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縣

千陽縣

千陽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地處陝西省關中西陲,北靠甘肅省靈台縣,南鄰陳倉區,東與麟遊風翔縣毗鄰,西同隴縣接壤。介於北緯34°34′34″—34°56′56″,東經106°56′15″—107°22′31″之間,總面積996.46平方千米。

千陽縣是孔子七十二賢之一——燕伋故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燕伋望魯台歷史悠久;境內有陝西省首個被命名的國家級濕地、養生天堂、濕地典範——千湖國家濕地公園

截至2018年,千陽縣下轄7個鎮。

截至2017年末,千陽縣總人口13.467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4.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1.2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6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193元。地區生產總值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19.3:57.5:23.2。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千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陽縣
  • 外文名稱:Qianyang County
  • 別名:寶雞後花園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
  • 下轄地區:7個鎮
  • 政府駐地:城關鎮
  • 電話區號:0917
  • 郵政區碼:721100
  • 地理位置:關中西陲
  • 面積:996.46平方千米
  • 人口:13.4676萬人(2017年總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千湖國家濕地公園、陝西蓮花山狩獵場、毗盧寺古剎、燕伋望魯台等
  • 火車站千陽站
  • 車牌代碼:陝C
  • 行政區劃代碼:610328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攻堅,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遠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期,先民就在千河谷地繁衍生息。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燕伋孔子七十二賢弟子--燕伋
上古時期,千陽地處炎帝氏族活動區。
時期,為雍州之域。在周部落的活動區內。周人遷邠後,相繼被羌族和戎狄族占領。
西周時,屬矢國領地。周孝王十三年(前885年)因秦非子在汧、渭之間為周王室牧馬有功,被封為附庸,邑之秦(今隴縣),在汧水之濱築秦城,始以封邑立國。
春秋戰國,秦襄公八年(前762年),秦封諸侯,都汧邑。為秦國地。秦孝公十二年推行縣制,改汧邑為汧縣,為秦人重要發祥地。
統一六國後置汧縣(治在今隴縣),縣地汧縣轄。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劉邦平定雍州,置5郡,領81縣,分汧縣,置隃麋縣,以城東周代名澤定名,故城在今千川村。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登隴首,改隴關為大震關,據匈奴於隴山之外,故有“秦都隴關”之稱,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經此關而通西域。
王莽新朝(8年)時,改隃麋縣為扶亭縣。
東漢初,恢復原縣名,更“隃”作“渝”。建武四年(28年),劉秀封武將耿況(漢扶風茂陵人,上谷太守)為渝麇侯,設相管理縣政,縣為侯國。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滅耿氏三族,奪耿況五代孫耿援侯國襲爵,恢復渝麇縣。
西晉初,隃麇縣併入汧縣。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汧縣置東秦州,領隴東等三郡。後又改名為為汧陰、汧源。孝昌二年(526年),分汧縣所屬原隃麋縣地,於長蛇川置長蛇縣(縣治在今寶雞縣香泉鎮)。
西魏廢帝元欽二年(526年),改東秦州為隴州,領隴東等二郡,隴州之名此始,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分長蛇縣原隃麋縣東部地,置汧陽縣,治所初在西魏時的馬牢城(今千陽暉川河灘),以在汧水之陽(北)而名。
開寶二年(969年),割汧陽縣西南4鄉(鄉名無考)和故南由縣地,置隴安縣。
至元二年(1336年),隴安縣併入汧源縣(今隴縣)。
嘉靖二十六年(1517年)徙今址,屬鳳翔府。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將麟遊縣雪白里(今高崖、普社兩鄉地)劃歸汧陽。
