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即位為王
王治生於
高麗光宗峻豐元年(96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他的父親
王旭和母親柳氏都是
高麗太祖王建的子女。他八歲喪母,十歲喪父,由祖母
神靜太后皇甫氏撫養長大。王治早年受封為開寧君,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七月九日
高麗景宗王伷臨終前將王位傳給堂弟王治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王誦,兩天后便撒手人寰了。王治即位後,就追崇父母為戴宗大王和宣義王后。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三月獲
宗主國宋朝冊封為
高麗國王。
王治即位以前,就與出身
慶州的儒臣
崔亮交好,在位時更是不遺餘力地推行“以儒治國”的方針,積極引進中原文化,著手強化
中央集權,對高麗的典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改革。他剛繼位時,就下詔求言,儒臣
崔承老上時務二十八條,並評述
高麗開國以來的五朝政化善惡,王治顯然對崔承老的上疏相當滿意,不久後就任命他為宰相。端拱元年(988年)左補闕李陽奏請按《
禮記·
月令》和《
周禮·
內宰》的相關規定行事,淳化元年(990年)右補闕金審言奏請將《
說苑》所載“六正六邪”和
漢朝刺史
六條問事書寫在中央和地方各官衙的堂壁上,王治都予以採納。但由於王治過於沉浸
中華文化,導致很多
高麗人的不滿。
契丹入侵
王治重視文治,而對高麗北部的邊防及與
女真的關係有所疏忽。當時的
契丹(遼)正致力於經略遼東,高麗與契丹之間的
女真及
定安國等緩衝區都被收入契丹囊中,高麗藩籬盡撤,到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契丹東京留守
蕭恆德(蕭遜寧)率領號稱80萬的大軍征討高麗,引發了第一次
高麗契丹戰爭,於是高麗遭遇了開國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外患。王治以侍中朴良柔為上軍使,內史侍郎
徐熙為中軍使,門下侍郎崔亮為下軍使,駐軍北界,抵禦契丹,隨即他本人也親赴前線督師。
閏十月三日,王治來到西京
平壤並前往安北府(今
朝鮮平安南道安州市),這時傳來
蓬山郡(今朝鮮
平安北道龜城市)失守的訊息,因此不得不折返西京。蕭恆德聲稱契丹出兵的理由是高麗“不恤民事”並侵占了
高句麗故地,要求高麗歸順契丹。有的大臣建議投降,有的建議割地,王治打算聽從割地之議,拋棄岊嶺(今朝鮮
黃海北道慈悲嶺)以北的疆域,於是打開西京倉庫,任由百姓拿走糧食,但還剩下很多糧食,王治又想把剩下的糧食全部丟入
大同江,以免資敵,被
徐熙勸阻。
王治一行返回開京。不久後,契丹軍在安戎鎮(今朝鮮
平安南道文德郡)被大道秀、庾方率領的高麗軍挫敗,但
蕭恆德繼續要求高麗投降,王治派
閤門舍人張瑩去契丹軍營議和,蕭恆德以其官職卑微而拒之門外,大臣中只有
徐熙主動請纓談判,王治在
禮成江邊親執其手餞行。面對蕭恆德的割地要求,徐熙宣稱高麗本來就是
高句麗的繼承國,有復地之理,無割地之說,而且打出
女真牌來請求契丹幫助高麗“逐女真、還我舊地”,作為交換,高麗同意向契丹稱臣。契丹朝廷批准了高麗提出的條件,撤出軍隊,翌年將
鴨綠江以東二百八十里土地移交高麗,高麗在此地設立“
江東六州”。由於宋朝不肯援助高麗,王治便斷絕與宋朝的關係,開始向契丹朝貢,使用契丹
年號,並在統和十四年(996年)三月被契丹冊封為
高麗國王。
無嗣而薨
王治到三十歲還沒有子嗣,所以在
