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燕

前燕

前燕(352年 - 370年)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全盛時的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兗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歷三世兩主,共十八年。

前燕以所在地為戰國燕國舊地,故國號為“燕”。《十六國春秋》始用“前燕”名稱,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襲用之。又以王室姓慕容,又稱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這個稱呼,“慕容燕”成為前燕的專稱。

337年十一月,遼東公慕容皝自立為燕王。342年,擊敗了後趙的二十萬大軍,解除了來自中原的壓力,建都在龍城(今遼寧朝陽)。燕王慕容儁四年(352)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今北京西北)。隨後的幾年前燕平定了北方的局勢。357年,定都在(今河南安陽北)。前燕幽帝建熙十年(369),枋頭戰役中吳王慕容垂大敗桓溫。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滅前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燕
  • 外文名:Former Yan
  • 別稱:燕
  • 時間:公元352年 ~ 公元370年
  • 帝王:慕容皝(追封)、慕容俊、慕容暐
  • 都城:龍城、薊、鄴 
  • 主要城市:昌黎、洛陽等
  • 貨幣:通寶
  • 所屬時期:五胡十六國
  • 主要民族:漢族、鮮卑族
  • 國土面積:79萬平方公里(366年)
  • 開創者:慕容皝
歷史,慕容前史,正式立國,挺進中原,中期政治,前秦滅燕,疆域,總述,京師,皇陵,政治,中央制度,繼承制度,五行德運,社會,戶口,宗室,僚屬,后妃,起始之謎,世系表,前燕帝王,君王簡介,

歷史

慕容前史

魏晉之際,鮮卑慕容氏自遼西遷到遼東北。
晉武帝太康四年(283),慕容部鮮卑初代酋長莫護跋(慕容焉)孫子慕容涉歸死,弟慕容耐篡奪政權,慕容涉兒子慕容廆逃亡。
平州地圖平州地圖
太康六年(285)部眾殺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太康十年(289)受西晉封為鮮卑都督。294年,慕容廆徙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開始了定居的農業生活。
307年前後,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西晉中原政權覆滅後,慕容廆得漢族士人輔佐,以大棘城為中心據有遼水流域,受東晉官爵。
333年,慕容廆病逝,慕容皝繼位。皝,字元真。334年,皝弟慕容仁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割據遼東。初慕容仁與慕容昭謀叛,事泄,慕容昭被賜死,一時間效忠慕容皝者紛紛降慕容仁,不久即盡有遼東,段部鮮卑首領段遼及其他鮮卑部落皆與慕容仁遙相呼應,而慕容皝僅據有今遼西走廊一帶,自此慕容部分裂為二,相互攻擊。336年,慕容皝大舉伐慕容仁,自渤海岸踏冰而行,前進三百餘里,慕容仁倉促應戰,部將陣前倒戈,遂被擒,為慕容皝賜死。慕容仁的遼東公國滅亡,慕容部重歸一統。
武宣帝慕容廆武宣帝慕容廆

正式立國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慕容皝即燕王位,實行大赦十一月,追尊武父宣公慕容廆為武宣王,母段氏為武宣後。又立夫人段氏為王后,冊立世子慕容儁為王太子,效仿魏武帝晉文帝輔政故事。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帝慕容皝
東晉因為形勢,破例封為燕王,燕國名義上類似晉朝的異族王諸侯國,但燕國擁有絕對治國權,有異晉朝的同姓王藩國,實際充當著一個異族強臣。
342年擊敗了後趙的二十萬大軍,解除了來自中原的壓力,定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東破夫余高句麗,攻滅宇文部鮮卑及夫余,成為遼西唯一的武裝勢力,為慕容儁入主中原打下基礎。
348年慕容皝死,子慕容儁繼位。儁,字宣英,小字賀賴跋。349年進攻後趙,奪得幽州,遷都到薊。