承明制,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為縣,始稱隴縣,屬關中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陝西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7月16日,千陽縣解放,設千陽縣人民政府,屬寶雞分區。1950年屬寶雞專區,1956年屬省,先後受寶雞專區和寶雞市領轄。1958年12月1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通知國務院11月21日決定,撤銷汧陽縣建置,屬地歸併隴縣。1961年9月10日,恢復汧陽縣建置,轄區仍舊。1961年9月恢復縣制。1964年10月,國務院公布,改“汧”為“千”。從此,凡地名中的“汧”,一律使用“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代,千陽縣編戶15里,分屬3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劃麟遊縣雪白里歸湃陽。全縣16里,有名可考者15里。
明末,荒旱連年,戰亂不息,民多逃亡,戶口銳減。
千陽縣順治七年(1650年)行政區劃圖千陽縣順治七年(1650年)行政區劃圖
清順治二年(1645年),整頓戶籍,將舊編16里縮為5里。順治七年(1650年),知縣王國瑋按冊點審核編,將順化、潔白2里各改為半里,與尊敬、仁孝、和睦共為4里;另將舊衛所軍屯地323戶編為半里,全縣編戶4里半。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按新法編制保甲,城鄉每10戶編1牌,立牌頭;10牌為1甲,立甲長;10甲為1里,立保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全縣4里半共編52甲1238牌。
民國初,並72練為56練。民國十八年(1929年)春,整編區劃,里更區,練改鄉。順化里第一區,區所黃里鎮;尊敬里第二區,區所禹王殿堡;仁孝里第三區,區所尚家堡;和睦里第四區,區所草碧鎮;潔白里第五區,區所高崖鎮。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政府根據江西“剿共”經驗,推行《保甲法》,改區、鄉、村為鄉、保、甲。全縣劃編17聯保,轄56保823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聯保縮編改稱鄉,全縣劃編10鄉,保、甲劃編未變。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整編保甲,全縣設6鄉1鎮36保823甲。
1949年7月縣人民政府成立後,廢保甲制,行區鄉制,全縣550個自然村,劃編為7區36鄉226個行政村。
1958年“大躍進”,8月合併高級社,建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取消鄉建制,全縣劃編為9個“人民公社”。10月,9個公社並為4個大型公社。12月,撤銷縣置,地並隴縣,4社又並為隴縣“湃陽人民公社”,下轄15個管理區,計119個生產大隊560個生產隊。
1959年1月,隴縣改湃陽公社的湃字為“遷”字。
1961年5月,撤管理區,分遷陽公社為城關、文家坡、黃里、寇家河、柿溝、上店、高崖7個“人民公社”,轄126個大隊504個生產隊。1961年9月1日恢復湃陽縣建置。同年12月6日,將公社劃小,全縣劃編為14個“人民公社”,轄126個生產大隊577個生產隊。1964年,恢復城關鎮建制。1965年,城關公社更名千川公社,娘娘殿公社更名崔家頭公社。1968年,千川公社與城關鎮再次合併,稱城關公社。
1984年,社隊區劃改為鄉、村區劃。城關人民公社並於城關鎮人民政府,文家坡人民公社改分為文家坡、張家原兩鄉,其他公社、大隊名稱改為鄉、村,全縣劃編1鎮14鄉136村。各鄉名稱,除紅峰鄉外,均以鄉治地名而名。1988年5月,撤南灣嶺鄉,所轄4村編入張家原鄉。
1996年,千陽縣面積996.5平方千米,人口約12.5萬人。轄1鎮13鄉。
1997年,崔家頭鄉改為崔家頭鎮,南寨鄉改為南寨鎮,張家塬鄉改為張家塬鎮,水溝鄉改為水溝鎮,草碧鄉改為草碧鎮。調整後,全縣轄6個鎮、8個鄉。
2001年,撤銷紅峰鄉併入城關鎮,撤銷上店鄉併入草碧鎮,撤銷普社鄉併入高崖鄉。調整後,千陽縣轄6個鎮、5個鄉。
2011年,撤銷沙家坳鄉併入南寨鎮,撤銷寇家河鄉併入草碧鎮,撤銷文家坡鄉劃歸張家塬鎮和城關鎮,撤銷柿溝鄉設立柿溝鎮,撤銷高崖鄉設立高崖鎮。調整後千陽縣轄8個鎮,98個行政村。
2015年,撤銷柿溝鎮,併入水溝鎮。調整後,千陽縣轄7個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千陽縣下轄7個鎮。千陽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328100000
城關鎮
610328101000
崔家頭鎮
610328102000
南寨鎮
610328103000
張家塬鎮
610328104000
水溝鎮
610328105000
草碧鎮
610328107000
高崖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千陽縣隸屬陝西省寶雞市,位於陝西省西部,北靠甘肅省靈台縣,南鄰陳倉區,東與麟遊風翔縣毗鄰,西同隴縣接壤。介於北緯34°34′34″—34°56′56″,東經106°56′15″—107°22′31″之間,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40千米,總面積996.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千陽縣地處渭北高原西部丘陵溝壑區,地形複雜多樣。南屏吳岳支脈箭筈嶺,海拔1000—1502.1米,北部橫座千山,海拔1000—1545.5米。南北山地面積782.31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78.5%。中部為斷陷盆地,匯入千河的溝溪切割成20多塊不規則的黃土殘原,面積138.7平方千米,占總面積13.9%。千河橫貫山前台原之下,形成沖積穀川,面積75.4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7.6%,海拔710—860米。境內山嶺起伏,丘陵連綿,溝壑縱橫,台原殘碎,谷川狹長,河溪湍急,為其地貌特點。地勢從西南、東北兩側向千河谷地傾斜。地貌明顯分為山、原、川三部分。