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將自己即位前的封號“開寧君”授予景宗之子
王誦,實際上就是以他為儲君。
統和十五年(997年)八月,王治率群臣南巡東京
慶州,途中身體不適。返回
開京後,王治於十月二十七日病危,召來開寧君王誦,親降誓言傳位,然後移駕內天王寺。平章事王融請求頒赦,王治不允,說:“死生在天,何至釋有罪枉求延命乎?且繼我者何以布新恩?”當天王治薨逝,
廟號成宗,
諡號文懿,葬於
康陵,後經累朝加謚為“康威章憲廣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
為政舉措
政治
王治即位以前,高麗的典章制度仍舊處於華風、土俗糅雜的狀態。王治在位時期,以
儒家為原則,以唐宋為藍本,對高麗的政治架構展開全面的改造。他即位的次年即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三月,就下令改革中央官制,將內議省改為內史門下省,廣評省改為御事都省。淳化二年(991年),王治接受從
宋朝歸國的謝恩使韓彥恭的建議,模仿宋朝
樞密院而設立中樞院(
高麗肅宗時改稱樞密院),與內史門下省(
高麗文宗時改稱中書門下省)合稱“宰樞”。統和十三年(995年)將御事都省改為尚書都省,六官御事改為十二部尚書(吏、戶、禮、兵、刑、工、庫、金、倉、祠、虞、水),司憲台改為
御史台,並將高麗原來不分文武的大匡、正匡、佐丞、大相等官階改為中國式的文
散階和武散階。至此高麗大致具備了依據《
唐六典》並導入宋朝
二府的中央官制。
除此之外,王治還改革了地方官制。高麗前期雖然也有州郡縣之號,但地方制度紊亂,往往徒有其名,朝廷甚至不能派駐
地方官,而聽任鄉吏豪族稱霸一方,因此
崔承老向王治條陳時務時專門請求設定外官。王治乃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附會《
虞書》制度,設立十二
州牧。雍熙四年(987年)改
慶州為東京,置留守。統和十三年(995年)改十二牧為十二
節度使,並設定關內、中原、河南、江南、嶺南、嶺東、山南、海陽、朔方、浿西十道。與此同時,王治還打壓地方豪強勢力,將他們僭越中央的兵部、倉部等官名一律降格,並將高麗原有的大匡、正匡等官階貶為鄉職,又沒收州郡兵器改鑄農器。通過王治在位時期的官制改革,高麗的
中央集權得到極大的鞏固。史稱:“成宗大新製作,定內外之官,內有省、部、台、院、寺、司、館、局,外有牧、府、州、縣,官有常守,位有定員,於是一代之制始大備。文宗、睿宗雖少加增損,大抵皆襲成宗之舊。”
王治在位時期還參酌宋制對高麗禮制進行改革。他在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築
圜丘壇,並初行
祈谷、
籍田之禮。端拱元年(988年)定
五廟之制,翌年營建
太廟,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竣工,王治親行
禘祭和
祫祭。此外王治還在淳化二年(991年)立
社稷壇。這些舉措都是他“以儒治國”政策的具體反映。
王治還調整了高麗草創的
科舉制度。他在位時每年舉行
科舉考試,並將錄取人數翻一番。他還首次舉行覆試,由國王親臨監考,但不是常制。
經濟
王治在位時,勸課農桑,體恤百姓。他剛繼位就下令免除全國百姓三年
徭役,蠲免一半賦稅,遇到國家大事和災年也會蠲免賦役。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六月,王治厘定各地方官衙的公廨田,以維持其運營。
雍熙三年(986年)七月,王治下令實行
義倉制度,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置
常平倉於兩京十二牧,以調控物價,救恤百姓。
