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水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交通運輸,經濟概況,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名優特產,主要領導,地方榮譽,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據《保德州志》,保德,城瀕黃河,扼山陝往還要衝,取義“民保於城,城保於德”。
歷史沿革
保德,春秋屬晉。
戰國,屬趙樓煩地。
唐,為嵐州地。
金,
大定十一年置保德縣,大定二十二年改保德軍為保德州。
民國元年(1912年),改保德州為保德縣,直屬山西省。民國元年(1912年)改保德州為保德縣,直屬山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設定保德道,隸屬雁門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山西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閻錫山政權將全省劃為七個行政區,保德隸屬第二行政區管轄。
1940年1月,保德全縣解放,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屬中共領導的晉西北行政公署二專署(岢嵐區)領導。
1943年11月,晉西北行政公署改名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保德屬二專署領導。後行政區劃多次改動,保德縣一直屬二專署領導。
1949年年初,保德縣屬陝甘寧邊區晉西北行署五寨專署領導。
1949年9月,保德縣屬興縣專署領導。
1952年,保德縣劃歸忻縣專署。
1959年1月1日,石塘河以北地區與河曲、偏關合併為河曲縣,縣政府設在河曲縣巡鎮,保德設督導組;石塘河以南地區與興縣合併為興縣,縣政府設在興縣城關。其時,忻縣、雁北兩專署合併,河曲縣、興縣均屬晉北專員公署領導。
1959年7月,按原來建置,南、北兩地區,又合為保德縣,仍屬晉北專員公署領導。
1961年,撤銷晉北專署,分設忻縣、雁北專署,保德復歸忻縣專員公署(今稱忻州)領導。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保德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地處
呂梁山脈北段西坡,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帶,
晉陝峽谷北中段。地理坐標:東經111°56′30″——111°19′40″,北緯38°39′——39°6′56″。東界大山與
岢嵐縣為鄰,西隔黃河與
府谷相望,北與
河曲縣接壤,南與
興縣毗連。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約21.7公里,總面積為997.4平方公里。
地貌
保德縣地處
呂梁山北麓的黃河之濱, 三面群山為之屏障,一面大河為之襟帶,境內地表黃土復蓋較厚,由於受流水的長期侵蝕,形成千溝萬壑、坡陡溝深、丘陵起伏的地形,具有明顯的土丘陵溝壑特色。
氣候
保德縣氣候乾寒,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一月-9℃,七月23℃。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左右。
行政區劃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保德縣境內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地表水除黃河外,境內共有18條河流,其中
朱家川、小河溝河常年流水,其餘為季節性河流。黃河天橋峽谷中,泉水多從河底向黃河排泄,少數泉水出露在岸坡,從天橋到鋪溝沿黃河10公里分布有百餘泉點,出露高程820米左右,總出水流量8秒立方米,為當地煤鋁電工業提供了水源條件。境內朱家川以北徑流深25毫米,朱家川以南25-50毫米。
土地資源
2009年,保德縣國土面積為997.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8.42平方公里,林地139.335平方公里,草地50.65平方公里,宜林荒山168.09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保德礦產資源極為豐富,截至2009年,已探明的有煤、鐵礦、鋁土礦、硫磺礦、石灰石、高嶺土等。煤炭資源分布面積為560平方公里,具有煤質好、埋藏淺、雜質少、易開採等特點,已探明總儲量為127億噸。鋁土礦分布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已探明總儲量為86.4億噸。鐵礦類型較多,分布廣泛,總儲量為37.8億噸。石灰石可開採量為360億噸。硫磺礦儲量為11.52億噸。此外,還有較多的
高嶺土、
油頁岩、
白雲岩等。
人口民族
2000年,保德縣總人口146995人,各鄉鎮人口:東關鎮41125人,義門鎮9802人,橋頭鎮14330人,楊家灣鎮10098人,腰莊鄉9125人,賈家峁鄉8340人,韓家川鄉6343人,林遮峪鄉4823人,馮家川鄉5656人,西梁鄉1378人,土崖塔鄉3359人,化樹塔鄉4483人,探溝鄉3259人,孫家溝鄉4277人,窖窪鄉4376人,堯圪台鄉4642人,東莊焉鄉1082人,尚家塔鄉2586人,南河溝鄉4864人,白家溝鄉3047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比重0.03%。
據忻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保德縣總人口160035人。
交通運輸
保德地處山區,交通以公路為主。以縣城為中心,水陸兩路連通四面八方,有幹線柏油路1條達48公里,5條縣級公路總長337公里。全縣20個鄉259個村通了汽車。北達內蒙,南連