挺進中原

350年,原後趙大將軍冉閔據鄴(今河南安陽北),自立為帝,國號大魏。慕容儁二年初;燕輔國將軍慕容恪等攻占中山。慕容儁元璽元年正月,冉閔攻取後趙襄國;三月,求食於常山、中山各郡,欲圖幽州。前燕占領後趙幽州後,繼續南進圖據中原。四月,冉閔將與燕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建議:鮮卑乘勝鋒銳,且彼眾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驕惰,然後進擊可勝。冉閔不納。遂移軍安喜。慕容恪隨即引兵而至。冉閔引軍趨向常山,慕容恪率軍追至廉台,兩軍交戰10次,燕兵皆敗。
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慕容恪於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定可擊破。冉閔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騎兵至叢林作戰。慕容恪採納參軍高開之策,急派輕騎截擊之,然後佯敗誘敵至平地,並將燕軍分為三部;自率主力加強中軍,選善射者5000人,以鐵鎖連戰馬結方陣而前,另兩部各置一側配合主力進擊。冉閔恃勇輕敵,果然中計,直突燕軍中部鐵馬方陣。燕軍側翼部隊即從兩面夾擊,大敗冉閔軍,斬7000餘人。冉閔突圍東走,坐騎忽死,被俘。燕軍進屯常山。慕容恪廉台獲勝後,燕王適時派輔弼將軍慕容評、中尉侯龕率軍1萬進攻魏都鄴(今河南安陽北),魏大將軍蔣斡一面致書前燕,表示投降,又派人向東晉求救。五月,燕王派廣威將軍慕容軍等率步騎2萬增援慕容評攻鄴。六月,東晉壯士100餘人入鄴助守,蔣斡率軍5000及晉兵出城迎戰,被慕容評擊敗,戰死4000人,其餘退回城中。八月,魏長水校尉馬願等出降。燕軍克鄴,蔣斡等棄城而逃,冉魏遂滅。慕容儁隨著取代冉魏、稱雄關東而極大化,終於脫離晉朝並稱帝中山,制同東晉。
曾有人在華山得玉版文,雲“歲在丁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正如天書所言,晉穆帝永和八年十一月慕容儁在中山稱帝,建年號為“元璽”,拋棄東晉旗號。
前燕形勢圖前燕形勢圖
352年擊敗冉魏,占有河北,隨後,慕容儁乃拋棄東晉旗號,自稱燕皇帝。357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
慕容儁自恃強盛,358年慕容儁下令全國州郡檢查戶口,每戶僅留一丁,此外全部徵發當兵,擬拼集150萬大軍以滅東晉、前秦以統一天下。
360年正月,慕容儁在鄴檢閱軍隊,但隨即逝世。

中期政治

360年,慕容儁死,十一歲太子慕容暐繼位,儁弟太原王慕容恪輔政,後慕容恪阻止了宮廷的內訌。暐,字景茂。從360年慕容恪輔政到367年病死期間,為前燕政治較為穩定的時期。
幽帝慕容暐幽帝慕容暐
前燕建熙二年(361)以前燕河內太守呂護倒戈反覆為導火索,前燕與東晉在中原展開了連綿的戰事。前燕建熙四年(363年),前燕全面的攻勢開始發動,四月,慕容忠滎陽,東晉滎陽太守逃到魯陽
前燕建熙五年二月(364),前燕李洪開始略地河南,四月,前燕攻許昌、汝南、陳郡,徙上述三地萬餘戶幽州,遣鎮南將軍慕容塵屯許昌。七月,太宰慕容恪親自領兵攻打洛陽,東晉洛陽守軍戰敗逃離。
前燕建熙六年三月(365),前燕攻克洛陽。這一系列的戰役後,前燕從東晉手中獲得了中原的控制權。但東晉仍然不放棄收復失地的計畫。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引發了著名的枋頭之戰
建熙十年四月(369),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前燕,諸將都無法抵抗晉軍,並在七月進駐枋頭。當時慕容暐及慕容評皆大驚,想逃回故都龍城避難。慕容垂於是請求讓他出戰。慕容暐於是讓他接替慕容臧為南討大都督,率慕容德等五萬兵出戰,又請黃門侍郎封孚、司徒左長史申胤及尚書郎悉羅騰從軍。
吳王慕容垂吳王慕容垂
桓溫當時以降人段思為響導,悉羅騰與晉軍接戰,生擒了段思;接著桓溫派李述進攻,又被悉羅騰所敗,李述戰死,晉軍士氣於是下降。同時慕容德等又至石門阻止晉軍開通漕運,豫州刺史李邽又斷晉軍糧道,桓溫屢戰不利,糧食又不足,終於九月循陸路撤軍。當時諸將打算立刻追擊,但慕容垂以晉軍初退,必定嚴加戒備,以精銳軍隊斷後,於是打算遲點才追擊,待晉軍乘追兵未至而加速行軍,令兵士筋疲力盡時才進攻。慕容垂因而率領八千騎兵尾隨晉軍,發現桓溫果然在看不見追兵後加速。數日後慕容垂下令進攻,騎兵於是加速,於襄邑趕上晉軍,配合慕容德所率埋伏在襄邑的伏兵夾擊桓溫,擊敗晉軍,殺三萬人。桓溫只有收拾殘軍南退。