淳化三年(992年),王治確立公田、水田、旱田的租稅,各分上、中、下等徵收。
文化
王治在位時,崇尚
儒學,大興文教,表示“欲興周孔之風,冀致唐虞之理”。他命令各州縣選拔子弟入學開京,雍熙四年(987年)向十二牧派遣經學博士和醫學博士各一員,淳化元年(990年)開修書院於西京,命儒生抄寫典籍,淳化三年(992年)設
國子監,給田莊,立
文廟,作為高麗的最高學府。
王治注意以
儒家思想教化民眾,於淳化元年(990年)九月下令旌表孫順興等義夫節婦、孝子順孫。統和十五年(997年)又在東京進行旌表。
由於王治崇尚儒學,所以燃燈、八關、仙郎等官方宗教活動均被廢除,王治也曾下達禁止“舍家為寺”的命令。但是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王治依然對佛教非常重視。他即位後便迎僧如哲,受到
崔承老的批評;每逢太祖和父母的忌日,他都會親自到寺院上香,並禁斷屠宰和肉膳。另外,他還派僧侶如可向
宋朝請求賜予雕版《
大藏經》(
開寶藏),並於淳化二年(991年)由謝恩使韓彥恭帶回高麗,王治將《大藏經》迎入內殿,邀請高僧開讀,並頒布赦命。王治所引進的開寶藏成為
高麗顯宗時雕刻
高麗藏的基礎。
外交
王治即位以後,與中國的
北宋王朝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聯繫。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王治派人到宋朝告嗣位、貢方物,
宋太宗趙炅派遣監察御史
李巨源、禮記博士
孔維出使高麗,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三月二十二日冊封王治為“
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菟州諸軍事玄菟州都督充大順軍使
上柱國食邑二千戶
高麗國王”,受封后王治大赦高麗。雍熙二年(985年),宋朝加冊王治為檢校
太傅,端拱元年(988年)加冊檢校
太尉,淳化元年(990年)授推誠順化功臣,淳化四年(993年)加冊檢校
太師。除了不斷遣使朝貢外,王治還與宋朝開展廣泛的文化交流,比如求得宋朝太廟、社稷、文廟等圖樣及請賜
大藏經和
九經,還派留學生崔罕、
王彬進入宋朝
國子監讀書。
然而,因為東亞國際形勢的變化,宋朝和高麗的關係很快發生轉折。先是遼朝掃蕩
女真,女真懷疑高麗與遼朝串通一氣,便向宋朝控告高麗。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月高麗使臣韓遂齡朝貢宋朝時,宋太宗將女真的告急木契出示於韓遂齡,並要求高麗歸還其俘獲的女真人口,宋麗關係因而產生裂痕。雍熙三年(986年)二月,宋太宗出師北伐契丹,欲利用高麗與契丹的矛盾要求高麗出兵夾攻,乃派監察御史
韓國華齎詔出使高麗。五月,韓國華來到高麗宣詔,王治不願招惹契丹,一面對宋使虛與委蛇,一面繼續辯誣
女真人所言不實。韓國華致函王治,嚴厲斥責怠慢遷延,並稱“朝廷威德之盛,諸
僭偽悉已擒滅,遂欲北取故疆,以雪晉恥,而委王以方面者,其意不已重乎?王惟中國是賴,可以得志。諸部雖暫勤而眾,實王長世之利也。今若不勉,天子怒,一日大兵東出,先誅不用命者,如決海灌爝火,王其無悔!”王治迫於韓國華的壓力,不得不派大相韓光、元甫趙抗(一作杭)等領兵25000人北上進攻契丹,韓國華又屢次移書督促,並在客館中向高麗諸將“指畫方略,
銜勒而慰遣之”,等王治回復高麗軍已深入契丹境內時,韓國華才離開高麗,回國復命。不過,此時宋軍主力已敗於
岐溝關,高麗軍北上已無意義,而且王治未必對韓國華說了真話。第一次
高麗契丹戰爭後,高麗於統和十二年(994年)六月派使臣元郁到宋朝求援,宋太宗認為“夷狄相攻蓋常事,而北邊甫寧,不可輕動干戈”,於是僅厚待使節,優詔答覆,但拒絕出兵相助,隨後王治斷絕了同宋朝的關係。
高麗自
