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朝陽別名)

龍城(朝陽別名)

龍城的發現是在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對朝陽市老城區內的北大街及周邊地區進行拆遷改造而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城
  • 屬性:郡縣
  • 別稱: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 起始西漢
悠久歷史,重要地位,龍城遺址,

悠久歷史

因文獻及龍山而得名
朝陽因是一座歷史名城,自西漢起就設定了郡縣,朝陽古代文化源遠流長,鴿子洞古人類遺址證明,早在 10 多萬年前朝陽大地已有人類祖先繁衍生息。境內牛河梁遺址,證明這裡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近年來,在朝陽境內發現的鳥化石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大量發現的一億三千萬年前的鳥化石,填補了世界生物進化研究的一項空白,它證明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鳥類的祖先是在中國,在遼西的朝陽。朝陽人傑地靈,數以百計的寶塔古剎點綴著山河大地,使朝陽充滿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陽的歷史文化在遼寧省以至於國內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獨特優勢。多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和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了朝陽歷史文化的重要價值。 如今已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朝陽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畔發現的鴿子洞古人類遺址,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北部最早的古人類聚居地。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和動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燼層表明,當時的遠古人類在這裡已經從事狩獵、採集並用火熟食,過著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今建平縣發現的古人類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萬年前,朝陽大地上出現了與現代人體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據1979年喀左東山嘴祭壇和建平、凌源兩縣交界處牛河梁女神廟、積石冢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表明,生活在朝陽大地上的原始人類,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已邁入人類文明社會的門坎,出現了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從積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豬龍為首的玉器看,當時的社會已經出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生產技術、工藝水平以及審美意識都達到了相當的文明水準。朝陽紅山文化大型壇、廟、冢遺址的發現,有利地證明了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古代文明社會,從而使朝陽地區成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發 祥地之一,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東北最古老的歷史名城

重要地位

朝陽歷史古城的發展及其地位,標誌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獨特的歷史優勢。位於朝陽城東南郊的柳城歷史久遠,戰國時,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屬遼西郡。至漢朝時,柳城已成為遼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後被三郡烏桓據為統治中心,曹操北伐烏桓曾揮師柳城,可見柳城在秦漢時期已成為東北重鎮。據《晉書》及《十六國春秋輯補》記載:“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皩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所謂福得之地也,使陽裕、唐柱等,可營制規模,築龍城,構宮室宗廟改柳城為龍城縣。“第二年,即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慕容皩將都城由棘城遷移到了龍城(遼寧朝陽)。文獻記載:“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龍一白龍見於龍山,皩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之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西去。“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黑白二龍現身龍城,正預示著慕容皩也是受命於天,於是在龍山建龍翔佛寺,把新建的宮殿命名為和龍宮。而龍城作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的都城和陪都長達百年之久。

龍城遺址

龍城遺址的發現是在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對朝陽市老城區內的北大街及周邊地區進行拆遷改造而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從2003年7月到2004年12月,共發掘11個地點,發掘面積1萬餘平方米,揭露出多處十六國時期至清代的重要遺蹟,出土了包括北燕紀年陶瓮在內的大量重要遺物。
發掘中最重要的收穫就是朝陽北大街城門遺址的發掘,考古發掘表明,這座門址坐北朝南,始建於前燕,徹底廢棄於元代,共經歷了前燕、後北燕、北魏、唐、遼和金元6個時期的建築和改建,歷時1000餘年,三燕時期的城門是首次在朝陽城內發現,其門道結構保存完好,建築風貌獨特,為研究十六國時期北方城市的城門形制提供了實物資料。1600年前的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在北京當選為“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