生育和節慾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過多過頻及經期、產後交合,否則損傷沖任、精血、腎氣,導致月經疾病。
3.適寒溫:要根據氣候環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不要過冷過涼,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引起月經疾病。
4.節飲食:要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油膩、生冷寒涼、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損傷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濕生痰或涼血、灼血引起月經不調。
5.調情志: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損傷肝脾,或七情過極,五志化火,擾及沖任而為月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