前秦滅燕

自建熙八年(367)慕容恪死後,庸貪的上庸王慕容評輔政。前燕開始走下坡路。少帝慕容暐的叔叔吳王慕容垂在擊敗桓溫的戰役中立下大功,然而他卻被輔政的慕容評所猜忌。慕容垂被逼無奈,與妻段氏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楷蘭建高弼等西奔前秦。前秦天王苻堅得知慕容垂來奔,十分高興並親自迎接,以慕容垂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
前燕
苻堅早就想消滅前燕,一直忌憚慕容垂,如今最大勁敵已經投誠,苻堅遂開始討伐前燕的計畫。前燕軍團起初並未處於下風,但由於當權的慕容評為人貪鄙,致使軍心離散,結果前燕15萬主力部隊被王猛所率領的前秦軍殲滅。苻堅趁勢率10萬軍隊包圍前燕的首都鄴(今河南安陽北)。370年十一月,慕容暐逃出鄴城,試圖返回遼東的根據地龍城,中途被前秦軍抓獲,前燕滅亡。

疆域

總述

前燕盛時有今北京、河北、山東和山西、河南、安徽、江蘇、遼寧的一部分,西接前秦,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其疆域“南至汝穎,東盡青齊,西抵崤黽,北守雲中”,與關中的前秦平分黃河流域。
幽州,治薊,統6郡,其中4郡11縣在今北京市境:燕郡,治薊,所領15縣中之7縣,薊、軍都、昌平廣陽、潞、安樂、狐奴;漁陽郡,所領之1縣,漁陽;范陽郡,治琢,其所領8縣中之2縣,良鄉、長鄉北部;上谷郡,治沮陽,其所領2縣中1縣,居庸。
(圖冊圖片來源)

京師

地名古址今址_2013備註
1.龍城(342)
原柳城縣,晉屬幽州遼西郡
今遼寧朝陽
慕容皝改柳城縣為龍城縣
2.(352)
晉屬幽州右北平郡
今北京
3.(357~370)
今河南安陽北
位黃河以北,稱帝後遷此
附註:建國初期,都城為龍城,又遷薊,最後定都鄴。

皇陵

1、龍平陵,文明帝之陵;2、龍陵,景昭帝之墓。

政治

中央制度

慕容廆時即招徠流民,在遼水流域設定僑郡(皝時改郡為縣),許多山東、河北一帶的漢族世家大族紛紛遷徙遼西,投靠慕容氏。又將被征服地區的各族人民大批遷徙到自己的統治區內。除以州郡縣管理編戶外,還用軍事化方式占有大量稱為營戶、軍封或蔭戶的人口,也有被榨取高額地租的屯田民戶。慕容氏自慕容廆起即與漢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統治。前燕政權循魏晉九品官人法(見九品中正制),肯定士族特權,承認塢主壁帥勢力。境內大族勢力有所發展。368年,一次就搜括出蔭戶二十餘萬戶。又興立學校,培養統治人才。慕容皝時能留意農桑,興修水利,國勢日盛。到慕容暐時政治腐敗,矛盾交錯,終至亡國。

繼承制度

歷史早期及北方少數民族首領的“兄終弟及”現象,一般解釋為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這當然還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以鮮卑為例,最初首領遵照立能的原則推舉產生,首領的地位大概及身而止,這一點我們在民主改革前的涼山彝人社會中仍能看到。檀石槐以後鮮卑首領以世傳授,部族的凝聚力獲得提升,這一時期所出現的兄終弟及,也即立年長君主,或許可以看作是立能傳統於特定家族內作用的結果。自慕容廆以來慕容鮮卑逐步改造部落體制而向集權國家邁進,在君位繼承上力求確立嫡長子繼承制,無疑是受到漢族政權的強烈影響。推崇首領個人能力的部族傳統以及列國爭強的現實環境,使得慕容燕政權在確立君主嫡長子繼承的道路上出現一系列糾葛和衝突,表現為慕容氏家族內部一幕幕悲劇的發生。
鮮卑族鮮卑族
在解決穩固繼承制度問題上,十六國時期各政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如預使太子處理尚書台事務、加強東宮兵力乃至遣太子領軍征討,這些慕容後燕几乎都做到了。後起的北魏政權,與慕容鮮卑有著相似的部族背景,又是在征服後燕的基礎上進取中原,汲取國家統治的經驗教訓,慕容燕都是最切近的標本,大量曾仕於慕容燕政權而又成為北魏的俘虜的士人就是吸取這些經驗教訓的良好媒介。北魏政權崛起於代北,進而統一整個北方,作為十六國歷史的一個總結,成長壯大、制度建設,除自身的努力與探索外,有前此經驗可以吸取、前此教訓可以借鑑,這也是考史者思考北魏史事所應注意的地方。