氣候特徵

千陽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自然氣候特點是四季冷暖乾濕分明,氣溫乾燥,降水不均,災害頻繁。秋季多連陰雨,冬季較寒冷,春季多季風,夏季氣候涼爽。
千陽縣各地年平均氣溫在8.7—11.8度之間。年平均氣壓928.4百帕,最高氣壓940.8百帕,最低氣壓919.5百帕。冬春季受地面冷高壓控制,氣壓偏高,乾旱少雨雪,常有寒潮侵襲。夏季低壓明顯,高溫高濕為多雨時段,多陣性天氣發生。雷雨、大風、冰雹,乾旱天氣嚴重威脅著夏糧生產,夏旱,高溫嚴重製約著秋糧和經濟作物的豐產豐收。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9%,元月份為全年最小,月平均濕度59%,9月份為全年最高,月平均濕度82%。冬春季氣候乾燥,多揚沙、浮塵天氣,秋季多淋天氣,濕大。年平均降雨量627.4毫米,最多年降雨量924.3毫米(64年),最少年378.9毫米(95年),最多年和最少年相差545.4毫米。
千陽風光千陽風光
2016年,千陽縣平均氣溫為12.8℃,偏高0.8℃,最高氣溫37.8℃,最低—17.0℃;年降水量436.6毫米,較歷史平均偏少137.6毫米;年日照時數1983.2小時,偏少3.2小時;6—8月份出現高溫天氣,35℃以上高溫天氣出現25次,降水量僅221.2毫米,較正常年份偏少68.6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千陽縣地表徑流,源於降水。平均徑流深由東北向西南遞增,變化範圍在113—119毫米間。南山箭筈嶺降水較豐,年徑流深119毫米。川區年徑流深116毫米。黃土台原區年徑流深115毫米。北山區降水量較少,年徑流深113毫米。全縣每平方千米平均年產徑流量12.55萬立方米,全境年均地表水徑流總量1.241億立方米,其中川區占8.1%,原區占14%,南北山區占77.9%。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末,千陽縣共有土地面積99393公頃,其中森林面積45238.5公頃,森林覆蓋率45.51%;全年造林面積3933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區域面積7156公頃。

植物資源

千陽縣樹種多為櫟、榆、楊、柳等;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菊科、旋花科、十字花科、傘形科等。千山的白廟、雷神山及箭筈嶺的粱武城等地,以遼東櫟、楊樹為種群的次生林帶,是古代天然植被的遺蹟。198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上升到11.57%(山區13.59%,川、原區6.6%);其中灌木林73440畝,成片草地245835畝,占植被覆蓋率39%(川、原區占20%,山區占46%)。千山東段丘陵植被度最高,為52%,西段植被度為35%。箭筈嶺區植被度為38%。