呂梁,東到
忻州,西抵
榆林,又有水運航程60公里,遠達
孟門,交通方便。
2012年開通了
忻保高速,東接忻阜高速公路,並與大運高速公路以秦城互通相接,路線經
忻府區、
靜樂縣、寧武縣、
岢嵐縣、保德縣一區四縣,15個鄉鎮,終點至保德縣
楊家灣鄉前會村,跨黃河與陝西擬建高速公路相接,全長191公里,2012年12月25日通車。
經濟概況
綜合
2009年,保德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38.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2.2%,增幅分別高於全國3.5個百分點、全省6.2個百分點、全市11.7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14.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28億元,分別增長56%和5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億元,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5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2807元,增長16.8%;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億元,增長18.8%。
2013年1月到10月,保德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8%;財政總收入完成2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0.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56元,同比2012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60元,同比2012年增長30%。
第一產業
2013年1月到10月,全縣生豬存欄3.5萬頭, 牛存欄0.3萬頭,羊存欄9.6萬隻,家禽存欄21萬隻,肉類總產0.24萬噸,禽蛋總產0.15萬噸,奶類總產180噸,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
2013年1月到11月,保德縣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675畝,總產值達到0.6億元,2014年將繼續打造5個百畝園區、10個五十畝園區,投資1億元的繁莊塔千畝園區建成投入運營。“兩紅”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萬餘畝,農產品加工廠40餘家。
第二產業
2006年至2010年,保德工業總產值達到89218.8萬元,比“十五”末同比增長33.4%;實現銷售收入90608.7萬元;實現利稅18314萬元,同比增長34%。
截至2013年11月,保德縣共有11座煤礦,總產能提升到1960萬噸,其中5座生產礦井,6座基建礦井,截至8月底生產原煤1290.77萬噸。總投資55.25億元的同德氧化鋁項目完成投資12.1億元,預計年底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王家嶺循環工業園區一期500萬噸礦井建設接近尾聲,配套建設的運煤專線10月底建成通車,800萬噸選煤廠年內可投入生產。年產50萬噸的高耐特石油支撐劑生產項目一期工程和總投資2.2億元的煤層氣輸氣指揮中心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第三產業
2012年,保德縣在第七屆中博會上,成功簽約總投資2.37億元的保德煤層氣發電項目;在台灣招商大會上,成功簽約大型物流園區項目1個,引資2.4億元。截至2013年10月,全縣儲備項目50個,涉及資金約559.8億元。其中:特色產業項目9個;新能源新材料及裝備項目7個;生態農業項目12個;服務及文化旅遊項目3個;新型工業化項目19個。
2013年11月,保德縣投資7000萬元的
馮家川康熙萬畝紅棗觀光園南北大門、紅棗展示廳、碾盤棗園主體工程已完工;2013年12月,飛龍山森林公園與繁莊塔高新農業示範園經大新公路連線貫通。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07年,保德縣先後實施了七大亮點工程:碧山秀水工程、藍天工程、生命線工程、新城東區開發建設工程、城市塑形工程、康居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2007年至2009年,全縣先後改造了梅花大街、紅旗廣場、影劇院、人民舞台廣場、舊賓館、舊醫院、城鄉電網等基礎設施,建成了嘉源超市、國源大廈等便民商場,拓寬了徐孩溝、徐家灣、堯坪等居民區主要街道。延伸府前街2.2公里,硬化縣城至鐵匠鋪街道5.9公里,“三橫六縱”框架基本形成;新建了7800平方米的縣醫院、1萬平方米的體育場、日供水能力1萬噸的供水工程;完成了汽車站、賓館的新建搬遷工程;政府小區、神華小區、望景花園、檢察院、交警隊等60多棟住宅、辦公大樓相繼落成;飛龍山山地公園、梅花溝流域等一批公益性治理工程收效明顯;可收視40個頻道的有線電視寬頻網一期工程全面完成。
教育事業
2008年,中國小校舍
安全工程”投放資金860.6萬元,投資400多萬元的橋頭明德國小投入使用,暖泉中學建設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農村中國小現代化遠程教育工程全面啟動:共為210所中國小校配置電腦560台、電視210台、DVD機210台和價值4萬元的國小教學光碟。 “兩免一補”惠及城鄉:補助國小寄宿生生活費644人,補助標準為每人500元;為501名學生補助國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為每人750元,兩項補助總金額69.775萬元。20111年,保德縣投資1.2億元的保德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中國小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高考和對口升學考試取得新成績,2010年中考成績名列忻州市第四位。