太祖王建開國以來,就對
契丹(遼)採取敵視態度,拒絕與之交往。高麗的“越海事宋”令契丹不安,雍熙二年(985年)七月,契丹就預備東征高麗,但由於“遼澤
沮洳”而作罷。翌年(亦有可能為雍熙四年即987年,理由如前文所言,雍熙三年高麗在宋使
韓國華的要求下發兵契丹,而《
高麗史》所載年份被上移一年)正月,請求和好的契丹使者厥烈來到高麗,高麗不予答應。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契丹再次計畫出兵高麗。淳化四年(993年)五月,女真向高麗通告此情報,然而王治及其臣下不信任女真,以為是女真人在詐欺,所以沒當回事。八月,女真再次通報,高麗朝廷這才認真起來,準備禦敵,可為時已晚,契丹東京留守
蕭恆德於當年十月大舉南下,銳不可當,連王治都打算割地求和,因
徐熙、李知白等大臣勸阻而打消了這個念頭。在高麗軍小挫契丹軍後,王治派徐熙前往契丹軍營談判,說服契丹撤兵,以高麗稱臣契丹為代價換取了
鴨綠江以東的土地,這可以說是高麗的一次外交勝利。王治聞訊大喜,當即派朴良柔出使契丹,奉表請罪,徐熙還想繼續談判以爭取鴨綠江以西的土地,勸諫緩派使臣,但王治不聽。翌年,契丹把鴨綠江以東二百八十里土地移交高麗,徐熙在那裡修築城鎮,其主要城鎮被稱為“江東六州”。
因為高麗的求救被宋朝拒絕,所以王治與宋朝絕交,投入契丹懷抱。他遵奉契丹正朔,頻繁進貢,並向契丹上表求婚,契丹將
蕭恆德的女兒(契丹皇帝
耶律隆緒的外甥女)下嫁給王治,這樁婚事後因王治薨逝而作罷。統和十四年(996年)三月,契丹派遣的使臣翰林學士張乾、忠正軍節度使蕭熟葛來高麗冊封王治為“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高麗國王”,標誌著契丹和高麗正式建立了
宗藩關係。
王治在位時期,高麗與
女真關係緊張。當時
鴨綠江流域的
定安國和
女真人不斷與
宋朝往來並騷擾契丹,令契丹人很是頭疼,便用兵討伐女真,使高麗捲入糾紛中。據王治事後所言,先是女真向高麗求救,高麗懷疑其言真偽而袖手旁觀,隨後契丹大破女真,大批女真人逃到高麗境內,契丹追兵進入高麗抓捕女真人,猶有2000多名女真人被高麗收留。女真由此認為高麗和契丹合謀,於是利用向宋朝進貢馬匹的機會向宋控訴高麗“與契丹結好,倚為勢援,剽略其民”。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月高麗使臣韓遂齡朝貢宋廷時,
宋太宗將女真的告急木契出示於韓遂齡,並要求高麗歸還其俘獲的女真人口。與此同時,高麗在
鴨綠江邊築城的軍民也遭到女真人襲擊,刑官御事李謙宜被俘。到淳化二年(991年),高麗才把女真人驅逐到
白頭山以外。後來契丹入侵高麗時,高麗方面採取聯合契丹驅逐女真的外交策略,以確保西北面的安全。
軼事典故
問禮宋使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
宋朝使節來
高麗冊封王治時,王治向副使禮記博士
孔維問禮,孔維將君臣父子之道、升降
等威之序詳細答覆給王治,王治聽了後十分高興,說:“今日復見中國之夫子也!”
南巡慶州
統和十五年(997年)八月,王治南巡東京
慶州,這是高麗開國以來君主首次臨幸此地,一時傳為盛事。王治在東京頒赦,並命官員尋訪有奇才異能的隱逸之士,還旌表義夫節婦、孝子順孫。有一位曾目睹
新羅敬順王入朝的九十多歲老人獻詩兩首稱頌道:“九天光動轉星辰,日旆龍旗並海巡。黃葉
雞林曾索漠,煙花今復上園春。”“閭閻光彩旌忠孝,丘壑喧傳訪隱淪。縱昔未隨周老往,幸今親睹漢儀新。”然後王治從東京返回開京,途經興禮府(今韓國
蔚山廣域市),在海中捕撈大魚,並登上太和樓,大宴群臣,酬唱詩歌,可惜詩歌未能流傳下來,王治也在巡遊中樂極生悲,染上疾病,回京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