礦產資源

千陽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大理石石灰石粘土等礦物。
張家山赤鐵礦礦體產於奧陶系灰岩之上,粘土質砂頁岩底部、紫紅色粉砂質頁岩層中。屬陸相沉積型。礦體出露3處(張家莊、八家莊、尚家莊),呈似層狀,厚度變化不大。張家莊礦體長1000米,寬500米,厚0.5米。八家莊礦體長200米,寬100米,厚2.5米。尚家莊礦體長100米,寬50米,厚1米。為塊狀、鱺狀赤鐵礦,遠景藏量350萬噸,但含鐵品位很低。
大理石分布箭筈嶺西段的三泉、中咀、啟覺寺、大王殿、崗家溝、田家溝、冉家溝等地,屬奧陶系石灰岩礦床,呈層狀透鏡狀,藏量豐富,有雲灰、紫檀玉、提花黑、隱花黑等品類,質量優美,是現代建築材料的寶貴資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
石灰石分布整個箭筈嶺區,東西長20千米,屬奧陶系石灰石,海相沉積型。可用作冶金輔助原料和生產水泥、電石、白石灰等建築材料。礦體呈層狀,局部呈透鏡狀,質量特優,具有工業開採價值。
耐火粘土(也叫坩泥)分布於箭筈嶺之紅峰鄉廟嶺村海子河東西兩溝,為侏羅紀、二疊紀陸相沉積型。礦化帶長8千米,寬0.5—2千米,礦體長200—300米,厚0.5—2米,含A/O220—30%,耐火度1600℃以上,礦體規模較大,質量較好,可作冶金輔助原料和燒制陶瓷產品,具有工業意義。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千陽縣總人口134676人,男性70612人,占總人口的52.4%,女性64064人,占總人口的47.6%;全縣出生人口1424人,出生率10.78‰;死亡人口728人,死亡率5.51‰;自然增長率5.27‰。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縣GDP達到5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7億元,比上年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3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第三產業增加值12.63億元,比上年增長6.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193元,比上年增長11.5%。地區生產總值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19.3:57.5:23.2。全年非公有制增加值26.2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8.30%。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7.29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41.76億元,同比增長33.6%,第二產業完成32.56億元,同比增長106.9%,第三產業完成62.97億元,同比增長-7.4%;年內施工工程323個,其中:年內新開工項目30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46個。投資5.6億元的東大街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當年完成投資4.6億元;固體廢物處置項目、清谷田園食品綜合加工項目、農村公路升級改造項目、千湖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園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9億元、3.0億元、4.6億元、3.25億元,分別占計畫投資的75.6%、82.1%、92.2%、85.5%。
財稅收支
2017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7847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稅收收入4622萬元,同比增長22.0%。地方財政支出119431萬元,同比增長-1.7%。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徑)17014元,比上年增長9.6%;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246元,比上年增長9.9%。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徑)30681元,比上年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21元,比上年增長13.6%。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1元,比上年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993元,比上年增長17.6%。農村全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27:1。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產值18.4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7.45億元,增長6.2%;牧業產值8.43億元,增長3.0%;林業產值1.66億元,增長8.6%。全縣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達到36個,其中:省級5個、市級8個、縣級23個。
種植業
2017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6.8萬畝,比上年增長-2.3%,其中:夏糧13.64萬畝、秋糧13.16萬畝;園林水果栽植9.98萬畝,與上年增長5.1%,其中:蘋果面積9.6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39萬畝,比上年增長-8.3%,全年新栽蘋果4725畝,建成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7200畝。
畜牧業
建成標準化奶牛養殖場14個,千頭現代化奶牛場2個。全縣畜牧業總產值達到8.43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5.8%。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戶,比上年增加13.6%;工業總產值達到8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86.89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全縣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8.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7.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0%。
建築業
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3.23億元,增長8.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25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批發業0.44億元,下降68.9%;零售業8.35億元,增長9.6%;住宿業0.45億元,增長1.6%;餐飲業2.02億元,增長23.3%。
金融業
2017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48.52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住戶存款35.3億元,同比增長8.2%。各項貸款餘額14.86億元,同比增長10.9%。
保險業
2017年,全縣保費收入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全年支付賠償及給付款0.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

交通運輸

交通

千陽縣地處陝西省關中西陲,西接隴縣,北接麟遊,東臨鳳翔,距離寶雞較近,交通便捷。寶(雞)中(衛)鐵路穿境而過,設段家灣、千陽、水溝三個火車站;寶漢高速千陽境內30千米,設南寨、千陽、水溝三個收費站;國道344、省道212(隴風)、縣道千(陽)靈(台)三條幹線公路交匯縣城。
截至2016年末,千陽縣境內鐵路里程31千米,高等級公路30千米、普通公路里程1134千米,國道344線千陽鳳翔公路改建工程順利完工。