五行德運

劉曜石勒共同開創了承續魏晉的新傳統,影響到慕容鮮卑所建立的前燕。據《晉書》卷一一〇《慕容儁載記》,東晉穆帝永和八年,儁稱帝,“群下言:‘大燕受命,上承光紀黑精之君,運歷傳屬,代金行之後。宜行夏之時,服周之冕,旗幟尚黑,牲牡尚玄。’儁從之”。石趙國勢雖盛,卻以兇殘聞名,慕容氏與趙為敵,南北對峙,頗有年所。因此建國之初,蔑棄石趙法統,遠承西晉,可說合理合情。
但是,前燕時期的歷史條件畢竟有了很大的變化。胡族在中原建立政權、稱王稱帝的時間,已經累積了將近半個世紀,這個時間長度足以侵蝕古老的漢魏傳統,並把新的因素引入傳統之中。慕容儁的時代,支撐胡族政權的社會心理平台已經構築起來了,他和他的臣子們卻不能認可石趙的法統地位,除了感情的因素,也可能仍然殘存著心理的虛弱。
這時,具有寬廣歷史視野的某些政治家,已經認識到否定石趙所帶來的政治風險。從邏輯上說,石趙在時間序列上比前燕早,前燕也和石趙一樣以華北為基本統治區,如果前燕否定石趙歷史地位的合法性,那么,理由只能是兩個:一,石趙政治黑暗,這個理由是表面的;二,石趙是胡族政權,這個理由可能是深層的。前一個理由來自漢代傳統,但是很難操作;而後一個理由,就直接威脅到慕容燕自身了。因此,改弦更張就成為必要。《慕容儁載記》附《韓恆傳》:
“(儁)僭位,將定五行次,眾論紛紜。恆時疾在龍城,儁召恆以決之。恆未至而群臣議以燕宜承晉為水德。既而恆至,言於儁曰:‘趙有中原,非唯人事,天所命也。天實與之,而人奪之,臣竊謂不可。……’儁初雖難改,後終從恆議。儁秘書監清河聶雄聞恆言,乃嘆曰:‘不有君子,國何以興,其韓令君之謂乎!’”
韓恆、聶雄都主張燕承石趙為木德,顯然是注意到了否定石趙所帶來的邏輯上的危害。“後終從恆議”的“後”,並不是在慕容儁時期,而是到了慕容暐建熙五年至七年之間(364-366)。
《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暐鐘律郎郭欽奏議以暐承石季龍水為木德,暐從之。”其時慕容恪當政,這個涉及國統的變化應當出於他的定策。前燕到慕容暐當政時改承水德之後趙,定為木德。由此,石趙成了五胡中最早獲得後繼國家認可法統地位的政權。

社會

戶口

前燕亡國前,有戶二百四十五萬餘,口九百九十八萬餘。(據史書記載,苻堅滅前燕,得郡157,縣1579,戶2458669,口9987935)

宗室

慕容恪慕容評慕容鐘慕容仁、慕容塵、慕容厲、慕容令、慕容臧、慕容桓、慕容亮、慕容築

僚屬

陽騖、陽協、陽景悅綰賈堅、封奕(鎮軍左長史→國相)、封裕韓壽、裴開、王寓、李洪杜群、宋該、劉睦、石琮皇甫真、宋晃、平熙、張泓、劉翔李詠、劉斌(長史)、崔燾

后妃

君主爵號姓氏備註
武宣帝慕容廆
武宣皇后
段氏
生慕容皝
文明帝慕容皝
文明皇后
段氏
生慕容儁
文昭皇后
蘭氏
蘭淑儀,蘭汗之姊,生慕容垂
夫人
公孫氏
慕容納慕容德337-370
高氏
生慕容恪
景昭帝慕容慕容儁
景昭皇后
可足渾氏
生慕容暐、清河公主、慕容沖352-384
段氏
昭儀,未生
拓拔氏
幽帝慕容暐
可足渾皇后
可足渾氏
可足渾翼之女369-370
拓拔氏
(表格參考資料)