社會保障
2008年至2011年,保德縣財政對農民直補資金2.8億多元,財政用於三農支出2.3億多元,扶貧投入達6000多萬元。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38萬平方米,完成390戶農村危房改造,解決了220個村8.3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移民搬遷1310人,整村推進219村,2010年名列全市第一。安置城鎮就業6679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5418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37人。
風景名勝
飛龍山
保德縣飛龍山山地公園由三部分組成:主體景觀興保塔,以此塔為中心的文化廣場,北面的登山步道——步雲大道。
興保塔坐落於飛龍山之巔,總高59.09米,地下一層,地上九層,八面八角。主體採用鋼混結構,斗拱、
飛檐採用仿古木結構,塔剎寶頂採用銅質鍍鈦合金,層面採用寶石黃琉璃瓦蓋頂,各層圍廊採用漢白玉欄板。整體牆面為米黃色,配置
LED燈光。塔內九層由螺旋式樓梯貫通。
文化廣場以興保塔為中心,總面積7969平方米,由翰墨飄香、鹿鶴同春、書冊鋪裝、日月同輝、狀元筆等景點組成。
烈女廟
原稱貞烈廟,俗稱王仙姑,內供奉王仙姑。位於
青岐村郊龜山山麓,規模不大,卻是烈嶼地區香火最盛的廟宇。因至貞烈祠膜拜之鄉民皆有必應,地方人士又稱仙姑廟,1979年6月10日重建完成,正名烈女廟。
釣魚台
釣魚台位於保德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故城村腳下,釣魚台為保德州人明末五省總督
陳奇瑜卸官歸鄉後所修,鑿建於清朝順治二年。釣魚台鑿於峭壁,構體懸空,門額鐫“天險雄辟”四字,門上鑿以石洞,與洞相接者為
呂仙祠。
名優特產
保德海紅果
海紅果集中分布於
晉陝峽谷黃河兩岸的少數地區,是一種世界罕見種質資源。海紅果中富含黃酮類等物質,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胃、增食慾、助消化功效,號稱果中鈣王。海紅果在保德種植面積達三萬多畝。
保德紅棗
保德紅棗的主要品種是油棗,是山西省名棗之一,栽培歷史悠久。1963年,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太谷果樹研究所,根據馮玉和家譜考究保德棗樹栽培史約有1100餘年。
保德縣產棗區,集中在沿黃河的馮家川、神山、楊家灣、韓家川等村。
這種棗核小、肉厚、糖份大,外形橢圓,大小均勻,平均個重10.2克。乾棗含糖量57.85%,含酸量1.87%,糖酸比3.09%。
主要領導
保德縣主要領導(2014年) |
---|
姓名 | 職務 |
張智前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杜乃蟬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郝中榮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劉翠珍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王清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郭付才 |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郭新生 | 縣長 |
寧志剛 | 副縣長 |
賈玲香 | 副縣長 |
康文宇 | 副縣長 |
馬玉泉 | 副縣長 |
張志峰 | 副縣長 |
高定存 | 縣第八屆委員會主席 |
韓美森 | 縣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 |
崔文選 | 縣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 |
郭鳳英 | 縣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 |
張秉華 | 縣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 |
地方榮譽
2002年、2004年、2008年三度躋身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全國百強縣”。
保德縣黃河文化藝術節,2009年榮獲“全國縣域節慶最具潛力獎”、2010年榮獲“全國十大節慶品牌”、2011年榮獲“中國節慶產業金手指”獎。
著名人物
張侯拉
張侯拉,山西忻州市保德縣新畦村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一期”工程勞動模範,曾被國家綠委會授予“造林英雄”的光榮稱號。
馬玉濤
馬玉濤,全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36年2月生於保德縣。2012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友歌舞團藝術指導,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一級演員,中將軍銜。
劉祖舜
劉祖舜,字允恭,別號述庵。清初
保德州義門都人。其著作有《四書集義》、《禮記集義》、《述庵全集》、《述庵全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