運輸

截至2017年,千陽縣年末全縣民用車輛擁有量21098輛,其中:汽車6710輛;按用途分:載貨汽車992輛,7座以上載客汽車31輛。拖拉機3105台,聯合收割機139台,機車8230輛。汽車駕駛人員1.35萬人。公交線路5條,計程車70輛,私人家庭小轎車數量快步增長。全年完成貨運量942.9萬噸,比上年增長1.2%,貨運周量20896萬噸千米,增長1.9%;客運量226.6萬人次,增長3.6%,客運周轉量10803.5萬人千米,增長3.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千陽縣申報科技項目16個,申報專利68件,其中:發明類29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外觀設計10項。成功舉辦了千陽縣第一屆科普講解大賽和蘋果果品及苗木產銷動態研討會;組織開展蘋果、核桃、奶畜、刺繡等方面的培訓14場次,培訓民眾800餘人;加強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建設,千陽縣“絲路星谷”眾創空間入駐企業達12戶,被寶雞市科技局授予“寶雞市眾創空間孵化基地”。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千陽縣有各類學校總計24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193人,比上年增加3.9%;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725人,比上年減少44.7%;初級中學4所,在校學生3335人,比上年減少3.3%;國小18所,在校學生6976人,比上年增長2.3%,學齡兒童全部入學。全縣幼稚園15所,其中:普惠性幼稚園12所,在園人數3704人,比上年減少6.0%。國中畢業生1104人,減少2.3%。千陽中學2017年高考成績穩居全市第一方陣,本科上線率保持全市第一,理科最高分635分,位居全省1979名,較去年提高1860個位次;文科最高分586分,位居全省1321名,較去年提高500個名次,高分段學生增加,高分位次實現較大提升,本科錄取406人,其中百餘名學生被全國211、985等重點高校錄取。縣職業中專高職單招考試81人,本科上線76人,上線率和成績均位居全市前列。
完善了中國小圖書、設備及教學設施,新建高標準全日制燕伋國小正式投入使用,當年實現招收學生43個班、2085人,解決了西新區學生上學難的困境。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千陽縣有3個劇團開展送戲下鄉150多場以上,深入農村幸福互助院、敬老中心、社區演出60場以上,送電影下鄉1360多場次,開展文化志願者下鄉、入戶、進企業等服務活動12場次,舉辦綜合文藝演出20餘場次。積極組織開展了迎新春文藝晚會、戲曲晚會、社火游演、大戲公演等一系列文體活動;先後組織舉辦了全市廣場舞大賽、文化扶貧鄉村行啟動儀式演出、五一民眾文化演出活動周、“激情夏日”納涼晚會、喜迎十九大成果圖片展、“燕伋墨韻”廉政書畫展、電影公演等品牌性民眾廣場文化活動。
2017年全縣共創作書畫作品1760餘幅,文學作品280餘篇,攝影作品680餘幅,戲曲、小品38篇。創作的小品《家庭會議》參加了全市脫貧攻堅文藝節目展演;《告別前的記憶》獲三秦大愛慈善攝影大賽三等獎,《精準扶貧變遷記》組照獲省委宣傳部脫貧故事攝影大賽優秀獎;《春夏秋冬》、《山村變遷》、《牡丹》及《秋實圖》等國畫作品多次在省市書畫展中展出;創作出版了千陽《三賢叢書》。
“兩館一站一室”規範化建設穩步推進。縣圖書館通過設施改造提升順利通過文化部三級館驗收。投資200多萬元,按照(6+X)建設標準,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和“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建設,建成了標準統一、標識統一、制度統一、管理統一的村級公共文化扶貧陣地49個,鎮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個;總投資1139萬元,為貧困戶安裝了有線電視7195戶、WIFI熱點92台,解決了貧困戶收看節目難、上網難的問題;投資1.4億元啟動建設占地2.8萬平方米的千陽縣文化藝術中心綜合體。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千陽縣成功舉辦了“中國桌球俱樂部超級聯賽”、“歐美籃球對抗賽”等頂級賽事,承辦了第九屆“奧運爭光”寶雞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寶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成人組桌球和啦啦操比賽、“寶雞市廣場舞大賽”等重大賽事。組織開展了“千湖健步行”、“全縣職工拔河賽”、“千陽縣民間丁方大賽”等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服務指導“桌球球王爭霸賽”、“三人籃球對抗賽”、貨運從業人員籃球賽和羽毛球比賽等體育活動。組隊參加了省體育傳統學校年度賽和寶雞市十一運會、中國小足球聯賽、中學生籃球賽、小學生“三跳”運動會等賽事。在市十一運會上獲金牌16枚、銀牌17枚、銅牌12枚和13個單項道德風尚獎,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第九屆“奧運爭光”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名列縣區第四,位居全市第一方陣。
2017年投資120萬元續建完成縣公共體育場等附屬設施建設,建成健康運動主題公園和燕伋國小等一批學校運動場館,投資100餘萬元,建成草碧鎮和11個村、7個移民搬遷社區健身場地15000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187件,實現了健身設施、學校彈性運動場和體育設施全覆蓋。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千陽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5個,衛生技術人員664名,其中執業醫師170名,註冊護士252名;每萬人擁有技術人員52.8人。