起始之謎

其一,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以慕容廆繼任慕容部的首領為前燕立國之始,即認為前燕始於公元284年,共存在86年。
其二,將慕容皝稱燕王之年視為前燕之始,即認為前燕始於公元337年,共存在33年。《通志》、《國小紺珠》、《中州名賢文表》等書皆持此說。《資治通鑑·晉紀十九》記載:(東晉永和元年;成漢太和二年;後趙建武十一年;345年)燕王皝以為古者諸侯即位,各稱元年,於是始不用晉年號,自稱十二年(燕王十二年),慕容皝認為稱王一事具有特殊政治意義。
其三,將慕容儁稱帝年視為前燕開始,即認為前燕在公元352年開始,共存在18年。《御定駢字類編》、《讀書紀數略》等都這樣說。今人多從284年、285年、337年與352年諸說中擇其一而從。
除上述諸說之外,何寧生認為前燕政權應從慕容廆建立政權算起,317年開始,至370年慕容暐為前秦所滅,歷時54年。
綜合以上諸多說法可知,慕容部鮮卑史載實是源始於莫護跋時期,慕容氏 “政權” 草創於317年,而前燕正式“立國(諸王國)”要遲至337年十一月——慕容皝稱燕王遙尊晉(前期奉晉正朔,後期改稱元年)。由此以337年這一年作為分界線,從而粗略地將慕容氏政權(前燕)劃分為立國前後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即立國前慕容氏政權和立國後慕容氏政權(前燕國)。

世系表

前燕帝王

追尊——兩晉之際奠基的一代
廟號諡號姓名表字晉賜謚生卒及在位年月
高祖
武宣王(皝謚)
武宣帝(儁謚)
慕容廆
弈洛瑰
襄公
269-285-333.6.20
附註:晉元帝太興四年十二月,以慕容廆為持節、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平州牧,封遼東郡公。
前燕勢力:337·十一~370·十一
廟號諡號姓名表字生卒及在位年月紀年及正朔
太祖
文明王
文明皇帝
慕容皝
元真
297—333348(九)
奉晉正朔
鹹和八年(333)~鹹康三年(337)
燕王紀年
燕王元年(337)~燕王十二年(348)
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
宣英
319—348360(正月)
燕王元年(348)~燕王四年352
稱帝自立
元璽 352~357
光壽357十一~360
幽皇帝
慕容暐
景茂
350—360370—384十二
建熙 360~370(十一)
說明:1、自稱王到稱帝前,慕容氏名義上仍臣屬東晉,尊其正朔,似晉之藩國。但其稱王又擬於春秋之五霸,故史家以稱燕王之年為前燕立國之始。
2、因〈亻雋〉這個字打不出,故慕容〈亻雋〉的常用寫作”“或“俊”字表示。慕容〈日韋〉的〈日韋〉字打不出,姑且用“”字表示。2、農曆的某某年可能進入陽曆的下一年,因此未必精準,但本表是比較準確的。如:建熙十一年(元始321歲年)十一月從370年12月5日到371年1月2日。
(表格參考資料)

君王簡介

武宣帝慕容廆(269年-333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人,慕容部首領慕容涉歸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西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歸死,其弟慕容耐篡奪政權,慕容廆於是逃亡。太康六年(285年)部眾殺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太康十年(289年)受西晉封為鮮卑都督。五胡亂始,慕容廆遂於西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自稱鮮卑大單于。慕容廆政事修明,愛護人才,故士大夫和民眾多歸附之。東晉元帝太興三年(321年),受晉政府命為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車騎將軍、平州牧,封遼東公。東晉成帝鹹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謚襄公,後其孫慕容儁稱帝時,追尊慕容廆為武宣皇帝,廟號高祖。
帝系表帝系表
文明帝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開國君王,廟號太祖,諡號文明皇帝。父為慕容廆,慕容部落的酋長。其庶兄建威慕容翰
景昭帝慕容儁(319年-360年)是十六國時代前燕的君王。父慕容皝,其太子(三子)為慕容暐。
幽帝慕容暐(350年-384年)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最後一個君王。370年前秦滅前燕,慕容暐被俘。之後與慕容皇族及鮮卑族四萬戶一同被前秦天王苻堅遷往長安安置,並受封為新興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