勞動就業

2017年,千陽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56人,失業人員再就業6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1%。

社會保障

2017年,千陽縣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84084人,其中城鎮職工8229人,城鄉居民75855人;城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31288人,其中城鎮職工8772人、城鎮居民9816人,農村參加新合療11.27萬人。
2017年末納入城鎮低保1269戶2308人,發放低保金1751.67萬元,納入農村低保3152戶8422人,發放低保金3325.78萬元,農村五保326戶、347人發放保障金205.3萬元。為60歲以上19865名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2562.9萬元;為70歲以上9036人發放高齡生活補貼634.55萬元。

扶貧攻堅

2017年,省級8個、市級13個和縣級101個單位2536名幹部結對幫扶8077戶貧困戶,實現了貧困村、貧困戶單位幫扶和幹部結對全覆蓋。經核查驗收當年脫貧14個村、1915戶7087人,全縣規劃的10個安置點已建成8個,在建2個,953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中入住732戶;貧困人口中905名患者納入門診特殊慢病管理,享受年封頂線提高20%優惠,慢病補償2377人次62.57萬元,實現了產業、教育、醫療、文化等扶貧項目全覆蓋;殘疾人保障等惠民政策實現無縫對接。
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教科書1.033萬套,1381名學生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161.65萬元,2054人享受學生營養餐補助334.萬元;縣級獎勵、救助貧困大學生416人157.15萬元,為249名大學生辦理生源地貸款181.32萬元,397名中職學生享受助學金79.44萬元。新農合報銷住院藥費等7273.39多萬元。

環境保護

2017年,全縣土地面積99393公頃,其中森林面積45238.5公頃,森林覆蓋率45.51%;全年造林面積6000畝,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區域面積7156公頃。縣域空氣環境質量二級以上天數212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達到5.03%,位列關中地區67個縣區第7名。拆除燃煤鍋爐66台,農村改氣756戶,改灶8948戶,改炕4615戶,淘汰黃標車136台。安裝油煙淨化器74台,取締木、煤炭燒烤攤點26處,推廣使用電烤爐等清潔能源燒烤;清理取締散亂污小企業17戶。涉氣重點污染源的9戶陶瓷企業全部加裝窯爐脫硫、線上監控設備,新購置濕法清掃車2台,完成千湖濕地公園綠化提升40畝,對千河河道6處採砂場全部關停整改、為抑制飛塵對砂石廠砂堆實施網布全覆蓋。

安全生產

2017年,全年發生安全事故14期死亡6人,其中:交通事故12期死亡4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1人。

歷史文化

千陽縣是三賢故里、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擁有深厚的秦漢文化、儒家文化,千湖濕地是國家林業局首批命名的國家濕地公園之一,燕伋文化景區成功舉辦辛卯年燕伋尊師文化大典,千陽刺繡在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上喜獲“一村一品”優秀項目獎。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燕伋,西漢哀帝丞相司直郭欽,唐朝太尉段秀實史稱千陽“三賢”。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曾著有《段太尉逸事狀》一文,即段秀實傳記。縣內有陝西省最大的蓮花山狩獵場,有燕望魯台,有風光優美的千湖萬畝生態觀光園,有翠柏長表的天台山風景等。

風景名勝

千陽縣
燕伋望魯台燕伋望魯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縣城西關,距寶雞市37千米,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是春秋時期燕伋所築。燕伋為千陽縣水溝鎮燕家山人,是孔子的弟子,位列72賢之14。燕伋3次赴魯跟隨孔子17年。業就歸里,在千陽西關裴家台設教授徒,傳播孔子思想,設教期間,因思念恩師孔子,每日去教學堂後面,登高望遠,用襟撩土墊足18年,日積月累,便形成了高約10米、底徑30餘米的土台,被世人尊稱為中華尊師第一台。
千陽縣
千湖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千河谷地中游,是以河流濕地特徵為主,集河流濕地、庫塘濕地、沼澤濕地特徵於一體,是中國西北地區典型的黃土高原濕地。公園有陸生脊椎動物5綱27目47科174種,其中濕地鳥類14目24科81種,水禽41種。哺乳類5目8科24種,兩棲爬行類3目8科21種。其次還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共5目7科48種。濕地植物(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34科61屬101種。生物資源豐富,良好的自然資源為水禽棲息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每年冬季有雁、鴨、鷺等多種鳥類在此棲息。同時濕地公園具有顯著或特殊生態、文化、美學和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濕地景觀,生態特徵顯著。
千陽縣
毗盧寺古剎
毗盧寺古剎位於千陽縣城西的馮家河口毗盧寺村,興建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期間修復不斷。其東接靈山,南眺吳越,西控隴郡,北依豐原,被譽為千陽八景之一。寺內大雄寶殿里有釋迦牟尼金身座像、地藏王菩薩金身座像、緬甸玉佛座像和十八羅漢塑像等。平時向善者不絕,香火旺盛,每年農曆四月八日的廟會更是如此。
千陽縣
青崖洞
青崖洞位於陝西省千陽縣水溝鎮南,因山前臥一石虎又名“臥虎山”,青崖洞以石崖構成,山間及山頂自然生長眾多松柏,鬱鬱蔥蔥,形成一道綠色的屏障。山前石崖有一險道,沿途呈現奇形怪狀的山洞,洞中大小各不相,每個洞都有自己的名字。崖頂南邊直泄下一瀑布為青崖洞增添了活力。青崖洞不僅自然景觀,而且是道教聖地。相傳丘處機曾到過此地,傳授道家文化。
千陽縣
高洞溝
高洞溝道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城西1.5千米處,即城關鎮段坊村境內寶平公路北側的懸崖邊,面積約6.67公頃,系一塬邊半漏斗狀沖刷槽。斗口約150米,高出千河河床70餘米。東西兩側危崖壁立。箭筈嶺東西延綿,千河水緩緩東流。據史料記載,此區內原有一座關帝廟。清同治年間陝甘回亂中,百姓躲難掘洞藏身於崖上,驚險之際,關帝顯靈救了眾生。此後,百姓敬奉神靈,捐資供果,興建帝廟。

著名人物

燕伋(前541—前476)字子思,周景王四年(前541)生於望魯村(今水溝燕家山為燕伋後世長期居地)周敬王元年(前519),遵父遺命,抵魯從學孔子。明尊稱先賢燕子。
郭欽,西漢隃麋縣(今陝西千陽縣)人,哀帝時為丞相司直。時佞臣董賢依寵仗勢,建造別墅、墳墓,龐大豪華,耗資以萬萬計,朝野怨怒鼎沸。其無畏,上書彈劾。然哀帝昏庸,斥降其為盧奴縣(今河北定縣)令。元始元年,平帝劉衎即位,董賢罷官自殺,其升任南郡(舊治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南)太守。時平帝幼,政由外戚王莽居攝。莽有篡位野心,其以與奸為伍而恥,遂不仕於莽,託病辭官歸里,遁跡縣境,臥不出戶,卒於家。明時,邑人將其入祀“鄉賢”和“三賢”祠。
段秀實(718—783),字成功,秉性至孝忠勇,幼時人稱“孝童”,熟讀經史兵冊,有鴻鵠之志。天寶初年,由於西戎、吐蕃不斷侵犯邊境,人民遭受苦難,秀實奮然投筆從戎,效力於安西(今新疆吐魯番東)節度使馬靈察帳下。在軍中,他作戰勇敢,且有指揮才能,屢建戰功;在任地方官時,他愛民如子、不畏強暴,敢於和權貴作鬥爭,深受人民愛戴,官至檢校禮部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